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一报曾报道,将小麦品种(或品系)的全生育期分为播种—拔节(第1期)、拔节—抽穗(第2期)、抽穗—开花(第3期)及开花—成熟(第4期)4个生育期后,尽管把它们所具有的每个期间均短的遗传特性重组起来,也只比关东以西普及的小麦农林61号早熟1周.这表明要选育像大麦一样早熟10天—2周的小麦品种,仅仅运用日本小麦品种所具有的遗传特性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本研究为了明确小麦的改良要点,根据小麦和大麦早热性的差异(按前报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比较  相似文献   

2.
对日本小麦品种,品系进行重新评价,发现它们具有早熟性。评价是把小麦生育期划分为播种—拨节、拨节—抽穗、抽穗—开花、开花—成熟四个阶段,把每个生育期短的品种、品系搜集进行育种、探讨早熟的可能性。对农林省推广品种及其系谱共296个品种、品系进行二年的田间调查,拔节、抽穗、开花、成熟期的结果为:同一抽穗期和同一成熟期的品种之间,拔节期和开花期有早有晚;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四个生育期品种间有差异。拔节期或抽穗期和其后各生育期之间有高度的负相关关系。但是,选择无负相关关系、各生育期短的育种材料,假定即使配成的这些组合,重组成生育期短的遗传特性,也只能育成比农林61号早熟一周的品种,作者进一步考察了更早熟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三十年来小麦早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小麦的早熟品种中,存在着不同的发育类型,不同发育类型的早熟品种,早熟性的主要生育阶段不同。早熟性是个复杂的遗传特性,除受控制春化与光照阶段发育快慢、时间长短的基因制约外,还受拔节到抽穗开花、抽穗开花到成熟这两大生育阶段的早熟基因的控制。早熟性不一定是春性,春性不一定都早熟,拔节早抽穗开花不一定早,抽穗开花早成熟不一定早。早熟性状的表现,是遗传型与环境互作的结果,不同环境中早熟不一定一致。半冬性早熟模式,是克服贵州小麦早熟不高产的最有效模式。探明了当前实现这一模式的最佳组合类型,育成了这一模式的新品种(系)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4.
三十年来小麦早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冬小麦的早熟品种中,存在着不同的发育类型,不同发育类型的早熟品种,早熟性的主要生育阶段不同。早熟性是复杂的遗传特性,除受控制春化与光照阶段发育快慢、时间长短的基因制约外,还受拔节到抽穗开花、抽穗开花到成熟这两大生育阶段的早熟的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广大农民对早熟、高产小麦品种的需求,烟台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采用复合杂交,用系谱法选育出集早熟、高产、抗病、优质、抗倒于一体的广适性优良小麦新品系——烟103,亲本组合为鲁麦14号//尉132/87初20。该品系早熟、高产、适应性广,在高、中、低肥水条件下均可种植,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小麦新品系。1 特征特性早:该品系极早熟,且熟相美观,植株呈金黄色,一般比目前推广品种鲁麦14号提早抽穗6~9d,早熟一周,可躲过北方广大麦区干热风危害和雨季霉烂损失,为目前极早熟品种之一。丰产:该品系冬性,幼苗半…  相似文献   

6.
不同灌溉时期的冬小麦土壤水分变化动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为高效利用水分资源以及给冬小麦灌水制度的合理制定提供依据,采用水量平衡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时期单次灌水和两次灌水的冬小麦土壤水分变化动态。结果表明,雌雄蕊分化期前单次灌水,开花前土壤水分能基本满足小麦生长的要求,开花期后土壤处于持续干旱状态;雌雄蕊分化期之后的单次灌水处理,在拔节期至灌水时期之间有一时段的土壤干旱,通过不同时期的灌溉,开花时各处理的土壤基本处于适宜小麦生长的含水量范围。小麦抽穗后进行第二次灌水的处理,籽粒形成期之前为满足型供水,籽粒形成后处于轻、中度干旱。从无水处理的耗水特点可以看出,小麦返青至拔节主要消耗0~40cm土层的水分,拔节至开花消耗0~100cm土层的水分,至成熟耗水可达到200cm。单次灌水处理,以孕穗前后灌水产量较高,二次灌水处理,以拔节配开花处理产量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7.
播期对三江平原主栽水稻品种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播期试验对三江平原5个主栽水稻品种的主要生育时期、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品种生育期均明显缩短,且主要体现在出苗-拔节阶段生育天数的减少,拔节-抽穗、抽穗-成熟阶段变化不显著;播期推迟,出苗到抽穗天数减少,这与日均温度升高、日均光照时数减少有关;晚熟品种早播有利于获得高产;中早熟品种可以适当推迟播期,以求达到更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昆明小麦生长期需水量和缺水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明确昆明地区小麦生育期需水量和缺水状况,根据田间实际观测的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以小麦各生育期为单位,分析了昆明1972-2007年小麦出苗至成熟各生育期的需水量和缺水率。结果表明,在小麦生长期,平均降雨量为142.1 mm,平均需水量为284.1 mm,小麦生长期的降雨量明显不足。在小麦拔节和孕穗期,降水亏缺率为73.0%和72.4%;抽穗和开花期,降水亏缺率达到83.5%和78.0%。在拔节至成熟期,重度和特重度水分亏缺出现频率>0.8,尤其是在抽穗、开花、乳熟期,重度和特重度水分亏缺出现的频率分别为0.86、0.95、0.89,对小麦年际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确定培育与大麦品种具有相似早熟性普通小麦的难点。将熟性早晚程度各异的30个大麦和30个小麦品种秋播于日本仓敷市室外,小麦的幼穗分化期(二棱期,T_1)比大麦的明显推迟。尽管小麦和大麦的拔节期(T_2)无差异,但小麦各品种的抽穗(T_3)、开花(T_4)和成熟(M)期均比大麦较晚。小麦的T_1与T_2、大麦的T_2与T_3呈最密切相关,但小麦和大麦的T_3均与M相关性最密切。本实验研究了大麦和小麦各7个品种灌浆期的差异。不论开花时间如何,由于小麦通常比大麦多需要3—5天的灌浆期,故其灌浆期间上午九时的积温比大麦品种高200℃以上。又对2个典型大麦与小麦品种作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开花后收获指数增长率,大麦一直较高,而小麦直到开花后2—3周仍很低。此外,大麦随开花后天数的增加茎、秆重呈线性降低,而小麦开花后20—30天内无变化。由此推论,小麦和大麦灌浆期间的差异,可能是由于茎叶向籽粒运输光合产物有差异所造成的。这也许是培育象大麦那样早熟小麦品种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育时期盐胁迫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442M-1,茶淀红、冬68,鲁麦6号,中国春、MY9094等6个耐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在拔节,抽穗,开花3个生育期进行盐胁迫的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上述3个生育阶段中,盐胁迫对小麦产量均构成影响,认为对小麦成侏期的耐盐性鉴定评价以拔节期进行胁迫处理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超高产冬小麦硫素营养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明确超高产(9 000 kg/ha左右)冬小麦的硫素营养特点,于2004~2006年冬小麦生长期间,在超高产田取样研究了超高产冬小麦硫素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器官中的硫含量为0.27%~0.76%(干重).不同器官比较,除拔节期以茎秆含硫量最高外,其他时期几乎均以叶片含硫量最高.同器官不同时期比较,各器官均以新发生时含硫量较高.叶片的含硫量从越冬期到孕穗期一直增加,孕穗期以后逐渐下降,其他器官从发生以后含硫量即逐渐下降,各器官均以成熟期含硫量最低.生育前中期不同器官硫的积累量均以叶片最高,生育后期以籽粒最高.冬小麦对硫的吸收强度为单峰趋势,拔节到孕穗期最高.小麦植株硫的吸收积累量随生育进程而增加,起身期以前吸收较少,拔节到开花期稳定增加,开花后吸收减弱.不同品种的硫素积累量陆续在开花到灌浆中期达到最大值.硫的累积吸收量在越冬前、起身、拔节、孕穗、开花或开花后10 d及成熟期依次达到全生育期的10%、20%、40%、80%、100%左右和85%,即硫的阶段吸收量以生育中期(起身至开花)最高,前期(出苗至起身)次之,后期(开花至成熟)最低.小麦一生对硫的总积累量为62.49~79.09 kg/ha,冬前至拔节期主要分布在叶片和叶鞘中,尤以叶片中分配比例最高,孕穗至灌浆期在叶片和茎秆中分配较多,成熟期籽粒中分配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三、茎的结构特性1971年与1972年仍以观察叶鞘结构为特性的8个具不同株高及抗倒伏性的品种(品系)为材料,进行茎结构特性观察.于拔节、抽穗与乳熟期每品种取10个样株,去掉分蘖只留主茎供测定.测量各节间长度及茎全长,测定基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粒重形成与生育中期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通过1974~1992年对小麦粒重形成与生育中期(拔节至抽穗)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认为小麦开花后不久其粒重在年际间已有明显差异;小麦生育中期气象条件是影响早期粒重的重要因素,其中温度是影响的主导因素。每天日照在6h以上易形成早期高粒重;降雨分布在该阶段的两端,有利于形成早期高粒重,这与生产上重视拔节与孕穗水是一致的;在早期粒重高的年份,最终粒重常常也高,因此,在生产实践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早期  相似文献   

14.
1 川农10号 近年来,四川省的粮食部门和一些农民喜欢白粒小麦。而四川省由于小麦收获期常常多雨,白粒小麦通常容易发芽而严重影响品质。早熟品种由于提前收获,往往可以避过春雨。小麦新品种川农10号就是这种早熟品种。它是以小麦品系78-5038为母本,85-D.H.5015为父本进行杂交,1997年选育出品系,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的(国审麦2003004)。  相似文献   

15.
小麦抽穗后生理发育时间的计算与生育期的预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采用每日热效应和基本灌浆期因子计算生长后期生理发育时间,并预测抽穗、开花和成熟等生育期。每日热效应是指受每日温度和品种温度敏感性影响的生育促进因子,其中温度效应用正弦函数来表达,而曲线的陡度用温度敏感性来调节。基本灌浆期因子是指小麦在最适条件下由灌浆至成熟所需的相对时间长短。通过调节品种的温度敏感性和基本灌浆期因子来统一不同小麦品种到达抽穗、开花和成熟的生理发育时间。结果表明,生理发育时间恒定的原  相似文献   

16.
新台糖22号在台湾省区试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台糖22号原品系编号为867074,是台湾塘业研究所以丰产品种新台糖5号为母本,高塘品系69-463为父本,从杂交的后裔中选育成功的优良甘蔗新品种。本品种萌芽良好,初期生长稍慢.中、后期生长快。中至中大茎,原料茎长,茎敫中等。基部粗大,梢头部小,易脱叶,不易倒伏。内容充实,不抽穗开花。比新台糖10号早熟、高搪。抗露菌病、黑穗病、褥锈病、黄锈病、叶枯病和叶烧病、对嵌纹病中抗。宿根力强。  相似文献   

17.
小麦早熟新品种K35的阶段发育与灌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及K35优良种质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中熟品种鲁麦14和济麦21、晚熟品种鲁源301和潍麦8号为对照,对小麦早熟品种K35阶段发育和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熟品种K35成熟期比其它品种提前3~7 d,主要体现在二棱初期至二棱中期、挑旗期至抽穗期和灌浆期持续时间较短;二棱中期至雌雄蕊分化期持续时间与其他品种基本一致.与高千粒重品种潍麦8号、鲁原301相比,K35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较低,千粒重也偏低.开花后快增期灌浆速率与小麦千粒重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渐增期灌浆速率与缓增期持续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因而认为,K35幼穗分化期较短,而穗粒数较多,灌浆速率较低,而产量水平较高,并且落黄好,特点突出,作为早熟亲本应用时,应注意选择灌浆速率和千粒重较高的品种与其进行杂交.  相似文献   

18.
利用当地生产中主推小麦品种在不同灌水处理条件下的表现,分析豫西旱作麦区生态条件下,小麦品种选择和水分优化管理,以期为豫西小麦生产中品种选择、水分优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产量表现,洛旱6号和洛旱7号以灌拔节水处理为最高,较灌拔节水+开花水处理和不灌水处理增产3.33%~33.16%;洛旱8号以灌拔节水+开花水处理最高,较灌拔节水处理和不灌水处理增产6.99%~44.45%。水分利用效率表现,洛旱6号灌拔节水处理和不灌水处理较灌拔节水+开花水处理提高了31.08%和18.20%;洛旱7号不灌水处理较灌拔节水处理和灌拔节水+开花水处理提高了13.88%和38.99%;洛旱8号灌拔节水处理较灌拔节水+开花水处理和不灌水处理提高了5.48%和12.95%。因此,应针对不同品种优化水分管理,以达到高产量和高水分利用效率双赢。  相似文献   

19.
材料和方法结果与讨论1.遗传力、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以上内容已载于1990年第6期)2.冬、春性小麦杂交的早熟性遗传分析小麦品种的成熟期取决于抽穗期、开花  相似文献   

20.
对抗白粉病而晚熟小麦种质的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京利用早熟小麦品种与抗白粉病而晚熟的小麦种质Fr81-8杂交,获得了一批抗白粉病的早熟品系。这些品系株高80~90cm,千粒重42~51g,其中有3个品系兼抗条锈病,1个品系兼抗条锈病和叶锈病。它们均可供生产试种和育种用作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