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培养数以万计的优秀劳动者,为未来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人才后备军的基础工程。通过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主要存在思想认识重视不够、课程开设落实不力、条件保障配备不强、考核评价机制不全等现实困境。需要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完善课程体系、增加教育投入、强化督导评价等路径,促使党和国家有关劳动教育的方针政策在农村中小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在农村初、高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继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并积极创造条件或利用职业学校的资源,开设以实用技术为主的课程,鼓励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我国鼓励农村初高中学生获取  相似文献   

3.
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应从多层面、多渠道进行。本文拟从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建立大学生心理辅导网络、注重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的培养等方面 ,探讨如何开展医科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 ,是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目的和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实践的中介 ,是教育目标得以具体实现的基础。因此 ,构建心理素质教育体系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基本途径无疑是课程教学。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为大学生如何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4.
宋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341-11342
在分析高校开设农村社会学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健全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开展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以2011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出发点,明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性教育与体验性教育为一体,为培养全体大学生心理素质而开设的专门课程的定位,厘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的发展性与建构性,内容的实用性与体验性,实施的互动性与开放性,评价的综合性与灵活性的特征,进而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策略中应注意深化学生主体意识、注重课堂内容整合性、教学方式多样化以及评价体系先进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农业技术推广"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种植类和养殖类的通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种植类和养殖类学子更好的服务"三农"工作。本文在结合自身教学经历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课程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近年来可耕地减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使得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时代,未来的农业发展将主要依靠科技进度和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养,因此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技术推广"课程开设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农村、  相似文献   

7.
高校环境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当今环境教育发展趋势之一,因此,在高校中不仅要重视环境专业类的教育,更要注重对大学生环境教育的普遍展开和环境伦理观的培养.通过对校园环境问题的调查及分析,提出完善高校环境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21世纪高等农科人才培养中社会学教育的必要性;根据21世纪农村经济、社会、科技、生态协调发展对农科人才的素质要求,提出了高等农科人才培养中社会学教育的目的和目标以及为实现目的和目标应开设的社会学课程类型  相似文献   

9.
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院校为提高农科大学生人素质,开设农村社会学课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而探讨了农村社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汉语言文学类选修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课程性质认识不清、设置定位与目标偏颇、开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论证及缺乏理论研究等现状,应从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课程开设调研与学生选课指导等方面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1.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般要考虑社会发展、教师自身发展、教育科学发展等方面的需求.针对当前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存在的课程资源供给有限、课程内容滞后、课程评价标准单一以及通识课程比重低等共性问题,提出扩大课程资源,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权;优化课程结构,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双方互评机制的建立;适应学生未来发展,努力开设通识课程等改进之策.  相似文献   

12.
陈良玉 《古今农业》2009,(3):117-11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适应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需要,我国部分高校开始为本科生开设“农业推广学”课程。此后不久,中国农业大学又在全国高校率先为研究生开设了“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课程,研究生学员从该门课程的学习中受益匪浅。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对各种类型农业高级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13.
《河北农业科技》2021,(1):77-78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知识产权教育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讲述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知识产权课程的目的,以及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知识产权课程的现状,最后就如何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知识产权课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农村普通学校由于教学环境、设施、师资等弊端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各种发展都有较深的负面影响。农村"贵族学校"是指模仿城市的贵族学校,以城市教育水平为标准,开设在农村,采用全封闭寄宿制的教学方式,拥有优良教学硬件设施、优秀师资队伍建设,非免费且收费较高的民办学校。这一办学新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农村传统办学模式的缺陷,并为留守儿童提供更佳的课程知识和文化氛围,为他们的生理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也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大部分中小学校开设,但是仍有一些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还未涉及到计算机基础课程,郑州牧专是农牧业高校,学生生源以农村为主。因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着尴尬的境地,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比较熟悉,而同时仍有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感到相当陌生。因此,采取何种教学模式,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成为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信息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信息学》是南京农业大学面向农业生产类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高等农业院校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开设《农业信息学》课程,需要规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明确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培养我国高素质农业创新型人才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人文素养不可忽视,而文学素养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趣味,同时也具有社会认识作用.此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还具有激发创造力的作用.长期以来,文学教育在农林院校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90年代以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全国农林院校陆续开设文学类课程,如<大学语文>、<中国文学>、<唐诗与宋词>等.这类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理工农类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修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多为选修课,且教材各异、教法各异,教学目标及侧重点也各不相同,这无疑不利于农林院校文学教育总体水平和效果的提高.鉴于此,本文就农科大学生的文学教育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高等农业院校开设生命伦理学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积极开展生命伦理学教育,不仅是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生命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通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认识和开设生命伦理学课程提出了相关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最具特色的课程设置之一,是学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通识教育的课程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等领域。本文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两门自然科学通识课程为例,介绍了课程的实施和特点,以期为我国大学通识课程的开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梳理美国高等农业传播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历史节点,总结德州理工大学和两个农业传播教育组织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概括了美国高等农业传播教育的历史。选取24所开设农业传播专业的美国大学,从开设学院、招生层次和课程设置3个方面分析了美国高等农业传播教育的现状。农业院系承担传播使命,农业传播组织推进学科发展,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与时俱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协同创新是美国高等农业传播教育的宝贵经验,可供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