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长江流域棉区棉花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霞  郑曙峰  董合忠 《中国棉花》2017,44(12):32-34
基于长江流域棉区现行两熟或多熟种植制度以及机械化程度低的现实,在保持现有棉田两(多)熟制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改革简化种植管理方式和方法,建立以轻简育苗和简化施肥为核心的套种棉花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了套种棉花种植管理的轻便简捷;另一方面改套种或移栽为直播,建立油(蒜、麦)后早熟棉机械直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减少了用工。两套栽培技术构成长江流域棉花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为该区棉花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棉花机械化收获是一项科技含量高的系统工程,涉及棉花品种、种植模式、水肥及化学调控、打顶、脱叶催熟、机械化采摘以及籽棉预处理等诸多环节配套使用。针对长江流域棉区特点,采用农机与农艺融合的轻型刷辊式采棉机,实施棉花机械化采收作业,形成适合长江流域棉花机械化收获的生产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植棉的劳动强度和节本增效,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改棉麦套作为棉麦连作,发展和创新了适合本区域的棉麦连作两熟种植模式,通过秸秆全量还田实现养分归还,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减少劳动用工,实现棉花小麦减投不减产。分析了棉麦连作的优势,提出了发展棉麦连作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棉区棉花“三集中”的轻简高效理论与栽培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流域棉区轻简化栽培是棉花生产的必然选择。改传统育苗移栽棉为麦(油)后机械化直播棉的种植方式,并完善集中现蕾、集中成铃和集中吐絮的“三集中”调控技术是实现棉花生产轻简高效的有效途径。基于棉花“三集中”轻简高效理论和以此形成的麦(油)后早熟棉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真正实现了棉花种植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轻简快乐型”的转变,为加快提升棉田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经历11年进行31个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山西特早熟棉区棉花施肥规律及其生理基础。以棉花产量形成过程中氮素的效果和意义为中心,从光合物质生产的角度,论述了氮肥增产的生理基础并探讨了不同类型棉田施氮的最有效时期和最适施肥量。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枯黄萎病区棉花纤维品质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棉花市场的逐步放开,为适应内需外销的需要,提高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以长江流域枯黄萎病棉区为例,利用灰色系统建模与预测技术,试对长江流域枯黄萎病区棉花纤维品质发展趋势作一分析,为育种工作者预测工作前景、修正育种目标、提高选择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棉花产业现状及长江流域棉区转型升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消费国、进口国。棉花消费需求属于刚性需求,但我国棉花产销不对称[1-2]。本文从棉花产业现状(长江流域、黃河流域两棉区种植面积逐年下滑棉花产业逐渐演变为以西北内陆棉区为主)入手,分析了西北内陆棉区的环境挑战及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棉区的危机,对西北内陆棉区能否继续扩张及长江流域棉区棉花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思考,并对长江流域棉区的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江西棉区油棉双移栽种植制度、沙质壤土和中等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于2008~2010年连续3年设置不施含氮肥(ck)、施无机态氮150、300、450、600 kg/hm2和施有机与无机态氮搭配300 kg/hm26个处理,进行氮肥经济高效施用技术定位试验,在此基础上,再于2011~2012年插入当地生产上常规密度和当地生产条件下杂交棉密度试验最佳密度的两个代表密度进行氮肥与密度互作试验。结果表明:两年的试验结果基本相似,一是施氮对棉花生育期略有影响,而密度对生育无明显影响;二是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其株高、单株成铃数、单位面积成铃总数、果枝数、单铃重均相应增加,单株果枝数略有减少,但密度增加株高变化不明显,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降低;三是子棉产量均以高施氮水平和高密度较好,随着施氮量增加子棉产量显著增加,随着密度增加子棉产量略增加;四是施氮处理产值均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且以施氮量增加产值略增加;五是不施氮处理的效益出现较大的负值,其他处理有较小的效益;六是氮增效以低氮处理大,且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逐渐降低;七是综合产值、效益与氮增效等指标认为,适宜施氮水平为300~450 kg/hm2,种植密度为34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9.
杂交棉在产量、品质、抗逆性、适应性等方面优于常规棉品种,种植杂交棉是大幅度提高棉花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由于杂交棉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严重滞后于品种的发展,杂交棉生产中还存在一系列栽培技术问题,制约了杂交棉杂种优势的发挥和产量的提高。现提供规范化的长江流域杂交棉配套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赣北棉区棉花施肥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北棉区是江西的主产棉区,常年种植面积56.7 km2、总产皮棉80 kt左右,分别约占江西省总量的65%和70%.然而,近年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日益增多、杂交抗虫棉新品种的推广普及、棉田耕作制度的不断改革等因素的变化,棉花用肥出现了"三重三轻",即:重化学肥料,轻有机肥料;重氮素肥料,轻磷钾肥料;重大量元素肥料,轻微量元素肥料.这不仅成了棉花产量徘徊不前的制约因素之一,而且关系到棉田肥力下降、棉花持续发展之长远.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棉区高产棉花干物质生产与产量及群体构成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不同产量水平的棉花群体干物质积累研究表明,高产棉花群体在盛花前保持适宜的积累量,盛花后促进群体干物质的积累有利于产量的提高.盛花期前干物质生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与株高、LAI呈正相关.盛花前适宜干物质积累有利于果枝和果节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12年在江苏省盐城市便仓镇进行了棉花水浮育苗、营养土穴盘育苗两种轻简育苗与移栽技术的示范试验,以当地常规育苗方法营养钵育苗为对照。结果表明:水浮育苗和营养土穴盘育苗分别比营养钵育苗增产6.0%和14.9%,但前期缓苗时间长,生长速度较慢,中期生育进程加快。同时还对轻简育苗移栽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李安西 《江西棉花》2007,29(3):46-46
棉花进入开花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必须搭好丰产架。花铃期是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时期,对水分养分需求非常旺盛,营养不足很容易造成营养体发育不良,植株表现滞长;营养过旺,尤其氮素水平过高,营养  相似文献   

14.
中棉所72(原代号中696)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共同培育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近3年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省广泛试验,多点示范,中棉所72表现为出苗好,苗期生长势强,蕾期长势稳,后期不早衰;生育期125d,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该棉区传统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和配套栽培技术存在的制约棉花生产发展的问题,基于麦(油)棉两熟种植制度,研究形成了轻型育苗、机械化移栽和麦(油)后直播棉种植方式;并开展了新型种植方式下配套的增密和减肥技术研究,建成了适于长江流域棉区麦(油)棉两熟种植制度的棉花增密减肥轻简高效技术体系,为轻简高效植棉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从历年江汉平原棉区棉花生产期间的气候来看,在棉花播种到6月上旬期间,出现干旱、棉田墒情不足的现象较多,伏、秋干旱也经常出现。这种气候条件对江汉平原棉区棉花生产极为不利,因此,大力推广棉花节水生产技术,对缓解水资源紧张、发展棉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集中成铃是棉花机械化采收的核心基础。实现成铃高峰期与光温富能期同步,是提高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和提高种植效益的根本途径。通过调控关键栽培技术,如筛选棉花品种、深松土壤扩库增容、适期播种一播全苗、苗期控氮控旺提弱、全生育期养分要素肥于盛蕾期一次性施用、按主茎日增长量进行精准化学调控、重施叶面肥、及时打顶、喷施催熟剂和脱叶剂等,可明显促进机采棉的集中成铃。应用机采棉集中成铃调控技术,可使铃聚度(光温富能期结铃数占全生育期总结铃数的比例)在80%以上,优质铃数和铃重明显增加,实现长江流域棉区机采棉大面积生产、收获、加工等全生产链示范的成功。介绍了机采棉集中成铃调控技术要点,为该技术在长江流域棉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育种工作的不断努力,近三年来长江流域棉区早熟棉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共计审定早熟棉品种21个。对长江流域棉区审定的早熟棉品种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湖南省、湖北省和江西省审定早熟棉品种较多,同时对审定的早熟棉品种的产量、纤维品质等性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长江流域棉区要坚持早熟棉品种资源的引进和利用,加强高品质和适合机械化的早熟棉品种的选育,同时要开展适合于早熟棉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的建议,为长江流域棉区的棉花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针对辽宁等特早熟棉区春季不利于棉种发芽出苗的因素,研究出了一套新的棉花春耕及播种技术,以提高播种质量,保障出苗整齐.该技术改进之处主要包括改播种同步施肥为起垄前撒肥、改单垄为大垄、改播种后覆膜为覆膜后播种.本文对其技术细节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完善山东棉区棉花栽培技术体系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实践,山东棉区已经形成了以适期早播、适中密变、中等群体为主要内容的栽培技术体系,但这一技术体系也存在诸多不足。完善拓展现行栽培技术体系,是山东棉区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途径。针对山东棉区复杂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种植制度,文中提出了以常规简化栽培、精播高产简化栽培和矮密佳高产栽培三套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技术体系的设想,并对其适应范围、理论依据、初步实践效果和进一步完善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