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 威海市果树园艺场于1974年以来,在海滩沙地上进行了乔砧密植红星苹果的丰产栽培试验。试验设置了两种栽植密度,其中亩栽161.8株的(行株距为2米)有2.003亩亩栽541.6株的(行株距为1米)有1.957亩。试验中均采用了一般的修剪控制技术,结合其他科学管理措施。目前,6年生红星苹果  相似文献   

2.
我县于1986—1987年定植新红星苹果1.3万余亩。为了取得经验,指导大面积幼龄果树早实丰产,我们于1987年春在店埠乡店埠村建立了2.27亩的新红星密植高产攻关试验图,计划四年生亩产达到2500公斤,由店埠乡果业站具体负责实施。通过四年来的努力,达到并超过预期目标,1990年8月30日经省内外专家教授测产验收,其中的1.24亩、138株四年生新红星,平均亩产达到3361.52公斤,突破了波兰新红星、金矮生混植四年生亩产2665公斤的世界纪录。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板栗是我国特产的著名干果,但由于长期以来沿用实生繁殖,分散稀植,粗放管理,以致结果晚,产量低,一般7—8年始少量结果。1980年全国平均亩产仅32斤。 进行果树的矮密栽培。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果树生产发展的重要趋势。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开始进行栗树的密植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我县于19764开始在上冶区周家庄村进行板栗幼树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至1984年经过9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幼树早期丰产,到间移变化密度保持稳产、高产以及利用间移树重建新园等配套技术的研究。经过逐年产量验收,三次突破了亩产千斤,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并已在生产中…  相似文献   

4.
密植苹果幼树的夏剪技术1开张角度密植苹果树树形多采用纺锤形,要求主枝角度80~90°,而幼树往往生长势偏旺,主枝角度都较小,可在5月或秋季9月采用撑、拉等方法开张角度。对枝组或辅养枝也可采用拉、撑、别、曲等方法开角。适当开张角度,可改变枝干内源激素的...  相似文献   

5.
新红星与红星苹果幼树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相似文献   

6.
新红星与红星苹果幼树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红外线 CO_2气体分析仪、改良半叶法对新红星、红星苹果幼树新梢叶片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幼树新梢叶片光合强度季节变化、日变化规律相似,均呈双峰曲线,其中日变化“午休”现象明显。年周期和日周期中,新红星苹果幼树新梢叶片的光合强度均显著地高于红星苹果幼树。与红星苹果幼树相比,新红星苹果幼树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和较低的光补偿点,光能利用率高。整个新梢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强度,新红星苹果幼树均高于红星苹果幼树。与红星苹果幼树相比,新红星苹果幼树呼吸强度低、呼吸消耗少、光合强度高,能够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有利于早果、丰产。  相似文献   

7.
1974—1982年,对1968年定植的红星幼树(行株距7m × 6m,砧木为新疆苹果)进行了氮磷钾三要素不同比例组合试验。N:P:K共设8个处理:①1:1:1;②1:2:3③2:3;1;④3;1:2 ;⑤2:1:3;⑥1:3:2;⑦3:2;1;⑧2:1:2.以处理①(1:1:1)为对照,标准为株施N、P、K的有效物质100g,其它处理按不同比例决定用量。每处理5株,单株小区随机排列。 磷肥、钾肥及氮肥全量的1/2作基肥于花前施入.在施基因的同时,每株还施稀粪1桶(约15kg)剩下的1/2用量的氮肥在6月花芽分化前作追肥施入。 试验结果的产量分析表明:N;P:K为3;1;2(处理④的)产量最高,与(3)(2).处理比差异极…  相似文献   

8.
<正> 山东省威海市市区公社南竹岛大队与市农技站协作,自1977年进行晚三吉梨幼树密植丰产试验。面积1.2亩,1205株(其中杂梨18株),砧木为杜梨,双行带状篱墙式整枝,栽植在砂砾壤土上。定植后第5年(1981)总产18315.2斤,平均亩  相似文献   

9.
我县受省、地科委委托,1976年开始在费县上冶区周家庄村进行板栗幼树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至1984年,经过9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幼树早期丰产,到间移变化密度保持稳产高产,到利用间移树重建新园等配套技术的研究。经过逐年产量验收,三次突破了亩产千斤,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并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试验园面积为2.049亩,河滩小平地,沙质壤土,土深1米,PH值为5.92,可以灌溉。1976年4月上旬,以5~7年生幼树作砧木定植,当年进行良种嫁接。试验分为两个密度:一片0.964亩,株行距为1.5×2米,  相似文献   

10.
王焕兴 《北方果树》1998,(6):24-24,40
大雪枣是我地一株百年老枣树(园铃枣)的优质芽变品种,在我地只是零星栽植,平均每666.7m2产量在2000kg左右,果实近圆形,成熟期在中秋节前后,平均单果重为21.5g,最大51g。果皮紫红,立冬前后成熟,耐贮存(冷藏可至春节以后)。经过5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一些新果区 ,在苹果栽培中多数进行密植栽培 ,但在幼树整形上存在很多问题 ;如主枝过多 ;主枝未拉枝或拉枝角度不合理 ;冠内直立旺枝处理不当 ,造成树上长树 ;冬剪过重且不重视夏剪 ,造成产量低而不稳。针对苹果幼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往对苹果密植幼树改造的经验 ,总结出以下技术措施供参考。1 冬剪1 1 疏除干上过多主枝 在生产中发现 ,有的基部第 1层主枝达 6~ 7个 ,第 2层 3~ 4个 ,结果造成主枝的发展空间小 ,后部光秃 ,树冠郁闭 ,枝条密挤 ,细弱无效枝多。针对这种情况 ,对主枝分 1~ 2年进行疏除 ,第 1层 3个主枝 ,…  相似文献   

12.
我圃地处黄河故道,是一个新果区。不少果园株行距偏大(一般7~8米),加上管理较差,果树结果晚,前期产量低。同时,树冠高大,管理不便。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圃于1972年春试验定植了苹果密植园,综合运用农业“八字宪法”,针对密植园的特点,进行科学管理,试验园三年结果,四年生亩产1000斤,五年生亩产5571斤,1977年即六年生亩产达到10797.8斤,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密植试验园土壤属黄河故道粉沙壤土,土壤pH值7.5左右,总面积为3.64亩,分两个密度:2×3.3米的1.49亩,每亩100株,共149株,品种为金帅110株,红星27株,青香蕉4株,大国光1株,国光7株; 3.3 …  相似文献   

13.
乔砧密植红富士苹果幼树丰产经验@郑黎@孙谋福¥辽宁省普兰店市皮口果树管理站乔砧密植红富士苹果幼树丰产经验郑黎孙谋福(辽宁省普兰店市皮口果树管理站116222红富士苹果的乔砧幼树,长势偏旺,进入结果期较迟,前期单产低,是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1988年,皮口...  相似文献   

14.
<正> 果树栽培上矮化密植的兴起,改革了旧的栽培方式,促进了果树生产的发展,矮化密植栽培,较大冠稀植有很大的优越性。本试验为在沙地条件下,探讨乔砧红星苹果密植丰产的栽培技术。自1980年以来,经省、市等有关单位的现场验收,一致认为,试验园产量、质量、经济效益方面,在乔砧元帅系苹果密植丰产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现将试验结果简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红星苹果树冠矮小,果枝密生,适于密植栽培,据我们实践经验,需掌握以下要点,供参考。1.建园时要选择土质优良,土厚深厚,通透性好、含较多的有机质的地片,对土质较差的地片需进行土壤改良后才能建园.2.气候要求平均气温10~15℃,无霜期180天以上,年日照2800~3000小时,年降水700mm以上的地区。3.栽植以3×2m行株距(111株/亩)为宜,并以9:1配置金矮生、烟表、长富2号为授粉树.4.栽前亩季基肥3000kg,配合适量N、P、K肥,栽后每年秋后施一次土烘和磷肥,生长季节进行根部追肥或根外追肥3~5次;浇好发芽前、发芽后、春梢停长后、秋梢停长以后、封…  相似文献   

16.
1994~1997年,我们在黄河故道泛区的宿州市高滩村进行试验,1994年春建立以八棱海棠为基砧、M26为矮化中间砧(砧段长度25cm)、品种为长富2的苹果园,行株距为3.5m×2.0m。在良好的综合管理条件下,采取细长纺锤形整形。在定植后第3年,基...  相似文献   

17.
合理整形是早果、早丰的关键。对株行距(1.5~2.0)m×4.0m的密植苹果幼园采用“松塔型”整形方法能实现3a(年)成形,提前1a(年)进入结果期,提前2a(年)进入丰产期。现将其主要整形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大连市旅顺口区水师营公社小南村大队第三生产队,1971年通过挖石客土,在土层最厚仅20cm 的石蓬土丘上栽植苹果树30亩,共600株。其中红冠、印度、国光品种各占46.7%、25%和28.3%。十几年来由于领导重视,狠抓了地下基本功(年年坚持放树窝子,至今全园70%的地块已深翻一米),加强了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健全和巩固果园管理责任制,使幼树生长健壮,发育良好。1982年为了抵御特大干旱(年降雨仅300毫米左右),保证果树良好生育,他们在果树花前、花后,  相似文献   

19.
密植红富士苹果幼树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密植红富士苹果幼树,预期达到早期丰产,除了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外,各项投入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经济效益的高低。为此,于1992~1994年调查分析了4~6年生红富士苹果幼树投入与经济效益间的关系。调查在抚宁...  相似文献   

20.
红星苹果幼树^14C同化物质再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中英  杜俊杰 《果树科学》1993,10(3):129-1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