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亚麻外源DNA导入的适宜时期与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刘燕  卢翠华 《中国麻作》1997,19(3):13-15
本试验以国外引入的高纤品种及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品种为材料,首行进行了授粉时间的研究,试验结果可以看出:7:30-8:30为完全授粉时间,然后进行了DNA导入时间和导入方法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亚麻开花当天,11点30天前后为较适宜的时期,以花柱基部切割滴注为较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饲用甜菜新品种新甜饲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甜饲2号(原代号JZSL-18)是以多粒四倍体自交系NXSL-4为母本,以多粒二倍体授粉系SL-2和SL2-job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杂交种父母本配制比例为2:6。该品种2005~2006年参加省饲用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块根产量152104.5kg/hm^2,较对照新甜饲1号增产20.0%;平均含糖率6.22%,较对照提高0.22度:块根千基粗蛋白含量13.95%。该品种2006年参加生产示范试验,2007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丰产性强,耐甜菜褐斑病、白粉病,适宜在新疆的南疆、北疆等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利用湘杂棉15号的父母本,通过不同时间去雄相同时间授粉和相同时间去雄不同时间授粉两种处理,对其杂交成铃率等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授粉不同时间去雄的条件下,成铃率和衣分最高的去雄时间是18:30~19:30;在相同时间去雄不同时间授粉的条件下,成铃率最高的授粉时间是8:00~9:00,且随着授粉时间的推迟,成铃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1951—1953年用108夫品种进行了授粉方法数量及脱落子房的胚珠的胚胎学等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采用不同植株的混合花粉多量授粉时,在花柱内的花粉管发芽数较限量授粉和对照(自然授粉)的为多。2、采用限量授粉方法时,花粉管在胚珠的百分数较之混合花粉多量授粉和对照为少。3、混合花粉多量授粉照例对受精有良好的影响。而限量授粉则引起子房的大量脱落。4、花粉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受精作用。在试验  相似文献   

5.
英红九号加工白茶的技术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是选用云南大叶群体单株选育的荚红九号茶树品种,采其一芽一叶初展为原料,根据自茶的加工特点,进行不同的萎凋时间和烘干温度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萎凋程度和一定的干燥的温度下,红茶品种可生产出浓醇爽口,且带花香的高档白茶。春季,白茶萎凋60小时,夏、秋季萎凋36小时,萎凋叶含水量指标控制在30%左右为适宜的萎凋程度,干燥温度掌握在70—80℃加工的白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6.
王刚  刘辉  吕新  余渝  樊庆鲁 《中国棉花》2012,39(8):12-16
 从影响棉花杂交种新陆早43号亲本杂交成铃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尽量在开花早期进行,杂交时间越早成铃率越高;授粉当日气温在25~30 ℃之间时,杂交成铃率最高;授粉应从棉花柱头下部近子房处向上环形逆向授粉;与容器授粉法相比采用单花授粉法制种成铃率高,畸形铃少,制种产量高,制种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大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Bt基因导入大豆品种。对132株D1代植株进行PCR检测,得到5株阳性转化植株。再将获得的5株D1代阳性转化植株的种子放在温箱中发芽,提取DNA进行检测,结果得到2株D2代稳定遗传的阳性转化植株。用X-Glue溶液对转Bt基因132株D1代植株进行检测,结果没有发现阳性反应。另外,本实验还采用荧光制片方法从植物组织结构的角度证明利用花粉管通道方法导入外源基因的可行性,并提出花粉管通道方法操作的最佳时间为授粉后6-20h。  相似文献   

8.
不同熟期油菜品种适宜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不同熟期油菜品种的适宜播期,以早熟品种"1358"、中熟品种"中双11号"和晚熟品种"浙双8号"为材料,在长沙地区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早熟油菜品种"1358"具有很好的耐迟播性,适宜的播期为10月中下旬;中晚熟品种在4个播期内均以9月30日和10月15日播种的产量最高,适播期为9月下旬到10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9.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05nm波长测定小麦全籽粒浸提液的吸光度变化,以此反映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大小。从反应开始到5min时间段酶促反应最快,品种间差异较大,随后则逐渐下降;浸泡时间对全籽粒浸提法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浸泡时间小于20h,品种间差异较小;浸泡时间超过30h,酶液自身吸光值增加较多,因此浸泡时间以25-30h为宜。小麦多酚氧化酶与底物反应较适宜的温度和pH为35℃和6.0左右。  相似文献   

10.
以鲁星糯1号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采收期籽粒粗淀粉含量、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鲜穗品质的相关性,探讨鲁星糯1号的适宜采收期。结果表明:授粉后20 d采收品质评分最高(87.9分),但授粉后20~24 d采收品质评分差异不显著。采收期与籽粒粗淀粉含量、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显著相关,随采收期推迟,粗淀粉含量增加,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减少。授粉后20~24 d,籽粒粗淀粉含量60.5%~64.5%,含水量61.9%~65.4%,可溶性糖含量6.5%~6.9%,为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11.
亚麻外源DNA导入后代的遗传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麻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纺织工业原料之一,亚麻加工企业是黑龙江省的支柱型产业和重要的出口创汇企业。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生产上对亚麻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上急需质佳、丰产、早熟、抗倒、出麻率高的品种。为了尽快地解决这一问题,从1993 年开始,对亚麻外源 D N A 导入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遗传学分析, 发现亚麻外源 D N A 导入后代在株高、工艺长度、麻率、抗倒伏性、花色、种皮色等性状有变异,一般 D3 - D4 代可稳定遗传,利用该技术进行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该项技术的研究丰富了亚麻育种的理论与实践的内函,对亚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亚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的适宜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进行的亚麻外源DNA导入后代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结果表明:DNA导入后代与其受体的酶谱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酶谱带数的不同和谱带染色深浅的差异。由此表明外源DNA片段(或基因)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13.
康庆华 《中国麻作》2012,(4):165-168,189
为了尽快选育亚麻新品种,我所从20世纪90年代对亚麻外源DNA导入技术研究,从DNA提取、子房内部结构、外源DNA导入时间、方法、后代的变异、品种选育的应用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选育出等黑亚14、16、17等3个亚麻品种及一批优良品系。利用该技术进行亚麻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4.
油茶是中国第一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油茶自交结实率低,合理配置授粉品种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之一。为筛选湖北主栽油茶品种(长林4号、鄂油81号及鄂油102号)合适的授粉品种,促进高产优质栽培,以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鄂油81号和鄂油102号为授粉品种,设计人工授粉组合,以自然授粉为对照,测定分析授粉后的坐果率和果实性状,筛选适宜的授粉品种。长林4号和鄂油81号的自交坐果率很低,鄂油102号的自交坐果率较高。授粉品种对坐果率有显著影响。授粉品种对长林4号的单果鲜重、干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及油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坐果率和果实大小有显著影响;授粉品种对鄂油81号的干果皮厚度、干籽出仁率及种仁含油率无显著影响,对坐果率、果实大小和单果鲜重有显著影响;授粉品种对鄂油102号的坐果率、干果皮厚度、干果出籽率及种仁含油率有显著影响,对其它性状无显著影响。综合坐果率和果实性状,认为长林4号的最佳授粉品种为长林3号,其次是长林40号和鄂油102号;鄂油81号的授粉品种宜选择长林4号和鄂油102号;鄂油102号的最佳授粉品种为鄂油81号,其次是长林3号、长林4号及长林40号。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渍涝胁迫下,不同耐渍型亚麻品种的株高、工艺长度、出麻率等农艺性状以及植株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初步揭示了亚麻耐渍的生理机制。试验结果表明:1、渍涝影响亚麻的农艺性状,具体表现在株高降低、工艺长度减短、出麻率下降等方面;渍涝胁迫下根部皮层通气组织的发育是衡量亚麻耐渍强弱的重要特性;2、随着渍涝胁迫时间的增加,不同耐渍型品种植株丙二醛(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非耐渍型品种的增加幅度大于耐渍型品种,说明渍涝胁迫下,耐渍型品种具有很强的抗膜脂过氧化的能力;3、随着渍涝胁迫时间的增加,不同耐渍型品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耐渍型品种的变化大于非耐渍型品种,说明在渍涝胁迫下耐渍型品种体内过氧化物酶清除活性氧的能力高于非耐渍型品种。  相似文献   

16.
亚麻品种在云南省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2003—2004年度10个亚麻品种在云南省9个试验点的生育状况,同时以弥渡县、巍山县和武定县为代表地区分析不同亚麻品种在云南省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生长特征。云南冬播亚麻生育期比北方延长l倍左右,不同生育阶段均比北方亚麻延长。不同试点的亚麻生育期差异较大,生长日数最短的140天,最长的187天。不同试点的亚麻茎生长速度有较大差别,但都出现两个生长高峰,一个在立春前,一个在立春后,这一点也与北方亚麻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10个亚麻品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5个随机引物对10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亚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RAPD分析,共扩增出852条带,其中206条多态性带,多态率为24.18%。10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0273-0.0724之间,用UPGMA法建立了10个亚麻品种的亲缘关系树状图,并可将它们分为3组。其中,纤用亚麻大多聚在一起,油用亚麻各自成类。表明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亚麻的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是可靠的,通过本研究获得的10个亚麻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能够为这些品种间亲本的选配及遗传多样性的评价提供帮助,揭示了亚麻品种种质资源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亚麻品种资源对枯萎病的抗性评价 —0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亚麻枯萎病病圃,对508份国内外亚麻品种资源进行了抗枯萎病的鉴定和评价,按照参试品种较统 一感病对照发病率的降低率,把抗枯萎病程度划分为高抗(HR) 、中抗(MR) 、低抗(LR) 、低感(LS) 、中感(MS)和高 感(HS)共6个级别。各个级别的品种资源数分别为45、38、64、92、112 和157;分别占试验资源总数的8. 9%、 7. 5%、12. 5%、18. 1%、22. 1%和30. 9%。高、中抗资源共计16. 4%。筛选出的高抗和中抗枯萎病资源中有41份 属于首次报道,其中包括13份国外引进品种、7份国内地方品种和21份国内育成品种,一些重点抗源已成功地应 用于亚麻抗枯萎病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19.
10个亚麻品种对低纬度高海拔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省处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明显不同于传统亚麻产区。为了明确亚麻品种对云南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开展了10个引进亚麻品种在云南省的2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除双亚7号和黑亚10号原茎产量较低外,其它的各品种都能较好的适应云南省各参试点地区的自然和栽培条件,获得较高原茎产量。推荐阿里安、高斯等品种在云南推广种植,而黑亚11、12、13号的品种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20.
12个亚麻品种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9对特异性引物对12个不同亚麻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SRAP分析,共扩增出1701条带,其中593条多态性带,多态率为34.9%。用UPGMA法建立了12个亚麻品种的亲缘关系树状图,并可将它们分为三组。其中,纤用亚麻和油用亚麻各自成类,表明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亚麻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是可行的,同时为新引材料SUZANNE的类型划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