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大部分蚕区夏秋季高温多湿或高温干燥,桑叶病虫的危害较大,农药污染时有发生,所以对夏秋蚕品种的要求较高.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根据蚕桑发展的需求,采用杂交育种结合系统选择方法育成了强健性夏秋用蚕品种415×416.通过鉴定表明各项经济性状均全面达到国家"八五"攻关考核技术指标,强健性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对照种相仿,而茧丝量又有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415× 41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国家“八五”攻关课题《606-05-01)完成的蚕品种之一。本品种通过1993、1994两年攻关点联合鉴定及四川省实验室共同鉴定结果,各项经济性状达到国家考核的技术经济指标:万头茧层量比对照种提高14.5%(考核技术经济指标万头茧层量比对照种提高 5%以上),茧丝长 1087~1186m(1000~1100m),解舒丝长 800~986m(700m以上),出丝率17%~18%(17%),净度97~98分(93分),是一种抗逆性强,产量、产值高,丝质… 相似文献
3.
4.
5.
1303×1302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于“十·五”期间在省农作物育种攻关项目经费的资助下选育出的优质强健夏秋用双限性蚕品种。这一对蚕品种具有健康好养、产茧量高、茧丝质优等特点,且该品种为限性品种,具有常规品种所不具备的特殊的经济价值,能早期识别雌雄蚕,完全符合现代养蚕技术体系的要求。该品种于2002年秋季、2003年秋季分别以781×7532、洞庭×碧波作对照在室内进行杂交种饲育鉴定和茧丝质鉴定(成绩见表1、表2);于2004年秋、2005年秋以夏芳×秋白为对照参加了由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统一安排的四川省级共同鉴定(成绩见… 相似文献
6.
7.
夏秋蚕品种夏7×夏6的育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省力化养蚕技术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技术要素是与之配套的强健、好养、茧丝质优及繁育系数高的蚕品种。以此为选育目标,采用杂交育种的系统选择法育成了中系品种夏7和日系品种夏6。于1998年5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11 亲本来源夏7(限性普斑)为中中杂交固定种,母本为秋丰(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父本为芳山(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育成)。夏6为日日杂交固定种,母本为白玉(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父本为白云(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育成)。12 选育方法及选育经过… 相似文献
8.
夏秋用蚕品种华秋×明昭的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秋×明昭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强健性夏秋用蚕品种.本品种通过两年攻关点联合鉴定及全国蚕品种鉴定,结茧率93%以上,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万头产丝量分别比对照种提高5%~10%、10%~15%、12%~15%,茧层率23%~25%,茧丝长1000~1300m,解舒率75%~88%,生丝率17%~19%,净度94~96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家考核技术经济指标.该品种体质强健,耐氟、抗高温,孵化、眠起、老熟齐一,丝质优,产茧量高,产卵数多,繁育系数高.适合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饲育,珠江流域可以全年饲育. 相似文献
9.
10.
夏秋用蚕品种415、416的育成及其杂交种的选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9年开始采用杂交育种方法早代在高温(29~32℃)、多湿(相对湿度85%~90%)的小气候条件下,育成抗逆性强,综合性状优良,耐氟性较强的夏秋用蚕品种415、416。其杂交种415×416(正反交)的万蚕茧层量比对照种提高145%,茧丝长1087~1186m,解舒丝长800~986m,鲜茧出丝率17%~18%,净度97~98分。该品种已在四川省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11.
12.
1988年我市桑蚕春用蚕品种的良种复盖率已达88.2%,这对增加蚕茧产量,提高茧丝质量和蚕农增收都起了重要作用。但占饲养比例70%的夏秋蚕品种的良种复盖率仅占53.2%。近年我省虽有薪杭×科明、兰天×白云等新品种推广,但由于我市东部水网平 相似文献
13.
14.
15.
夏秋蚕品种丰一×富日的育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耐氟性品种作素材,采用杂交,系统选择和活蛹缫丝等育种方法,历经10年育成了产量高、茧丝质较优、耐氟好养、发育整齐的夏秋蚕品种丰一×富日。与现行对照种相比,张产茧、张产值分别提高10.9%和13.6%,茧丝长和解舒丝长分别增加179.2m和66.8m,净度提高2.1%,氟敏指数值I(25.23)较低,在氟污染严重地区饲养适应能力强。 相似文献
16.
17.
夏秋季蚕在我省乃至全国蚕桑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种量约占全年发种量的60%以上,夏秋季产茧量亦占总产量的60%左右。因此,夏秋用蚕品种的质量对整个蚕茧产量、质量的影响都极为重要。由于我省夏秋气候较为恶劣,对夏秋用蚕品种要求较高,加之全省各地气候开差较大,对品种的要求有所不同,单一的品种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另一方面,从品种质量上看,我省夏秋用品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七”字号品种的年发种量不足1%甚至更少;夏芳×秋白及洞庭×碧波均系省外引进品种,很难在气候开差较大的四川各地遍地开花,生产上已反映出了两品种存在的部分问… 相似文献
18.
19.
历年我省所用的蚕品种都是从江浙二省引进的,有一定的盲目性。为使引种工作“有的放矢”,实现蚕品种的良种化,迅速提高蚕茧产量和品质,提高蚕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近年我们承担了省农牧渔业厅下达的夏秋蚕品种选育课题。根据我省生产的实际情况,我们将选育蚕品种的重点放在引进夏秋蚕品种上。1986年从江浙湘鄂四省引进5对 相似文献
20.
1976年,我们在圩城公社红旗大队的3个生产队中秋试养,723×702共28张,与对照种东34×603共23张作比较试验。通过试验比较,723×702比东34×603平均每张产茧量提高22%,蚕茧收入增加44%,平均50克茧干壳量提高13%,大批茧价提高18%,深受群众欢迎。从生产实践证明,723×702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