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油菜、龙葵、苎麻为试材,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油菜、龙葵、苎麻对耕地土壤中Cd和As的吸附效果和富集转移效应,并施加沼泽红假单胞菌和黑曲霉两种微生物,探讨了微生物对油菜、龙葵和苎麻净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油菜和龙葵对土壤中重金属Cd的吸附效果较好,表现出富集特性,而苎麻植株对Cd的吸收效果较差。其中油菜植株体内Cd含量大小表现为油菜茎杆>油菜根>油菜子,龙葵植株体内Cd含量大小表现为龙葵茎>龙葵果>龙葵根;油菜、龙葵、苎麻对土壤中As吸附效果均较差;沼泽红假单胞菌和黑曲霉两种微生物对促进油菜、龙葵和苎麻吸收土壤中Cd和As的作用均较小。油菜更适宜用作Cd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油菜与鹰嘴豆、羽扇豆间作对土壤养分P、Fe、Zn的吸收利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盆栽试验,设置6个处理,包括对照(CK)、鹰嘴豆单作(CP)、羽扇豆单作(LU)、油菜单作(RA)、油菜与鹰嘴豆间作(RA/CP)、油菜与羽扇豆间作(RA/LU)。结果表明:油菜/鹰嘴豆间作的地上部生物量和P、Zn养分吸收总量均为最高,其生物量比油菜单作、鹰嘴豆单作均提高约74%,P吸收总量比油菜单作和鹰嘴豆单作显著提高76.5%和113.9%,地上部植株Fe、Zn吸收总量相比于单作最高提升比例分别达到270%和121%。油菜/鹰嘴豆、油菜/羽扇豆间作使油菜根际土有效P含量分别提升33.8%和50.4%,而对鹰嘴豆和羽扇豆的根际有效P提升强度并不明显。间作均不同程度促进两种作物根际土有机酸的含量,其中油菜/羽扇豆间作处理下的油菜作物根际土有机酸总量提升幅度最大,是单作作物的1.6倍。研究表明,油菜与鹰嘴豆、羽扇豆两种豆科作物间作均可以提高油菜植株生物量和植株对P、Fe、Zn养分的吸收,其中油菜与鹰嘴豆间作的养分吸收利用强度更佳。  相似文献   

3.
试验目的二晚水田油菜是目前我省种植面积较广,发展前途较大的一种油菜栽培方式。我省秋冬一般少雨多旱,但近年来油菜适宜移栽季节,久雨不晴,对二晚地区油菜移栽带来不好整地难以进行的矛盾。为此,1973年我们进行了油菜的板田、犁田、宜耕整田三种移栽方式的试验,为在冬前多雨的不利条件下,夺取油菜高产摸索新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杂交油菜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的生产状况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油料安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氮、磷、钾、硼的施肥区别下,对甘蓝型杂交油菜的产量及经济效益差生的影响。比较在不同的养分特性下甘蓝型杂交油菜的产量变化,并对大面积的甘蓝油菜生产提出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5.
<正> 目前,我们推广的油菜品种无论是“双高”(高芥酸、高硫苷)油菜品种,还是优质的“双低”(低芥酸、低硫苷)油菜品种;不管是常规的油菜品种,还是杂交的油菜品种,它们都是甘蓝型,原产欧洲,遗传成份单一,以致抗性较差,产量较低。在油菜生产上,菌核病为害普遍而严重,一般损失产量2~3成,严重者达5成以上。目前国  相似文献   

6.
从新疆野生油菜与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和黑芥品种尤嫩斯体细胞染色体核型比较结果看:芥菜型油菜与新疆野生油菜在染色体核型上有较大差异。芥菜型油菜染色俸核型与黑芥和白菜型油菜染色体核型的混合核型较一致。  相似文献   

7.
分析油菜毯状育苗机械移栽技术的优势、推广中存在问题,提出油菜毯状育苗机械移栽的推广措施建议,以供油菜毯状育苗机械移栽技术推广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小麦、油菜正处于单纯的营养生长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关键时期。小麦和油菜已分别进入拔节期和抽薹期,这段时间小麦、油菜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因此,此时给小麦、油菜追施肥料,对补充作物营养,促进它们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进而提高作物产量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油菜产业现状、发展困境及建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自2015年油菜临储收购政策取消以后,国内油菜籽价格持续下跌,油菜种植户种植意愿降低,种植面积减少。为分析我国油菜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梳理油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困境及成因,结合中国油菜产业发展特征,对中国油菜产业的发展出路提出几点思考建议。国内油菜产业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以及产品价格下滑的压力,油菜生产下滑,农户种植积极性受挫,形成如此困境的成因有两方面:国际方面,大量低价进口油菜籽冲击国内油菜市场,压低国内油菜产品价格,挤压了国内油菜产业发展空间;国内方面,油菜经营规模过小、机械化程度低致使油菜籽生产成本相对过高,市场竞争力不足。建议建立生产保护区保护油菜基本产能,开发油菜多功能性以提高产品价值,完善菜籽期货机制以及促进进口多元化来化解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0.
油菜高光效育种的思路、方法与选育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光效+杂种优势"是提高油菜产量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新时期油菜高产育种的重要内容,针对油菜光合特性复杂,研究难度大,高光效育种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研究现状,在分析油菜光合效率较低、影响产量水平提高、开展油菜高光效育种的难点等基础上,结合多年油菜光合生理研究和高光效育种工作经验,从油菜高光效育种的总体思路、油菜高光效种质的筛选及创建途径、油菜高光效杂交种的选育标准和方法等几个方面对油菜高光效育种进行探讨,以期推动油菜高光效育种研究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南通市油菜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南通市油菜产业发展的现状,总结出南通市油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菌核病发生较重、油菜生产成本高、生产应用品种多乱杂、油菜籽收购优质不优价以及油菜产业化进程缓慢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南通市油菜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南通市油菜产业化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双晚后茬油菜"早、大、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庐江县油菜茬以双季晚稻茬为主,播期迟、让茬迟、移栽迟,产量低。文章简略分析了双晚茬油菜难以取得高产的原因,阐述了推广应用"双季晚稻后茬油菜‘早、大、控’高产栽培技术"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以小麦、油菜、蚕豆分别套种秦艽为单因素三个水平的田间试验、测定并比较小麦、油菜、蚕豆条件不同生育期下群体地表温度、相对湿度及光照度及秦艽的出苗率;试验结果表明:蚕豆套种秦艽和油菜套种秦艽、因生育前期秦艽套种生境湿度低,秦艽出苗率低;而小麦苗期群体内土壤表面(秦艽种子生境)相对湿度较大,秦艽出苗率较油菜田和蚕豆田的秦艽出苗率高。  相似文献   

14.
Cu、Pb、Zn及复合重金属对油菜种子萌发的抑制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种子萌发试验,探讨了2种油菜种子对重金属耐性的大小.研究发现,2种油菜种子萌发率在不同重金属及其不同浓度下存在差异,重金属Zn和Pb低浓度时促进油菜种子的萌发,高浓度时抑制其种子的萌发.重金属Cu和复合重金属对2个不同油菜品种的萌发率都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其萌发率随浓度的增高而降低.来自矿区的油菜种子在低浓度时萌发率低于正常油菜种子,在较高的浓度中,其萌发率较高,表现较强的耐性.结果表明,油菜对Cu耐性较弱,而对Pb、Zn的耐性较强,污染地区铜尾矿的油菜种子对高浓度的重金属具有比正常油菜种子较好的耐性.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油菜、小麦正处于单纯的营养生长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的关键时期。油菜于2月底进入抽薹期,小麦于3月5~10日进入拔节期。这段时间油菜、小麦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因此,此时给油菜、小麦追施肥料,对补充作物营养,促进它们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进而提高作物产量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省油菜单产低的状况,在我省二种主要稻田土壤上进行了氮、磷、钾、硫、硼肥配施对油菜增产效应及植株内养分分布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1)稻田种植油菜,由于水改旱的变化,使土壤有效态磷、硼含量降低,导致土壤严重缺磷、硼,这是致使稻田种油菜低产的主要原因。(2)油菜吸氮、磷、钾养分主要在盛花期以前,分别占总吸收量的92%、79%、89%左右;而硼、硫在盛花期后吸收量分别占总吸收量的50%、36%左右。说明氮、磷、钾肥应早施,着重为基肥和越冬肥.而硼肥应以基施为主,部分追喷施为好。  相似文献   

17.
小麦、油菜、棉花、花生间作套种是商丘市近几年推广应用的一种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经济效益显著 ,一般年亩产小麦 40 0kg ,油菜 80kg ,皮棉 80kg ,花生 2 0 0kg ,亩产值达 2 0 0 0元以上。现将该栽培模式介绍如下 :1 栽培模式选用“九二”式配套模式 ;3m一带 ,1 0月中下旬播种 9行小麦 ,占地 1 .8m ,留 1 .2m预留行 ;1 0月底~ 1 1月上旬 ,在预留行内移栽 2行油菜 ,翌年 5月上中旬 ,待油菜收后 ,在油菜茬带内栽种 2行棉花 ;5月 2 0~ 2 5日在麦垄内点种 6行花生。如附图。2 品种小麦选用适宜晚播早熟 (能在 6月上旬收获 …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棉田综合效益,促进棉花生产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县探索出油菜、西瓜、棉花一年三熟的高效种植模式,每年应用面积达1500公顷,每公顷可创产值30000~35000元。1油菜栽培技术(1)油菜品种选用秦优7号、皖油13、皖油18、华皖油2号等双低高油品种。于9月中旬育苗,667平  相似文献   

19.
渭南市在油菜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品种单一、管理粗放、机械化生产发展严重滞后等问题,导致其产出效率低下、生产成本过高,经济效益不佳,这些问题制约了本市油菜产业的绿色高效发展,严重削弱了广大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本文作者详细阐述了渭南市油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同时提出促进本市油菜产业绿色高效发展建议,一方面必须从品种筛选、栽培管理和机械化生产模式等方面优化油菜生产,促进机械化、信息化融合程度,提高渭南市农机农艺水平;另一方面加快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有效提高油菜产业收益,从而提升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以期为渭南市油菜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杂交油菜贵杂5号为材料,研究了稻油复种免耕条件下杂交油菜养分吸收、分配及转移特性.结果表明:在现蕾期,油菜免耕移栽N、P、K吸收量比油菜翻耕移栽分别高31.2%、2.4%、60.1%,而在初花期和终花期油菜免耕移栽略低于油菜翻耕移栽,但均未达到5%的显著差异水平.在苗期免耕移栽油菜的N、P、K积累量比翻耕移栽油菜分别高14.9%、27.5%、26.8%,在角果成熟期,免耕移栽油菜N、P积累量分别比翻耕移栽油菜高3.8%、53.1%.油菜茎枝中的N、P、K积累量、转移率为油菜免耕移栽比油菜翻耕移栽低,但未达5%的显著差异水平.油菜对N、P、K吸收利用率表现为油菜免耕移栽比油菜翻耕移栽低,亦未达到5%的差异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