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I型鸭肝炎病毒标准毒株R85952 人工感染 3日龄雏鸭 ,于感染后 6、12、16、2 0、2 4、2 8、3 2和 3 6h分别采集感染组和对照组雏鸭的血液分离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血清中Na+ 、K+ 、Ca2 + 、Mg2 + 、Cl- 、P5+ 等无机盐离子浓度和BUN含量变化不明显 ,OSM的变化也不明显 ;ALT、AST和GGT均较对照组有极显著升高 (P <0 .0 1) ;GLU浓度在攻毒后 2 4~ 3 6h极显著下降 (P <0 .0 1) ;TG、CHOL和VLDL呈极显著升高 (P <0 .0 1) ,表明血糖下降和血脂升高。TBIL和DBIL分别从攻毒后 2 0和 12h开始较对照组有显著的升高 (P <0 .0 5 )。上述的试验结果提示 :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肝脏受损最明显 ,呈现急性、坏死性肝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鸭肠炎病毒(DEV)人工感染雏鸭引发的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以DEV GZ株人工感染90只15日龄健康雏鸭,分别在感染后3、6、10、18、30、48、72、96、108 h剖杀,通过观察其临床症状和解剖病变初步研究其致病机理.结果显示,感染的雏鸭48h后开始出现临床症状,72 h出现死亡,均在108 h内死亡,且随感染时间表现出精神沉郁、呼吸急促、排白色或绿色稀粪、眼部、鼻腔及口腔周围有分泌物附着等临床症状;剖杀雏鸭后发现各组织器官均18h后出现病变,且随着感染时间延长病变越发严重,主要以出血和坏死为特征.说明已成功复制了 DVE动物感染模型,明确了DEV致雏鸭临床症状及各器官解剖病变特点,为该病的诊断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的研究:VI.二联疫苗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对雏鸭进行早期免疫的试验结果。试验采用不含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和含不同滴度母源抗体水平的1日龄的四川麻鸭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经皮下注射、饮水、滴鼻和喷雾进行免疫,探索不同免疫途径对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效果及免疫持续期,选出最佳免疫途径。试验结果表明:1.对于没有母源抗体的1日龄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进行免疫的最佳是皮下注射和  相似文献   

4.
新型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1周龄雏鸭,分别对感染后12h、24h、48h、72h、96h、168h、336h的雏鸭血液、肝、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血清中SOD活性在24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96h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肝组织SOD活性于感染后24h显著低于对照组,48h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脑组织中SOD活性无显著变化。肝组织中CAT活性48h开始下降.96h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说明自由基参与了雏鸭感染新型鸭肝炎病毒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对雏鸭进行早期免疫的试验结果。试验采用不含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和含不同滴度母源抗体水平的1日龄的四川麻鸭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经皮下注射、饮水、滴鼻和喷雾进行免疫,探索不同免疫途径对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效果及免疫持续期,选出最佳免疫途径。试验结果表明:1.对于没有母源抗体的1日龄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进行免疫的最佳途经是皮下注射和饮水免疫,其中皮下注射效果比饮水稍好:①到3日龄产生对鸭病毒性肝炎部分免疫力,4日龄产生坚强免疫力;②皮下注射到3日龄、饮水免疫到4日龄均产生对鸭瘟的坚强免疫力,保护期持续2个月以上。2.对有母源抗体的雏鸭进行免疫的最佳途经是饮水免疫:①到34日龄产生对鸭病毒性肝炎部分免疫力,5日龄产生坚强免疫力;②34日龄产生对鸭瘟部分免疫力,5日龄产生对鸭瘟的坚强免疫力,其免疫持续期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6.
神奇效果源于科学组合。菌无菌 春雨1号是春雨农业化工研究所的专家经过潜心研究筛选的结果,经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实践证明:该配方独特,药力强劲,药效迅速。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由真菌、细菌引起的多种作物病害,对防治枯黄萎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试验感染鸭病毒性肝炎雏鸭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试验感染Ⅰ型鸭肝炎病毒雏鸭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接毒后12h肝、脾、肾及胰等器官组织主要表现为变性性变化;接毒后24h,则呈现明显的坏死性变化;接毒后72h及168h,则出现较为明显的增生性反应。脑表现为非化脓性脑炎变化。肝、肾、脾及胰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主要是组织细胞的膜系统及核结构的损伤。在肝细胞和脾细胞中有脂滴。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有晶格状排列的类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8.
从育雏的适宜环境、合理的饲喂方法、开水、开食、开青、驯水等方面总结了稻鸭共生雏鸭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雏鸭病毒性肝炎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雏鸭的管理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雏鸭的成活率,是整个养鸭过程中比较关键的时期。只要能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就可以为后期的鸭群生长发育提供基础。本文对雏鸭的管理技术进行了总结,从环境条件的控制到分群管理再到下水和放牧等,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用从河北某肉鸭场分离的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菌株,经人工感染雏鸭后分离提纯,通过增菌培养、甲醛灭活后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经无菌检验、安全检验、效力检验合格后,在该肉鸭场及周围几个鸭场进行田间试验。皮下免疫7日龄雏鸭0 5ml/只,试验表明,该疫苗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预防效果良好,保护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四价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浙江省分离鉴定的67株鸭疫里氏杆菌、43株大肠杆菌中,筛选出免疫原性良好的优势血清型RA二株RA-J(Ⅰ型),RA-Y(Ⅱ型),Escherichia coli二株Ed6(O78)、Ed15(O1)作为制苗菌株,采用改进的液体培养工艺,使RA和E.coli含菌量分别稳定在(220~260)×1010cfu/ml和(230~280)×1010cfu/ml,然后加佐剂研制出鸭疫里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四价苗。免疫剂量1 ml,对RA和E.coli的攻毒保护率分别达95.8%和91.7%;疫苗保存1年,经野外扩大试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鸭疫里默氏杆菌有21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间没有交叉保护,严重制约了该病的防制.综述了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的研究历史、我国血清型的研究现状,探讨了3种血清分型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了鸭疫里默氏杆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2006年5月,海安县某养鹅大户所养肉鹅出现急性死亡。患病鹅的临诊症状、病理变化符合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的特点。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获得了1株细菌的纯培养物;涂片染色镜检、血清学试验、动物试验的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细菌为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选用23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确定所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对羟氨苄青霉素、林可霉素高度敏感,对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强力霉素和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其他药物低敏或耐药。选择高敏药物进行治疗,并结合消毒以及紧急免疫接种,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从荆州地区鸭场的120份病料中分离到84株鸭里氏杆菌疑似病株,并通过菌体形态、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型等一系列的鉴定,确认为鸭里氏杆菌.培养特性试验表明,TSA平板是鸭里氏杆菌的良好候选培养基;药敏试验证明各菌株的耐药谱不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该菌对小白鼠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小白鼠死亡.各菌株感染雏鸭后均能复制出典型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湖北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地区某鸭场20日龄樱桃谷鸭发生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临床表现为缩脖、腿发软,部分病鸭表现为仰卧、双腿划动呈游泳状,临死前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剖检病变呈典型的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用含5%小牛血清的TSA平板从病鸭中分离到8株细菌,经过染色、PCR及测序分析、玻片凝集和动物回归试验,综合分析鉴定为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  相似文献   

17.
Ⅰ型鸭疫里氏杆菌基因组质粒表达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Ⅰ型鸭疫里氏杆菌的基因组DNA,以KpnⅠ进行酶切,回收、纯化0.5~6 kb之间的DNA片段,与经同样酶切并去磷酸化的质粒载体pQE30连接,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从而构建了Ⅰ型鸭疫里氏杆菌基因组的质粒表达文库,经试验表明其库容量为12 000个。随机挑选的阳性克隆提取质粒酶切后证明有外源DNA片段的插入,该文库为应用体内诱导抗原技术筛选鸭疫里氏杆菌的体内诱导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田树飞  李子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50-6151
[目的]为了介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原与防治研究进展,从而制定有效的免疫程序。[方法]综述近年来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诊断、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该菌主要感染1~8周龄的雏鸭。主要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损伤的皮肤等途径感染,以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和干酪性输卵管炎为特征。目前已成功研制出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来控制该病。[结论]该研究进展为临床诊治和免疫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但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理形态学、免疫病理学、血液病理学及其发病机理和免疫机能等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PCR法快速检测鸭疫里氏杆菌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Gen-Bank中25株鸭疫里氏杆菌(RA)的外膜蛋白A(OmpA)基因序列,在其高度保守区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成功地建立了鸭疫里氏杆菌的快速、准确PCR检测方法。RA参考菌株J04(2型)、J07(JX1型)均能扩增出67l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而对鸭源大肠杆菌、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鸭源沙门氏菌、鸭源葡萄球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PCR产物经EcoRI酶切鉴定得494bp和177bp两个预期条带。最低检出基因组DNA浓度为800fg。用全菌体进行PCR时,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60株RA均能够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25份临床疑似病例的分离菌株的PCR扩增阳性率与生化鉴定率完全一致。该方法表明能从痫料组织培养8h的混合菌群中快速、准确地检测到RA,可用于RA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0.
以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氟甲砜霉素、氯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SMZ、氟哌酸对鸭疫里氏杆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88.1为1μg/mL、2μg/mL、4μg/mL、32μg/mL、64μg/mL、8μg/mL。180只健康本地麻鸭分成6组,每组30只,除1组作健康对照外,其它5组按2.5mL/kg.bw皮下注射鸭疫里氏杆菌培养物(3.8×109cfu/mL)。感染鸭用氟甲砜霉素内服治疗,给药剂量分别为30mg/kg、20mg/kg、10mg/kg,以氯霉素作对照(30mg/kg),1d1次,连续用药3d,给药结束15d后,各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3.3%,90.0%,80.7%和82.1%,感染对照组死亡率为5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