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国外李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及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中国李 (P.salicina )的原产地 ,品种资源十分丰富。中国李由日本转引到欧美后 ,品种改良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从 192 0~ 1990年的 70 a(年 )间 ,欧美各国共育成李新品种 2 80余个 ,平均每年育成 4个。 194 0~ 1990年 ,美国加州李十大主栽品种平均每 10 a(年 )更新 3.5个。李在我国的栽培虽然相当广泛 ,但能够成为商品的李品种不多见。这些品种不仅货架期短 (仅 5~ 7d) ,而且上市集中在 7~ 8月份 ,导致市场供应集中。为加快我国李生产的发展 ,全国很多单位都在不断进行国外李的引种栽培工作。引进的国外李多数由美国育成 ,并为欧…  相似文献   

2.
赵秋茂  陈三玉 《福建果树》1995,(4):50-50,31
加州李引种栽培简报诸暨市农业局赵秋茂浙江农业大学陈三玉李树姿优美,适应性强,栽培容易。果实色泽艳丽,风味酸甜,汁多味美。我市普遍栽培的红心李与诸暨香榧齐名,是浙江的传统名果之一。据1993年统计,全市李的栽培面积达到696余公顷,产量7500余吨,果...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果树研究所于2000年引进日本李品种‘井上’,经4年栽培观察,该品种果个较大,果面红色,外观艳丽,商品价值高,是一个市场前景良好的优质早熟李品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秋姬李是近年来从日本引进的特大李新品种 ,我场于 1999年引进其接穗 ,在 3年生桃树上进行高接换头 ,2 0 0 1年全部结果 ,具有果实特大、色泽艳丽、丰产性强、品质优良、抗病耐贮等突出优点 ,而且果实成熟正值中秋、国庆两大节日 ,很有发展前景。1 生物学特性树势强健 ,分枝力  相似文献   

5.
大红玫瑰李是美国李品种 ,我县林业局 1997年从泰安引入 ,现将引种栽培观察结果初报如下。1 果实经济性状 果实长圆形 ,平均单果重 91.4 g,最大 140 g。果顶平 ,缝合线浅而明显 ,两半部对称。果实底色金黄色 ,果面光亮 ,着色面鲜红 ,果点小而密 ,不明显 ,果粉少。果肉橙黄色 ,不溶质 ,致密 ,细嫩 ,汁液丰富 ,酸甜可口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2 .9%,酸 1.2 %,品质上等。果核小 ,离核 ,可食率 97.5 %。较耐贮运 ,在 0℃~ 3℃条件下能贮存 3~ 5个月。2 生长结果习性 树势中庸偏旺 ,萌芽率高 ,成枝力中等。幼树结果早 ,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  相似文献   

6.
我地目前栽培的李品种主要是早中熟品种 ,多表现为个小、味淡、不耐贮运 ,商品性较低。为填补市场对李果的需求 ,我们于 2 0 0 0年引进晚熟优良新品种———秋姬李。该品种系日本品种 ,经过 4a(年 )的引种观察和栽培试验 ,表现为晚熟、个大、味甜、可食率高 ,耐贮运 ,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7.
大红玫瑰李原产美国,我县林业局1997年从泰安引种,经过几年观察,认为该品种适宜在临朐县栽培。临朐县年平均气温12.4℃,年平均降水量686.4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558小时,无霜期196天,试验园土壤为砂壤土,pH值6.9,有机质含量0.81%,有灌溉条件,面积1.3公顷;定植株行距2.5米×3米,配置20%的大石早生做授粉树。1果实经济性状果实长圆形,平均单果重91.4克,最大单果重140克。果顶平,缝合线浅而明显,两半部对称,果底色金黄,果面光亮,着色面全面鲜红,果肉橙黄色,不溶质,致密,细嫩,清脆可口,多汁,酸甜可口,品质上等。果肉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9%,可滴…  相似文献   

8.
<正>为丰富和优化福建省果树树种和品种结构,促进福建省落叶果树的发展,我们于1998年从浙江省新昌县果树场和江西省进贤县外资办果树良种场引进5个黑色李品种及2个红色李品种,对其果实经济性状、生长结果习性、物候期、树体适应性与抗逆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筛选出适合福建省栽培的优质李品种。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安哥诺李和安皇后李的引种栽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997、1 998年先后引进安哥诺李和安皇后李 ,砧木为毛桃 ,定植株行距 3m× 4m ,采用自然开心形 ,加强综合管理。经 6年栽培观察 ,两个品种均表现早实丰产 ,果大质优 ,晚熟 ,耐贮藏 ,适应性强 ,填补了福建省缺乏优良李品种的空白 ,正在福建山区推广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品种长李15号是吉林省长春市农科院园艺所用绥棱红×美国李杂交选育出的抗寒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1.
凉粉草栽培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庆华 《北方园艺》2011,(24):61-63
对凉粉草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良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指出,目前所掌握的栽培技术大多属于对传统种植经验的总结,深入量化的研究较少;建议今后应加强凉粉草的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病虫害防治及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国内大豆一直依赖进口,生产发展停滞不前,原因有很多,如栽培技术不成熟、人均耕地面积少、大豆产业化水平低、大豆种质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等,都限制了国内大豆的生产发展。为了提高单产,保证稳产,需要推广应用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选种、种子处理、播种、壮苗、施肥、管水、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收割等。针对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并推荐了适合在华南地区种植的、具优质潜力的春大豆、夏大豆和毛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调查比较了荷兰4个郁金香品种在目光温室栽培条件下的植物学特性、物候期和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品种Large Copper的种球高度和花径均最小,茎上白色柔毛最长;品种Toronto的显著特征是种球的膜质鳞片为桔红色,无光泽,叶片上有红褐色条纹,花被片基部为黑色舌形;品种Pink Impression植株高,花大,叶片长而宽,叶缘有短毛.沈阳地区郁金香在日光温室12月中旬萌芽,2月下旬至3月上旬现蕾,3月上、中旬为盛花期,花期为1周左右.但品种Large Copper在1月中旬才萌芽,花期达2周.品种Apricot Beauty在盛花期生长最快,Large Copper从现蕾到末花迅速生长,Toronto的旺盛生长期为展叶至始花期,Pink Impression萌芽后期到展叶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将牡丹籽油用作新资源食品,并在大力发展油用牡丹产业,而开展油用牡丹与林木的间作套种是一条重要的土地利用途径。本文对已有的油用牡丹与林木的间作套种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对主要类型做了简要评估,并对其发展潜力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以引进的28个山东牡丹品种、16个日本牡丹品种为材料,进行牡丹品种引种栽培适应性观测试验。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物候期的观察分析,为制定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日本甜柿原源于中国。我国最早而且唯一的甜柿是在湖北的罗田,也叫罗田甜柿,这种甜柿在树上自然脱涩,颜色也非常艳丽。于七世纪传入日本,他们利用罗田甜柿作为母本,开展了柿树的品种改良,施实了幅射育种,分子间的杂交育种等当代最为先进的育种技术,育出了许多甜柿子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西藏高原葡萄引种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植物资源丰富。林芝地区位于西藏东南部,气候温和,雨量较多,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加上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水域和空气污染指数很低,是发展高原地区无公害、绿色优质水果生产的理想之地。2004年以来,我们在林芝地区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合黑龙江省露地栽培的优良油豆角品种,以“紫花油豆”、“五常油豆”、“榆树油豆”、“将军豆”、“龙油豆三号”、“龙油豆五号”、“龙油豆四号”、“八月绿”8个品种为试材,通过3a栽培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产量和嫩荚性状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龙油豆三号”和“将军豆”产量较高,商品性较好,可作为优良品种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果实蛋白质的营养评价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氨基酸评分(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等营养评价方法,对8种李(木直)进行了蛋白质营养评价,并采用组间连接聚类法对8种供试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李果实中氨基酸总量丰富,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平均为20.23%;由氨基酸评分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可知,甲硫氨酸和胱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8种李中三月李的必需氨基酸指数最高,其次为芙蓉李、红玫瑰李、黑琥珀李;8种李的必需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均可达50以上。结果显示李果实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聚类分析将8种李分为3类,黑琥珀李、红玫瑰李、芙蓉李、三月李为一类且综合评价最好。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Several pollination studies carried out on different, self-incompatible almond cultivars and seedlings have shown the presence of variable levels of fruit set following self-pollination that could be attributed to partial self-incompatibility (PSI). PSI is an intermediate reproductive behaviour, described in some angiosperm species, which indicates that self-incompatibility is a quantitative and plastic trait. The present study was performed to substantiate the occurrence of PSI in almond by studying ten cultivars that are traditionally considered to be self-incompatible (four of which had previously shown fruit set after self-pollination). These cultivars were analysed by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of the progression of pollen tubes through the pistil following controlled self-pollination, determinations of fruit set after bagging flower buds, an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the parentage of the fruits obtained using consensus PCR-primers for Prunus S-RNase allel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nearly all cases, the pollen tubes did not enter the ovary and, from a total of 5,349 bagged flower buds, only 17 fruits were obtained. In all cases, PCR analysis of the plants obtained after germination of these seeds showed a band corresponding to an S-RNase allele not present in the maternal progenitor, clearly indicating that they could only have arisen from cross-pollination.Therefore, the low fruit set values observed in some of the cultivars studied were not due to a breakdown in the self-incompatibility response that confers PSI, but to very low rates of contamination with foreign pollen. These results corroborate the self-incompatibility phenotype of the cultivars studied here, and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ascertaining the identity of the parentage in any progeny obtained after bagg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