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地螟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草地螟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意义草地螟是我国北方农田、牧草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呼盟具有间歇性突然爆发的特点。并造成毁灾性灾害。在呼盟五十年代曾大发生为害,从七八年开始,牧区和林区边缘地带零星发生。八○年农区、牧区的农田和草场普遍发生,面积达六百万亩,危害面积一百八十四万亩。八一年发生面积三十二万亩,危害较轻。八二年全盟普遍大发生,蛾量大,来势猛、发生时间长,是前所未有的。其危害面积达九百万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草地螟是我国北方农作物和牧草的重要害虫。其发生常表现来势猛、密度大、危害严重,如防治不及时,即可造成毁灭性的灾害。草地螟在国外早已有发生和研究资料发表,国内在五十年代中期曾有猖獗为害的记载。但是,该虫自1957年曾严重发生以来,几乎有20年的时间一直没有大量出现,至1977年起,种群数量又急剧上升,1979、1980连续两年严重发生,1982年出现大发生,一、二、三代幼虫都造成严重危害,发生面积在一亿亩以上,再次上升为我国北方最严重的农业害虫。据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测算,1982年因防治草地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草地螟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及其综合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地螟(Loxostege sficticalis L)别名黄绿条螟,甜菜网螟,俗名罗网虫,吊吊虫。属鳞翅目、螟蛾科、野螟亚科,锥额野螟属。草地螟在我省历史上曾多次大暴发,每次暴发都连续发生为害5—7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最近一次是从1979—1984年暴发的。这次是我省历史上草地螟发生危害最重的一次,发生地域广、面积大,危害损失严重。据统计,在这次暴发过程中,草地螟成虫几乎波及全省,平均每年发生面积621.4万亩,最高的1983年达到1426万亩。防治以后,平均每年  相似文献   

4.
一、草地螟在我省发生区域及历年发生情况草地螟在我省五十年代初曾有过发生。自一九八○年以来,又开始发生,并逐步扩展。一九八○年仅在北部地区发现危害,目前在我省的北部、西北部、中部以及东南部地区都有发生,并程度不同的造成危害。自一九八○年一代幼虫危害逐年加重,一九八○年仅在辽北的开原县发生二百余亩;一九八二年全省为轻发生年,发生三十余万亩;一九八三年全省为中等偏轻发生年,局部中等偏重到大发生,发生面积八十余万亩,仅铁岭市就发生四十余万  相似文献   

5.
小麦吸浆虫在我国,早在1839年即有为害成灾的记述。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陕西省关中地区,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北部及江苏省北部曾一度猖獗为害。全国有18省(区)260余县发生。一般发生为害减产约1—2成,重发区减产4—5成,严重者甚至绝收,具有较大的毁灭性。国外在苏联、德国、丹麦、瑞典、意大利、法国、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均有发生。日本近几年有些地方吸浆虫发生比较严重。50年代小麦吸浆虫的猖獗为害,曾引起我国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在发生种类、生物学特性以及为害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曾有不少论文发表。这些研究成果,经连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草地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的一种杂食性、间歇性、突发性害虫。解放前,吉林省仅在有的年份局部地方发生。解放后,发生为害频率增加,特别是近几年,已成为农作物和牧草的毁灭性害虫。过去,我省对草地螟研究很少。为了控制其发生和为害,我们对它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等做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总结于后。一、分布和为害经查阅大量文献和近五年来对草地螟发生实况调查,草地螟主要发生在吉林省中、西部  相似文献   

7.
竹山县玉米螟一年发生三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杆及根茬内越冬,一代危害早茬玉米,二代危害中茬(靠茬)玉米,三代危害毁茬晚玉米。玉米螟发生程度随着早、中、晚茬种植面积比不同而不同。随着玉米生育期不同,玉米螟代数增加,发生程度加重。玉米螟喜中温高湿多雨,高温干燥严重抑制成虫产卵、卵孵化和幼虫存活,降雨量与发生程度极相关。采用期距预测法和统计法做出发生期预报,依据茬口播种面积,有效虫口基数,死亡率,气象预报,参照历史资料等因素综合分析,做出玉米螟发生程度预报。  相似文献   

8.
稻飞虱的发生监测、预报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晓华 《植物医生》2007,20(4):33-35
稻飞虱是秀山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早、发生面广、为害严重。稻飞虱测报历来是秀山县病虫测报的重点和难点。探讨稻飞虱测报及防治技术,是提高测报准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棉铃虫发生规律和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棉铃虫1a发生5代,其中第二至四代为主害代。通过对湖南省近年棉铃虫的发生情况系统分析,提出气候变化、耕作制度改变、大区域连年大发生和天敌控制效应下降是湖南省棉铃虫加重为害的主要原因;成虫诱测技术中以黑光灯诱测较为简便易行;采用回归预测、期距预测可提前20d以上准确预报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10.
灰飞虱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5~2011年对灰飞虱的室内饲养及田间调查与观察,明确了灰飞虱在济宁市常年发生5代;利用测报资料和气象资料,采取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组建了灰飞虱主要为害世代第1代的发生量、发生期的预测模型,经回测检验,发生量的拟合准确率为97%,发生期的拟合准确率为100%.2011年预测发生量与发生期的预报值与实际发生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1.
据1990~1992年辣椒疫病 Phytophthora capsici 的调查研究,我区该病发生规律是:始期为4月中下旬;高峰期有2次,分别为5月下旬及6月中下旬;末期为7月中旬初。气温是影响病害发生的首要条件,湿度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雨日与发病成正相关;品种是诱发病害的内因,土质和栽培技术是导致疫病发生的先决条件。通过水旱轮作、高垄窄畦、三沟配套、地膜覆盖、选用抗病品种、搞好苗床、种子消毒;作好苗期、定植至挂果期的药剂预防等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病害。药剂防治以含铜制剂农药为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草地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和阐述。并根据草地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子,提出了一测二查三看的发生危害程度预报方法和灯下蛾峰日后10天为幼虫防治最晚界限的幼虫防治时期的预报方法。经实际预报检验和指导大面积治防,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3.
大豆褐纹病(Septoria glycines Hemmi)的初侵染来源以越冬病残体内分生孢子器产生的孢子为主,以种子带菌为辅。在适温条件下,保温24h以上病菌即可完成侵染。在30℃条件下,潜育期为4d。大豆出苗后,当气象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日最低温度〉10℃,日平均相对湿度〉80%或有0.1mm以上降雨的日期)连续出现3d,7~10d后田间始见病斑,温度越高病斑出现日期越早。大豆生长发  相似文献   

14.
板栗疫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丁强  刘永生 《植物检疫》2001,15(3):144-147
栗疫病的防治应从栽培管理入手,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性,以营林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颉颃剂治疗,修复病斑为主导,以化学防治为辅助手段,引种严格检疫,防止栗疫病扩大与蔓延等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地控制栗疫病的发生。通过3年的综合防治试验,病情指数下降率达70.2%-84.6%,树干病斑愈合率达100%,在防治的当年实现了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5.
王登科 《植物医生》2001,14(3):31-32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上普遍发生的病害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施肥量的增加、种植密度的提高 ,病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弄清其发病条件和规律 ,为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对水稻生产具有现实意义。于1999至2000年对余庆县的水稻纹枯病进行了调查。1发生规律1.1发病与生育期经过2年调查 ,水稻纹枯病的见病期一般在6月25日左右 ,即分蘖期开始发病 ,7月10日左右和8月10日左右分别有一个病情激增期 ,以圆秆到抽穗为发病盛期 ,特别是在孕穗期最严重。主要危害叶鞘 ,次为叶片 ,后期也能侵害穗颈和茎秆。1.2发病与栽培管…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白蚁是为害食用菌生产的重要害虫,严重制约着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多年观察研究、试验分析、查阅相关资料,对食用菌白蚁的为害特点、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影响因素、发生原因等进行总结,并结合河南省漯河市食用菌白蚁为害的实际情况,提出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7.
北方寒地苹果蠹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蠹蛾属世界性害虫,2006年在东宁县发生,本文对其发生规律、危害特点以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初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甜菜象虫发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9~1981年研究了黑龙江省为害甜菜的象虫种类有甜菜长柄象、蒙古土象、甜菜象、二斑尖眼象、三北甜菜象、黑斜纹象、锥喙筒喙象、甜菜毛足象及甜菜碗额象等9种,其中甜菜长柄象和蒙古土象为优势种。40%甲胺磷乳油500~800倍液喷洒幼苗,杀虫率80~95%;用“3911”闷种对防治甜菜象虫有较高的效果,可挽回甜菜块根产量11~25%。  相似文献   

19.
《植物保护》1980,6(4):7-11
近十多年来,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在桂北成为了常发性的水稻害虫,它的发生往往具有暴发性。近几年来,我们在初步掌握褐飞虱在我地的季节性迁飞规律的基础上,对我县稻田褐飞虱的发生规律及其发生期的预测预报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低温冷害时空分布规律与发生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利用黑龙江省74个气象站35年(1971~2005年)夏季5~9月平均气温资料,与GIS相耦合,首次对黑龙江省低温冷害进行了县(市)级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并运用灰色分析模型对黑龙江省未来低温冷害的发生情况做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低温冷害发生次数20世纪70年代为最大,8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黑龙江省低温冷害的平均发生频率南方大于北方,严重冷害表现为北方大于南方,一般冷害则表现为中部及西南部地区大于全省其它地区;低温冷害的发生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很大的相关性,厄尔尼诺年及其前后年为低温冷害的多发年。2009~2020年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会发生低温冷害,2020~2030年发生区域和频率有所减少,2030年后发生频率与地区明显减少,未来黑龙江省低温冷害的发生将多集中于北部和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