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牡丹通常在5月前后开花,但通过人为的创造条件,春节即可催花上市。牡丹春节催花过程是通过调节光照、温度、水分等因素,营造一个使其符合自然生长的环境的过程。因牡丹品种众多,各个品种的生长存在差异,因此牡丹催花方法必然有所不同。花叶的质量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因各地花农的设施条件不同,有些品种要求与环境因子的协调性很高,许多花农在条件与技术上均达不到牡丹催花的要求。虽然牡丹催花的利润很高,但风险很大。如果盲目的进行牡丹催花的生产,不考虑自己的设施条件与技术水平,可能要产生巨大的损失。多年来,我院园林所一直摸索各种牡丹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多品种牡丹试验,对多个品种在催花过程中的表现性状进行了仔细观察并总结了各自的催花技术要领。希望花农能够根据自己的大棚条件进行牡丹催花,选择适当的品种可以使花农以质取胜,提高牡丹的观赏性,从而取得丰厚的收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的牡丹嫁接和促成(即催花)技术,一直是分别、独立进行的。牡丹嫁接作为一种繁殖栽培方法,通常都是一靠分株,二靠选择芍药报或牡丹根为砧木,嫁接牡丹主芽或以品种牡丹当年生新枝条作按穗,靠地下繁殖,在每年8月下旬(处暑)至10月上旬(寒露),采用劈接(即扬接)法一株一色进行嫁接繁殖,传统的牡丹嫁接和促成技术有下述主要缺点:一是不连续,繁殖周期长。以芍药根或牡丹根作砧木嫁接的牡丹,需要生长5年~7年才能成为催花植株;二是一株一色,观赏价值相对较低;三是成本高。四是目前采用劈接法牡丹的成活率低(一般仅为1…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牡丹休眠与解除、催花的技术措施等方面论述了牡丹花期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今后开展牡丹花期调控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现有牡丹品种资源催花、观赏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进行催花试验,通过各牡丹品种需冷量、有效积温、生长量的研究,选出2个生长期短、花叶协调观赏性状好的适宜催花的牡丹品种。  相似文献   

5.
牡丹南移栽培与催花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植物地理学的视角切入研究发现我国牡丹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地理带状分布规律。总结了牡丹南移栽培与催花技术试验成果。阐明了牡丹南移界限主要受年平均气温的制约,栽培成功的关键在于透水、通气、荫凉、防病。分析了南方牡丹催花成败的原因,指出催花就是要使花苗经过一年一度20~30天的0℃低温越冬处理才能完成花芽的生殖阶段发育。  相似文献   

6.
牡丹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但由于牡丹花期短,且花期相对集中,只在每年4~5月问开花。近年来,随着花卉产业的发展,牡丹反季节开花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了显著进展。牡丹的催花技术可使牡丹在春节期间盛开,并且利用冬季的自然低温,延长牡丹花期,大大提高了牡丹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牡丹南移栽培与催花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植物地理学的视角切入,研究发现我国牡丹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地理带状分布规律。总结了牡丹南移栽培与催花技术成果。阐明了牡丹南移界限主要受年平均气温的制约;栽培成功的关键在于透水、通气、荫凉、防病;分析了南方牡丹催花成败的原因;指出催花就是使花苗经过一年一度20 ~30 d 的0 ℃低温越冬处理才能完成花芽的生殖阶段发育。  相似文献   

8.
芍药深受广大老百姓喜爱,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花卉.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芍药进行催花,使人们能在春节欣赏到其风姿,是我们栽培实验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牡丹冬季催花后复壮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牡丹催花是根据促成栽培学原理使牡丹在非自然花期提前开放,催花过程中生长发育所需养分主要来自植株自身的贮存养分,花后因很难恢复生长而弃之不用。随着牡丹催花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牡丹种苗成为催花的一次性消费品,这无疑是对牡丹资源的一种巨大耗费。针对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10.
<正>催花技术经过科学工作者和花农的不断努力研究和探索,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经验。牡丹春节开花已不成问题,但是春节市场上出售的牡丹大都是一盆牡丹一个品种、一种颜色,天长日久随着人们观赏水平的提高,对单色调的牡丹花就会感到乏味,满足不了对多色彩美感的要求。为此我们经过试验研究出了一盆牡丹开出五中颜色花的"五色锦牡丹"。  相似文献   

11.
牡丹 (PaeoniasuffruticosaAndr .)是温带的亚灌木 ,自然花期为 4~ 5月份 ,花芽分化主要在夏秋季进行 ,冬季落叶休眠。牡丹冬季室内催花以其自然生长发育规律为基础 ,根据促成栽培学原理 ,人为地创造适宜牡丹生长的条件 ,使牡丹按照人们的意志在寒冷的冬季提前开花。其主要技术措施包括选择适宜的催花种苗、满足种苗低温要求解除休眠、温度调控、湿度调控、人工补光、补施肥水等内容。1 选择适宜的催花种苗牡丹有许多栽培品种 ,仅中原牡丹品种就有近 6 0 0个 ,但并非所有的牡丹品种都适宜冬季室内催花 ,因此选择适…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牡丹植株催花后到复壮前练苗的必要性,研究了圃地复壮和盆栽复壮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适当修剪枝叶是影响牡丹成活的主导因子之一;精细的肥水管理对催花后牡丹植株快速恢复生机起重要作用;在牡丹的不同栽培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经2年圃地复壮栽培,牡丹能够再度正常开花.  相似文献   

13.
盆栽和地栽‘洛阳红’牡丹根系的碳氮代谢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牡丹在容器中栽培时常常出现生长不良、花蕾败育等现象,极大地限制了牡丹的推广和应用.不良的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与根系营养成分的缺乏是牡丹花蕾败育的主要原因.对牡丹催花前后根系营养物质变化的研究表明:牡丹经催花后,无论是开花还是未开花(有叶无花),根系中淀粉、N、P、K、Mg的含量均明显降低,钙和游离硫的含量升高(高志民等,2004);牡丹开花前后根系中淀粉含量差异显著,牡丹根是主要的养分贮藏器官,为开花提供所需营养物质(高志民等,2007).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牡丹冬季催花技术,包括冬季催花牡丹品种选择,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调控,采用适宜的栽培措施(浇水、施肥、修枝、涂抹激素和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5.
根据牡丹的生态习性和开花生物学特性,利用综合栽培技术,对不同品种的牡丹植株进行花期调控试验,得到了一套适合豫北地区栽培的较为成熟的催花促控技术,实现牡丹春节开花。  相似文献   

16.
晓军 《湖南林业》2004,(12):29-29
我国栽培大丽花的历史不长。古人常把牡丹与芍药并称“花中二绝“,它们习生于温带地方,很难在岭南度夏。春节期间,人们常可见到从洛阳、荷泽运来提早催开的牡丹,但在北方种植的芍药却极少见面。由于大丽与芍药的花貌非常近似,不少粤人就张冠李戴,误把大丽当作芍药了。其实,牡丹和芍药均属毛莫科植物,是原产于我国北方的传统名花。  相似文献   

17.
日本芍药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pall)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花之一,与牡丹并称为“花中二绝”,属芍药科芍药属宿根植物。芍药花朵硕大,富丽堂皇,花色、花型丰富,可与花王牡丹媲美,被称为“花相”。近几年随着切花市场的发展,芍药由于花大美丽且花枝硬长宜作切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2001年我们从日本引进4个品种的芍药,丰富了菏泽的芍药品种,填补了芍药生产中的一些空白。例如早花品种2号,它的花期在4月下旬,和晚花牡丹相接应,且花大如牡丹,花期长,使牡丹花期与芍药花期连在了一起,大大延长了菏泽观花旅游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我国栽培大丽花的历史不长。古人常把牡丹与芍药并称“花中二绝”,它们习生于温带地方,很难在岭南度夏。春节期间,人们常可见到从洛阳、荷泽运来提早催开的牡丹,但在北方种植的芍药却极少见面。由于大丽与芍药的花貌非常近似,不少粤人就张冠李戴,误把大丽当作芍药了。其实,牡丹和芍药均属毛莫科植物,是原产于我国北方的传统名花。而大丽却属菊科草本,其老家远在墨西哥和危地马拉一带,于1519年开始人工栽培。此花原是纪念瑞典著名植物学家大理,传到我国则译为“大丽”。至今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都已纷纷扩种。如果按古人的排位,把牡…  相似文献   

19.
古人说:“群花品中以牡丹为第一,芍药为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芍药和牡丹是一对姊妹花,色态颇相似,但一个是草本,一个是木本,所以过去人们又叫芍药为“草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牡丹、芍药生产的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中国牡丹、芍药资源与利用现状进行了概述,指出世界花卉业发展的新趋势与中国加入 WTO为中国牡丹、芍药生产的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契机。提出通过迁地保护中心的建立来实现对牡丹、芍药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通过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牡丹、芍药新品系与发展产业化生产相配套的技术来实现对牡丹、芍药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通过专业人才的培养、信息网络的完善来为牡丹、芍药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宏观调控来保证牡丹、芍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中国牡丹、芍药生产的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