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一、品种来源浙棉9号(2049)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从8114×79—5杂交组合中选育出的低酚棉新品种。母本8114是我所近年育成的有酚棉品系,其杂交组合为密浙棉×(浙棉3号×徐洲209),丰产性好,生产潜力大。父本79—5系慈溪市崇寿农科站在南通5号中选得的低酚棉单株培育而成。杂交后经多代  相似文献   

2.
1 选育经过豫棉20(原名豫抗911)是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与博爱县西良仕科研站协作,1985年用高抗枯萎病,叶功能好,早熟,丰产的临汾4023作母本,与从美国引入的耐黄萎病,品质优良的SJ1517作父本进行单交,从中选抗黄萎病的98系(78160×86-1F5)作母本,与品质优良,丰产性好的自引2号作父本进行杂交,后代种于枯黄萎病混生病圃内,1987年在两者的F2中选株,以临汾4023×SJ1517的F1作母本,与98系×自引2号复交,1989年在复交的F2中选株作母本,与耐黄萎病、品质优良的SC-1杂交,1991年在F2中选株海南加代1992年在91-9的株系内选择第11号单株,1993~199…  相似文献   

3.
低酚棉的发现及其品种的选育成功,为棉籽蛋白广泛利用开辟了道路。我国自1970年引种低酚棉以来,经过棉花育种家的不懈努力,育成中棉13号、豫无2号、湘棉11号等数十个低酚棉新品种,其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已接近有腺体棉,可供生产利用。同时,低酚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从1984年的3万亩发展到1989年的92.5万亩。自1987年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 ,在棉花育种工作中 ,我们始终坚持育种为生产服务、坚持主客观条件相结合、坚持冬季南繁加代、坚持科技人员与农村农民相结合 ,坚持以定量标准连续定向选择的方法 ,先后育成了 GS豫棉 9号、GS豫棉 1 2、豫棉 1 5、豫棉 1 8、GS豫棉 2 2及豫早 1 2 2 1、豫 1 335等有苗头的优良品系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 育种成果1 .1  GS豫棉 9号 :(中抗 5×中棉所 1 0 )×中 657,于 1 988年育成 ,1 993年 4月及 1 1月分别通过河南省及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是适于麦棉两熟夏播套种的短季棉品种。霜前皮棉每公顷平均为 862 .5kg…  相似文献   

5.
豫棉12选育及品种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棉 1 2 (豫早 42 2 )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利用中 3 2 4为母本、辽 1 0 3 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短季棉品种。1 995年 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同年被农业部定为“国家发展棉花生产专项资金”品种 ,1 998年元月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同年被评为国家育种攻关后补助品种 ,1 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选育方法1 .1 选择具有突出优良性状的品系作亲本母本中 3 2 4是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利用 ( SP3 7×锦 444)×辽 40 91复式杂交育成的耐旱短季棉品系。 1 988年参加河南省短季棉品种区域试验 ,霜前皮棉产量比对照…  相似文献   

6.
张家宪  张振  刘伟 《中国棉花》2001,28(6):20-20
1亲本的选择淮杂 2号为杂交种 ,亲本是抗虫淮无 8系及淮北 1 3系。淮无 8系是 1 984年以豫无 1 9B为父本 ,皖夏棉 2号为母本进行杂交 ,杂交种当年进行了南繁。1 985年夏从 F2 代种子中选出一批低酚单株 ,其中编号 845单株后代 (即 845株行 )田间表现优异 ,于是 1 986年夏以 845为母本与中棉所 1 4(父本 )杂交。1 990年南繁中我们把该组合第 6代选出的优株作母本与皖夏 1号杂交 ,同时所做的组合还有皖夏1号×汉寿 A。 1 991年夏 ,又把这两个组合复合杂交 ,组合式为 :(皖夏 1号×汉寿 A)× [(无毒 845×中棉所 1 4) F6×皖夏 1号 ]。而后把…  相似文献   

7.
《江西棉花》1995,(3):25-25
低酚棉新品种“浙棉10号”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杭州310021浙江省慈溪市棉科所慈溪315300浙棉10号(原名91-24)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和浙江省慈溪市棉科所从复合杂交组合(新洋48.×浙棉9号)×[80—351]×(泗棉2号×471),在进行...  相似文献   

8.
豫棉1号原名新棉278,是1981年12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定合格,正式命名为豫棉1号,并决定在河南省推广;1982年种植面积约40万亩。一、选育经过。豫棉1号是以陕棉4号为母本,刘庄1号(中棉所3号选系)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74年于杂交三代中选  相似文献   

9.
豫棉6号(豫无1309)是1984年以丰产、优质、高衣分的低酚棉选系A_(13)[(1724×48)×(321×302)]为母本与高抗枯萎耐黄萎病的低酚棉选系A_(14)[(PD0109×(606×中_(31))]为父本配制组合,经南繁加代育成。1986~1989年先后参加了省农科院品系试验和河南省品种区域试验,表现性状稳定,高产、优质、早熟、抗病、适应性强。1991年由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10.
中棉18(中无642)系1979年以(6908×兰布来特G—5)F_4为母本,(黑山棉1号×兰布来特G—6)F_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86年参加全国低酚棉早熟品种联合试验,1987年参加中棉所低酚棉品比试验和河南省短季棉品比试验,均表现早熟、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1.
豫棉 2 2系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于 1 993年以郑 35×豫职 860 2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 ,2 0 0 0年1 0月由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便于推广应用 ,现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多年多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试分析该品种的适种地区 ,为这些地区及时准确地选用品种提供参考。1特征特性1 .1突出的丰产性1 997~ 1 999年河南省春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 ,豫棉 2 2每公顷皮棉分别达 1 50 6、 1 2 31和1 41 8kg,比对照中棉所 1 2、中棉所 1 9增产 9.2 %、1 7.6%和 1 2 .9% ,均居第 1位。在 1 999年黄河流域春棉区域试验中 ,豫棉 2 2…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开封县罗王乡孙寨自然村71户,350口人,有盐碱地700亩。往年种植豫棉1号,由于抗盐碱性较差,产量不高。1987年,从河南农科院引进低酚棉“豫棉2号”  相似文献   

13.
早中熟陆地棉新品种中棉所49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中棉所 49(原系中 2 87)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常规早中熟陆地棉新品种。 2 0 0 2 -2 0 0 3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组区域试验 ,2 0 0 3年同时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 ,2 0 0 4年 3月通过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同年 7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选育经过该品种亲本组合为中棉所 35×中 5 1 5 0 4。中5 1 5 0 4是由本所选育的优质、抗病品系 ,来源于 ( 2 4× 2 79) F2 × ( Tamcot sp37×锦 444) F2 ,其中 2 4为商丘 2 4 ,来自岱字棉 1 5选系 ,2 79来自莘棉 5号选系 ,Tamcot sp37…  相似文献   

14.
新疆自1974年开展低酚棉育种以来,已培育出低酚陆地棉品种3个,参加国家区试的品系4个;低酚海岛棉育种研究已选育出中间材料。本文对新疆低酚棉育种研究作一回顾,并对低酚陆地棉品种(系)的表现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作一介绍,以及对今后低酚棉研究方向提出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棉盲蝽对低酚棉和有酚棉为害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酚及其衍生物是一种抗生物质,对某些害虫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往的研究表明,棉酚主要对一些咀嚼式口器害虫如鳞翅目害虫有一定的抗性作用;刺吸式口器害虫棉蚜、红蜘蛛对低酚棉的为害与有酚棉无明显差异.棉盲蝽是长江流域棉区为害较重的一种刺吸式害虫,该虫能在棉花的顶芽、嫩叶、花蕾和幼铃上刺吸汁液.棉盲蝽对低酚棉与有酚棉的为害差异未见正式的研究报道,因此调查研究这种差异对低酚棉的选育与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浙 90 5是复合杂交组合 {中棉所 1 9× [(中 8×争 3 1 )× (2 5 0×兰 5 ) ]F8} F6中 ,通过多种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而成的丰产、稳产、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 ,1 998年育成并定名 ,同年参加浙江省和河南省二省的多点试验 ,1 999~ 2 0 0 1年参加并通过河南省棉花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 0 0 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同年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并受国家农业成果转化基金资助。1选育经过1 980年 ,用丰产稳产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 8号(中 8)为母本 ,以纤维品质优良的争光长绒棉争光棉 3 1 (争 3 1 )进行杂交 ,配制杂…  相似文献   

17.
湘棉16号     
湘棉16号湘棉16号(原编号90-G3)是湖南省棉花研究所用(岱27×86-1)F4作母本,(无酚1号×兰布南特低酚棉)F4作父本杂交,于1986年定型后选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1994年1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湘棉16号1992年至...  相似文献   

18.
一、来源鲁棉6号(原37系)系山东省农科院试验农场选育而成。它是1979年从72系中选的变异株。72系选自(邢台6871×114)F_2。114是1195(岱字棉系统)和乌干达棉杂交的后代。该品种是1984年6月省农作物品种审  相似文献   

19.
抗黄萎病新品种豫棉21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选育过程豫棉 2 1 (豫 2 0 67)是以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耐黄萎病品种中棉所 1 2为母本 ,以抗病性较好的豫植 1 77为父本杂交 ,在枯、黄萎病圃上连续定向选择 8年而育成的高抗黄萎病陆地棉新种质。 1 995~1 996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区试 ;1 997~ 1 998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春棉区试 ,同期参加河南省棉花生产试验 ;1 999年参加黄河流域春棉生产试验。 1 999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被命名为豫棉 2 1。自 1 994年以来 ,豫 2 0 67作为黄萎病抗源种质向外单位发放 ,先后被河北、山东、江苏、湖北、四川、新疆等省 (区 )的棉花…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一些成功经验表明,将瑟伯氏棉作为提高栽培棉的抗性和高强力纤维的供体加以利用是可行的。本研究于1982年开始,用的种间杂种是:[陆地棉(原山西农大晋棉六号辐射选育的矮生棉)×瑟伯氏棉(由山西农业大学引入)],并逐年用不同陆地棉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