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
“春秋战国西偏境,陆羽《茶经》第一州。”这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于宋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被贬至夷陵当县令之后,在一首题为《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七律的开头两句诗。可以说,这是欧阳修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对地处三峡地区峡州的历史、地理、特产等最精辟概括。最早肯定峡州在中国茶叶中地位的是后世称之为“茶圣”的唐代人陆羽(公元733—804年),陆羽撰写了全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茶经》中对茶之起源、出产、加工制造、茶具、茶道、历代茶事等等,均作了全面的总结和详尽的阐述,堪称是茶叶研究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2.
桐庐种茶、产茶、饮茶,历史悠久。三国时的《桐君采药录》中就有记载“武昌,庐江,晋陵好茶,而不及桐庐”。一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有“睦州茶生桐庐峪”的记载。宋时,桐庐分水贡芽茶被列为贡品。1915年,桐庐县谷芽茶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现在的雪水云绿更是屡获大奖,2009年桐庐县被授予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  相似文献   

3.
浅谈茶与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比咖啡、可可更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是饮茶能增进营养 ,预防疾病。茶之所以能增进营养是因为含有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 ;茶所含的咖啡碱、茶多酚、脂多糖、芳香化合物等成分使茶具有防病功效。“饮茶有益健康”在各代的医书上均有记载。汉代《神农本草经》曰 :“茶味苦 ,饮之使人益思 ,少卧 ,轻身 ,明目。”汉代华佗在《食论》中说 :“苦茶久食 ,益意思。”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 :“茶之为用 ,味至寒 ,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若热渴凝闷 ,脑疼目涩 ,四肢烦 ,百节不舒 ,聊四…  相似文献   

4.
茶与茶具     
饮茶的习俗 ,饮茶的艺术 ,早在唐代陆羽的《茶经》、宋代《茶录》、《大观茶论》、明代《阳羡茗壶系》中作了大量的论述。据载饮茶始于东晋 ,兴于唐 ,盛于宋代。我国饮茶习俗历史悠久 ,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艺术 ,已成为文化中的一部分。俗语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为获得饮茶的视觉艺术效果和文化氛围 ,当然就离不开茶具 ,茶具随着陶瓷历史发展而发展 ,由粗到精 ,由大到小 ,由简到繁 ,同时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是艺术化、工艺化、技术化的发展过程。在唐以前人们是将盛饭的盂用作茶具 ,二者兼容。到唐代便流行饮用饼茶 ,饮用茶具是盏。…  相似文献   

5.
谈《茶经》     
成书于8世纪的陆羽《茶经》,是全世界第一部较完整的茶叶专著。它凝聚了陆羽一生的心血,对促进唐代及后世茶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作为时代产物并不是十全十美,历代文人褒贬不一,肯定的多,也有少数旁议。  相似文献   

6.
茶文化与贸易流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源远流长 ,造福人类。茶文化的产生 ,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南北朝时期 ,门阀制度已经形成 ,贵族聚敛成风 ,社会崇尚豪华。有识之士提出“以茶养廉” ,以抗衡奢侈豪华之风 ,于是政界出现了“以茶代酒” ,产生了社会功能和深远影响。中唐时期 ,半僧半儒的陆羽 ,遍访豫、鄂、湘、赣、粤、皖、苏、浙等广大茶区 ,寻茶访泉、隐居苕溪 ,不务杂类 ,阖门著书 ,撰《茶经》三卷问世 ,奠定了茶学基础和茶文化体系。丰功伟绩 ,世人景仰 ,尊称“茶圣”。陆羽茶学、茶文化体系 ,受到朝廷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推崇…  相似文献   

7.
双井名茶始于唐、盛于宋、鼎盛于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是修水县当前两大茶叶品牌(宁红、双井绿)之一。以原产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的家乡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而得名。1双井茶制作工艺的演进双井茶属绿茶类。初为蒸青团茶——将鲜叶蒸后,捣碎制饼穿孔,贯穿烘干。元·柳贯诗:“旧闻双井团茶美……”。唐·陆羽《茶经》:“荼之造”即是叙述蒸青团茶的制法。  相似文献   

8.
茗饮兴于国运盛--小议弘扬茶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 ,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华茶文化以陆羽《茶经》为标志诞生于唐代。从诞生之日起 ,就表现其特有的学科性质 :以茶事活动为凭借 ,以茶的物质性为载体 ,表现茶之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并将两者高度融合 ,创构文化艺术氛围 ,探求人生哲理 ,强化精神内省的中介文化。中国人特有灵性 ,总爱对世界万物作理性思考和艺术想象 ,总能从平常生活中悟出“道”来。就拿吃茶来说 ,竟吃出文化、吃出“道”来。茶人们饮茶无意于琢磨茶中有什么营养物质 ,茶人之意已不在茶 ,而是一门心思参悟人生哲理 ,推演万物生生不息之理 ,追求“天人合…  相似文献   

9.
茶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一枚奇葩源远流长,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茶)而解”到陆羽《茶经》,再到现阶段遍地开花的茶艺馆、茶旅游业,茶文化逐渐从一种附属于茶产业的存在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逐渐从文人雅士“阳春白雪”式的消遣走向寻常百姓文化消费。然而,在这股茶文化消费的热潮中,我们不仅仅要看到新的消费热点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也要看到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茶文化成长为一个持续发展的产业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思考采取怎样的方式来保障和促进茶文化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婺绿”的溯源婺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陆羽(公元728——804年)所著的《茶经》一书中,曾评说各地的茶叶  相似文献   

11.
浅议用茶起源与发展吴英藩,魏业民(江西省蚕茶研究所,高安市祥符茶场)一、用茶起源用茶始于何时,常为茶人所研讨。据《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说明神农氏发现野生茶树开始,距今大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据历史具体记载:春...  相似文献   

12.
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与评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洱茶膏是从普洱茶中萃取的精华,是云南历史上普洱“八色贡茶”之一,曾是清朝宫庭贡茶,清·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每年人贡,民问不易得也。”清·张泓在《滇南新语》中记载:“……普洱茶最粗者熬膏成饼摹印,备馈遗。而岁贡中亦有普洱茶膏,并进蕊珠茶。”  相似文献   

13.
中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茶圣陆羽记载的"茶为之饮,发乎神农氏"的神农时期.中国人也素有"客来敬茶"的待客习惯.可见,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一种非常重要的角色.茶行业一旦有"风吹草动"也能很快反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茶在现代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不少人在饮茶中会出现茶醉的现象。对茶醉的症状、原因、解决办法及预防方法等四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为茶客提供预防茶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竹叶青茶     
竹叶青茶吴英藩,林益珍,黄小梅(江西省蚕茶研究所)(临川县农牧渔业局)宋代中期之后,盛行“斗茶”、“茶宴”之风,从而产制出各种名茶;有如雨后春笋,争奇斗艳。竹叶青茶是当时的名茶,产于抚州一带。南宋著名词人陆游,曾宦抚州,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前坪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也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南北朝时,佛教兴起,僧侣们提倡坐禅饮茶,饮茶之风渐盛。社会上历来有茶“兴于唐,盛于宋”之说。在唐代,中国已有了“茶道”一词。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其中包含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及文化等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也就是讲求用心体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对于茶道的基本精神,中国人认为“和、静、怡、真”四个字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身世之谜我国第一位将茶道发扬光大的是唐朝茶神陆羽,他的身世到现在仍是个谜。传说,他是由竟陵和尚智积禅师在河边拾得,并抚养长大。陆羽一生充满传奇,在唐朝名闻海内,骚人墨客、达官贵人,凡是尝茶者,无不以结识陆羽为荣,但古书对陆羽生平记载却不多。陆羽,唐代竟陵人,又名疾,字鸿渐,又字季疵,自号桑苎翁,后人尊称茶山御史。智积禅师与陆羽  相似文献   

18.
1佤族及其茶俗概述 佤族自称“阿佤”,其先民是古“百濮”的一支。清代有“嘎刺”、“哈瓦”、“卡瓦”等不同之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佤族,意为“住在山上的人”。在千百年的民族发展过程中,佤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其茶俗文化亦别开生面,豁然成趣,主要表现在烧茶、擂茶、 凉拌茶等茶俗茶文化方面。  相似文献   

19.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水质与品茶的密切关系十分注重。他一生中在遍访祖国名山大川的同时,也随处种茶、品茶与品水。对于煮茶用水,他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慢流者上,其瀑涌湍勿食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可见要饮好茶,必须选好水,方能显示茶叶的奇珍品质和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0.
茶禅一味     
说到禅,眼前往往就会闪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人在大树下或草木间打坐、静虑。这种“人在草木间”的意向,正是汉字“茶”的构字法。如同看图解字一般,“茶”字形象的构字法对抽象而奥妙的“禅”作了最通俗易懂的注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