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验研究表明,马尾松在其迹地上造林,成活率比在荒山造林的低20.9%,其一、二年生幼林的高生长比松一代分别低13.4%和15.2%。用荒山土、马尾松连栽(即松二代)土、松成林土与杉松轮栽土,经灭菌与不灭菌处理培育马尾松苗试验,其苗高、主根长、单株鲜重与干重及菌根的形成,均以荒山上显著高于松二代上和松成林土;尤其是菌根形成数,灭菌的荒山土比松二代土与松成林土高80%以上。灭菌后已排除微生物的影响,这种差异可能是松二代土与松成林上含有抑制菌根形成的植物毒素所致。从土壤分析结果表明,松二代上与松成林土的养分含量、pH值、代换性的Ca2+/Al3+都低;土壤微生物总数以及细菌、好气固N菌、氨化细菌的数量都减少,而真菌、放线菌和分枝杆菌的数量都增加;土壤的蛋白酶、蔗糖酶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却增高。所有这些都与马尾松连栽生产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
对盆栽烟草外源添加不同浓度植烟土壤提取物质(T1:40μg·mL-1;T2:120μg·mL-1;CK:蒸馏水对照),探讨植烟土壤提取物质对烟草生长及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烟土壤提取物处理使烟株生长受抑制,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受抑制程度显著提高,具体表现为烟株变矮,叶面积变小,光合作用能力降低,且烟草的保护酶系统受到破坏,丙二醛含量随处理浓度加大而增加,T2处理的丙二醛含量是对照的3.44倍。对外源添加物质处理后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T-RFs分析发现,在对照检测到17个门24个纲,T1处理有14个门21个纲,T2有10个门17个纲;丰富度指数的变化也和门纲的变化一致,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可见外源添加物质处理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减少,多样性水平下降。对各处理的根际土壤微生物T-RFs变化与烟株生长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外源添加物质处理的土壤中存在较多的负相关T-RFs片段,且这些片段中较多为病原菌;而正相关的T-RFs片段主要存在于对照土壤中,其中有较多与土壤营养元素循环相关的微生物。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外源添加植烟土壤提取物质处理下,烟草的生长受抑制,烟草根际土壤的微生态受到破坏,且随浓度的提升而加重。因此,连作土壤中自毒物质的富集是造成烟草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关键词烟草连作障碍根际细菌自毒作用T-RFLP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甘草种子是否存在化感自毒作用,以甘草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萌发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10g·L~(-1)浓度的甘草种子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率、Gu SQS1基因和Gub A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草种子具有较强的化感自毒作用。10g·L~(-1)甘草种子水浸液处理下甘草种子的萌发率为62%,极显著低于对照处理(76%);该处理极显著抑制了Gub AS基因的表达,但对Gu SQS1基因的表达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人工调控栽培甘草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探讨了不同温度、pH和湿度处理对百脉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pH和湿度处理对百脉根种子的萌发均有显著影响。百脉根种子在24 ℃左右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64%和24.0;pH为6时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64%和24.7;当湿度为40%时,百脉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72% 和25.0。  相似文献   

5.
6.
结合室内化感抑菌作用试验和温室人工接菌盆栽试验, 研究了西芹鲜根浸提液连续处理对黄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及病菌致病力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连续5代浸提液作用下, 50 mg·mL-1的西芹鲜根丙酮、乙醇浸提液与其对照相比, 显著抑制了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的生长, 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50 mg·mL-1的西芹鲜根蒸馏水浸提液处理只有在第3代培养过程中, 对菌落生长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 其他几代则既有抑制作用又有促进作用。温室人工接菌各代不同处理的黄瓜枯萎病菌进行菌株致病力测定, 并于1周开始发病后调查病情。结果显示, 连续5代继代培养后接种过程中, 西芹鲜根丙酮、乙醇、蒸馏水浸提液处理较其对照致病力降低, 表现为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毒力的致弱作用; 且随继代培养代数的增加, 病菌的致病力表现为逐渐降低。继代培养至第5代时, 丙酮浸提液处理的致病力为0, 表现为致弱作用最强。试验通过西芹鲜根浸提液的连续处理筛选到了黄瓜枯萎病菌的弱毒菌株。  相似文献   

7.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十万大山北坡土壤条件与马尾松高生长间的关系属非线性关系。母岩(母质)、海拔、土壤有机质、土壤质地与马尾松高生长间正相关显著;土壤紧实度与马尾松高生长间负相关显著;而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与马尾松高生长间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各土壤条件对马尾松高生长相关程度的大小顺序为:母岩(母质)>海拔>土壤质地>土壤紧实度>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土壤碱解氮。以母岩(母质)、海拔、紧实度、有机质、质地与马尾松平均高所建立的相应一元非线性回归方程,X~2检验无显著差异,对该地区马尾松高生长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降水酸度对植物根际环境中铝形态的影响,以马尾松为例,采用根箱栽培、配制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以室外模拟酸雨喷淋法研究马尾松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中铝形态的特征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酸雨对土壤中铝化合物具有溶蚀作用,可促进土壤里活性铝离子(Al3+)溶出,并且酸雨pH值越低,活性铝离子累积溶出量越大,溶出的铝所形成的铝形态在马尾松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以及根际不同土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马尾松根际pH值和根系分泌物协同影响铝形态的动态变化.根际土壤中有机铝结合态含量增加.交换态铝含量则稍稍下降.  相似文献   

9.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的自毒作用是菊花连作障碍发生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研究了连作障碍比较明显的菊花栽培种"高压太子"不同部位(枯落物、叶、茎和根系)及根际土壤水浸液处理对盆栽同种菊花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和根际土壤水浸液处理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均表现出抑制趋势,而暗呼吸速率却受到促进,尤以地上部水浸液的抑制作用为显著.说明降低自身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即抑制自身的光合作用,同时促进自身暗呼吸是菊花自毒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菌剂在田间条件下对辣椒的促生效果及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的影响,以前期筛选到的4株PGPR菌株制备的复合菌剂为研究对象、辣椒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分别设置了100%化肥组(CK)、100%化肥+PGPR复合菌剂组和80%化肥+PGPR复合菌剂组共3个处理,在幼苗期、始花期和坐果期对辣椒进行灌根,测定了不同处理组辣椒的株高及茎粗、产量和根际微生物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PGPR复合菌剂能有效促进辣椒植株增高和茎粗增加,单株产量及挂果数较100%化肥组分别增加34.14%、38.62%和47.44%、52.89%,每公顷鲜椒增产约9 000~10 000 kg。微生物菌群的结构变化表现为,PGPR菌剂灌根的处理组中,微生物总量和细菌数量显著性增加、真菌数量减少,放线菌数量则表现为盛果期显著增加;溶磷、解钾及固氮菌等功能菌群的数量总体上升,增幅不一致。表明施用PGPR复合菌剂对辣椒的促生效果显著,且影响了辣椒根际的土壤微生物结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恒温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紫茎泽兰凋落物提取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凋落物提取液对自身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当提取液浓度低于0.05g/ml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各指标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p0.05);提取液浓度高于0.05g/ml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幼苗鲜重和干重随提取液浓度的增加急剧降低(p0.05),并且紫茎泽兰凋落物提取液延长了种子发芽时间,而对幼苗鲜重和干重影响不显著(p0.05);高浓度(0.30g/ml)紫茎泽兰凋落物提取液致使种子失活。统计相关检验表明,紫茎泽兰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均与提取液浓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01),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TTC)、保护性酶(POD,SOD,CAT)和非保护性酶(PPO,PAL)活性均与提取液浓度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p0.001)。综合以上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凋落物提取液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毒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杨奕如  丁健桦  张桃林  王兴祥 《土壤》2013,45(2):291-294
利用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EESI-MS)测定荒草地、马尾松和木荷纯林地土壤酚酸类物质组成,模拟研究了其对几种灌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荒草地、木荷林土壤没有检测到松香类物质,而马尾松林土壤松香类物质浓度一般为10~ 100 mg/kg.当土壤松香类物质浓度<12 mg/kg时,灌草发芽势与对照接近;松香浓度≥25 mg/kg时,黑麦草、白羊草、高羊茅和银合欢灌草发芽势显著低于对照.高浓度松香处理下,银合欢发芽率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林分密度对马尾松林下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退化马尾松林下土壤为对象,通过调查我国红壤丘陵区典型林分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研究林分密度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3种林分密度中,1 560株/hm2 左右中等林分密度的马尾松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全磷、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等较高,但土壤酸化也较严重;同时,1 560株/hm2 左右马尾松林的土壤转化酶活性、脲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较高,但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最低;林分密度对马尾松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明显。因此,适宜林分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该区林下土壤肥力及生化强度。  相似文献   

14.
从高磷效率的马尾松广东信宜种源中选择9个优良自由授粉家系,设置低磷和高磷两种养分环境,通过分析不同养分环境下植物生长量、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及磷效率(包括磷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等指标,并结合5年生子代测定林生长状况的分析,研究马尾松广东家系对低磷胁迫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与一代种子园优良自由授粉家系相比,广东产地马尾松各家系总体上具有较好的适应低磷胁迫的能力,同时也存在着显著的家系变异。在参试的9个马尾松家系中,185,337,33和67家系表现较好,在苗高、地径和干物质量积累,以及根系参数和主要磷效率指标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其他家系。在低磷胁迫环境下,337、185、67、336和33等高磷效率家系的根系主要参数也明显高于其他家系,表明整体根系参数的适应性变化是磷效率和生物量形成的决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这些性状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了0.700~0.999之间。通过苗期大田生长回溯相关分析发现,最重要的苗期磷效率指标干物质积累量,与大田条件下的树高性状均呈显著(p0.05)相关,而与材积性状仅达到0.10水平的相关(p0.1)。这一结果表明,通过马尾松家系的苗期磷效率指标,能预测大田生长条件下马尾松的部分生长性状,但尚不能较好地预测全部生长性状。本实验结果揭示,可以通过开展磷效率苗期盆栽试验来鉴定和筛选高磷效率马尾松家系,缩短林木遗传改良的选育周期,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5.
广西桂平市金田林场马尾松幼林施肥试验已连续4年。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马尾松幼林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施氮磷钾肥的4年生幼林的树高、胸径和生物量比不施肥的同龄幼林分别高55.3%、108.4%和119.6%;施磷钾肥的幼林依次高51.9%、102.1%和94.3%;施磷肥的幼林依次高29.6%、62.8%和62.0%。幼林施肥直接增加了林地土壤的有效养分含量,并促进了植株对养分元素的吸收,因而加速了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及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以退耕黄壤坡地为对照,对18年生黄壤马尾松林地土壤主要物理性质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林地土壤抗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地演变为具有复层结构的针阔混交林后,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和粉粒含量有所提高,土壤表层粘粒含量和不同层次的砂粒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减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土壤自然含水量、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增大,林地土壤持水性和透水性得到了提高,土壤结构得到显著改善;林地土壤干筛团聚体以5~2mm大团聚体为主,湿筛团聚体则以1~0.5mm细团聚体为主,且在0~20cm,20~40cm,40~60cm的土壤剖面中均高于对照地。马尾松林地微团聚体变化的总趋势是〉0.01mm的粗粉沙粒级的大团聚体减少,而〈0.01mm的微团聚体含量增加,尤其是0.005~0.001mm的细粉沙粒级;马尾松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也综合反映在抗蚀性能方面,在0~20cm,20~40cm,40~60cm三个土壤剖面层次其抗蚀性均高于对照地,表现了良好的水土保持效应。  相似文献   

17.
汪邦稳  夏小林  段剑 《土壤学报》2016,53(3):808-819
土壤是植被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分布和发育受土壤侵蚀的影响。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探清该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对土壤分布及其特性的影响,对该地区的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调查取样和分析测试获取的数据,采用统计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侵蚀地形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侵蚀地形的土壤特性差异显著,相对于山脊坡和鞍部坡,切沟土壤理化性质的大部分指标含量最高,微生物数量最多,土壤酶活性最大;不同侵蚀地形的土壤特性指标间的相关性差异较大,与山脊坡和鞍部坡相比,切沟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与土壤酶及微生物指标的显著正相关明显增多,土壤特性与切沟的关联度也最高;切沟形成的微环境提升了土壤特性,为植被恢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加大侵蚀沟的环境研究可为快速恢复该地区的土壤与植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尝试了层次分析法确定马尾松合理采伐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处理受多个定性、定量因素影响的采伐量问题,为森林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探究土壤有机碳(SOC)矿化的激发效应(Priming effect, PE)对了解森林土壤碳吸存具有重要意义。凋落叶输入是调节激发效应的重要因素,其对激发效应的影响可能受到关键养分(如磷)的制约。在亚热带低磷土壤中,凋落叶和磷添加如何影响森林土壤碳矿化和激发效应目前仍不清楚。以马尾松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三种凋落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和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和磷(KH2PO4)添加对土壤激发效应,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凋落叶添加均显著增加了SOC矿化,产生了正激发效应,且马尾松凋落叶诱导的激发效应强度最大,火力楠凋落叶次之,枫香凋落叶诱导的激发最弱。此外,凋落叶添加整体上降低了速效氮 (AN)的含量,却增加了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生物量磷(MBP)的含量,提高了β-葡萄糖苷酶(βG)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单独添加磷显著增加了SOC矿化,且提高了土壤有效磷(AP)、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MBN和MBP的含量。而与单独添加凋落叶相比,火力楠和枫香凋落叶与磷共同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激发效应的强度和ACP的活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累积激发效应与AP、MBN和MBP含量显著负相关,与ACP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综上,凋落叶添加刺激了微生物生长,产生了正激发效应,且激发强度与凋落叶质量有关;而磷添加可能会降低低质量凋落叶产生的土壤激发效应。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采伐迹地炼山前后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炼山前后马尾松采伐迹地的土壤养分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炼山后表层(0-20cm)土壤pH值、全磷、全钾、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机质、全氮量呈下降趋势,但底层(20-40cm)土壤的主要养分含量无明显变化。可见,炼山有利于提高土壤的速效养分含量,但由于炼山造林使林地枯枝落叶和养分库严重退化,不利于地力的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