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参是我国名贵中药材,是重要的出口换汇物资,关于人参胚胎学研究,国内外学者先后在“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胚及胚乳的形成”等方面作了一定工作,但还缺少系统研究。本文主要报道人参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 相似文献
2.
巴西橡胶树胚及胚乳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分三方面叙述。 1.雌蕊及胚珠的构造:巴西橡胶花的雌蕊由三心皮构成。花柱中的诱导组织明显。子房三室,每室仅有一枚倒生胚珠。珠孔上方罩有一帽状珠孔塞。珠心发达,属厚珠心型,有明显的珠心喙。胚囊由8个细胞组成。 2.胚乳的发育、消退和外胚乳的形成过程:初生胚乳核在授粉后24小时开始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授粉后60—65天珠孔端的游离核开始产生细胞壁,到授粉后70天左右,全部的游离核都形成了胚乳细胞。以后胚乳细胞的养分逐渐被发育中的幼胚和珠心所吸收,最后只剩下极薄的一层。而珠心组织则一天天增厚,其细胞体积也一天天增大,最后成为种子的永久性的营业养组织即外胚乳。 3.胚的发育过程:合子横分裂是在授粉后40天左右。接着顶细胞进行纵裂,随后胚体细胞以对角线的方式进行分裂产生一个具胚芽原的幼胚。随着顶细胞的发育,基细胞也进行横分裂产生上下两个细胞,上方一个体积略为增大而形成胚柄;下方一个将来发育成根冠。因此巴西橡胶树的胚属十字花型。 相似文献
3.
实验结果表明,授粉后12—24小时,甜菜已完成受精作用,合子正处于休眠状态。授粉后2—7天左右为原胚期,7—15天为器官分化期,授粉半个月以后为胚胎成熟期;胶囊形成后,不久胚囊末端的珠心细胞,逐渐解体形成盲囊,与胚囊彼此相通。它具有吸器作用并为胚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和良好的空间场所;在授粉后12—24小时,合子休眠时,初生胚乳核已开始不断分裂,大量的胚乳游离核分布在胚囊和盲囊中间。原胚期游离核逐渐增加,随着胚的不断分化和成熟,胚乳逐渐为胚吸收。成熟种子只残存极少量的胚乳细胞,表明内胚乳主要在前期供胚发育而消耗;环形胚包围的珠心组织,逐渐发育并积累大量的淀粉而形成外胚乳,主要用于种子萌发时的养料。 相似文献
4.
西卡柱花草受精作用和胚及胚乳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与压片方法,用铁矾苏木精、汞溴酚蓝和PAS反应等进行染色观 察西卡柱花草(Stylosanthesscabra cv. seca)受精作用和胚及胚乳发育过程。开花后 3~6 h, 发生双受精作用。卵核的受精作用属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极核受精过程有2种类型: (1)两极核融合成次生核,然后次生核与精核融合;(2)精核先与上极核融合,受精极核与 另一极核直到有丝分裂开始时才融合。花后22~23 h,合子分裂为二细胞原胚,经历单列细 胞胚、长棒形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幼胚、扩大生长胚阶段,花后 25~30d胚发育成 熟。胚发育属于茄型。在扩大生长压时期胚体开始积累淀粉和蛋白质。花后8~9h初生胚乳 核分裂,胚乳发育为核型。至胚长大,充满整个胶囊时胚乳开始退化,胚发育成熟时胚乳仅余 残迹。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参受精作用中的细胞行为研究,目前国内还未见报道,本文较为系统地观察了人参雌雄配子体受精作用中的细胞行为,为深入进行人参杂交育种和应用生物技术进行遗传操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多胚水稻胚胎学研究:Ⅳ.反足细胞的发育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的研究了多胚水稻反足细胞的发生、发育及退化的规律,描述了形态上极富变化的反足细胞团在子房纵切面上所见到的各种形态及特点。研究表明,在多胚水稻中不存在由反足细胞发育为胚的现象。文章概括了反足细胞的共同特点及与珠心细胞团和不定胚的区别,并讨论了反足细胞团在胚囊内营养物质供应关系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麦胚乳发育过程中贮藏蛋白的积累和蛋白体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小麦品质育种提供参考,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观察了小麦品种扬麦12号胚乳发育过程中贮藏蛋白的积累和蛋白体的形成.结果表明,花后8 d的淀粉胚乳细胞开始出现贮藏蛋白颗粒.贮藏蛋白在粗内质网上合成后,有些经过高尔基体形成浓密小泡,有些直接在粗内质网腔中积累,脱离内质网形成蛋白体;浓密小泡和蛋白体进入蛋白贮藏液泡(PSV).早期的蛋白体较小,呈球状;随着胚乳发育,蛋白体可以相互融合,扩大体积.后期的蛋白体相互融合形成蛋白质基质,单个蛋白体不再存在;接近成熟期的胚乳,胚乳细胞被贮藏物质淀粉粒和蛋白质基质所充实,蛋白质基质分布在淀粉粒之间的空隙内.试验结果说明,贮藏蛋白从内质网到PSV的转运有两种途径:依赖高尔基体途径和内质网衍生出蛋白体途径. 相似文献
8.
同源四倍体水稻胚乳发育:糊粉层细胞壁纤维素物质发育、胚乳淀粉积累及胼胝质“套”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荧光显微术观察,发现同源四倍体水稻与其二倍体原种的糊粉层细胞壁纤维素物质都存在一个“充实”的过程。授粉后5~6 d,糊粉层开始分化形成,此时其细胞壁上未观察到纤维素物质;授粉后6~8 d,糊粉层细胞壁上开始积累纤维素物质;授粉后8~9 d,糊粉层细胞壁积累了大量的纤维素物质。胚乳淀粉的积累存在一个变化的过程:初生胚乳核周围可见一些淀粉体,随着胚乳游离核的增多,游离核周围淀粉体的数量逐渐减少,胚乳细胞化后,胚乳细胞内开始大量形成淀粉体。利用苯胺蓝染色连续切片荧光观察,发现同源四倍体水稻及其二倍体原种胚乳发育过程中,在珠心表皮和内珠被之间存在一层胼胝质物质,围绕着胚囊并包裹住珠心呈“套”状。这个结构的形成变化过程为:授粉后30 min在珠孔端珠心表皮细胞与内珠被之间开始积累少量的胼胝质,之后胼胝质逐渐增多并向合点端扩展延伸;授粉后1~2 d包裹着整个胚囊外的珠心而仅在维管束处断开;授粉后9~13 d,胼胝质“套”消失。该结构可能与胚和胚乳在发育期间的水分和养分的调节等有密切关系。同源四倍体水稻还存在糊粉层细胞壁发育不同步、糊粉层细胞壁结构异常以及胼胝质“套”不消失等异常现象。这些现象有可能会影响同源四倍体水稻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9.
发育中的花生种子子叶和胚轴在内源ABA含量和贮藏蛋白合成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性.子叶的发育与种子萌发能力形成有密切关系,胚轴的发育和种子活力的提高高度相关.子叶内存在ABA的C40途径,胚轴内存在C15途径,随着种子的发育,胚轴ABA含量迅速提高并可能向子叶转移,ABA促进了贮藏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花生种子子叶和胚轴发育的差异性及活力的形成林鹿(中山大学生物系),傅家瑞中国油料-1995,17(2).-4~7以花生品种粤油-116为材料,从植物激素脱落酸和贮藏蛋白质合成等方面研究子叶和胚轴发育的差异性及其与种子活力形成的关系,发育中的花生种子子... 相似文献
11.
12.
作者采用经过长期纯化稳定的甘兰型油菜(B.napus L)品种“四日市黑种”为材料。于9月27日播种。从播种后第40天(即11月上旬)开始,每隔3天取样一次,每次取生长发育一致的菜苗数株供调查观察用。 花器官分化初期切取生长点附近嫩叶包裹的部分,后期采取蕾、花和种子等部分,每次取样后用Carnoy氏液和Bouin氏液将样品固定。然后切成13—17μ厚用Delafield 相似文献
13.
早籼稻垩白形成中胚乳淀粉粒发育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对不同垩白度早籼品种中优早3号(少垩白)和泸红早1号(多垩白)的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胚乳淀粉粒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胚乳腹部淀粉粒形成的发育过程明显受温度条件的影响。在灌浆初始,高温促使淀粉粒发育进程提前,淀粉粒形状呈圆球形,边缘光滑,从而造成成熟时淀粉粒间的空隙明显,结构疏松,垩白率高。这在少垩白品种中优早3号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接上期)(三)人参茎叶黄酮的药理作用人参茎叶黄酮对血流动力学研究表明,静注该黄酮20mg/kg,能明显降低麻醉狗的左心室内压(LVP),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总外周血管阻力(TPVR)、股动血压(BP)和耗氧量,但是对心脏泵功能指标心脏指数(CI).心搏指数(sI)和心肌收缩性指标 dp/tp/cpIp 没有显著影响,而反应心肌收缩敏捷度的 t-(dp/tp)max呈现出明显延长(1-40 min),对心血输出量(CO),外周血流量(PF)也无明显影响.但是由于抑制 LVP,使得左室射血时间(ET)投射到 LVP 曲线上的面积减小,因而左室射血的时间一张力指数(TTI)也随之减少,所以心肌耗氧量显著降低,有利于抗心肌缺血。人参茎叶黄酮能够明显降低血压,可能与人参茎叶黄酮扩张外周血管,使总外周血管阻力(TPVR)显著降低有密切关系.人参茎叶黄酮能显著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冠流量,对骨髂肌血管亦有扩张作用。九,人参芦药用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小麦强弱势粒胚乳淀粉体和蛋白体发育及物质积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小麦强弱势粒发育的差异,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宁麦13为材料,采用半薄切片、组织染色和生理生化测定等方法比较研究了小麦强弱势粒胚乳淀粉体和蛋白体的发育及物质积累过程。结果表明,在小麦颖果发育过程中,强势粒的形态大小始终大于弱势粒,在花后3~11d表现尤为明显;与弱势粒相比,强势粒的胚乳尤其是背部胚乳中淀粉体和蛋白体的相对面积较大,充实度较高,胚乳质地更致密;强势粒的B型淀粉粒多于弱势粒,强、弱势粒的淀粉粒径分布均呈单峰型,强势粒中0~2μm的淀粉粒数显著高于弱势粒,在其他粒径范围两者无显著差异;与弱势粒相比,强势粒中总淀粉、蛋白质、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支链淀粉含量均较高,而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由此可见,小麦弱势粒发育不良与胚乳淀粉体和蛋白体发育及物质积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人参花叶病是近些年来引起人们重视的一种病害。随着人参生产面积和栽参区域的不断扩大,人参花叶病的发展有加重趋势。目前各人参产区均有发生,严重者达80%以上,现已成为影响某些地区人参生产发展的限制性因子,是参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参花叶病迄今在国内外未见报道。我国以往的史料中亦未见记载,近年国内虽有少量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病因探讨方面,缺少依据和系统性。为此我们对人参花叶病的病因、发病规律及其对人参生长发育及体内代谢的影响、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人参花叶病的症状及发病规律调查 明确人参花叶病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典型症状及发病规律是探讨人参花叶病致病原因和制定有效防治措施的重要前题。为此,我们首先对人参花叶病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及田间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 (一)人参花叶病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症状特征 相似文献
18.
玉米胚乳细胞淀粉质体的发育和增殖方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戊二醛+锇酸双重固定法观察了玉米胚乳细胞淀粉质体发育和增殖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授粉后10 d,淀粉质体几乎完全被淀粉充满;授粉后15 d,淀粉质体已发育为成熟的淀粉粒,成熟期淀粉粒与蛋白质体排列紧密。玉米胚乳细胞淀粉质体增殖有被膜出泡、外凸,以出芽方式形成淀粉质体;淀粉质体被膜缢缩形成淀粉质体;以中间隔板形式形成淀粉质体;淀粉质体被膜向内出泡,在淀粉质体内形成新的淀粉质体等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9.
作者通过大量步及染色体组的远缘杂交工作的结果分析,证明胚乳的败育与细胞核中的R组染色体的构成有很大关系。当胚乳细胞中的R染色体组只有一组时,对胚乳发育的影响最大,将导致胚乳完全败育。因此,在涉及R染色体组的远缘杂交中除应考虑胚和乳色体比值大,重要的是应胚乳细胞核中的R组染色体的构成对胚乳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