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水库中枝角类种群数量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山东枣庄郭村水库中枝角类的种群数量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探讨了不同环境因子对枝角类的影响。结果表明:枝角类的数量与水温、PH值和溶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枝角类通称溞,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鳃足亚纲(Branchipoda=Phyllopoda)、双甲目(Diplostraca)。枝角类在淡水中分布广,数量大,繁殖快,易培养,并富有蛋白质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淡水鱼类鱼苗和某些成鱼极为重要的天然饵料。  相似文献   

3.
于2001年9月~2002年9月对大连黑石礁海区浮游动物的生态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出桡足类13种,枝角类4种,其它为毛颚动物、被囊动物、轮虫和原生动物等,桡足类是浮游动物中的主要类群;浮游动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周年变化基本上为单峰形,高峰期位于8月。回归分析表明,浮游动物数量的变化与水温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黑石礁海区浮游动物群落小型化趋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1986 ̄1993年间,对分布于长春市的河流、池塘、水库和人工湖等17个典型水体的枝角类进行了调查。结果共鉴定出枝角类23种,其中出现率高、平均密度较大的主要种类为长肢秀体蚤、隆线蚤、蚤状蚤、大型蚤、老年低额蚤、微型裸腹蚤、多刺裸腹蚤、长额象鼻蚤、方形尖额蚤和圆形盘肠蚤。讨论枝角类种类组成、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孙金辉  乔之怡  冯洪超  靳禹  董阳  乔秀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41-14143,14151
2006年5月、7月和9月对于桥水库浮游动物进行了取样调查,共采集到枝角类7属、桡足类2属及丰富的无节幼体,原生动物11属、轮虫7属。结果表明,原生动物数量最多,为654.33 ind/L,其次是轮虫、桡足类和枝角类,分别为371、161.33和90 ind/L。从生物量来看,枝角类最大,为1.8 mg/L,其次是桡足类,轮虫和原生动物,分别为1.13、0.045和0.033 mg/L。于桥水库为清洁水体,但已呈富营养化趋势,建议用生物操纵措施来改善于桥水库的水体环境。  相似文献   

6.
翘嘴红鱼白是江河、湖泊、水库中的常见经济鱼类 ,在天然捕捞产量中占有较大比例 ,由于过度捕捞 ,其种群数量日益减少。笔者通过调查及在养殖试验的基础上 ,对翘嘴红鱼白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资源利用方式进行研究和探讨 ,以期保护与利用这一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水体中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在淮河流域信阳区域内代表性地设置10个采样点采集水样,进行浮游动物资源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评价河段共检出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及桡足类幼体等36种(属)浮游动物。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四大家鱼养殖最悠久、经验最丰富、产量最高的国家。但是四大家鱼是由江河驯化成池塘养殖的鱼类,习惯在江河中特定的生态条件下,才能使亲鱼成熟、产卵、孵化。而池塘养殖的生态条件与江河大不一样,因而过去不能在池塘养殖中获得种苗,一定要到江河去捕捞四大家鱼的水花,通过很复杂的技术操作,才将水花培育成种苗,再养殖成商品鱼。种苗是淡水养殖业的基础,依赖江河捕捞水花,其数量有限,因此,实施人工繁殖家色的高产方案,对科技兴渔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翘嘴红鲌生物学特性及其资源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翘嘴红鲌是江河、湖泊、水库中的常见经济鱼类,在天然捕捞产量中占有较大比例,由于过度捕捞,其种群数量日益减少.笔者通过调查及在养殖试验的基础上,对翘嘴红鲌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资源利用方式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保护与利用这一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对江苏扬州宝应湖水体浮游动物的组成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宝应湖浮游动物中,桡足类和枝角类物种数量较多,分别为13种和22种,隶属6科20属;宝应湖浮游甲壳动物的生态类群、种类数和主要优势种组成的季节变化较显著,湖体水质整体处于中营养型状态。  相似文献   

11.
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浮游动物是家鱼幼鱼的重要饲料。但是,在鱼苗下塘初期,体长还不足10毫米时,不能取食大型水蚤(Daphnia magna)、隆线水蚤(D.Carinata)等个体较大(体长2~5毫米)的枝角类。在此阶段,如果这类水蚤大量繁殖,则害多利少。为此,一些单位,曾采用六六六等药物进行杀灭,近年来,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野生鲶鱼资源现状和保护利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鲶鱼原为江河、湖泊中的常见鱼类,在天然捕捞产量中占有较大比重.由于过度捕捞和水域环境污染,鲶鱼自然种群数量锐减.笔者在调查和试验的基础上对鲶鱼资源变动、人工繁殖和饲养、自然增殖情况加以探讨,以期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分析巢湖银鱼产量变化的原因。[方法]于2006年11月和2007年8月9、月在5个采样点分别进行调查,研究了巢湖的太湖新银鱼食物组成、生长指标,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巢湖银鱼产量变化的原因。[结果]结果表明,桡足类是太湖新银鱼的主要食物,在8月份食物中平均个数组成比例和出现率分别为66.32%±11.85%和100%,枝角类平均个数组成比例为27.77%±10.11%,出现率为100%,轮虫很少;在9月份食物中平均个数组成比例和出现率分别为57.86%±31.00%和87.18%,食物中枝角类平均个数组成比例为29.35%±28.06%,出现率为74.36%,轮虫极少。[结论]随着富营养化加重、蓝藻频繁暴发,巢湖中浮游动物数量在不断减少,而鲚鱼数量的不断增加对银鱼产生巨大食物竞争。此外,巢湖的银鱼大量感染双线绦虫,大量感染寄生虫肯定会对银鱼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虫纹鳕鲈苗种培育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培育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16℃、21℃、26℃)、不同饵(枝角类、水丝蚓)对虫纹鳕鲈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苗的摄食率在16℃-26℃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及个体的成长而升高。培育前期投喂枝角类较好,后期以水丝蚓较佳。  相似文献   

15.
三北地区内陆盐水的浮游甲壳类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1990-1991年间在三北地区盐度0.57-214g/L的28个内陆水体采集了浮游甲壳类水样,共检出43种甲壳类,其中无甲类2种,枝角类23种,桡足类18种。根据经和平均密度,浮游甲壳类的主要种类有12种,邓无甲类:卤虫;枝角类:大型蚤、扁平小剑水蚤和等刺温剑水蚤。  相似文献   

16.
乌鳢仔鱼摄食和消化器官的发育及其选食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日龄1~20d,全长3.9~21.0mm的乌鳢仔鱼摄食和消化器官的发育特征,仔鱼的食物组成及其选食行为。仔鱼全长5.5mm时出现颌齿和咽齿,7.5mm时出现犁齿和副蝶(骨)齿,9.4mm时出现腭齿;全长8.33mm左右,分化出胃、肠。仔鱼孵出后第3d开口摄食。仔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主要食物随仔鱼摄食器官和消化器官的发育而变化。摄食初期(4d龄)主要为小型枝角类和轮虫,但仅显示出对小型枝角类正的选择性。之后,胃肠内的食物类群增多,由选食枝角类变为选食桡足类。研究结果表明乌鳢仔鱼对食物选择性的这一变化是仔鱼本身摄食和消化器官的发育状态以及各类食物生物的相对密度等诸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雄安新区的建立促使白洋淀水环境及生物资源监测与保护尤为重要。为研究白洋淀枝角类和桡足类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及与水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运用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CCA)对2019年春季、夏季、秋季所测定的白洋淀枝角类和桡足类丰度、多样性指数及水环境因子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基于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出白洋淀枝角类和桡足类共8 科17属26种,全年分布的优势种有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透明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hvalinus)和胸饰外剑水蚤(Ectocyclops phaleratus)。丰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特征存在时空差异,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分布变化大于季节性变化,且在空间上均表现为南部区域大于北部区域。枝角类和桡足类与水环境相关性结果表明,温度(T)、透明度(TMD)、营养盐等通过影响枝角类和桡足类生长发育、摄食、繁殖等活动来调节其丰度及群落组成结构特征,而S、Pb、Zn为关键影响因子,对枝角类和桡足类丰度呈显著负相关。对白洋淀进行长期的物种研究和生态环境监测及保护,可以为水利工程实施和雄安新区建设提供参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枝角类,也叫红虫,是一种在鱼、虾、蟹等人工育苗阶段被大量用作活饵料的小型浮游动物之一.近几年来,不仅是随着虾、蟹育苗业及养殖业的发展,枝角类作为优质活饵料用量越来越大,而且也深受培育观赏鱼的朋友的喜爱.因此,培养枝角类能带来丰厚的利润,不少养殖户或育苗场家也把目光投到枝角类培养上来,但在枝角类培养过程中常遇到不仅养殖成本高且培养产量不够稳定的问题.淡水枝角类的繁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单性生殖,产生夏卵,夏卵不需受精直接发育孵化,这是淡水枝角类的主要繁殖方法;另一种是两性生殖,产生冬卵,冬卵需经过休眠期后才能发育孵化.水温较高时,从夏卵孵化出幼枝角类到生长至性成熟,只需5~8d.淡水枝角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8~22℃.它的主要食料为细菌、单细胞藻类、酵母菌、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微粒.枝角类的寿命为数星期至几个月.  相似文献   

19.
三种淡水枝角类海水驯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淡水枝角类因营养丰富、易繁殖、适应性强,故是鱼虾类苗种培育中理想的活饵料。当前,在海水鱼虾类人工育苗中,继轮虫之后的适合活饵料只有卤虫幼体和挽足类。然而,卤虫因价格昂贵使育苗成本大幅度上涨;桡足类生长周期又较长,一般不适于作为培养对象。因此,寻找一种能代替上述饵料的品种已为水产养殖业所迫切需要。目前,对淡水枝角类的耐盐性及驯化的研究尚不多见。国内仅何志辉和安树升[1986]、何志辉等[1996]对直额裸腹(Moinarectirostris)、大型(Daphniamagna)等进行了研究。为了探究利用淡水枝角类供作海产动物人工育苗的活…  相似文献   

20.
淡水枝角类因营养丰富、易繁殖、适应性强,故是鱼虾类苗种培育中理想的活饵料。当前,在海水鱼虾类人工育苗中,继轮虫之后的适合活饵料只有卤虫幼体和挽足类。然而,卤虫因价格昂贵使育苗成本大幅度上涨;桡足类生长周期又较长,一般不适于作为培养对象。因此,寻找一种能代替上述饵料的品种已为水产养殖业所迫切需要。目前,对淡水枝角类的耐盐性及驯化的研究尚不多见。国内仅何志辉和安树升[1986]、何志辉等[1996]对直额裸腹(Moinarectirostris)、大型(Daphniamagna)等进行了研究。为了探究利用淡水枝角类供作海产动物人工育苗的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