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于2011年对浙江省枸杞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资源进行了调查,以研究该海域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采集到大型底栖海藻共65种,其中红藻门42种,褐藻门11种,绿藻门11种,蓝藻门1种。海藻种类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季最多,冬季次之,然后是秋季,夏季最少。大型底栖海藻的生物量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海藻群落优势种为铜藻(Sargassum horneri)、无柄珊瑚藻 (Corallina sessilis)、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us)、孔石莼(Ulva pertusa)、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粗枝软骨藻(Chondria crassicaulis)、小石花菜( Gelidium divaricatum)和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等。多样性指数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调查结果表明枸杞岛潮间带大型底栖海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长山列岛底栖海藻的分布和丰盛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山列岛自然条件优越,初步调查,底栖海藻共有109种,其中45种属经济海藻。在各大岛屿,潮间带底栖海藻的覆盖度可达4级(50-75%),许多优势种的生物量较大,如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Harv)Setch.海罗Gloiopellis furcala(Postet Rupr)J.Ag、缘管浒苔Enteroniorpha linza(L.)J.Ag.鹿角菜Pelralia siliguosa Tseng et C.F.Chang.肠髓藻M yelephycus caespilosus Kjellm,和海雹菜Brachytichia guoyi(C.Ag)Born et Flah.等。各岛屿藻类的水平分布基本上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即分布在东南端的海洋岛藻类种类最多,獐子岛次之位于西北端的广鹿岛种类较少。调查和分析各岛屿海藻群落的生境,基本属于:岩岸、石砾、泥沙滩和沙滩四种,不过有些生境并不典型常形成混合型。  相似文献   

3.
于2002-2006年先后8次对辽宁省兴城市菊花岛近岸底栖海藻的种类和生态习性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可初步认定本海区有底栖红藻、褐藻、绿藻共计84种,新记录38种,其中含中国新记录1种--徒直多管藻Polysiphonia abscissa.  相似文献   

4.
枸杞岛周围底栖海藻分布的回声探测及其插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枸杞岛天然海藻场近岸50 m范围内的底栖海藻为研究对象,利用BioSonics回声探测仪采集的回声样本,对未采样区域进行反距离加权插值预测,使用该方法探测评估底栖海藻资源量具有经济、高效的特点。枸杞岛地区的底栖海藻呈斑块状分布,插值预测可有效弥补回声采样难以覆盖全部研究区域的不足,并能由点及面地表现完整研究区域内底栖藻的资源状况;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在空间上越靠近就越相似”的预测特点与底栖海藻呈斑块状生长特点的契合性,适用于预测底栖海藻的空间分布情况;赋予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合适的幂指数可准确高效地预测评估底栖海藻的生长分布情况,本研究中p=5为最佳幂指数。目前回声探测方法和插值预测方法在海藻资源评估领域的应用尚处于研究初期,本文探索了其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的应用特点,评估其应用效能。  相似文献   

5.
七星岛底栖海藻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七星岛底栖海藻种类组成,区系特点,季节分布,经济种类等进行了描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海洋疏浚物对连云港局部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考察海洋疏浚物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2014年3月对连云港倾倒区及附近海域17个站位的水质和11个站位的沉积物以及海洋生物进行了调查采样。调查将所研究海域划分为倾倒区、倾倒外围区、养殖区,对这3个区域的水质、沉积物中污染物等指标的水平差异及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的群落现状和差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全面评价了海洋疏浚物对该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为倾倒区倾倒外围区养殖区,疏浚物为倾倒区重金属的重要污染源,且在扩散作用下对倾倒外围区海域有一定影响;(2)各海区间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多项指标差异不大,倾倒活动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尚不明显;(3)海区间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差异性大,倾倒区底栖动物种类、密度、多样性指数等降低,表明倾倒活动可能导致环境变化从而对底栖动物产生了显著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的测定,于2004年10~12月对青岛太平角潮间带2种海藻上附生的小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连续3个月的采样调查,对小型底栖动物各类群的生物量进行了估算,同时测定了附植海洋线虫优势种类的个体干重和ATP含量.结果表明2种海藻上共采得12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18.95 inds./g algae和1270.05 μg/g algae,海洋线虫和桡足类为优势类群.不同粒级海洋线虫的个体干重为0.14~32.65 μg/ind.,ATP含量为1.18~297.64 ng/ind.,碳/ATP比值为43∶1~99∶1.  相似文献   

8.
大连海区潮间带底栖海藻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7年5月至1998年4月对大连底栖海藻资源的分布情况做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并对底栖海藻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从形态、结构到繁殖器官和生活史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观察及探讨.共采集到海藻94种,其中舌状酸藻(Desmaresti lingulata)和胶毛藻(Trichoglaea lubricum)在中国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9.
东寨港典型红树林区底栖动物多样性特征指数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红树林区不同红树林群落及环境变化与底栖动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为红树林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机械抽样方法选取采样点,对东寨港北港、三江典型红树林区底栖动物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调查,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均匀度等特征指数进行底栖动物多样性分析,探讨不同红树林群落对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北港区和三江区的红树林底栖动物组成及数量分布都存在差异;北港红树林区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栖息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608.69 g.m-2、683.33个.m-2和1.157 1,三江红树林区分别为:214.60 g.m-2、547.00个.m-2和1.037 2;[结论]北港红树林区的底栖动物多样性比三江红树林区丰富。底质和盐质等生境条件以及红树林群落的高度、郁闭度和林下通风透光等生态特征的差异都是造成红树林底栖动物多样性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乌贼资源增殖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贼的生殖习性,是把卵产附于枝状或捧状附着物上。在自然海区可供附卵的底栖生物有珊瑚、海柏、大型海藻等。但是,在传统的乌贼产卵场,这些底栖附着物数量大量减少,如东极区附近岛屿一带,经潜水调查,柳珊瑚每平方米只有0.5株,大陈因暖海性特征较强,柳珊瑚相应多些,马道头、屏风山最密处每平方米可达70~80株,但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1.
硇洲岛底栖海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硇液岛底栖海藻的种类组成、垂直分布特点和区系性质。硇洲岛的海藻计有43属67种,其中包括40种经济海藻。马尾藻属等在潮下带构成环岛的海底林带。其区系性质属亚热带。并对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现有的海藻资源,开展经济海藻的人工养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连市区沿海底栖动物的种、量和对环境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0月-1998年7月对大连市区沿海10个站位(南部沿海4个站位,大连湾6个站位)进行了3次底栖动物调查,共获大底栖动物79种,其中多毛类42种,软体动物23种,节肢动物7种,棘皮动物2种,海鞘2种,其它3种,平均栖息密度为4663.3个/m^2,平均生物量为74.5g/m^2,同时测定了相关的水化指标,经分析表明该海区处于轻度和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3.
浙江义乌市城镇化对溪流底栖硅藻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年4月调查了浙江省义乌地区5个参照和9个城镇溪流样点的理化性状、底栖硅藻群落及所在流域土地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流域城镇化强度指标——不透水地表面积比与电导率、总氮和磷酸盐等理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也与喜富营养型硅藻与耐污型硅藻比例呈显著正相关。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与相似性检验(ANOSIM)分析表明,参照溪流与城镇溪流的底栖硅藻群落具有显著差异。参照溪流底栖硅藻平均密度(5.67×105cell.cm-2)低于城镇溪流(6.11×106cell.cm-2),并且参照溪流运动型、富营养型和耐污型硅藻比例也显著低于城镇溪流。城镇溪流优势种是Na-vicula minima(50.75%),参照溪流为Rhoicosphenia abbreviate(55.71%)。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森林面积比、底质组成、二氧化硅、电导率、钙离子和镁离子是影响研究样点底栖硅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证实,城镇化会显著改变城市溪流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底栖硅藻可作为评价溪流生态质量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4.
大连地区底栖海藻分类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大连地区底栖海藻解放前及解放后的分类研究概况。解放前报告计4篇,共记述78种(含变种、变型)海藻,其中可以接受的记录55种,尚待证实的记录13种,应予撒销的记录10种。解放后报告计23篇,补充报道大连地区底栖海藻217种(含变种、变型),其中可以接受的记录161种,尚待证实的记录48种,应予撒销的记录8种。  相似文献   

15.
辽宁大伙房水库水质及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于1979-2000年对大伙房水库6个站点进行了不同季节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生态调查和水化学分析。共发现藻类174种,底栖动物34种。分析了水库水生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变化和群落演替。水质生态学综合评价结构表明,大伙房水库水体只受到轻度污染,水质等级为2级,属中-富营养型水平。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为研究南黄海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时空变化情况,分别于2019年5月、8月、10月开展了3个航次10个断面的调查,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采样到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生物密度以及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0门103种,春季59种,夏季70种,秋季56种;生物量和生物密度存在的季节变化分是夏季高于春季和秋季、秋季高于春季和夏季;在空间上,对南黄海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区域进行生物量和生物密度的比较,呈现北部高于南部和中部的变化趋势。计算得到调查断面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eilou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幅度分别为2.02~4.24、0.83~4.00和0.63~0.93,均值为3.16、2.35和0.85;夏季群落多样性水平(2.32)高于秋季(2.08)和春季(2.01);北部群落多样性水平(3.53)高于南部(3.11)和中部(3.02)。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种群依次为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甲壳动物。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断面可划分3个类群,基本上以北部、中部和南部区域划分,南黄海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的差异更多的来自空间变化。根据聚类结果,计算三个类群的典型种和分歧种,北部典型种主要为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中部典型种主要为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南部典型种主要为软体动物。研究结果补充了黄海南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基本数据,为该海域潮间带底栖动物资源评估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连海区潮间带底栖海藻生物群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1997年5月至1998年4月对大连底栖海灌资源的分布情况做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并对底栖海藻生物落的季节变化,从形态、结构到系列器官和生活史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观察及探讨。共采集到海藻94种,其中舌状酸藻(Desmaristi lingulata)和胶毛灌(Trichoglaea lubricum)在中国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8.
辽宁沿海大型药用底栖海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沿海有大型药用底栖海藻84种,其中蓝藻门1种,红藻门45种,褐藻门22种,绿藻门14种。对这些海藻的药用功能、分布区域和生物量做了介绍,并对海藻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瑞 《热带农业科学》2016,(10):109-11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进展。目前,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种多样性、影响因子、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次级生产力和污染生态学等方面。同时提出今后还应该更深入地进行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红树林恢复过程中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并应用大型底栖动物对红树林生态系统进行监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秦岭水域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规律,于2014年4月采集调查秦岭水域底栖动物样本并对其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底栖动物33种,隶属3门5纲17科,其中,水生昆虫占绝大部分,共12科;底栖动物密度为0~145ind/m~2。其中,四节蜉(Baetis)出现频率最高,食底泥者是底栖动物主要的功能摄食类群。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表明,秦岭水域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在不同采样位点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