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本知识及其在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生产的具体应用技术,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各种作物及作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施用方法、用量、效果和注意事项等,对农业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节水农业技术的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在抗旱耐节水作物及品种的选用、节水作物种植制度的应用、蓄水保墒的耕作技术、地膜和秸杆覆盖保墒技术、化学控制节水技术、肥水耦合技术以及节水灌溉技术等节水农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简要总结,希望能为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区在发展节水农业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根据作物对各种元素肥料施用的多少,对肥料作了大量、中量和微量元素肥料分类。配方肥料的配制生产,既含有大量元素肥料,也含有作物需要而土壤中没有或者不足的微量元素肥料,各种元素肥料配合施用,相互促进供给作物吸收,用量适当,养分全面,利用率高是配方肥料使作物增产的机理。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力减少,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普及和配方肥料的生产应用,将使配方施肥料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配方肥料的投资生产,如果将配方肥料和控释肥料生产技术有机结合,就会对农业的增产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植物可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40年来,以作物群体阶段发育和干物质积累为对象的作物生长模拟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各种模型及基于模型的作物辅助决策系统在农业生产中也已得到初步应用。但以个体或群体形态结构为研究对象的植株可视化却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目前已成为作物模拟研究新的领域。可视化研究是植物结构模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在作物生长模拟中的应用。随着信息农业的发展,作物生长过程可视化必将进一步深入。本文简要介绍植物可视化研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稻草还田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草生物产量约占水稻整个生物产量的50%,含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近年来,随着免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生态恶化、资源短缺、氮肥利用率低等方面的原因,稻草还田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综述了稻草品质化学、还田技术以及稻草还田对作物生长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生产中大量应用了农业新技术、新科技,在农业生产灌溉中,滴灌和微灌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全国各地各种农业生产活动中。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微灌是按照作物需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  相似文献   

7.
RS和GIS技术与作物模型结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RS和GIS技术,可以将作物模型的应用提升为区域尺度。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RS、GIS技术与作物模型结合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了RS与GIS技术和作物模型各自的优势、结合的必要性以及相结合的方式、层次和结合点,列举了一些结合应用的例子,目前研究应用的现状,并分析了二者与作物模型结合的不足与研究前景。随着RS与GIS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RS与GIS技术和作物模型结合,是作物模型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并且这一趋势将促进RS、GIS、作物模型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转基因作物的检测手段主要分为基于核酸和蛋白检测水平的两类技术方法。综述目前常见的转基因检测中的各种技术,探索了检测手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转基因检测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现如今,随着各种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例如信息化技术、光学技术以及现代生物工程等多种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农业的种植中,使得现代种植的农作物的生产量、作物品质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各种现代技术的运用也带来了许多生态污染,对土壤、水源等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本文就此对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各种应用展开了分析与论述,研究了现代化技术在其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肥料田间试验和土壤测试为主要基础,根据土壤施肥性能和作物需施肥规律并基于合理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相关中微量元素用量、比例以及相应的施用技术,从而可以较好地满足各种农作物平均吸收各种营养元素,达到高效、优质、高效目的。对此,本文则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现状为切入点,提出相应的应用对策,望给予相关农业生产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改娣 《河南农业》2013,(9):42-42,57
近几年来,安阳县在棉花生长全过程中综合运用化学调控技术,促进了棉花早发稳长和棉花产量的提高,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化学调控技术已成为提高棉花产量、改革耕作制度、增强棉花抗逆性,达到节本、增效、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新技术。一、棉花上主要应用的生长调节剂种类及作用(一)种类l、营养型生长调节剂。使用营养型生长调节剂,可以补充作物营养,协调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促进作物营养平衡,满足作物营养需求。营养型生长调节剂多为广谱性,既具有营养作用,又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施肥技术是将肥料施入各种栽培基质或直接施于作物的一种手段,其组成要素包括施肥量及其养分配比、施肥时期、施肥方式和采用适当的机具等。现代施肥技术与传统施肥技术相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施肥技术以经验为基础,通过看天、看地、看作物、看肥料等4个方面确定施肥量等各项参数,而现代施肥技术则充分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如作物的营养特性、土壤的供肥能力、肥料的性质及植物-土壤-肥料的相互作用等,在土壤肥力测试结果和田间肥效试验的基础上,确定各项施肥参数。  相似文献   

13.
谢汝琼 《云南农业》2007,(12):17-17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就是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规律、土壤养分含量及供给能力,确定作物种类和品种,明确预期产量的情况下,按作物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进行补给,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求的一种供肥方式。此技术需要对田块土壤中的速效养分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再依据不同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要量,计算出应补给的量,对各种养分开出配方,以复混肥或单质肥料的形式在作物生长期进行供给补充。  相似文献   

14.
潘宗瑾  王为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2):151-155
虚拟作物作为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农业科学相互渗透应用的新发展,是对作物生长模型研究的提高。阐述了虚拟作物的概念,介绍了目前虚拟作物研究主要的技术和方法、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与难点,最后对其应用前景作了简要的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业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历史、应用原理和技术特点,对该项技术在作物品质育种、品种资源的鉴定与分类、生物样品的非破坏性测定、作物施肥与土壤养分测定、作物抗虫性鉴定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图像处理的作物营养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业化肥滥用问题的日益突出,图像处理技术在作物营养诊断上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通过对作物营养诊断研究背景的阐述,指出图像处理技术在作物营养诊断上应用的重要意义,介绍作物图像营养诊断研究的总体情况和基本思路,论述作物图像采集、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与优化、分类识别4个环节所用技术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果,并分析作物图像营养诊断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潜山县目前应用作物秸秆覆盖技术比重偏低,大量作物秸秆田间裸烧引发突出问题。作物秸秆是生物资源、永久"生物肥料厂",应提高认识,制订配套政策,采取田间示范的形式推动作物秸杆覆盖技术的推广,不断提高其应用比重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侯宝英 《世界农业》1996,(10):23-24
作物群体生理研究方法陕西省武功农业科研中心侯宝英近20年来,随着测定仪器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人们为了在单位面积上获得较高的产量,应用各种测试手段从不同角度定期调查栽培作物群体的生长发育、生理机能和营养状态,诊断其是否达到所希望的水平,利用调查诊...  相似文献   

19.
作物叶酸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的维生素,是介导一碳单位转移极其重要的辅助因子。由于人类不能自身合成叶酸,而且作物中叶酸的含量通常较低,尤其是在谷物中含量更低,所以叶酸缺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目前正通过基因工程或育种技术来提高作物中的叶酸水平,如何获得作物中各种叶酸衍生物含量的可靠数据非常重要。介绍了植物叶酸的提取过程,以及各种叶酸检测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和各自的优缺点;重点阐述了微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方法学建立、原理以及目前的应用情况,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大田作物化控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作物化控”系作物生长发育的化学调控的简称。由于科学家致力于植物激素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使得应用植物生长物质有效地调控作物生长发育诸多的进程成为可能,并由此形成了许多效益显著的作物化控技术。作者预计21世纪的作物生产仍然首举遗传育种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其后,作物化控技术仍然会发挥一定的生产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