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冀北退化沙荒地为研究对象,以恢复生态学为研究理论基础,对冀北沙荒地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诊断沙荒地的退化程度,并通过分析封育区、未封育区及其地带植被演替顶级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数量特征,评价5年封育效果。结果表明,沙荒地封育区及未封育区均属中度退化程度,沙荒地土壤状况尚未因为5年的封育得到明显改善;植被状况虽有明显改善,但还处在演替初期的草本植被阶段,与地带植被演替顶级群落仍存在很大差距,封育措施需要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2.
不同封育年限对盐池县植被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宁夏自治区盐池县人工封育区采用样方调查法对不同封育年限封育区植被的群落结构和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并运用丰富度指数(R)、均匀度指数(E)和综合性多样性指数(Y)分析生物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大部分优势植物种在封育第4、第5年重要值最大,随着封育时间增加,重要值降低;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明显,表明长期完全封育对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恢复效果不显著;封育第3~7年地表出现结皮,有毒植物生物量降低,总的地上生物量也呈降低的趋势,说明长期封育并不能提高草场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性植被砂生槐灌丛生态恢复过程的特征动态,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将处于不同封育年限(3,6,9年及CK)的砂生槐植被作为植被恢复的典型群落,对其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种群生态位宽度及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采取封育措施后,外界干扰减少,从而增加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特征值,使生产力得到提升;2)砂生槐生态位宽度最大,是河谷地带群落中的建群种及优势种;藏沙蒿分布较为均匀,是一种泛化种;3)群落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封育时间呈正比,随着封育时间的延长而越发丰富,说明在砂生槐群落封育恢复过程中,土壤环境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杉木纯林进行密度调控,并采取封育和非封育管理6 a,结果显示:短期的封山育林对杉木林分的整体状况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对其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及植被的生长产生了较显著的影响,在封育区林下植物有60科、101属、116种,植被的总盖度达85%,而非封育区林下植物只有49科、78属、88种,植被的总盖度仅达60%;封育区与非封育区比,封育区林下植物种数增加了28种,增量为31.82%,植被总盖度增加了25%,且多了1层高度>2 m的木本植被层.主要植物特征值分析显示:封育区林下植物的相对密度、相对盖度及重要值等特征值较高的种数都比非封育区多,所占的比例也高;在封育区,对叶榕的重要值最高,达100.43%,且重要值≥35%的种有16种,占其林下植物总种数的13.79%,而在非封育区,断肠草的重要值最高,仅达34.77%,重要值≥35%的种为零;封育区林下植物的优势度比非封育区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对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和博山区两处代表性的石灰岩山地植被于2001年和2005年进行2次调查,从群落物种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生态位等方面对山东石灰岩山地植被的现状进行了生态学分析,并将2001年作为有人为干扰情况下的植被现状,人工封育5a后的2005年作为经过人工封育的自然恢复现状,对石灰岩山地植被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石灰岩山地植被的现状相对较差,群落的层次性不明显,灌草层的优势种为黄荆和结缕草,经过人工封育,灌草层的优势种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两地的植被还处于演变过程中,但没有达到演替的程度,沂源样地的情况和演变程度均要强于博山;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并不一致,经过对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可以得出两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都有所上升;物种优势度、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三者之间2001年相关关系不显著,但2005年相关关系显著,并且有从无直线相关到有直线相关,从直线相关到对数相关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2006—2009年,以宁夏隆德县六盘山补植中药材的围栏封育退耕还林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以封禁、围栏、人工补植、人工抚育等多项技术措施有机结合的中药材人工补植技术研究;并对围栏封育区和对照区内主要中药材的盖度、密度、频度、高度以及地上生物量及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围栏封育下退耕还林地人工补植中药材可有效地增加植被覆盖度,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修复,并且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选取河西走廊中部封育3、5、8、12、13、14年和未封育的荒漠植被,采用样带结合样方法进行野外植被调查,运用重要值、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研究,分析了荒漠植被对资源的利用情况,揭示不同封育年限荒漠植被群落中种群生态位格局。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延长和群落的演替,物种丰富度指数先增高后降低;物种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呈先增高后降低再增高的变化趋势;物种重要值呈先降低再增高又降低的变化趋势。生态位宽度大的主要集中在盐生草、驼蹄瓣、刺沙蓬、苔草、沙蒿、画眉草、锋芒草、羊茅、红砂、青蒿等,说明这些植物适应环境能力强,能够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而且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8.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自然封育灌丛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岷江上游大沟流域,以受干扰而退化,经封育后自然恢复至灌丛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恢复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在1 hm2的灌丛群落样地中,共调查到木本和草本植物43科,88个属,135种,其中:草本21科44属49种、木本34科47属86种.木本物种数和个体密度都随着基径级、高度级而递减;不同高度级和不同基径级的个体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恢复后的灌丛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岷江上游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的植物群落其外貌虽然呈现灌丛状,但其组成成分却相当丰富,其中本研究区域的顶级乔木树种如辽东栎等已在群落中出现并占有较大的优势.对于该区的退化群落而言,封育为一种有效的植被恢复和物种多样性保育方式.  相似文献   

9.
封山育林是促进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的重要措施。通过设置4个固定样方,对广西南亚热带喀斯特地区植被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连续监测,对植被结构随治理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的物种多样性随着治理年限的增加而得到改善和提高。受人为干扰的影响,4个样方不同植被层次的各项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不一致,人为干扰程度强,物种多样性就降低。  相似文献   

10.
利用山西省国有林场火烧后油松天然林林下植被的样方调查资料,并通过室内分析,对2a后不同强度火干扰下的林下植被草本层和灌木层的植被物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所有调查样地中林下植被的物种的组成及重要值和生物多样性随着火烧强度增加而上升,表现出重度火烧中轻度火烧未火烧的趋势,其中火烧后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明显高于未受林火干扰的林下植被物种的多样性。(2)林火使土壤pH升高,表现中轻度火烧重度火烧未火烧的趋势;与对照相比,中轻度火烧对油松林地土壤容重与全氮的变化趋势一样,土壤A层10cm提高了5%、58.3%,10~20cm却降低了9.2%、17.6%;重度火烧对林地土壤总孔隙度、全磷呈上升趋势,土壤A层(10~20cm)与B层(10~20cm)分别上升了(8%、2%)、(20%、42%),其中土壤全磷呈现显著差异水平。在自然更新的条件下,不同强度的火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改变了油松天然林土壤养分的含量,也间接改变了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析喀斯特山地城市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黔中典型多山城市——安顺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多样性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了安顺市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安顺市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不同空间区域中差异较大,西南片区和中心区域低而东北片区最高;(2)不同绿地类型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由高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不同造林方式培育的人工森林群落的样方调查和多样性分析,探讨不同整地干扰强度对森林群落不同层次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造林整地方式对群落植物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穴状造林整地培育的森林群落具有最高的植物多样性;(2)整地方式对群落不同层次植物多样性影响不同,其中对草本层的影响最大;(3)草本层对整个群落的植物多样性贡献率最大。建议在中亚热带阔叶林区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适宜采用穴状整地或封山育林方式以保育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在植被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法,对南峪口铁矿生态影响评价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矿的植被可划分为8个群落类型,反映了矿区不同功能区的植物群落主要类型。根据物种多样性指数的计算结果,不同功能区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表现出明显差异,按照物种多样性指数大小排序:矿界外评价区>矿区非开采区>拟选废石场>相邻矿区>工业场地>炸药库>铁矿开采区,反映了铁矿开采活动对周边环境干扰程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强度人为干扰对毛竹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不同程度人为干扰下毛竹林下植被的群落组成结构,研究了人工干扰对毛竹林下植被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以杭州市临安区为例,选择了人工干扰程度不同的9个样地,并在每个样地中设置样方,测量植被的多样性,调查植被的种类、株数等,同时计算其重要值、丰富度指数(S)、Simpson优势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Alatalo均匀度指数(E)。结果表明:不同强度人为干扰下的毛竹林群落科属种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中度干扰下毛竹林植被的科属种数目最多,轻度干扰次之,重度干扰最小;而乔木层物种数在轻度干扰下最多,灌木层物种数在中度干扰下最多,草本层物种数在重度干扰下最多;毛竹林乔木层和灌木层中S、D、H、JswE值总体上均呈现出中度干扰最大、轻度干扰次之、重度干扰最小的变化趋势,但草本层中各项指标值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保持适度的人为干扰、维持植被多样性对竹林经营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样方调查,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DCCA排序方法,并结合种间联结、种间协变和系统聚类分析,对藏东南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川滇高山栎群落物种数(丰富度)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即中度干扰)、较大的林分郁闭度和较矮的林冠层有利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另外干旱河谷现象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格局也有影响。2)群落各层次间物种多样性呈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特征。3)群落种间较高的正负关联比理论上说明川滇高山栎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生态习性和分布差异造就了种间的联结和协变格局。海拔梯度和年均降水量是影响各种群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4)结合种-环境DCCA排序结果、种间关系和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川滇高山栎群落中除川滇高山栎之外的48个主要物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6.
We evaluated ground-layer plant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northern hardwood forests among uncut controls and stands managed with even-age or uneven-age silvicultural systems. Even-age treatments included diameter-limit cuttings (20-cm diameter at 30-cm stem height) in 1952 and shelterwood removals in 1964. Uneven-age treatments included three intensities of selection harvest (light, 20.6 m2/ha residual basal area after harvest; medium, 17.2 m2/ha residual basal area; and heavy, 13.8 m2/ha residual basal area) that were applied in 1952, 1962, 1972, and 1982. All treatments were winter logged over snow pack. In 1991, plant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were examined. Species richness for spring ephemerals ranged from 1 to 6 species/150-m2, spring ephemeral diversity (Shannon's Index of Diversity) averaged 0.57 ± 0.04 and evenness averaged 0.45 ± 0.03. Summer flowering species richness ranged from 1 to 18 species/1-m2, with an average diversity of 0.71 ± 0.07 and evenness of 0.42 ± 0.03. We fou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reatments for any of these variables, although power to detect a difference (at p = 0.05) was low in all cases (0.15–0.55) due to high variance and low replication. Community composition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treatments, for either spring (p = 0.09) or summer (p = 0.79) flora. Few exotic species were found in any treatment. Lack of exotic invasions and minimal differences in plant diversity or composition among treatments may be due, in part, to the negligible amount of soil disturbance that resulted from winter logging. While other (unmeasured) ecosystem components may differ among these silvicultural treatment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ground-layer plant communities in northern hardwood ecosystems are either resistant to change or have recovered within the 40 years since disturbance in the even-age treatments and within 10 years since disturbance in the uneven-age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典型样方法,对武汉市10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园的165个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所调查植物群落中共有植物219种,分属74科156属;运用组平均法(UPGMA)对165个植物群落进行聚类分析,分为21种植物群落类型;利用Partrick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比较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其中群落类型紫玉兰-杜鹃-小苜蓿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最高,圆柏-八角金盘+山茶的物种丰富度最低,水杉-杜鹃+洒金桃叶珊瑚-早熟禾+车前的多样性指数最低,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程度表现为乔木层 ≈ 草本层 > 灌木层。在城市公园绿地中人工配置决定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其他环境和人为干扰因素也影响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建议适当增加观赏价值高的乡土植物,构建物种丰富、层次复杂、结构稳定的近自然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8.
天然林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保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种多样性是物种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反映了群落的本质结构特征。开展天然林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对我国天然林保护有重要意义。文章概述了天然林不同林分类型及层次结构、不同生境、不同演替阶段、林窗和人为干扰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并提出了保护天然林物种多样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半固定沙地中白刺群落开展围栏封育试验,结果表明:半固定沙地白刺群落围栏封育3年后,白刺群落中植物种类数与对照区相比灌木种类增加了2种,草本种类增加了6种;群落总盖度比对照区增加了126.7%,且第3年灌木盖度比草本盖度增加幅度较大;灌木高生长和冠幅生长分别比对照区增加了68.7%和62.6%.实施围栏封育后,有利于白刺群落中植物种类的增加和群落的生长及退化种群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宝天曼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33  
对宝天曼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 ,较好地反映了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在物种组成方面的差异。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明显高于乔木层和灌木层 ,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变异最大 ,灌木层次之 ,乔木层最小。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 ,草本层和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变异程度明显大于灌木层。灌木层物种均匀度指数大于乔木层和草本层 ,草本层和乔木层均匀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变异程度大于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的较大值出现在高海拔和低海拔群落 ,较小值多出现在中等海拔群落。物种均匀度指数的较小值多出现在中等海拔群落 ,但其较大值在各海拔群落都有分布。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的较高值多分布在低海拔群落 ,较小值多分布在中等海拔群落 ;乔木层和灌木层的各种指数以及草本层的物种均匀度指数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