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造美丽河南,是河南省省委提出"四个河南"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介绍了郝堂村建设美丽乡村的具体做法和实践特色,并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村规划建设正实现从"新农村"到"美丽乡村"的时代跨越。我国"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各地方结合当地的实际,努力探索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地方自然地理地貌条件和社会文化特征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道路。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民人口众多,所以美丽乡村的建设显得格外重要。分析了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以农民为主体、加强农村污染治理等美丽乡村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3.
美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十八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河南省邓州市台湾村美丽乡村建设已取得相当的成就,从台湾村的居民文化特色、小学文化特色、景观文化特色等几方面梳理河南省第一批美丽乡村——台湾村的建设成果并对其美丽乡村的建设进行评价,最后提出了适合其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河南省栾川县、修武县、新县美丽乡村建设,总结了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模式,探讨了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农民致富、村民就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及产业融合"五大效应",以期为农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2年伊始,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地如火如荼,尤以浙江省的美丽乡村建设最为典型,但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实力不低,其美丽乡村的建设仍然与江浙沪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文章对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相应研究,洞察其乡村建设现状,找出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努力加强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打造文化底蕴深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台湾村美丽乡村是由河南省财政厅于2013年12月立项的建设项目,对台湾村的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出其文化建设中的不足并分析原因,最后提出了台湾村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相应对策,以期对邓州市张村镇台湾村今后的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来,河南省滑县大柳树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大柳树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暴露出农业技术落后、乡土文化传承意识缺失、建设资金匮乏、长效监管机制缺位和建设规划滞后五大问题。面对这五大问题,本文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提出如下对策:加强城乡经济联合、挖掘乡村特色文化、赋予村集体产权完整的市场地位、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以及党建引领。通过从这5个方面发力,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建设美丽乡村,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的丰富。基于此,本文分析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应加大现代农业知识传播力度、了解农业家庭需求期望、引导并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等美丽乡村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9.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我国乡村发展难题的重要突破口。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通过调研,发现河南省扶沟县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重管治轻服务、基层责任意识缺失、村民参与意识不强、现有资源难以支撑建设等问题。需要突破固有思维限制,从新公共服务的角度,分析新公共服务理论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思想意识、治理模式、制度建设以及资源配置等层面探索助力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2018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强调,持续推进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尹弘在2020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南阳市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积极作为,无论是政策的支持力度,还是资金的投入额度,都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笔者提出有效实施对策,对于南阳市美丽乡村建设乃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乡村区域品牌建设作为乡村振兴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课题,其理论基础是多源流模型,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乡村区域品牌建设有助于建设美丽乡村、现代乡村、富饶乡村。通过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南王庄村乡村区域品牌建设的案例,分析了区域品牌建设的思路并呈现了当地乡村区域品牌的内容,最后为开展乡村区域品牌建设提供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改造低效围村林,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笔者通过对以河南省淮阳县为代表的豫东平原低效围村林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改造措施,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村镇园林绿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梁涛 《乡村科技》2019,(13):27-28
本文基于河南省信阳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区域资源基底调研情况,从制度的顶层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产业融合发展、生态环境修护与保护4个层面探讨信阳市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路径,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构乡村空间、缩小城乡差距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河南省淮阳县精准扶贫工程的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点。本文从庭院绿化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问题和庭院绿化的配置原则、配置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淮阳县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乡村版.目前,衡水市美丽乡村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结国内美丽乡村建设的不同模式发现,乡村文化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根据衡水市乡村文化调查结果,分析了衡水市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承与发展乡村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建设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对"美丽乡村"的升华和继承。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可以整体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进而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因此,在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应重视乡村旅游业与乡村振兴的融合性发展,促进魅力乡村建设。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做简单分析,然后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康妍  樊帆 《湖北农业科学》2023,(2):58-61+73
以河南省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耦合为案例,对其发展阶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0—2020年河南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间的耦合协调度为0.327 0~0.883 2,整体呈稳步提升势态,并且在2013年协调度越过0.5这一分界线,由濒临失调状态转变为勉强协调状态,再到2018年进入良性协调状态。此外,2010—2020年耦合协调度增速后期下降甚至负增长,说明河南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更好地落实美丽新农村建设,实现产业转型发展,深度挖掘乡村潜在的价值,完善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系统发展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我国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其组成部分成为乡村发展及建设的重要方向,并获得广泛关注。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美丽乡村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速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本文具体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影响及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背景下,阐释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 系,结合黑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实践,分析该省美丽乡村建设进展和主要问题,研究提出有关美 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一步建设美丽乡村,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020年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49年,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持续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可持续性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