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促生菌群落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促生菌的群落组成,选择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海伦市、黑龙江省克山县和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农场4个采样点,分析了大豆根际自生固氮菌、解磷菌、溶磷菌和硅酸盐细菌的群落组成,解析了促生菌种与地域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东北黑土区的大豆根际土壤中存在大量促生菌,自生固氮菌达到104cfu.g 1,溶磷菌和解磷菌达到105cfu.g 1,硅酸盐细菌达到103cfu.g 1;分离得到具有自生固氮能力的菌株5株,溶磷菌6株,解磷菌7株,硅酸盐细菌4株;自生固氮菌多样性指数在0.94~1.60之间,溶磷菌多样性指数在0.83~1.52之间,解磷菌的多样性指数在1.07~1.67之间,硅酸盐细菌多样性指数在0.52~0.96之间,4个取样点大豆根际促生菌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采用对应分析确定了不同地区的典型促生菌,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的特征种为自生固氮菌LLN8(Azotobacter beijerinckia indica),黑龙江省海伦市的特征种为溶磷菌DHS13(Micrococcus),黑龙江省克山县的特征种为溶磷菌DHS19(Pseudomo-nas),黑龙江省红兴隆农场的特征种为自生固氮菌LLN1(A.chrooco-ccum)和溶磷菌DHS5(Azotobacter)。同时明确了LLN2(A.azomonas)、LLN6(Bacillus mucilaginosus)、DHS9(Arthrobacter)、DHSO2(Pseudomonas)、DHSO14(Erwinia)、DHSO17(Corynebacterium)和LSJ21(Bacillus)在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分布较为广泛,这些菌株为研发中国东北黑土区大豆专用型复合生物肥料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
披碱草根际促生菌筛选及其接种剂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体外促生能力是衡量微生物菌株作用的一个重要指标,测定获取的植物根际促生菌并明确其对披碱草的促生效果,可为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9月从西藏阿里地区采集披碱草根系及根际土壤,以常规方法分离出其中的溶磷菌、 固氮菌和分泌3-吲哚乙酸(IAA)细菌的10株菌株。测定其溶磷量、 固氮酶活性及分泌生长素能力,并将其制成植物根际接种剂,测定接种剂对披碱草生长的影响及其在根际的定殖能力。【结果】菌株PWXZ10溶磷能力较好,达40.89 mg/L; 菌株003PWXZ6固氮酶活性较强,达421.21 nmol/(mL·h); 菌株NXP17分泌生长素能力较强,达31.33 μg/mL。与对照菌株(Pseudomonas sp. Jm92)相比,菌株003PWXZ6和NXP17制备的接种剂可显著增加披碱草株高、 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P0.05),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接种剂003PWXZ6对披碱草根总长、 根表面积、 根体积、 根直径、 含磷量、 含氮量和粗蛋白含量增加显著(P0.05),分别较对照菌株(Pseudomonas sp. Jm92)增加了330%、 199%、 118%、 187%、 70%、 15%和19%,并且该菌株在根际定殖能力很强。 【结论】植物根际促生菌003PWXZ6和NXP17对披碱草具有良好促生效果,可为开发经济环保的生物肥料提供了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3.
磷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获得优质的解磷促生菌,以北京平谷桃园根际土壤为原料,从中筛选具有较高解磷促生能力的菌株。通过平板试验初筛可产解磷圈的菌株,再进行液态培养,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其最大的解磷能力,并探索菌株解磷能力与pH变化的关系,同时借助盆栽试验研究其促生特性。从桃树根际土共分离筛选出3株解磷菌,编号分别为JP01、JP03和PG62,初步鉴定分别为黑曲霉、杰氏假单胞菌和苍白杆菌。其中,黑曲霉JP01解磷能力优异,其溶解磷酸三钙的能力为112.52 mg/L,对卵磷脂的转化量为145.50 mg/L,最大解磷矿粉能力为95.74 mg/L,在培养过程中,该解磷菌对应的培养液pH显著下降。盆栽试验表明,黑曲霉能增加玉米幼苗株高、茎粗和地下部干重,还可使植株全磷含量增加。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发解磷微生物菌剂提供优良的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高效植物根际促生菌株,分析菌株促生应用潜力,为微生物肥料的研发提供宝贵的菌种资源。采集了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的根际土壤,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筛选促生菌株,研究其产吲哚乙酸(IAA)、铁载体、蛋白酶、溶磷的能力,通过16S r 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和全基因组特征对新分离菌株进行物种鉴定。分离得到一株产多种促生活性物质的菌株S03,基于16S rRNA基因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新分离菌株S03与NR157736热带芽孢杆菌(Bacillus tropicus)1A01406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全基因测序结果,确定菌株S03为Bacillus tropicus。Bacillus tropicus S03基因组全长5.42 Mb,碱基对G+C含量为36.02%,共编码5666个基因。通过GO数据库对比分析,S03具备促生物质(IAA、铁载体等)合成相关的基因。Bacillus tropicus S03的促生潜力良好,IAA产量为45.73 mg·L-1,溶解无机磷能力为82.30 mg·L-1,同时还具备产蛋白酶和铁载体的能力,Bacill...  相似文献   

5.
从哈密瓜根际土壤中筛选高效耐高温促生菌株,并通过盆栽试验来探究其促生效应。利用改良难溶性无机磷固体培养基、透明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评价菌株的解磷能力。以哈密瓜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定CK(不接种菌剂)、接种菌株F40(阴性对照)、F1、F9、F70和B25共6个处理,探究接种菌株对哈密瓜的生长以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从哈密瓜根际土壤中共筛选出4株耐高温解磷菌,其中菌株F9经鉴定为烟曲霉  相似文献   

6.
适应玉米的溶磷细菌筛选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石灰性土壤中分离获得4株高效溶磷细菌X5、X6、Z4和Z8,研究其生物学特征,探索其单独及复合的溶磷促生潜能。研究发现菌株X5、X6、Z4和Z8均可以利用玉米根系分泌物作碳源生长。菌株X6和Z4均能产生吲哚乙酸(IAA)和铁载体,菌株Z8可产生IAA不产生铁载体,菌株X5可产生铁载体不产生IAA。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单一溶磷菌及4株菌复合处理均可促进玉米生长,但复合菌群的溶磷促生效果显著高于单一菌株。通过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研究菌株的分类地位,初步鉴定X5、X6、Z4、Z8分别为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oae)、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7.
从水稻等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 株解磷菌。该菌株能够以Ca3(PO4)2 为唯一的磷源良好地生长。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分析,初步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属细菌。该菌株利用无机磷培养基生长的最适温度和pH 值分别为35℃和7.0,其解磷作用是通过溶磷圈及在液体培养基内可溶性磷的增加来证实的。此外该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上还能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该菌株具有解磷能力和促生作用,在微生物肥料的进一步开发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根际促生菌应用于基质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戚秀秀  魏畅  刘晓丹  张林利  姜瑛  张登晓 《土壤》2020,52(5):1025-1032
为了研究根际促生菌对水稻幼苗的促生效果,培育高效优质水稻育苗基质,本研究选用五株根际促生菌(LY5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Y11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X2摩拉维亚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raviensis),X3沙芬西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X8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分别与本实验室已筛选出的最适配比基质进行混合制作高效水稻育苗基质,以不添加促生菌为对照,在盆栽条件下,研究根际促生菌对水稻幼苗生长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解淀粉芽孢杆菌(LY11)应用于育苗基质对水稻幼苗的促生效果及代谢活性最好。2)在育苗基质中添加根际促生菌后,地上部生物量和壮苗指数均比对照显著增加,增幅分别在18.0%-31.5%和11.38%-23.28%之间。3)添加根际促生菌的育苗基质能够促进水稻幼苗根系的生长,根体积、总根长等均比对照显著增加,且改善了根系形态结构,显著提高了根系活力。4)根际促生菌处理显著促进了水稻幼苗对氮磷养分的吸收,且氮、钾的转运系数显著提高。5)水稻幼苗体内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在促生菌处理下均显著提高。因此,根际促生菌应用于水稻育苗基质能够促进秧苗的生长并提高其代谢活性,本研究结果能够为高效优质水稻育苗基质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高产吲哚乙酸的促生菌株,分析菌株的功能基因组成和促生潜力,为微生物菌剂的开发利用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通过96孔板微培养结合Salkowski比色法筛选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L., pakchoi)根际土壤中具有产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能力的根际微生物,并定量复筛高产IAA的菌株。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分析菌株在溶磷、产铁载体、产1-氨基羰酰-1-环丙烷羧酸(1-amino-1-cyclopropanecarboxylic acid,ACC)脱氨酶及产生物膜等方面的促生潜力。进一步通过盆栽试验验证其促生效果,从基因组水平初步解析菌株的促生机制。【结果】经鉴定,JB0319是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IAA产量高达30.05μg mL-1,具有较强的溶磷、产铁载体、产ACC脱氨酶和产生物膜能力。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JB0319后,青菜的株高、鲜重、根长、根粗和叶片数显著增加,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7.06%...  相似文献   

10.
采用 3种不同的培养基从马铃薯根际土壤和叶片中共分离出 78株细菌,优势菌属是 Pantoea,占菌株总数的 55.13%。马铃薯根际土采用 R2A培养基(27株优势菌,13个菌属)分离的细菌多样性相对较好,阿须贝培养基(31株优势菌,9个菌属)次之,土壤浸提液培养基(1株优势菌,1个菌属)最少;马铃薯叶片内生菌用阿须贝培养基(19株优势菌,3个菌属)分离的细菌多样性较差。采用 Salkowski比色液显色法定量测定菌株产 IAA能力,结果表明有 58株细菌具有分泌 IAA的能力,占测定菌株总数的 74.36%,从马铃薯根际土(42株优势菌,13个菌属)筛选的产 IAA菌数量及细菌多样性均高于马铃薯叶片内生菌(16株优势菌,2个菌属)。根据菌株产IAA能力强弱和分离部位及分离培养基的差异,选择 7株产 IAA菌进行促生特性和马铃薯盆栽幼苗促生能力等研究,结果显示:有 6株产 IAA菌具有 ACC脱氨酶能力,1株产 IAA菌具有溶解无机磷能力,2株产 IAA菌具有溶解有机磷能力;两轮温室促生实验结果显示,菌株 Pantoeasp.MLS-34-25对马铃薯幼苗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是生产微生物肥料的潜在菌种。  相似文献   

11.
以FD11(普瑞斯特氏菌Priestia sp.)和CH07(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两种溶磷菌剂为试验材料,进行菌剂灌根盆栽试验,测定溶磷菌剂施用对玉米生长、根际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特性及土壤不同形态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溶磷菌剂可改善根际土壤养分特征和微生物学特性,增加根际土壤的活性磷源含量,对玉米幼苗表现出良好的促生作用。与不施菌剂相比,FD11处理玉米幼苗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分别增加31.88%、36.39%、104.00%;根际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了21.90%、107.67%、5.77%。施用溶磷菌剂的土壤H2O-Pi(Pi为无机磷)、NaHCO3-P和NaOH-P含量增加,但HCl-Pi和Residual-P含量显著降低。施用溶磷菌剂改变了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在细菌属分类学水平上,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海洋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节杆菌属等功能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综合以上分析,施用溶磷菌剂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改变了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增加了活性磷源的...  相似文献   

12.
根际促生菌防控土传病害的机理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际促生菌作为一类活跃于植物根际的有益微生物,对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改善和维护土壤生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根际促生菌直接或间接的土传病害防控机理,包括产抗生素、产水解酶、释放挥发性气体、诱导抗性、分泌铁载体、分泌激素和固氮解磷等;亦从信号识别与迁移、定殖规律以及定殖的微生物群落影响等方面对根际促生菌的定殖防病机理予以了总结;此外,笔者还就根际促生菌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内生固氮菌的分离及其促生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生固氮菌是一类重要的植物促生菌,占据着植物组织内有利于营养供应和微环境适宜的生态位,能更好的发挥促生功能,促生机制包括固氮、解磷、产植物生长素、产ACC脱氨酶、产铁载体及拮抗病害等。本文从连作3年马铃薯根筛选获得8株内生固氮菌,其中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terium)3株,芽孢杆菌属(Bacillus)3株和泛菌属(Pantoea)2株。促生特性研究发现:菌株Brevibacterium sp.GWR4具有较高固氮酶活性[16.206nmol C2H4/(mg蛋白质·h)],与圆褐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菌株Pantoea spp.GWR2、GWR3具有极高的产IAA能力,分别为186.07、162.21μg/m L,GWR2兼具产ACC脱氨酶活性[3.74μmol/(mg蛋白质·h)],GWR3兼具溶解无机磷的能力;菌株Brevibacterium sp.GWR5可以拮抗尖孢镰刀菌MLSOF(Fusarium 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MLS-QB(Fusarium solani),兼具溶解有机磷和产IAA能力;Bacillus spp.GWR7、GWR8兼具固氮和产IAA能力。盆栽试验显示,分别接种Pantoea sp.GWR3,Brevibacterium spp.GWR4、GWR5和Bacillus spp.GWR7、GWR8后小白菜鲜重显著高于未接菌对照处理。可见,这5株菌兼具多种促生特性且对小白菜具有较好的促生效果,有望进一步研究开发成为微生物肥料生产菌种。  相似文献   

14.
从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化耕地的5种农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高效解磷菌,为开发盐碱地生物肥料提供菌种资源。结合解磷圈筛选法和钼锑抗比色法评价菌株的解磷能力;采用含不同NaCl浓度的LB培养基测定菌株的耐盐性。利用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鉴定;采用液体摇床培养试验测定菌株对多种难溶性磷源的溶解能力。以盐碱化土壤为供试土壤,检验菌株在盐碱土壤中的应用潜力。共分离出27株解磷细菌,其中菌株B19被鉴定为杓兰泛菌(Pantoea cypripedii),该菌在0%~4%的NaCl浓度下生长良好,最高可耐受6%的盐浓度。B19具有较强的解磷能力,在Ca3(PO4)2为磷源的无机磷固体培养基上30 ℃培养3 d解磷圈的直径(D)为18 mm,与菌落直径(d)比达3.17;PVK液体培养试验表明,菌株B19对多种难溶性磷源都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对Ca3(PO4)2、AlPO4、FePO4和磷矿粉溶磷量分别达230.2、72.1、153.2和28.5 mg/L。土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B19菌可以显著提高盐碱化土壤的有效磷含量,10 d后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了36.2%。盆栽试验结果还表明,B19菌对小麦植株促生效果显著,说明解磷菌B19在改善盐碱化土壤肥力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棉花根际细菌的生理活性和促生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29株棉花根际细菌的溶磷、产铁载体、产吲哚乙酸、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和对致病霉菌的抑制能力等促生生理活性以及对棉花发育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96.55%的供试菌株能分泌铁载体,其中46.67%的供试菌株产铁载体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分泌吲哚乙酸的浓度在0.152~26.867 mg/L之间;溶磷能力在8.406~27.661μg/mL之间;菌株N1105(Derxia sp.)、P1108(Pseudomonas sp.)和P2107(Pseudomonas.sp)能抑制棉花枯萎霉菌;菌株P211和P2107具ACC脱氨酶活性。对棉花株高和干重结果分析显示:低浓度IAA分泌量的根际菌对棉花植株有促生作用;菌株N1105(Derxia sp.)、N3101(Azotobacter sp.)、P1(Pseudomonas sp.)、P7(Pseudomonas sp.)、P1108(Pseudomonas sp.)和P2117(Acinetobacter sp.)在促进棉花植株生长方面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6.
一株植物促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对花生的促生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文思  姜瑛  李引  张振  徐莉  胡锋  李辉信 《土壤》2014,46(1):119-125
从南京板桥镇自然条件下的潮土中,筛选出JX15菌株,具有较强分泌IAA的能力且性能稳定,20 h分泌IAA达到22.55μg/ml,并兼具解磷能力。经形态观察、部分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16S rRNA的保守序列鉴定,初步确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GenBank登录号为JX424613。设置单因素试验对菌株生长和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促进菌株JX15生长和增强分泌IAA的最佳培养条件基本一致,最佳培养条件是初始pH 7~8,装液量为50 ml/250 ml,30℃摇床培养24 h;最佳碳、氮源分别是甘露醇和酵母粉。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花生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JX15菌液的处理,花生植株较未接种菌液的处理其鲜重、株高、全氮、磷、钾及花生根系总长度、根平均直径、根表面积和根尖数均有显著增加。研究结果为该菌株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郑文波  申飞  闫小梅  张舒玄  孙波  胡锋  李辉信 《土壤》2015,47(2):361-368
从江西红壤花生地中,筛选出3株产吲哚乙酸(IAA)菌株,其中ZH5菌株具有较强分泌IAA的能力且性能稳定,培养24 h时IAA产量达到43.18μg/ml,且菌株ZH5具有较强的解磷能力。通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16S r RNA的保守序列鉴定,初步确定菌株ZH5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对菌株生长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促进菌株ZH5生长和增强分泌IAA的最佳培养条件基本一致,最佳培养条件初始p H为6~8,最佳通气量为50 ml/250 ml,30℃摇床培养24 h;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蔗糖和酵母粉。在实验室中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用ZH5菌株处理的花生株高增加了54.0%;植株鲜重增加了49.8%;并且ZH5菌株处理的花生植株全磷及花生根长、根尖数、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均有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21.84%、64.20%、28.20%、34.35%和68.67%。该研究结果为菌株ZH5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植物根际促生菌 (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 能够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害、增加作物产量,具有较好的环境兼容性、不易引起抗性、效果持久稳定等优势。筛选高效多功能菌,探索抗病促生机理,对开发防控大蒜土传病害的微生物技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大蒜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方法】以实验室前期从山东省金乡县连作大蒜根部分离的 70 株细菌为供试菌株,筛选对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拟枝孢镰刀菌 (Fusarium sporotrichioides) ACCC37402 和大蒜叶枯病病原真菌链格孢属菌株 (Alternaria sp.) D14011-1 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菌株;采用 16S rDNA 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初步鉴定;通过测定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水解蛋白能力、产铁载体能力、产 HCN 能力等,研究菌株的拮抗特性;通过测定菌株的固氮能力、溶磷能力、产 IAA 能力,产 ACC 脱氨酶能力等,研究菌株的促生特性;通过温室盆栽试验,进行多功能菌菌悬液及其无菌发酵液对大蒜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抗病效果研究。 【结果】菌株 DD3 对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 ACCC37402 和大蒜叶枯病病原真菌 D14011-1 具有较好拮抗效果,抑菌率均为 45%;经 16S rDNA 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确定为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菌株。其它功能特性研究结果显示:菌株 Bacillus sp. DD3 具有水解蛋白能力、产 HCN 能力、产铁载体能力、固氮能力、溶解有机磷和无机磷的能力;对氨苄青霉素钠、硫酸卡那霉素等 11 种抗生素无耐受性,不具有分泌吲哚乙酸 IAA 能力和产 ACC 脱氨酶能力。盆栽试验显示,接种 Bacillus sp. DD3 菌悬液对大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控率达 80%。接种 Bacillus sp. DD3 及其无菌发酵液后能够促进大蒜幼苗的生长,其中接种菌悬液效果更佳。 【结论】菌株 Bacillus sp. DD3 兼具多种功能特性,对大蒜根腐病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同时可以显著促进大蒜幼苗生长,有望进一步研究开发成为微生物肥料生产菌种。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长的微生物肥料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法从东乡野生稻根际中分离筛选出A2、A5、A8、A11、A16、A18菌株6株根际促生菌(PGPR),并对菌株的促生特性和生态适应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出的6株PGPR在促生特性和生态适应性方面存在差异,A5和A18菌株有溶磷能力,A2、A5、A11、A18菌株有产生铁载体能力,A5、A8和A18菌株有溶钾能力,6株菌株均有产生生长素的能力和产ACC脱氨酶的能力;A5和A18菌株表现出极强的耐酸碱性,在不同酸碱条件下均生长旺盛;A5和A18菌株可在NaCl浓度为1.2 mol·L-1的培养基上生长,表现出极强的耐盐性;A5、A8和A18菌株可在聚乙二醇含量为30%的培养基上生长,表明其能耐受重度干旱;A2、A5和A18菌株可在含有不同稀释浓度的乙草胺培养基上生长,表明其可耐受除草剂;6株菌株可在含有不同浓度的嘧菌酯和吡虫啉的培养基上生长,其中A5和A18菌株生长最为旺盛,表明6株菌株均有耐药性,且A5和A18菌株耐受性最强。优选A5和A18菌株进行16S rDNA 基因序列分析鉴定,A5菌株为温哥华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vancouverensis,A18菌株为Pantoea cypripedii。水稻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减施50%氮肥的条件下,与不接种对照相比,接种A5、A18和A5+A18菌株可分别增产23.11%、17.33%和29.68%,表明接种A5、A18和A5+A18菌株对水稻有很好的促生增产效果,其中接种复合菌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李明源  王继莲  田世梅 《核农学报》2023,(11):2151-2157
为探究盐碱区生态环境改良方式,丰富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菌种资源,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盐碱地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根际土壤中筛选产ACC脱氨酶菌株,结合16S rRNA基因测序对优良菌株鉴定,通过盆栽接种试验验证其促生效果。结果从盐爪爪根际分离到26株产ACC脱氨酶菌株,酶活性为0.4~5.6 U·mg-1,以PM14、PM16和PM24活性最高。经鉴定,菌株PM14、PM16和PM24分别归属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盆栽试验表明,接种3株菌对非盐碱胁迫下拟南芥地上(株高、地上干重)和地下(根长、根干重)部分生长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对盐碱土栽培小麦的地上部分(株高、茎粗、鲜重和干重、叶绿素含量)和根干重也有积极影响,尤以PM16最显著。PM14和PM16兼具解磷、固氮和分泌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的能力,PM24兼具固氮和分泌IAA的能力,均具有多种促生功能。本研究结果为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