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徐丽萍 《甘肃农业》2005,(11):168-168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但法律信仰没有相应的培养来。法律信仰的培养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来说是必要的,紧迫的,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的法观念基础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题中之义。我国现阶段应从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法律环境的建立和善着手来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2.
当前少数大学生法治观念淡薄,进而导致校园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研究角度从"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自身特点出发,其法律意识的淡薄和法治观念的缺失是主要原因之一。在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背景下,对高校大学生的自身法律意识现状以及法制观念的缺失原因进行差别式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对于培养在校大学生正确的法制观念、正确的法治思维,引导在校大学生形成完整且合理的法律意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绝大多数人口是农民,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农村。农民的法律意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新农村和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电影《秋菊打官司》的事例出发,分析我国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培养农民法律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乡村的法治建设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而法治建设要想成功开展,必然要先培养民众的法律信仰和法律意识,建设行动彰显法律信仰,法律信仰又反作用于法治建设,由此不断推动我国的法治社会进程。乡村发展与法律信仰联系密切,但乡村法律信仰确立却面临村民学法积极性不高、法制宣传效果不佳、法律服务体系不完备等诸种问题,因而需要从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体系、法律文化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是高校两课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法治思维是一种合法性思维、权利义务性思维和程序正当性思维,是当代大学生崇尚法律的意识观念。高校"两课"教育教学应当进行合理的法律课程设计和安排,以适应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而高中生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学生应当在该阶段切实提升自身的公民法律意识,为法治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本文简要就高中阶段实现学生的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的相关策略进行分析,同时就法治社会的生成要素展开探讨,以期为培养高中学生的公民法律意识做出参考,深入建设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7.
青年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社会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其法治思维水平直接影响法治中国未来发展水平。结合问卷和访谈,发现湖州青年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有一定基础,但在法治思维认知、法治实践和法治思维培养合力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课题组从高校、家庭、大学生群体和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探索培养在湖大学生法治思维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农民法律意识是法治乡村建设的关键,没有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法治乡村建设就难以实现。当前,受制于乡村商品经济不发达、民主政治不健全、文化教育不充分、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农民法律意识存在着法律知识匮乏、法律认知不足、法律信仰缺失、法治观念不强等种种问题,这已严重制约了法治乡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培养和提升农民法律意识,实现法治乡村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乡村发展,完善乡村法制,为农民法律意识培养和提升奠定必要基础,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发挥法律教学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历史重任。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需要。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中指出 :“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 ,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 ,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大学生法制观念的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影响。针对近年来大学校园暴力事件及大学生犯罪居高不下的现状,对内蒙古农业大学植物生产类专业和动物生产类专业学生开展调研,了解农科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新形势下农科高校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因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的重要学科,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校思政教育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只有理性认识这些问题并且逐渐改进,才能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面临培育具有"法治"观念创新型人才的巨大挑战,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可以依据高校办学特色,细化管理工作准则;推动管理队伍建设,改进法治工作方式;统一管理教育服务,推动"善治"与"法治"结合;构建多样实施渠道、完善法治治理合力等几个方面实施,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符合法治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提高其法治观念是全民法治的重要突破口。探索构建家庭、学校、社会、自身"四位一体"的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路径,以期为相关部门促进全民守法,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法治精神的塑造、法治信仰的确立,将对我国的法治建设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目前,高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并不强,与大学生对法治教育的需求也没有很好的契合。对当前的高校法治教育问题和大学生法治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对于进行增进高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机制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民的法律意识是农村法治化进程中的重要精神因素,它与农村社会的持续和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对于提高全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现状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加快立法进程、开展普法宣教活动、净化农村执法环境、重视农村教育事业、加快农村市场经济建设步伐5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强对大学生契约精神与法治意识的培育,是推动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必然要求。阐述了依法治校背景下,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内涵,从营造依法治校的校园氛围、依法治国战略实施和大学生健康成长三个方面分析了培育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必要性,认为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契约概念认识不清和对契约意识的淡漠,从高校课程建设、实践活动引导、诚信校园营造、舆论信息引导和诚信档案建立五个方面探索了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进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下,我们对贵州部分高校大学生的民主法治价值观进行调研.了解到在校大学生的民主法治意识已觉醒、民主法治价值取向矛盾化、在校大学生对我国民主法治的信仰尚未形成三种现状.本文分析导致现状的原因,进而从深化高校民主法治教育、优化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环境和提高大学生自身法律素养三个层面提出对策,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民主法治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高校法律课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重要手段,要紧紧围绕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展开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社会的精英骨干和支撑主体.通过调查福建省8所高校大学生的法治观念现状以及对部分违法犯罪的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发现当前大学生在法治观念上存在的普遍问题,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法治意识的大学生群体,构建增强法治意识的模式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大众创业"氛围的影响下,高校陆续开设内容丰富的创业教育课程,然而在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方面还有不足之处。本文阐述的内容是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培养的意义、理念和内容,以及如何结合学生工作实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创业大学生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