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人们已经迈入了信息化时代,而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的各方面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飞速推进中,而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还有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现阶段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开放的网络空间就已经给人们的价值观的树立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影响,而也因此影响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为了能够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必须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网络新媒体,虽然网络新媒体给人们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是网络新媒体的积极价值也是值得肯定的。本文就主要围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新媒体的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媒体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社会中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对我国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正确认的识新媒体技术,把握其优势特点,将其运用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社会实际相连接,为大学生创造优良的新媒体环境,使其得到良好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新网络时代,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导致人们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在农场工作过程中,网络已经成为农场职工信息交流主要平台。因此加大新媒体技术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7年,友谊农场党委依据新媒体全面发展的新趋势,对新媒体技术在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试点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对于国家与民族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社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反华势力利用这些问题在新媒体平台对我国政府做出了不负责任的抨击,使得部分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媒体形式。虽然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与此同时如何应对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已经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是就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192-193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络的全面普及,网络社交已经打破了传统的社交模式,成为社交方式的一大主流。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下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对社会发展变化反应最敏感的群体,所以网络社交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快速且广泛流行。其中以微信、微博、QQ为首的社交软件深受大学生青睐。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信息传媒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多元化使得当今社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倍增,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相联系,对当前时代的不同行业发展形势全方面的了解,挖掘新型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水平的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社会培养高素质、全能型的人才,本文将新媒体的类型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将其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和改进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作为二十一世纪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新媒体具有开放性、无限交互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已经受到了各大高校的热衷与推崇。近年来,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发展道路,教育手段变得更加丰富,可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本文就校园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将校园文化和新媒体文化有机结合,以提高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如今在新时期下的社会形势里,新媒体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人们日常生活中不管是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以及发表观点等方面的也产生了巨大的变革,这也给高校的团学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同时也是新机遇,高校团学应根据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潮流,积极掌握新媒体的技术,合理利用新媒体更好的搭建团学工作的平台,使团学工作的机制与新媒体相结合,拓宽工作的平台,使团学工作更好地开展,更好地为青年服务,所以团学工作与网络相融合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新媒体以其及时性,海量性和全球性深为青年群体喜爱和接受。但是网络文化良莠不齐,青少年思想极易受到不利影响。本文主要以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干部为例。通过对学生干部进行实地走访,座谈交流以及调查问卷的形式,同时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分析在新时代下特别是在网络新媒体迅速发展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政治现状和思想如何引导的问题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利用网络新媒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弘扬正能量,奏响主旋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体发展潮流的兴起壮大,曾经单向传播信息的方式逐渐转变为双向传播。传统媒体下发布者角色的扮演者和单纯的受众群体都成为了新媒体传播机器这一巨大齿轮中的一员,为其的信息制造与传播扩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频繁的互动中推动着社会的变新与发展。而在新媒体传播的大背景下,我国此前传统的高校政治教育工作中一贯采用的"填鸭式"教育方式的弊端开始显露无疑。在新媒体带来的挑战面前,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紧跟新媒体潮流,利用新媒体这块跳板完成与学生间互动体系的建设,以做到真正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很多新媒体工具被广泛应用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为学生获取学习资源提供了便利条件,与此同时,很多不健康的网络消息也在荼毒学生的思想,使学生逐渐失去判断对错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建设。基于此,我将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电脑、手机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成为了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共青团组织作为高校中联系青年、服务青年最直接的团学组织,利用新媒体更好地在青年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共青团组织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对高校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引领青年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普通高校"大思政"格局中的生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目前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中,人们每天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到信息和文化。高校的体育文化可以说是高校精神和知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的传播,学校应该积极使用新媒体方式,提供更加简单和便捷的传播,从而加深高校学生对于体育文化的理解,有效的培养学生价值观,本文针对新媒体视域下高校体育文化传播途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新媒体已经进入了大学校园并渗透到了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为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审视平台与更丰富的展示平台,大学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深深的影响。新媒体凭借其自身的优势,飞速的在大学校园里传播,日益影响与改变着高校大学生的行为,生活,学习,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新媒体在高校校园的广泛使用,为高校的团学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困难与挑战。所以,为了更有益于提升高校团学的工作,我们必须正确的学习和运用网络新媒体。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的产生,使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有了新的教育手段与政治教育来应对当下在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弱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力量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已经处在一个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和数字化是新时代的特色标志。面对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移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拓宽了读者的阅读途径,移动新媒体拥有旧式阅读方式无法拥有的跨越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界限的优势。本文将立足数字化时代背景,依托移动新媒体工具构建新的阅读推广空间,为图书馆的转型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的产生,使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有了新的教育手段与政治教育来应对当下在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弱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式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信息社会。2018年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由此可见,网络已经成为当前人们进行社会互动与沟通的主要途径。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培育了大批网络意见人士,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管理》2017,(6):35-36
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搭上新媒体这班顺风车,并结合新媒体特点及我国农业发展实际需求开发出新型农业信息推广功能,有效推进我国农业的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阐述了新媒体在推进农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了新媒体在农业信息化推广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指出新媒体环境下农业信息化推广与应用的实现路径,阐述了促进新媒体在农业信息化中推广和应用的政策保障措施、资金保障措施、人员保障措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