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是我国南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人们的主食,水稻种植面积广,其产量也在粮食作物中稳居榜首。想要持续增加水稻产量与质量,就应该强化种植水稻的技术与种植过程中的管理,稳抓品种、地区及种植方式,每一步都应该重视。我国农业不断发展,水稻种植技术也在日益进步。本文就目前水稻的种植和管理模式做出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水稻已成为南北方高产量的农作物。黑龙江因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条件成为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为使水稻产量提高,避免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相关部门为其研究了有效的种植方法。一、分析黑龙江省水稻种植技术要点(一)水稻种子的选择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占据农业生产的主要位置。在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是当前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增长,种植面积随之扩大。水稻在我国南北方均有种植,为了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相关科研工作者致力于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果,但其中还有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加强优质水稻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探究,为后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并且伴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水稻在南北方已经成为一种高产量的作物。尤其在东北的黑龙江,因为在环境以及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这里成为了水稻生长的重要基地。在水稻的种植和生长过程中因为使用不同的种植技术并且对病虫害的不同防治方法会有很大的不同,基于此,本文对黑龙江省的水稻种植技术要点和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农技服务》2016,(8):42-43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世界农业发展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如今,我国在水稻种植方面在不断创新与完善,种植技术更新换代快,在种植技术与施肥技术上不断进步,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为此,本文以广东阳江市的水稻种植与施肥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究,旨在为后续水稻种植的开展提供借鉴,以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是粮食作物中的主要种类。在多年的农业生产中,提高水稻产量是农业科学者的中心任务,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生产目标。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水稻生产技术在我国已经趋于成熟,但在水稻生产中也存在一些影响产量的弊端。提高水稻种植的整体产量需要从理论上、技术上、实践上加以结合,保证水稻种植能够在规范科学的模式下进行。基于此,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水稻种植整体产量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粮食问题一直都是我国较为重视的问题也是老百姓普遍担心的问题,而杂交水稻的成功研发解决了我国粮食的燃眉之急,我国的水稻产量在从前的基础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水稻产量一直处于世界前列,而水稻作为我国的历史传统农作物,不仅能够满足我国的粮食需求,还能够大大促进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传统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水稻的种植地区范围跨度大,在我国的北方和南方均有种植,且特点各不相同,在水稻的实际种植中,也仍然存在着许多问。想要切实提高水稻产量,促进水稻产业经济发展,提高水稻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完善水稻的种植技术。本文将围绕水稻种植,浅谈在其主要环节中的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希望为当代水稻种植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水稻产业的大国,不仅是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也在种植水稻,并且在袁隆平研发出杂交水稻之后,我国的水稻产量更是节节攀升。北方种植水稻与南方相比,不仅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提高水稻的营养质量以及产量,还可以推动北方农业经济发展。但是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文将对水稻种植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方面进行探究,从而不断提高水稻的质量以及产量。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在我国农业经济领域的地位不可动摇,其应用价值广,适应能力强,获得广大农业工作者欢迎,在我国的华北、东北以及西南地区都有广泛种植。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前气候、土壤条件都有所不同,要想提高水稻产量需要结合水稻实际需求,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一、水稻种植技术主要环节(一)种子的选择我国南北方气候条件相差较大,水稻种子的选取需要结合温度条件以及空气湿度条件综合选取水稻品种。此外,在确定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农业方面的发展也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在水稻种植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获得了国际上的一致认可。虽然国内水稻种植方面获得了种种成就,但水稻病虫害仍然是目前水稻栽培种植中最为一个严峻的问题,病虫害的出现不仅会对水稻的产量以及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给种植水稻的广大农民群众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对我国的农业发展造成了潜在威胁。本文针对于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水稻病虫害类型的介绍,提出相关的绿色防控技术与方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金和昌 《河南农业》2019,(17):26-27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国家粮食安全储备的重要保障。而病虫害问题是水稻种植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水稻害虫的预防、多种害虫防治方法的综合使用以及生态平衡型农业应用3个方面对水稻害虫防控技术进行探讨,以期在农业生产中能指导水稻种植实践,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水稻的种植面积占我国总种植面积的3/10。并且我国作为世界上粮食生产的大国之一,其中稻米所占的比例不可小觑。但是水稻的种植并非易事,在种植的过程中,农民们要一直与水稻病虫害作斗争。与此同时,还有杂草夺取土壤养分的问题也是农民们在种植水稻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且因为种植区域的环境与气候的无常变化也会影响水稻的总产量。此外,还有农药、肥料的使用不当也会导致水稻的总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削减。而上述情况的出现会严重制约农业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正>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有着数千年的水稻种植史,使得我国的南北方均有水稻的种植。农业科学研究者为了提升水稻的质量与产量,一直致力于研究优质水稻的培养及其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一、水稻的栽培要点(一)科学选地在进行地块的选择时,要选择靠近水源,或者灌溉条件便利的地块。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因此这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且保证土地肥沃、土质疏松、透气性强,光照充足,即可满足水稻的种植条件。水稻是喜温作物,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度左右就可以播种。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口粮,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很广。我国南北方都种植水稻,在水稻的种植上经过多年的摸索,我国种植水稻的技术已经成熟。在水稻种植中病虫害的产生无处不在,所以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相当主要。本文分析阐述了水稻种植的现状和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最终提出水稻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水稻种植是一项比较常见的农业种植,水稻产量也居于世界排名靠前,自从袁隆平成功研发杂交水稻以后,我国在水稻种植方面更是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阜阳位于淮河以北,属于北方,在北方这种独特的地理条件之下,水稻种植不仅在水稻的营养物会增加,而且水稻产量也可以提升,对于推动地区农业经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水稻种植的主要环节1.1选择种子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理位置也比较独特,南方和北方的  相似文献   

16.
水稻去壳即为大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以大米为主食,因此水稻在我国乃至很多国家都得到大面积种植。在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也非常广泛,其中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是我国水稻的主产区,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高低关乎我国粮食产量的大局,本文主要总结了水稻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技术,希望在保证水稻产量及质量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并且伴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水稻在南北方已经成为一种高产量的作物。尤其在东北的黑龙江,因为在环境以及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这里成为了水稻生长的重要基地。本文总结水稻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以为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人口大国,我们国家更是种粮大国,但是现在我国粮食的产量不能满足我国日益增加的人口的需求。所以增加作物的亩产值对我国是很重要的。同时在我国水稻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在我国不论南北方都吃水稻。所以在我国水稻种植产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水稻新型基质育苗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水稻种植技术,他可以改变传统种植过程中很多的弊端,自身就可以防止杂草的生长,它比用旱田图育秧技术更加安全,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所以新型基质育苗技术在水稻种植方面有很重要的发展。所以本文我们主要对水稻新型机制育苗技术进行相应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人口激增,尤其是我国人口已超过14亿。粮食问题对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提出了挑战。因此必须要提高我国水稻的产量。在种植水稻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抗病技术,在选种、种植、施肥和农药等方面采取措施,各方面防止病害,能够有效的为我国水稻的产量提高促进作用。希望本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及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北方是水稻主要产区,北方地区的水稻为一季水稻。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成为技术推广人员的重要工作。结合北方气候特点,研究水稻种植方法,利于水稻质量与产量的提升,进而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