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并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若干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林梅  李希 《现代农业科技》2007,(22):197-198
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和意义,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的历史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根据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处理好的若干问题,需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兰州作为甘肃的省会城市,城乡“二元”结构鲜明,“三农”问题突出。兰州市提出:“提前、升位、两位数”和“提前六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的目标,就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法治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相联、不可分割。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新一轮的法律改革与制度创新。当前,要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远目标和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出发,进一步完善农业法律体系,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司法改革,提高农民法律素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不断推进新农村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及关键,探索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即村镇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生态农业设计要合理;以政府补贴、农民创收致富、城乡合作、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7.
张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56-6257
介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内涵,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的70多年间,农村发生了“打土豪、分田地”,“土地改革”,“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土地联产承包”等重大事件。今天,党中央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提出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发生在中国农村的又一次深刻变革,势必带来农民的富裕、农村的文明和农业的高度发展。80多年前,中国兴起过一场旨在通过兴农办学,提高农民物质和文化水平的乡村建设运动,参加这一运动的学术团体和教育机构多达600多家,建立了各种实验区1000多处,通…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及关键,探索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即村镇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生态农业设计要合理;以政府补贴、农民创收致富、城乡合作、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从整体上认识新农村建设,避免在认识上走入误区,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始终抓住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根本,把握培育新型农民这个关键,同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学良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133-136,141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就新农村建设内涵解读、面临挑战、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抓切入点、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几个辩证统一关系等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看法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思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周可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83-3383,3408
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背景,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合理内涵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马宏 《河南农业》2008,(7):49-49
所谓社会主义新农村。从理论上讲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条件;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三是扩大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四是培育农民,提高其素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就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20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位就是生产发展,生产发展包含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工业生产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生产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刷时,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农村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却相对滞后,这已明显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一论述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意义重大,从重庆实际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重庆直辖以来,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但是,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相比,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村镇规划建设零乱无序,农民素质参差不齐,村镇脏乱差现象严重,农村地区社会保障落后。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究竟如何抓?现在已经形成农业产业模式、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特色农业发展带动模式、工业带动模式、中心城市带动发展模式、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模式等六种途径和模式。本文通过对铁厂镇新农村建设的分析,提出了肤浅的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三农"问题的发展历程可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整体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潘吉良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398-398,400
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以为建设新农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张刚 《北京农业》2007,(15):44-4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因、内容、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政策建议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