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烤烟滴灌技术配套水溶肥水肥一体化大田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烤烟生产管理过程肥料利用率低、抗旱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实现抗旱节水、提肥促长、减少用工、降低成本、提质增效目的,结合丽江烟区的土壤、气候特点、品种需肥特性、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等综合因素,在现有农业滴灌技术生产应用经验基础上,开展了烤烟移栽养分含量为(N29-P0-K6)二元复合肥用作提苗肥,养分含量为(N14-P14-K32)大田追肥和养分含量为(K52)的全水溶硫酸钾为基础的烤烟滴灌条件下水肥一体化田间试验及推广应用研究,采用分时段按量的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大量元素水溶肥料(N14-P14-K32)、提苗肥(N29-P0-K6)、全水溶硫酸钾(K52)适合丽江用作水肥一体化滴灌生产模式的水溶肥,可以在丽江烟区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离心分离法,对土壤中不同状态水采取所需时间及化学组成进行试验研究,明确了利用离心分离法可以取得不同状态(不同PF段)土壤水所需时间,并分析了不同状态土壤水中主要离子的溶存量及组成特性,对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土壤-作物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地力培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专用套餐肥是根据特定区域的土壤供肥性能、特定作物养分需求规律及当地农户施肥习惯等特征专门研发的系列套餐肥料,适宜某区域某种作物特定生育阶段的肥料需求,具有科学高效、提质增产等作用。针对瑞丽区域的土壤供肥性能、水晶柚养分需求规律和当地农户施肥习惯,从配肥原则、目标产量确定、柚树养分需求量、肥料利用率、肥料配比、养分分配等方面考虑,研究开发了柚树高产提质专用套餐肥:套餐1号肥为基肥(16-12-12),以缓效性的酰胺态氮作为氮源,缓效性的可溶于中性柠檬酸铵的五氧化二磷作为磷源,添加1.5%的氧化镁;套餐2号肥为促花壮果肥(19-9-13),添加5%的速效性硝态氮肥,以水溶性五氧化二磷作为磷源;套餐3号肥为膨果肥(12-7-21),采用速效与缓效氮肥相结合,21%的水溶性氧化钾促进果实品质形成。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水溶肥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水溶肥应用过程中产生的结垢、腐蚀及土壤问题及对水肥一体化的影响,并对聚天冬氨酸在增强化学肥料的螯合分散性、减缓肥料对管路的腐蚀、增产提质及其环保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聚天冬氨酸在水溶肥的应用方面机遇与问题共存.指出了聚天冬氨酸在水溶肥中可能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5.
浓缩沼液配方肥对小白菜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蓓蓓  倪亮  石伟勇 《土壤》2015,47(5):868-873
利用盆栽试验种植小白菜,比较研究施用浓缩沼液配方肥、腐植酸和氨基酸水溶肥及"奥捷"水溶性肥对蔬菜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腐植酸、氨基酸水溶肥和"奥捷"水溶肥相比,施用浓缩沼液配方肥可显著提高小白菜产量及还原型Vc、可溶性糖等的含量,抑制硝酸盐积累,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浓缩沼液配方肥配施氧基酸叶面肥模式对小白菜生长和土壤理化件质的改善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渭北旱塬西部作物水肥产量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渭北旱塬西部长武塬区所进行的玉米水肥两因子五水平试验,就作物水肥产量耦合效应进行了研究。在给出玉米水-肥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推出了养分优化供应条件下玉米分生产函数,阐明了水肥供应坐标面上产量,耗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等值线分布特征,并应用水分生产弹性系数,以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为目标,探讨了作物水肥优化耦合区域及其几何特征。  相似文献   

7.
利用离心分离法,对土壤中不同状态水采取所需时间及化学组成进行试验研究,明确了利用离心分离法可以取得不同状态(不同PF段)土壤水所需时间,并分析了不同状态土壤水中主要离子的溶存量及组成特性,对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土壤-作物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地力培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潮褐土上,通过水、肥2因子3水平的完全方案,研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下,水、肥对土壤矿质氮分布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NO3--N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除受水、肥作用外,还与土壤质地,作物及雨季降水有关;NO3--N在土壤剖面中的累积则受水肥二因素的共同制约。高水高肥处理,在收获2季作物后,土壤剖面中NO3--N明显积累;当水分或肥料不足,NO3--N的积累量减少;冬小麦全生育期旱作,不仅影响当季NO3--N的形成转化和冬小麦对N素吸收,而且直接影响后季夏玉米的产量以及土壤NO3--N的积累。土壤NO3--N的累积量与土壤水分含量存在明显的耦合作用。NH4+-N在土壤中所占比例很小,不同水、肥组合处理对其分布和累积无明显影响。肥料和水分都是冬小麦产量的限制因素,尤其水分不足,对当季和后季作物都有直接影响。针对该区地下水紧缺的矛盾,在有限水分供应时,应首先保证冬小麦季灌足底墒水和拔节水,每水至少灌60mm,施肥量不宜太高,否则会造成NO3--N在土壤中积累或淋失。本试验条件下该区适宜的水肥处理应为W2MF。  相似文献   

9.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在设施辣椒和豇豆上的田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辣椒和豇豆为供试材料,研究在辣椒和豇豆根部灌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对其植株生长、果实品质、产量、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灌施等养分化学肥料相比,灌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显著提高了辣椒和豇豆植株的株高,促进了作物的生长;产量上,第一季辣椒和豇豆增产幅度分别达到8.6%和14.7%,第二季的增产幅度分别为7.0%和11.7%。相比于氨基酸水溶肥,灌施含有甲壳素的氨基酸水溶肥对辣椒和豇豆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品质上,灌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能有效降低辣椒的硝酸盐含量,提高其Vc含量,同时提高了豇豆的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整体上改善了辣椒和豇豆的品质;而从微生物数量上看,灌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显著增加了辣椒和豇豆生长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了真菌数量,减轻了由于连作带来的真菌化现象;从辣椒和豇豆土壤中的酶活看,与化肥对照相比,两种作物土壤中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说明灌溉含氨基酸水溶肥料能有效提高豇豆和辣椒土壤中酶的活性。而相比于单独灌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从产量上看,灌施含有甲壳素的氨基酸水溶肥的第一季辣椒和豇豆的增产幅度分别达到1.5%和1.1%,第二季分别达到2.1%和4.1%,表明氨基酸水溶肥中的甲壳素,有增强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增产效果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盐渍化土壤水肥耦合对向日葵苗期生长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盆栽试验定量分析方法,模拟研究了不同盐分胁迫下,水肥对向日葵苗期冠层形态特征、干物质量及其分配的影响,揭示了盐渍化土壤水肥耦合机制。结果表明:水盐胁迫使向日葵的生长发育显著受阻,苗期明显滞后、株高、茎粗及叶片数显著减少,干物质量下降;在养分供应到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水分胁迫对向日葵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而且养分供应不足时水分的增产作用会受到影响。据试验结果初步确定水盐(中度含盐处理)双重胁迫条件下的水肥配合值为:灌水定额为田持的75%(中水)并配施肥300 kg/hm2(中肥)时,最大干物质量为845.1 kg/hm2。合理施肥、量水配肥是盐渍化地区节水灌溉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模式对作物-土壤系统养分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 组20 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 针对不同施肥模式下作物-土壤系统养分收支状况进行研究。本试验共8 个处理, 分别由化肥氮(N)、磷(P)、钾(K)和循环有机肥(M)组合而成。结果表明, 养分循环再利用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 对大豆和玉米籽实平均增产率分别为22.9%和16.4%; 但随化肥的均衡施用, 有机肥增产作用明显降低。仅施用循环有机肥可缓解土壤养分收支赤字, 但无法实现作物高产和土壤养分收支平衡; 施用氮肥加剧土壤磷收支赤字, 同时施用氮、磷肥加剧土壤钾赤字。本研究中同时施用氮、磷、钾肥和循环肥模式可满足作物高产的养分需求, 同时能够平衡土壤养分收支, 是较为理想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奶油生菜”为研究对象,将不同量的山崎配方水溶肥溶于工厂化养鱼尾水,配制成混合营养液,进行营养液膜栽培(NFT)水培生菜实验,以期筛选出最佳水肥配比,为实现工厂化养鱼尾水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S1(123g水溶肥+150L养鱼尾水)、S2(98.4g水溶肥+150L养鱼尾水)、S3(73.8g水溶肥+150L养鱼尾水)、S4(49.2g水溶肥+150L养鱼尾水)、S5(24.6g水溶肥+150L养鱼尾水),以CK(123g水溶肥+150L清水)作为对照,探究不同处理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分析确定最佳水肥配比参数。结果表明,混合营养液能提高生菜对水肥的吸收量,但随水溶肥浓度增加,生菜耗肥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不同处理下生菜耗水耗肥量均低于CK处理,S1-S5处理相比CK处理分别节肥25.01%、19.15%、34.12%、51.89%和74.10%。混合营养液能有效促进生菜生长,但生菜各项生长指标均随水溶肥浓度上升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S2处理下生菜产量最高,为1.88kg·m-2,相比CK...  相似文献   

13.
旱地土壤中的肥水激励机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阐述了养分和水分对作物产量及其增产潜力的交互影响。肥和水既是作物产量的决定因素,又是人为的可控因素。作物需要的营养离子从土壤向根表面的移动,受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特别是在旱地。肥是土水系统的物质基础,水是肥效发挥的关键,二者互为制约,又互相促进。肥水激励机制要求二者有一个适宜的匹配,这样,养分和水分才能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河田园土壤肥力的退化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田土壤因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了养分贫瘠化,土质沙化,土壤协调水肥气热供应能力差,保肥能力弱,土壤生产力低等土壤肥力因素的退化,通过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加强土壤管理和改善土壤水肥条件等办法,可以培肥土壤,保持土地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盐碱地稻田旱作后土壤肥力变化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盐碱地稻田旱作后土壤肥力变化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滨海滩涂盐碱地在水田改旱后土壤盐分呈现上升趋势,而土壤pH呈现下降趋势;不同培肥方法对水田改旱后土壤盐分、pH、土壤速效养分及有机质的影响作用不同,石膏处理能明显降低土壤pH值;绿肥处理能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有机肥能抑制和延缓土壤盐分上升、降低土壤pH值、明显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最终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产实践证明,养分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同时,土壤的水、气、热状况不仅影响养分的有效性及其供保性,且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土壤肥力是由水、肥、气、热综合而成。  相似文献   

17.
杨佩珍  王国忠  干春娟  张中华 《土壤》2005,37(3):312-316
应用GPS定位取样,ASI施肥推荐等方法,对上海松江区佘山镇将凤农场规模经营的耕地土壤养分精准管理对麦子的增产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受到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等结构性因子的影响,麦子产量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密切相关。当土壤NH4 -N、Zn等处于临界值附近水平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最大,施用这些元素的效益也最为明显。增加N肥、Zn肥10%~30%,最低养分增产效果明显,小麦增产42.0%、26.5%,大麦增产37%。  相似文献   

18.
聚合物包膜肥料铵态氮释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一组分与复合组分的聚合物包膜肥料,利用静态水溶出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半径处理下,聚合物包膜肥料铵态氮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养分释放显著受到温度、颗粒半径的影响,温度越高,半径越小,养分释放速度越快,且发现养分释放特征与肥芯的化合物组成有关,肥芯化合物组成不同造成各种离子的饱和浓度发生变化,影响了跨膜释放的动力从而影响释放。养分释放的滞后期和线性期也随温度的升高和颗粒半径的缩小而缩短,且肥芯化合物组成也通过影响离子的饱和浓度影响了养分释放的滞后期和线性期。利用养分释放活化能来反映养分释放速度变化随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试验结果表明,活化能与颗粒半径、肥芯化合物组成有关。通过对活化能和养分释放三阶段的描述能更全面地反映包膜肥料养分释放与作物养分需求的协调性,为包膜肥料的研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作物的缺水反应及其抗旱生理适应性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小彬  蔡典雄  高绪科 《土壤》1997,29(1):6-12,17
近10年来,旱地农业生产的研究在我国受到充分的重视,人们通过对我国旱地土壤焦点问题“旱”与“薄”,的认识,提出以水、肥调控作为改善和提高旱作水分利用效率的措施之一。由于缺水的作物具的抗旱生理适应性的自身调节机能 ,并且可能会对外界不利或有利因素(如气象因素、水、肥措施)的影响作出各种响应和调整,因此了解缺水条件以及改变水肥条件时作物的反应及其适应能力,对于认识和协调旱农生产中的水肥关系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地力调查及土壤、施肥情况动态监测 ,找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 ,依据土壤养分、肥料变化状况及作物产出效应 ,分阶段提出培肥改土的施肥方针和技术措施 ,进行试验示范。根据试验示范结果 ,得出不同时期、不同作物的土地生产力和氮、磷肥利用率 ,使肥料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充分发挥肥料的产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