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功能是公益广告的本质特征。阐述了通过运用情感诉求强化公益广告的方式,同时也指出情感诉求在公益广告运用要适度并提供明确的改变态度或行为的指示或建议,以最大限度强化公益广告的效果,达到公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言语行为指人们为实现交际目的而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行为,是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也是语言学家和哲学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包括语言和行为两个部分。哲学家从行为研究到语言,重点是行为。语言学家从语言到行为,重点在语言。人们的言语交际是通过实施言语行为而完成的。只有正确领会言语行为所体现的说话人的意图即言外之力,受话者才能做出恰当的回应,从而顺利完成交际活动。而准确理解言语行为,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的语境下的言语交际行为,则需要言语行为理论作指导。本文将尝试从语言哲学视角对跨文化交际领域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并剖析和探索西方语言哲学研究成果 (特别是言语行为理论)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类交际有两种渠道:言语和非言语。非言语指的是言语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本文在阐述跨文化交际及非言语行为概念、功能的同时,重点论述了影响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的因素和如何培养得体的非言语行为,以期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4.
非言语行为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虽是无声的语言,但同样具有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功能。从非言语行为对简化课堂教学语言,优化教学效果的角度看,对外汉语教师使用一定的、恰当的非言语行为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外语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非言语行为,能够增加信息、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探索了非言语行为对高校外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以及非言语交际的分类、功能及运用原则,为提高高校外语教师教学技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 ,讨论了跨文化谈判各阶段言语行为的构成 ,即概说导入、明示需求、讨价还价、打破僵局、妥协让步以及达成协议等阶段的言语行为。探讨了谈判言语行为的表现形式 ,特别是谈判言语行为的间接表现手段 :如开门见好技巧、从积极处进言技巧、“夹心面包”技巧及以对方利益为重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言语与道德密切相关。教师言语行为在道德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其德育功能是无可替代的。教师言语行为规范化、情感化、艺术化、专业化,才能实现语言的工具价值与人文价值的融合,教师才能担当起传道、授业、解惑之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普京答记者问的实际文本出发,基于言语行为理论,对间接否定言语行为进行规约性和非规约性划分,并从词汇、句法等角度研究实施间接否定言语行为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对数据加以分析,揭示并阐述间接否定言语行为的交际语用及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9.
继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后,奥斯汀又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它标志着语言理论的转向。擅长从语言入手研究的解构主义学者德里达、德曼、米勒都对言语行为理论有着自己的观点,不同程度地对解构主义言语行为理论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对日语中男性和女性的言语行为进行了分析 ,介绍了其产生的原因。从人称代词、感叹词、终助词、表达方式等方面对日语中男性和女性的言语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女性用语显得更加规范、优雅和标准。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牛津派代表人物奥斯丁提出了与逻辑实证主义相悖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并由其学生舍尔等人不断完善发展。长久以来学者们对于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语言哲学意味较重;在言语行为表达手段上,韵律特征与体貌表现特征方面的研究鲜为少见。因而黄立鹤教授(2014)提出对言语行为研究的另一个视角:现场即席话语。本文通过运用多模态言语研究手段,借助贴真建模的核心步骤多维度对"承诺"言语行为进行个案分析。案例来自于《非你莫属》职场招聘节目中一位女大学生求职者(20120101期)。通过概念建模、情景因素、情感状态、韵律特征、体貌表现状态这五个层级组建现场即席话语的"承诺"语力发现程序,在视频层面借助Elan对语力实例进行分层标注、在音频层面借助Praat对语力实例中的韵律特征进行标注,以期在特定情境、意图和情感因素下探究说话人的"承诺"言语行为表达手段在多模态层面的互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类社会行为的言语交际,背后是人们交际意图的相互传达。而属于人类言语交际范畴的语码转换行为,受到说话者自身及外部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包含了更多的意义在其中。本文拟从交际中的语码转换行为入手,探究其成因,并进一步发现在交际中不同说话者身份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观察、访谈等方式对青年教师英语课堂非言语行为进行调查,发现其与学生师生关系、课堂气氛、学生课堂参与和学生的认知学习有着密切联系。提出教师课堂除了讲授课本知识外,应注意自己非言语行为所产生的作用,促进教师调整其课堂非言语行为,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课堂评价言语行为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行为即时实施评价的一种言语行为,包括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性质和量级、语言形式等因素,具有致歉、夸赞、表扬、认同、建议、指瑕、批评等七种基本模式,不同类型的模式所采用的语用策略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Brown与Levinson根据他们对言语行为的研究提出了他们的著名的面子保全理论。面子及对而子的需求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普遍性,因此本文根据而子保全论中的礼貌策略对著名的文化巨著红楼梦》中的言语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其所用礼貌策略的不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借鉴了前人在相关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联合采用了描述性统计方法和推断性统计方法来探索威胁言语行为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实现模式;调查和总结中国大学生在不同场景下实施威胁言语行为时所使用的策略;分析诸如社会距离、相对权力、性别以及社会场景对威胁言语行为实现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朝霞 《甘肃农业》2006,(10):242-243
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从发话人发出信息、受话人接受信息并做出反应这一完整的交际过程入手,以英语、俄语的自然对话为语料,初步分析了言语交际中影响成功交际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美国语言学家Searle把英国哲学家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提高到一种解释人类语言交际的高度,对其理论进行了修正。了解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局限性,能够提高交际和语用能力,对外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言语交际受交际环境、场合、交际对象和文化背景的制约。英语交际中,应正确把握“言外行为”、“言后行为”、“信息差”、“文化迁移”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0.
教师话语(teacher talk)是教师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在第二语言/外语学习的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是语用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运用该理论分析英语教师话语,不仅能从理论的角度揭示教学中的教师话语存在的问题,并且可以为改进和评价教学提供重要的依据。作者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下,对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提高教师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