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依托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逐渐成为一种新型混合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为教学改革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化混合教学模型,以"发动机原理"课程为例,设计了较为完整的基于"发动机原理"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化混合教学方案,从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予以实施。在教学实际中,以"发动机原理"课程学习者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教学应用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实践证明,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化混合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比阐述了"以教学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利弊,认为外语语言的学习在于习得,在于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传统的教师角色,在课堂上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  相似文献   

3.
改进和创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引入PBL教学模式,旨在实现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自觉融入艺术设计课程研究,主动完成学业目标。PBL模式下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要转变教师角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不断深化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步替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小组课堂展示活动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主导地位。笔者通过对所授课班级进行小组课堂展示的教学实践,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点的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翻转课堂"即"颠倒课堂",是通过对学习知识颠倒安排的方式,把传统教学中的老师和学生角色进行变化,重新规划学生课堂时间安排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同时它也是一种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种新兴措施。本文通过对翻转课堂起源、概念和特点的解释,通过对构建出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分析,通过对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评价方式等问题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希望为更好地进行大学体育翻转教学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翻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高校中翻译教学模式和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相比,还相对滞后.本文分析了翻译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教学理论指导下,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使用同伴互评式教学和翻译评注式教学.  相似文献   

7.
大学英语教学要转变教学理念,即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下,高校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索新颖的教学模式以期高效地输出教学内容,激励学生,同时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社会对人才的英语水平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言语激励、非言语激励和其他情感激励能够更好、更有效地帮助教师开展和完成教学课堂活动,与此同时,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兴趣和增加自信,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8.
在专业认证和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教学模式将向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的方向转变,这就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成果评价体系。本文分析了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以考试为主的评价体系存在的弊端,建立了以道德品质、通识知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五维度的新型教学成果评价体系,将教学成果放到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对其不同维度的达成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以验证性实践教学内容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本科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很难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因此,建立适应于开放性实践课程的管理运行机制,对于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农科类专业提出了"开放式、研究性"的实践教学理念,结合沈阳工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方面大胆改革创新,彰显"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以"开放式"取代"封闭式",以"研究性"取代"验证性",为学生主动发现、探索、思考及创新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水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探究新型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河北农业大学"水力学"课程组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在本科生的"水力学"教学中实施了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水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文章对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于"水力学"课程教学的成果进行了说明,并通过问卷调查论证分析了新型教学模式在"水力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同时也将教师由教授型向引导型转变,使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思辨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双体系"教学模式以"课程体系"和"项目体系"并行融通为主要特征,以生产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新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设施农业专业探索实践"双体系"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专业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教学是弥补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解决课后无人指导等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以高职体育教学中太极拳课程的教学为例,通过对微课制作的原则、教学设计和设计开发流程的详细阐述,探索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信息化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现象和机体各组成部分功能及其机理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以"科创思维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传统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上截然不同,故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于"科创构思为中心"的教学,须建立、完善不同的课程体系及其教学方式,才能实现科创思维促进教学理念转变,进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基础理论与科学实验有机融合的体系,以科创创新思维人才为核心,开展实践教学、加强能力培养,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全国高校在面临变轨超车的改革发展中,新型教学模式亟待进一步摸索创新路径,实现教与学、师与生、专与全的融合与发展。以安徽农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中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例,探讨以"专项叠链"循环教学模式的构建,实现课程教学的理论、实践和设计课的"左右相关叠链"、学生设计成果的"自上而下叠链"、学生信息统计的"前后对比叠链"以及学生考核内容的"多维立体叠链",并形成可追溯和可循环的课程更新完善体系,为高校专业课程建设改革和专业特色凝练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设的"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课程的历史沿革、课程设置、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教学方法研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该课程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待进一步改进之处进行了探讨。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知识构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结合"对分课堂"和"学生讲课"等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沈阳工学院以专业核心课程园林建筑为例,依据园林建筑课程的性质、地位、目标和特点,提出以OBE理念为导向,现场体验式教学为基础,融合项目模拟的体验式教育教学模式。将园林建筑课堂从室内延伸到户外,从理论教学拓展到实践中。在落实OBE理念、梳理重构课程结构、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设计环节、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和资源,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考核标准和方法,构架反馈和持续改进机制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中心作用,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同时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立体,也增加了教学方式的灵活度,最终形成园林建筑课程良好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已迫在眉捷。针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根据学生实际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制定科学、全面的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8.
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从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目前国内医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传统的生理学教学在医学生未接触临床的前提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在器官系统模式下医学生可以"早临床、多临床",从而有更多动力和兴趣来学习生理学知识。而面对医学教育体制与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困难,生理学教师应跨越以前的学科界限、拓展自身知识面、多接触临床、多与其它学科教师交流学习以适应器官系统教学模式下跨学科、跨系统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