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贫困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贫困治理的相关文献和查找统计年鉴发现,解决贫困问题是一个长期发展的探索过程,要以不同的评定标准衡量不同时期的贫困问题。实现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如期脱贫,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贫困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多元化的贫困治理格局,推动贫困地区、贫困社区和贫困农户形成发展的内生动力。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治理农村贫困问题,应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面对当前贫困人口诸多难题,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治理现阶段阻碍农村发展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在国家精准扶贫背景下,陕南地区经济、社会、生产及人文环境发展的现实困境,从致贫和返贫两个角度尝试构建致困理论模型,分析陕南贫困地区的致困机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陕南在保护生态前提下的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等反贫困突破路径及对策建议,以期为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扶贫攻坚关键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具有其重要的时代内涵和意义。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当前资助团队力量不足、困难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困难群体识别不够精准、资助模式单一等问题,结合我国当前政治形式和社会形势,提出了以下精准扶贫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于每个国家来说,贫困问题一直是尖锐的社会问题,也是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2014年,我国开启了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以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于此,本文在认真分析精准扶贫政策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复杂多样的贫苦现状,结合精准扶贫政策的核心战略,从当前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存在的贫困问题出发,因地制宜、因族制宜地探寻解决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便有效地解决好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难题,实现同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当前,扶贫已经处于攻坚阶段,贫困群众作为脱贫致富的主体,其内生动力的激发,对打赢脱贫攻坚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调研,贫困群众确实存在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主要表现为"等靠要"思想重、参与脱贫热情低、缺乏脱贫信心等。分析了问题的成因,提出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精准扶贫是对扶贫工作要求的精髓所在,我国农村不少贫困地区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显著成绩;思想政治工作是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扶贫工作中硬件建设效果有目共睹,但软件建设特别是扶贫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却是一些地方的短板。本文结合近年来的一些调研情况,对一些农村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了剖析,并对一些薄弱环节提出了解决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未来人才需求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其中人才具备爱国思想的重要性尤为重要。大学生作为未来人才的储备更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最初“精准扶贫”的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湘西时提出的重要指示。传统的粗放扶贫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家想要建设小康社会的期望了,精准扶贫的概念出现成为了新型扶贫形式的转点,是以科学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对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进行不同方式的扶贫帮扶和管理。下面主要探讨一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必要性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精准扶贫背景下,深入探索贫困农户正规金融的实际需求和可获性,是目前做好金融扶贫服务工作的基础.以六盘山片区隆德县106户建档立卡农户的调研数据为例,分析贫困农户正规融资的行为特征和贫困农户在正规融资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积极推进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创新,充分发挥金融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教育扶贫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扶贫保"运行机制和加大贫困地区金融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的政策建议,以有效满足贫困农户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政府在扶贫工作方面重视度大大提高。对此,政府专门成立了扶贫办等相关的工作小组,并且与国家旅游局共同合作,对于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试点开展全面工作。从现在的状况来看,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旅游扶贫对贫困地区的脱贫具有深远的参考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并且成为我国精准扶贫中占比较高的一种方案。本文是以我国精准扶贫为背景,主要研究精准扶贫背景下对于旅游扶贫的精准识别,通过探讨等方式方法,找到问题,并且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且结合现状,展望未来,找到适合我国发展的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政策,与我国的旅游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潜力进行分析,对于旅游扶贫项目进行了准确识别,分析了旅游扶贫项目的利与弊,以及如何使贫困地区快速发展起旅游业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重要场所,其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高校精准扶贫与思政教育工作研究的力度,对于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育作为最直接有效的组织贫困代际传递的方式,已在大多数地区受到高度重视,推动教育事业向上发展,不仅为地方带来了人才,更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强有力的发展。然而,在西部地区教育扶贫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财政、师资、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的进行梳理并深入分析,提出意见建议,更好地帮助西部地区贫困人口能有更多的机会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其脱贫致富的能力,阻断贫困代际遗传。  相似文献   

12.
精准扶贫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农村扶贫战略,坚决执行党的精准扶贫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目前,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思想扶贫成为战略重点,为提高基层扶贫干部对思想扶贫工作的认知度和重视度,激发和调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应从扶志扶心、教育引导、理念深化和方法创新等方面着手,加强对农村贫困地区群众的思想帮扶。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7):246-248
精神贫困是贫困人口在精神文化方面的一个重要特征,严重的阻碍了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使贫困人口缺乏脱贫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精神贫困有复杂的历史原因也有复杂的社会原因。理清精神贫困的表现、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有助于从根本上铲除精神贫困。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目前扶贫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对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新时期的扶贫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部分农民思想道德领域诚信缺失,甚至以贫困户为荣的现象。这就警示我们要将物质扶贫与思想扶贫相结合,培育新型农民,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进行精准扶贫,而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有着基础性、根本性和持久的作用,因此教育扶贫是整个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但目前我国农村存在着较高辍学率问题,这使得国家在教育扶贫过程中无法建立好系统的资助平台,严重增加了教育精准扶贫的难度。因此,农村的高辍学率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要举措。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入,学生资助工作呈现出许多新变化、新态势。高校资助工作作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一种无偿补助,旨在从经济、身心、思想各方面帮助困难学生,保障其在高校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成才。在新时代下,对资助的要求不仅满足于做到精准资助,更要积极践行资助育人。  相似文献   

17.
皖南山区旅游扶贫效率接近中等水平,区域差异大但呈波状缩小趋势。现阶段,旅游扶贫的主要支撑为规模效率,快速的旅游发展、不断扩大的旅游业规模是提升旅游扶贫效率的有效途径。技术进步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波动的主要因素,旅游体制机制、旅游模式创新是进一步提高其扶贫效率的核心路径。旅游扶贫效率由“局部突出,环线梯度”的点状格局向“四周连片,中部塌陷”的漏斗状格局演化,旅游产业出现外溢。为提升区域旅游扶贫效率,应根据潜力期、朝阳期、黄金期、夕阳期不同的效率形态类型,实施精准的旅游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保障贫困地区农民全面共同进入小康社会,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惠农政策,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特别是农民思想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贫困农民在精准扶贫中存在的思想问题,从农村产业发展、生态文明等方面阐释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科技扶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扶贫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新时期,大水漫灌的扶贫方式已经不再适用,精准扶贫已成为当下扶贫的主题。科技扶贫,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授人以渔"和"扶智"的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因智致贫的农民的贫困问题。基于此,通过对贫困、精准扶贫、科技扶贫的界定,分析贫困的原因,对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科技扶贫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扶贫工作的重点在于让贫困群体获得利益,要让真正的贫困群体从物品工作中受益,对于农村人口来说,精准脱贫能够帮助扶持农业产业发展,但是要想做到真正的脱贫致富,要学会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特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成精准扶贫的目标。本文以河南的农业产业发展状况为例简单介绍了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业产业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