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及创新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农业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物联网技术应用需求最迫切、难度最大、集成性特征最明显的领域。该文对农业物联网国内外技术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农业领域关键应用环节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物联网未来技术发展重点以及对策措施。农业物联网未来技术发展重点:农业物联网信息感知与识别技术,农业物联网自组织网络部署与信息传输技术,农业物联网自组织网络部署与信息传输技术,农业物联网安全监管与服务质量保障技术。农业物联网对策措施: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规范研究,加强核心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集成平台建设,加强农业物联网产品设备检测,加强农业物联网应用布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政策环境。该研究为中国农业物联网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我国农业生产朝着科技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不断迈进。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型科学技术中的一种,在农业生产作业中的应用实现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基于此,针对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及其创新发展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行动号召,科学规划全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2016年,由市农委与市经信委、供销社合力组织了全市农业物联网应用试点,确定了全市50个重点项目,试点产业涉及农业生产、管理、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加强技术协作。重点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巫溪县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中的应用、渝北区玉峰山镇葡萄栽培管理中的综合应用2个典型案例。提出重庆农业物联网应用的对策建议:科学研判,合理规划;政府引导,示范带动;整合资源,综合开发;融合发展,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4.
有机农业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发展有机农业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有机农业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并详细分析了有机农业的循环发展模式,提出了促进有机农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构建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该文围绕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结合北京市"菜篮子"工程要求,按照设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条,采用生物、传感器、无线通信和自动化控制等技术,研究构建符合北京市设施农业现状和发展需求的物联网应用模式,主要包括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技术,建设基于设施农业的感知环境,搭建低成本无线自组织传输网络,建设北京设施农业物联网云服务平台、智能决策服务和反馈控制系统,实现病虫害远程诊断、监控预警、指挥决策,实现肥、水、药智能控制和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等,并制定出配套的相关技术标准,为中国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标准制定提供参考。北京市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的成功构建将为国内外其他地区设施农业物联网体系建设提供可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6.
关于发展海南省循环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农业是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与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海南省发展循环型农业存在的主要优势,以及目前制约循环型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海南省发展循环型农业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对三峡库区自然环境及生态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类比方法估算了三峡库区农业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结果显示2008年三峡库区耕地CO2,CH4,N2O的排放量分别为10,7,0.5万t/a。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山地综合立体开发模式、立体生态渔业养殖模式、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模式、特色循环生态农业复合模式4种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及相应的减排对策。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取查阅有关部门相关资料及对重点乡(镇)进行现场调查统计的方法,以2006年为基准对海南省的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的现代化,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度,有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基于此,根据当前江西省赣州市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短板,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陈丁 《南方农业》2011,(Z1):91-93
开县是重庆市渝东北区域农业大县,文章阐述了开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及加快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农业信息化具有信息需求多样性,信息发布渠道多样化,信息用户层次不尽相同等特点。"传统手段+信息用户"、"专家服务+信息用户"、"网络服务+信息用户"和"传统媒介+网络服务+信息用户"等服务模式构成了山西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缺乏对农业信息化的技术支持,信息的共享渠道不畅,应用研究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等因素制约了山西省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促进其发展,建议确定合理的评价原则,加强支持研究,创新推广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农业发展过程是把发展农业生产的各种因素最佳组合起来,形成物质、能量、信息大循环的过程。本文阐述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国外农业发展趋势及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并我根据国当前农业的现实,探索了一种可供选择的资源节约型科技农业园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分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产业发展目标、产业空间布局两个方面对国内循环农业模式进行分类,并简述了不同模式的物质循环特点。国内基于产业发展目标的循环农业模式主要分为生态农业改进型、农产品质量提升型、废弃物资源利用型和生态环境改善型4类;基于产业空间布局的循环农业模式可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划分,其中宏观层面又可分为生态村镇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区域型循环农业产业化模式。最后提出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分类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当前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其国 《土壤》2000,32(5):225-230,243
江苏省的农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仅占4.17%的耕地上,生产出占全国7.1%的粮,12.8%的棉和6.7%的油。这对全省经济发展来说,是十分坚实的基础。但另一方面,随着全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即将进入世贸组织的形势下,江苏省的农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新问题。本文着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江苏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论述,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但不是一个农业强省。江西省农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但是随着全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江西省的农业发展还将面临着不少新问题。着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江西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业+旅游"是一种新兴农业经营形态.通过对海南省茶旅产业发展现状、优势与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海南省茶旅产业发展的4个对策:完善茶区功能布局,提升茶园基地建设标准;提升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加强品牌推广与市场培育;做好茶园基础认证工作,加强海南红茶的特色宣传;整合茶旅相关产业资源,加快茶旅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卫东 《农业工程学报》1997,12(A00):174-178
外资供需矛盾加剧,还贷机制不健全,政策不配套等是我国近年来农业利用外资的主要问题,也是制约农业利用外资的原因。建议国家从宏观政策上加以调控,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业利用外资项目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封山育林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封山育林能快速、经济地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 形成的植被群落稳定, 是深远山区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河北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 实施封山育林, 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自我修复能力的同时, 采取必要的人工促进措施, 加快封山育林成林速度, 提高封山育林质量, 促进山区生态产业发展.本文总结提出了河北省封山育林中应用的自然封育、飞封结合、封造结合、封改结合、封保结合等主要山区生态建设模式, 并分析了封山育林效益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增加投入、落实政策等加快封山育林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将施肥与灌溉技术相结合,以期提高植株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进而实现作物增产和提高作物品质的目标。以槟榔为例,分析了海南省推广水肥一体化模式的意义,介绍了该模式的实施要点,并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槟榔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有效增加槟榔产量,提高果实品质,提升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20.
物联网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设施农业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开展了物联网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研究。采用物联网技术研发了基于物联网的设施农业监控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温湿度、太阳光照等生产参数进行实时采集监控。该系统运用传感器进行感知、利用RFID、Zigbee和GPRS组成的三层网络架构实现数据传输,服务器端则采用RIA-CBX软件架构实现监测数据的接收和处理,可以短信接收数据以及通过短信触发控制。该系统已经在辽宁省几个试验点进行了测试,通过对系统的测试数据的时延、流量等性能的评估,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基于物联网的设施农业监控系统自动监测设施农业综合环境信息,实现了对设施农业的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为科学预测和科学种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