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与稳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从全国来看。连续5年的丰收,加上今年主产区夏粮生产在遭遇大旱等自然灾害后.仍然获得好收成。为粮食供应和价格稳定奠定了基础。国家为了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加大了粮食直补、农机良种补贴力度,实施粮食最低保护价。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但是,粮食价格仍然偏低导致的种粮收益不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导致的种粮成本增加,一定程度上抵销了农民的种粮收益,影响到粮食生产稳定与粮食战略安全。因此,提高粮食价格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与稳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从全国来看,连续5年的丰收,加上今年主产区夏粮生产在遭遇大旱等自然灾害后,仍然获得好收成,为粮食供应和价格稳定奠定了基础.国家为了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加大了粮食直补、农机良种补贴力度,实施粮食最低保护价,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但是,粮食价格仍然偏低导致的种粮收益不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导致的种粮成本增加,一定程度上抵销了农民的种粮收益,影响到粮食生产稳定与粮食战略安全.因此,提高粮食价格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从台州市粮食生产和供需现状出发,阐述了中央和各级政府重视扶持粮食生产、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程度提高等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因素;分析了当前种粮效益低;耕地季节性抛荒现象普遍;农田水利设施受损;土地流转受制约、种粮大户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效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仍然薄弱等不利因素;提出了包括突出重点抓早稻:实行职效挂钩,激励和调动基层干部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能力;加大耕地抛荒检查整治力度: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台州市粮食生产的对策措施,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4.
研究和掌握种稻大户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对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适应农业专业化生产、合作化经营,稳定粮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江苏省两市种稻大户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种稻大户人口变量、生产经营条件、技术信息因素、政策支持评价对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不高;种稻大户户主年龄、务农年收入、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采用情况、参加培训频率、粮食补贴满意度6个变量对江苏省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产生了显著影响;其次是受教育水平和土地流转年限也是影响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否参加保险、获取技术渠道与土地流转满意度三个变量对种稻大户的种粮积极性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为提高种稻大户种粮积极性,提出了创新粮食补偿机制;重视农业技术培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加快农业保险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5.
从粮食生产面积、种粮比较效益、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等方面分析了淳安县粮食生产发展面临的问题,从设施建设、种粮科技、培育主体、延伸拓业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对策,为淳县粮食增产保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旨在实现农民增收,增强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农民作为粮食安全的微观基础,其种粮积极性是目前阶段农业政策关注的焦点。通过问卷调查对河南省500户种粮农户的种粮动机、种粮人力和财力投入情况、粮食播种规模、粮食产量、粮食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农业收入变化情况等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1)耕地种植规模小阻碍了农户的生产资料投入;(2)"兼业化"农民以及新一代农民的种粮意愿持续下滑;(3)粮食补贴激励作用下降。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驻马店市粮食生产现状和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力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科学制定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加快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和政府抓粮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等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农业效益提高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尤其是粮食生产效益相对低下,较大程度地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如何提高粮田效益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与有效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关键。本项目立足于瑞安市粮食生产的实际,在水稻田开展粮、禽、菜种养结合的高效生态种植模式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耕地资源条件和全区8个粮食主产镇(办)的40个种粮经营主体的种粮效益进行调研与分析发现,汉滨区粮食生产存在着耕地数量与粮食生产任务存在矛盾,耕地零散且立地条件和灌溉条件较差,水利设施维修养护量大面广,自然灾害及野生动物危害威胁较大,机械化程度偏低、生产成本偏高等问题。结合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逐年扩大种粮生产环节奖扶范围并提高标准,激发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加强与中省对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奖补标准;针对缺链短链,持续强化粮食全产业链建设;守牢耕地红线,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加强培育农机服务组积,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加强抓点示范提单产,提升种植户种粮效益;切实做好防灾减灾,解决种植户后顾之忧;积极推进规模化生产经营;加强督导考核,夯实各级责任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为汉滨区粮食生产稳面积、提单产奠定基础,确保汉滨区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解决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三农"问题,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到2050年的目标任务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因此,加强农业扶持、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发展当地特色产业,进而促进乡村农业水平提高、乡村生活环境优美、百姓身体健康和生活富裕,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1加强农业扶持加强在农业方面的扶持,需保护耕地红线,加强农业技术的投入,培育优质粮食种子,提高种植者的生产积极性,建立  相似文献   

11.
廖荻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8):178-180
根据2011年肇庆市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肇庆市近年来农民种粮规模、粮食生产比较效益、水稻种植面积、粮食生产良种良法推广、粮食产业化水平、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惠农政策实施等诸多因素以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粮食生产是清丰县的主导产业,但目前食粮生产存在着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农业生产资料涨幅过高,农民种粮成本过大;技术棚架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成为了清丰县粮食增收的重要制约因素。在综合分析这些制约因素后,提出了加强引导、扶持,切实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队伍,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等基本措施,以保证粮食产量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尤溪县水稻生产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尤溪县水稻生产现状,分析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对策措施:加强耕地保护意识,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加大农业生产投入,提高农民种粮效益;加大农田基础建设,增加标准农田比重;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推广农业五新技术,促进科技进村入户。  相似文献   

14.
良种推广补贴是国家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政策措施;是国家进一步支持粮食主产区农民种植优质专用粮食品种,提高种粮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国家恢复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通过贯彻落实良种推广补贴政策,可以推广优良品种,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可以改善粮食品质,提高粮食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可以满足国内外对优质粮食品种的需求,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04年7月21~24日,焦作市农业局就2004年农户粮食生产效益情况,对武陟县龙源镇、谢旗营镇、嘉应观乡、圪挡店乡及宁郭镇农民进行了调查,重点对影响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因素、农户种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座谈和分析。一、粮食比较效益低下仍是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主要因素经过调查,我们认为,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是影响农民进行资源配置的主导因素,而较低的比较效益是造成农民种粮积极性低下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1、市场粮食价格上涨的拉动作用不明显。虽然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我国粮食价格出现了回升,小麦和玉米价格分别达到…  相似文献   

1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基础,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强则农民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强农民的文化获得感、保障乡村居民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是文化振兴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洛阳市周边乡村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了解到,随着一系列乡村文化惠民工程的开展,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但仍然存在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不足、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与服务设施有效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政府职能转变、社会资本引入、服务内容和形式的供需匹配、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提出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以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10多年来,粮食生产效益持续下滑,农民种粮收入不断减少,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这不仅使粮食生产发展受到影响,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十分不利.因此,分析粮食生产效益下降的原因,寻求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的对策,不仅是粮食生产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湖北省典型贫困地区阳新县的调研,全面介绍了当前粮食产能提升存在的障碍因素,主要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耕地流转有难度,种粮大户贷款难,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层次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弱,耕地质量下降。为提高贫困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提出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出台金融信贷扶持政策、加大优质稻产业化开发力度、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养力度、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支持粮食生产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广西是中国粮食产销平衡区,当前面临因耕地面积减少所带来的粮食安全潜在风险,保障粮食安全任务艰巨。在分析广西粮食安全保障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广西粮食安全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挤占粮食种植面积;自然灾害频繁,影响粮食生产;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质量下降;种粮成本高,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等。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障广西粮食安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湘潭市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有种粮面积减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企业发展缓慢、粮食收储基础设施较落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粮食补贴机制、在支持粮食规模生产、加快建设粮食物流体系、发展粮食产业化、提高粮食管理水平、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粮食安全等多方着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