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日,欧洲生物刺激剂行业委员会(EBIC)前任主席Giuseppe Natale就生物刺激剂的现状接受了媒体专访。EBIC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生物刺激剂在欧洲的发展,并推动欧洲生物刺激剂法规修订。Giuseppe Natale表示,近年来,生物刺激剂发展迅速,在行业推动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正>2017国际生物刺激剂暨肥料增效(增值)应用论坛召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多高质量农产品,因而有机农业得到更多人的青睐,生物刺激剂由此应运而生。一方面,生物刺激剂在助力作物增产提质方面有着"四两拨千斤"的神奇作用;另一方面,其有机来源和环境无毒害性,也被视为有机农业的福音。目前,生物刺激剂  相似文献   

3.
<正>AlgaEnergy已加入日本生物刺激协会(JBSA),该协会是日本生物刺激剂行业主要参与者所参与的行业组织。该协会旨在标准化和促进生物刺激剂的使用。AlgaEnergy不断巩固自身作为农业生物刺激剂市场的全球基准。多年来对其产品的研究以及它们的独特性,已成为AgriAlgae在其已经存在的所有市场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备受关注的"中国生物刺激剂大会暨作物健康栽培论坛"在广州隆重召开。中农广东化肥有限公司作为会议主要支持单位,因在中国生物刺激剂市场推广方面取得较好成绩,被大会授予"中国生物刺激剂市场优秀品牌"的荣誉称号。会场外,广东中农展台吸引了众多经销商以及专家学者的驻足,并对"中农多能"系列特种肥表示出极大的认可,其科学的配方和卓越的悬浮技术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会场上,众多专家对未来的生物刺激剂市场一致看好。国内外行业专家学者、企业代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由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办的"增效提质,绿色发展——2016国际农业生物刺激剂大会暨中国生物刺激剂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在四川省眉山市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生物刺激剂作为一种新型农资产品,在农资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正受到行业的普遍关注,同时,其独特的作用,通过科学组合应用,在减肥增效提质上正发挥出重要作用。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主任徐大刚表示,纵观全球,依靠生物源减肥增效已是大势所趋,生物刺激剂作为一种新型农资产品,在农资领域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正>生物刺激剂,根据2011年6月成立的欧洲生物刺激剂产业联盟对其的定义,是一种包含某些成分和微生物的物质,这些成分和微生物在施用于植物或者根围时,其功效是对植物的自然进程起到刺激作用,包括加强或有益于营养吸收、营养功效、非生物胁迫抗力及作物品质,而与营养成分无关。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MM)发布的最新报告,全球生物刺激剂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10.43%,将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生物刺激剂成为全球热门的农资品类,发展极其迅猛。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生物刺激产品市场容量超过20亿元,且正以超过10%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强势增长,成为近几年农资市场仅次于生物防治的第二快增长板块。在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的背景下,生物刺激剂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和优势,市场前景备受看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观测不同生物刺激剂对空心菜产量及对菜地氮环境排放的影响,初步筛选出有利于空心菜种植氮利用增效与环境减排的生物刺激剂种类。开展设施菜地土壤土柱模拟试验,两季种植空心菜,设置8个处理:不施氮(CK),常规施氮(N)和常规施氮分别添加黄腐酸类物质(N+HA)、海藻提取物(N+AE)、壳聚糖(N+CT)、鱼蛋白(N+FPH)、大豆蛋白水解物(N+PPH)、微生物菌剂(N+FC)处理。观测不同生物刺激剂对空心菜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NH3挥发和N2O排放的影响。两季种植结果表明:与N处理相比,添加不同生物刺激剂均可促进空心菜地上部氮吸收并提高产量,增产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N+HA、N+AE、N+CT、N+FC、N+FPH、N+PPH,其中,N+HA、N+AE和N+CT两季平均增幅分别达29.2%、26.5%和15.0%,氮表观利用率从13.7%分别提高到22.2%、21.1%和19.2%;NH3挥发损失平均削减率从大到小依次为N+AE、N+HA、N+CT、N+FPH、N+PPH,其中,N+HA、N+AE和N+CT两季平均分别降低16.1%、24.2%和9.6%。与N处理相比,6种生物刺激剂处理均增加了土壤N2O排放,增幅为8.4%~29.8%。研究表明,氮肥配施HA、AE和CT这3种生物刺激剂可以显著提高空心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并显著减少NH3挥发排放,此外,不同种类生物刺激剂的施用均存在N2O排放增加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肥料作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在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绿色生态农业蓬勃发展、农资产品亟需创新升级的时代背景下,生物刺激剂作为行业热点,正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作为生防制剂、增效领域的创新产品,生物刺激剂可以有效应对粮食安全、极端气候、作物逆境生长、土壤改良等诸多挑战,特别是今天,中国生物刺激剂产业正朝着内涵多元、绿色生态、提质增效的方向发展,也带动企业加大研发,并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河北萌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撬动”生物刺激类物质重组的重要力量,正充分发挥着多元理念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V”字形下降式采脂法,割脂频率为1 d 1次。设置不同侧沟深度(伤及木质部2~3 mm和仅伤及韧皮部)和不同刺激剂(刺激剂D和刺激剂J)的组合处理。结果表明:不同侧沟深度对产脂量和树脂道数量均无显著影响;同一侧沟深度处理下,刺激剂D和刺激剂J处理能显著增加产脂量,尤其是刺激剂J对仅伤及韧皮部的处理增脂效果最佳,增脂率达27%;添加刺激剂均能显著促进新生树脂道数量的增加,增长率在257%~398%;添加刺激剂处理能促进树脂道数量增加,但单个树脂道面积会减小。  相似文献   

11.
正模块一、主题报告一、中国特种肥市场发展报告(《农资与市场》主编,冯卫东)二、肥料增效剂市场情况分析及前景(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赵秉强)三、土壤调理剂的市场概况及前景分析(中科院地球与物理研究所,刘建明)四、全球种子植物营养研究进展报告(全球种子营养的应用前景,Kenneth Hancock)五、有机碳肥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中国农科院客座研究员、福州大学客座教授李瑞波)六、全球生物刺激剂市场发展报告简析(全球著名生物刺激剂研究专家,Leonardo Valenti)七、  相似文献   

12.
<正>主要议题1、2017中国特肥市场发展分析(《农资勻市场》冯卫东)2、全球大中微量元素水溶肥发展及应用趋势(神秘专家)3、生物刺激剂研发体系及全新一代的测序研发技术(Gianluca Di Tommaso,意大利农学专家)4、全球生物刺激剂的研究与发展(Leonardo Valenti,意大利农学专家)5、中国碳肥的研究与应用(华南农业大学,廖宗文)6、全球农用菌剂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拟定蒋细良教授)7、南方重点作物的缺素研究应用(黄彬,江苏省农委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  相似文献   

13.
<正>欧洲各机构在历经3年协商后,通过了欧盟新的《肥料产品法规》(FPR)(EU)2019/1009,并以欧盟所有官方语言版本登载于《欧盟官方公报》上。自此,欧盟成为全球第一个将植物用生物刺激素在农业投入品中单独分类的地区。欧洲生物刺激剂行业委员会(EBIC)主席LucaBonini(兼意大利启腾首席执行官)说:"欧洲  相似文献   

14.
目前,利用微生物修复六价铬[Cr(Ⅵ)]污染的土壤和水体已经在实验室及场地大量应用,但由于土著微生物的竞争及场地的寡营养条件,导致外源铬(Cr)高效还原微生物定殖困难。鉴于此,本研究从成本低廉且无二次污染的氮源型/碳源型/矿物型/离子型的微生物刺激剂筛选出发,探讨了不同刺激剂添加方式(非包埋型和包埋型)对抗铬芽孢杆菌(Bacillus sp.)高效还原Cr(Ⅵ)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对芽孢杆菌表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甘蔗粉(碳源型)、豆粕粉(氮源型)、钙离子[Ca(Ⅱ),离子型]、蒙脱石(矿物型)这四种刺激剂的添加显著增加了芽孢杆菌对Cr(Ⅵ)的还原效率,进一步利用单因素多水平试验确定了它们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0 g∙L-1、10 g∙L-1、10 mmol∙L-1、8 g∙L-1,在第8天时与裸菌相比,分别添加这4种刺激剂的芽孢杆菌对Cr(Ⅵ)的还原率分别提高了17.48、15.56、11.70、18.84个百分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挑选2个效果最佳的刺激剂甘蔗粉和蒙脱石,利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混合型刺激剂(甘蔗粉+蒙脱石)与菌的最佳投加量,结果显示甘蔗粉投加量为8 g∙L-1、蒙脱石投加量为6 g∙L-1、菌剂投加量为0.3%(V/V)时,培养8 d后,与裸菌相比,添加混合刺激剂的芽孢杆菌对Cr(Ⅵ)还原率增加了32.53个百分点,显著高于单一非混合刺激组。考虑到刺激剂直接加入环境亦会被土著微生物利用,导致对外源铬还原微生物刺激作用的长效性差,本研究还探究了包埋型缓释刺激剂对芽孢杆菌还原Cr(Ⅵ)的长效刺激作用,结果发现,在包埋型刺激剂的辅助下,芽孢杆菌对Cr(Ⅵ)的还原能力随着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其Cr(Ⅵ)还原率分别从86.08%(第2天)增加到97.09%(第28天),添加了非包埋型混合刺激剂的菌从86.92%(第2天)下降到75.93%(第28天)。SEM观察修复28 d的菌,发现未加任何刺激剂的裸菌出现严重皱缩,部分断裂,形态结构不完整;添加非包埋混合刺激剂的菌出现轻微皱缩,点状断裂,形态结构较为完整;而添加包埋型刺激剂的菌光滑,形态结构完整,表面有绒毛状产物,EDS显示绒毛状产物O和Cr含量相对于其他元素较多,包埋型刺激剂提升了菌细胞表面参与的铬固定,降低了铬对细菌细胞的毒性。研究表明,混合刺激剂还原效果优于单一非混合刺激组,确定最佳投加量分别为甘蔗粉(8 g∙L-1)、蒙脱石(6 g∙L-1)和菌剂(0.3%)。利用非包埋型刺激剂有利于短期内快速提升菌对Cr(Ⅵ)还原,而包埋型刺激剂使菌还原Cr(Ⅵ)具有长效性并有效地降低了Cr(Ⅵ)毒性。  相似文献   

15.
橡胶价格高涨,许多小胶农在利益驱动下,采用刺激剂刺激割胶。但是这些人不知道何时和如何正确采用刺激剂,导致橡胶树树干干化,不再产胶。  相似文献   

16.
国际     
<正>Sigma Agriscience和Heliae Agriculture合作提供新性能混合肥料总部位于美国休斯顿的颗粒生物肥料和生物刺激剂制造商Sigma Agriscience近日宣布将与Heliae Agriculture合作,以提供具备新性能的混合肥料。这种新的产品组合可提供有机和传统两种选择,将有助于根系生长,提高产量,还可带来许多其他益处。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生产现状,分析了化肥减量使用技术途径及其效果,包括推广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商品有机肥与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水肥一体化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及各类叶面肥、肥料增效剂(生物刺激剂)、微生物肥料等产品,以期有效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发展高效、环保的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8.
分别用泥炭、香菇菇渣与泥炭的混合、平菇菇渣与泥炭的混合作为栽培基质,结合氨基酸提取物(Aminoplant)和海藻素(Goemar BM86)两种生物刺激剂的使用,研究对草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栽培基质研究角度,CK的草莓根状茎、植株干、鲜重显著高于A和B处理组,叶片数和花数无显著差异;CK和A处理组平均果实数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B处理组;从生物刺激剂研究角度,相同栽培基质条件下海藻素处理组的草莓植株干鲜重和平均产量均显著高于氨基酸提取素处理组。综上所示,泥炭处理组中草莓的综合指标最优,香菇菇渣与泥炭的混合基质处理组结果与之相近,说明香菇菇渣可部分替代泥炭用于草莓栽培,在泥炭、菇渣与泥炭混合作为基质条件下,海藻素比氨基酸提取物更能有效促进草莓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实现大唼蜡甲的人工扩繁、提高扩繁率和降低死亡率。[方法]研究饲养密度和产卵刺激剂对大唼蜡甲成虫产卵和存活的影响。[结果]相同条件下,饲养密度对成虫产卵和存活存在显著影响,最佳饲养密度为40对/盒;不同给药剂量的产卵刺激剂也会影响成虫的产卵量和存活率,最经济有效的产卵刺激剂滴入量为15~20μL/盒。[结论]该研究可为规模化生产大唼蜡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对海洋生物资源研究的日益关注,藻类生物资源的挖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价值也日益凸显。目前,人们对藻类资源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藻类生物肥料和生物刺激剂的探索,即为农作物寻找新的肥料来源,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还缺乏总结。为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藻类资源在农业种植业中的利用,阐述了藻类细胞及其产物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包括藻类作为生物肥料和生物刺激剂、藻类资源在农业环境修复以及农作物产品保鲜等方面的应用。此外,本文还总结了藻类资源在农业应用中的主要机理:①藻类的固碳、固氮以及解磷作用,可提高土壤营养物质含量,调节土壤微生物活力,促进植物生长;②藻类分泌的胞外聚合物有助于改善土壤荒漠化及盐碱化,降低农药污染风险和提高土壤肥料利用效率;③藻类细胞的生物吸附性有助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④海藻多糖的抑菌、抗病毒和保鲜功能等。总而言之,藻类资源在农业种植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开发价值。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藻类细胞活性物质的促生长机理和藻类资源的田间规模评价,重视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挖掘更多样化的藻类应用潜力,为藻类生物质的开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