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传统村落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型业态,其适当的开展对解决欠发达地区乡村经济的发展创新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以莱芜市卧云铺村为例,从传统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卧云铺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发展旅游对传统村落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最后从乡土文化、基础设施、行业管理、特色品牌和传统工艺几个方面总结出提升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的路径,以期对传统村落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湾区城市中的传统村落——珠海官塘村为例,以城市群高速发展建设为背景,探索传统村落的特色资源,分析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乡村特色流失、文化和产业弱化的现状。通过分析湾区城市传统村落的发展机遇,基于城乡融合视角,在历史特色挖掘与精准保护、城乡融合规划、文化营造与历史传承、打造特色产业、活化与创新发展等方面提出湾区城市传统村落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六盘水市天门村是我国第三批传统村落之一,资源特色鲜明,布依族文化氛围浓厚。以天门村为例,研究其资源价值和村落保护难点,并从文化资源的保护、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与旅游设施建设3个方面探讨了天门村的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梅山地区传统村落对地域环境的适应性,采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从主体适应性视角出发,以安化县大安村为例,研究传统村落对地域环境的复杂适应性。结果表明,人地系统、人居系统、人业系统和人文系统四大系统的协调适应使得大安村独具地域特色,但由于村落主体与外界环境的交换作用,大安村呈现出复杂的适应性特征,建议从提升村民自然适应能力、推进居住系统适应性改造、振兴梅山文化和重视产业经济活化利用效能等四个方面作为适应性调适策略,以期为梅山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和发展提供经验及借鉴。  相似文献   

5.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呼伦贝尔市榛林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东部海拔200~650 m之间的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地区。本文从呼伦贝尔市榛子资源情况及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榛子产业发展规划、现有野生榛林管理、人工营造榛林、利益联结机制建设、政策资金支持和相关技术规程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在呼伦贝尔市榛子产业发展中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启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104-17105
从当前新农村建设路径中存在的不足出发,探索了新农村建设中产业与现代村落联动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从秦皇岛市沿海村落景观现状入手,分析其现状产生原因及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从自然与人文资源2大类中确定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体系,得出目前其沿海村落景观现状为良好。在此基础上,提出沿海村落景观的保护与提升要挖掘滨海优势,强调景观生态性,从旅游发展角度出发空间完善村落格局,打造景观细节,传承更新传统建筑特色,并注重植物规划,构建乡土植物群落,加强旅游与风景结合,强化文化景观建设,用景观建设推动沿海村落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对彝族村落的选址、空间布局、建筑风格、乡土植物和民俗艺术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总结了彝族村落景观元素的特点,丰富了彝族村落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渠道。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作为黔东南地区社会与历史发展的沉淀缩影,拥有高度浓缩的民俗文化情结,更是当地居民生活、生产相伴与共的生存资源,如何借力特色民居建设与保护,成为惠民政策的关键。因此,结合精准扶贫政策,着力强化传统村落建设工作成为重中之重的焦点。基此,文章以黔东南地区发展传统特色经济、实践精准扶贫为例,展开系统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国内乡村振兴示范地区传统村落发展过程中资源要素协同耦合机制,探索其资源要素结构、耦合作用机理及机制规律.[方法]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浙江金华地区(2010—2019年)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分析村落文化、环境生态、产业业态对传统村落的影响.[结果]传统村落资源要素协同耦合机制是村落文化多样性耦合、环境生态组织性耦合、产业业态创新性耦合深度协同的机制;耦合协调度指数是耦合机制的重要测度指标,其与资源要素系统评价综合指数呈正相关;2010—2019年金华地区传统村落资源要素的耦合协调度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基本从勉强协调与濒临失调发展到优质协调,已经步入村落文化、环境生态、产业业态协同发展的高耦合阶段,其耦合发展模式具有可挖掘性、可激活性、可推广性.[结论]该研究为传统村落的全面振兴提供经验、方法、路径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广东农村地区的旅游发展现状出发,总结了广东乡村旅游目的地类型和产品内容,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广东乡村旅游发展的四大模式:民俗文化型、生态游憩型、休闲农业型和红色文化型,提出了构建可持续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四大因素:产业经济、乡村文化、村落风貌及开发主体,为广东农村地区和国内其他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生态乡村"建设背景下,以历史文化名村广西钦州市大芦村为研究对象。从该村的历史文化资源特色分析与价值评估入手,划定村落红线和生态建设红线以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应用生态学理论,进行生态乡村建设保护性发展规划探索。提出既能满足村落保护需要又能促进村落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功能分区与村落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方案和相应的生态乡村建设对策,以实现大芦村的生态乡村建设与发展,为其他村落的生态乡村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旅游产业的规划引导,不仅符合国民旅游需求向大众化、经常性的休闲度假游的转变趋势,且与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相互呼应,伴随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以桂北传统村落莫家村为例,对其风水格局、人口资源和建筑形态进行景观要素解构,综合资源特点提出以自然生境、景观风水、建筑空间三方面为重点的地区依托型传统村落旅游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中又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通过分析凉山彝族文化要素及特定文化背景下彝族传统村落的表现形式,基于凉山彝族特有的家支制度和文化信仰,理顺其与彝族传统村落肌理的内在动力关系,最后提出地域性建设路径,拟为全国范围内的传统村落乡村振兴规划提供地方样本。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252-25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镇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郴州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遭到破坏,文化遗产逐渐丢失,人为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导致这些传统村落失去了自身的文化内涵。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从规划建设的可持续性、传统村落保护的整体性、保护与发展地域特色等方面提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周春华  徐萍  王美青  卫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719-12721
从浙江省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出发,提出具有浙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主体道路,并按照产业发展、资源利用、功能拓展等多角度总结出4种主要发展模式,最后对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农村建设和发展在不断加速推进。但在建设过程中不注重农村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等问题也较为突出。玉溪市境内少数民族村落很多,但目前村落汉化比较明显,在进行农村建设时,如果不注重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则民族村特有的文化和一些原生态的景观将很难再被看到。因此,在乡村建设中保留特色的民族元素,打造特色乡村景观就显得尤为重要。文本就如何在彝族农村景观设计中提炼和引用彝族文化元素进行研究,为彝族乡村景观设计提供一些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活化引导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以徽文化核心区124个中国传统村落为例,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构建研究框架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划分类型并提出引导策略。结果表明:传统村落活化包括环境、经济、社会、文化、机制等方面;徽文化核心区传统村落整体活化水平一般且地域差异显著;传统村落活化可划分为宜居协调、产业发展、社会发展、文化特色、管理有效五大类型。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产业融合、营造村落共同体、促进资源转化和加强组织协同等方面提出传统村落活化分类引导策略,可为其他区域有关研究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文化力量的支撑,而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乡村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传统村落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忽视的资源与文化力量,保护传统村落更是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之一。该文以广西恭城为切入点,对恭城5个传统村落进行走访调研,着重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从合理规划、提高民众保护意识、产业融合等角度提出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周洁  牟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86-15487
以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马湖风景区为例,在实地调查风景区及村落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璜琅村落的环境特色,包括村落历史与民族风情、景观资源与环境生态品质以及村落空间形态特征,总结了村落建设在风景区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物质和精神2个方面探讨了璜琅村落的更新措施,一方面通过整合村落空间布局形态、整治建筑风貌、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来更新村落的物质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挖掘村落的莼菜文化,营造水乡舒适的心理环境,使自然景观与休闲文化相结合,以便于游客体验良好的心理环境氛围,进而促进璜琅村落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