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研发的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由于具有景观效果好、污染物去除效率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工程.大量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对SS、CODCr、BOD5、NH3-N、TP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出水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Ⅲ或Ⅳ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2.
不同基质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城市污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选取石英砂、煤灰渣和高炉渣作为介质,再按适当的比例配以有机质和土壤组成人工土填料处理柱,进行了不同基质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城市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为期1a多的运行试验结果表明,煤灰渣基质对化粪池出水中COD、BOD,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1%~88%、80%~89%和70%~85%。高炉渣基质对化粪池出水中COD和BOD,的去除率分别为47%~57%和70%~77%,但对总磷的去除率高达83%~90%。石英砂基质虽然对化粪池出水中COD、BOD5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36%~49%、65%~75%和40%~55%,但其导水能力最好,水力负荷最高。  相似文献   

3.
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北方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垂直流人工湿地工艺对河北省承德市某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在冬季采用保温措施,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取得了较好处理效果.当进水COD<,Cr>为183~267 mg/L、NH<,4><'+>-N为18~27 mg/L、TP为1.6~2.2 mg/L时,出水COD<,Cr>、NH<,4><'+>-N和TP分别达...  相似文献   

4.
复合人工湿地对新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合人工湿地对新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通过建设复合垂直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研究其对接收新农村生活污水及雨污的池塘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在春、夏、秋三季,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废水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去除效果稳定。在整个运行期内,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CODCr、TP、T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4.71%、64.81%、40.21%、54.26%以上,且出水平均浓度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复合人工湿地系统的二级湿地单元出水水质明显优于一级湿地单元,但第一级的处理效果高于第二级。[结论]该研究可为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垂直流-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垂直流-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采用表面流湿地与垂直流湿地组合成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研究该系统在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48、24、12、6 h时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垂直流湿地对COD、BOD的去除率达52%以上,复合湿地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而有所增加,对COD、BOD的去除率分别为62%~70%、60%~82%。表面流湿地在N的去除上起比较重要的作用,复合湿地系统对TN、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23.5%~46.4%、42.85%~80.38%。垂直流湿地对TP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表面流湿地,在不同配水条件下,复合湿地系统对TP的去除率达47.84~73.56%。[结论]垂直流-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缓解人工湿地的堵塞问题,探讨水力负荷对垂直流人工湿地堵塞的的影响。[方法]该试验通过人工土柱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设置4个水力负荷水平即50、100、150、200 cm/d,找出水力负荷对人工湿地堵塞的影响,并探索该因素运行过程的阈值。[结果]不同水力负荷水平在人工湿地堵塞过程中影响较大,在高水力负荷条件200 cm/d下,系统有效使用寿命只有半年时间,而且可以推测单因素水力负荷的阈值应该处于100~150 cm/d之间;低水力负荷系统的运行时间还可以持续6个月,中水力负荷系统的运行时间还可以持续3个月。[结论]对以后湿地堵塞试验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垂直流人工湿地内部曝气对出水水质的影响。[方法]以迎龙污水处理厂中第二级湿地为试验场地,研究了垂直流人工湿地在不同曝气压力、曝气深度下对生活污水CODCr、氨氮、总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湿地内部曝气可以提高CODCr的去除率;在深层(50 cm)曝气能够提高氨氮去除率,在浅层(25 cm)曝气不利于氨氮的去除;总磷的去除受溶解氧的影响较小。[结论]该研究为垂直流人工湿地内部曝气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除氮磷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低浓度典型生活污水,研究了运行方式和水力负荷对氮、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周期6h(进水3h间歇3h)对氮、磷的净化效率最高,美人蕉湿地床的NH3-N、TN、TP出水水质分别为3.51、6.00、0.26mg/L,去除率分别达到73.50%、70.54%、92.50%;风车草湿地床NH3-N、TN、TP的出水水质为4.91、6.96、0.33mg/L,去除率分别达到58.10%、65.84%、91.60%。各指标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对水力负荷的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水力负荷从高降低至363mm/d时,美人蕉湿地床出水NH3-N、TN、TP分别为5.86、8.24、0.61mg/L,风车草出水NH3-N、TN、TP分别为5.46、9.22、0.69mg/L,两湿地床的NH3-N、TN均低于一级A标准,出水TP低于一级B标准;进一步降低水力负荷至181mm/d时,出水的氮、磷指标均达到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9.
随着水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分散排放为主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逐渐提上日程.试验以具有典型丘陵地貌特征的重庆农村为对象,采用厌氧跌水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后,COD ,NH +4‐N ,TN ,TP 去除率分别为85.26%,80.77%,77.07%,和73.35%,其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82.13,8.16,14.43和1.77 mg/L ,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二级标准.该法投资小,能耗低,管理方便,在我国农村具有广泛推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水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分散排放为主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逐渐提上日程.试验以具有典型丘陵地貌特征的重庆农村为对象,采用厌氧-跌水-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后,COD,NH+4-N,TN,TP去除率分别为85.26%,80.77%,77.07%,和73.35%,其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82.13,8.16,14.43和1.77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二级标准.该法投资小,能耗低,管理方便,在我国农村具有广泛推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2块结构相同的复合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选用不同的植物组合处理农村富营养化水体,分析2块湿地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2个复合水平流人工湿地对于TN和NH3-N的去除效果差异明显,而对于COD和TP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明显。对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种植灯心草—菖蒲和美人蕉—风车草的1号复合湿地分别为29.4%、35.7%、43.6%和65.9%;种植香蒲—美人蕉和美人蕉—风车草的2号复合湿地分别为30.6%、49.2%、58.1%和64.5%;2个湿地通过植物吸收、存储氮量仅占湿地总氮的去除量的8.13%和10.72%,但是植物的存在间接地影响微生物硝化/反硝化,对提高湿地氮去除率具有重要作用。湿地通过植物吸收、存储磷量占湿地总磷的去除量的7.59%和10.25%。湿地脱磷的主要贡献来自基质,而植物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2.
人工湿地对稻田排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水稻种植面积大,氮、磷流失严重,引起湖泊富营养化。芦苇能经济高效去除氮、磷等有机物。研究表明,对NH4+-N的去除效果可达89.4%,对COD的去除效果可达81.2%,对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6%和74.4%。因此表面流芦苇湿地系统去除稻田排水中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前景。处理方法符合目前水环境生态保护趋势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低温条件下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对污水进行酸化预处理,当系统受到含硝基苯废水的冲击时,微生物INT脱氢酶活性(INT-DHA)和出水COD变化可以表征系统的恢复进程。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为5~10℃、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 h条件下,连续3 d同时向单侧和分区进水ABR中投加含硝基苯(0.48 mg/L)的污水,表现为酸化菌INT-DHA以及反应器COD去除率同步下降。历经3周后,两反应器的性能基本恢复正常。表明低温条件下,硝基苯对酸化菌活性以及系统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ABR反应器具有一定的抗短期硝基苯冲击能力,分区进水ABR的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4.
选取三江平原蛤蟆通河流域作为研究区,从芦苇植物、湿地水体、湿地底泥中各污染指标变化情况入手,研究了天然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经过湿地净化后,氮和磷浓度明显下降,湿地对总磷去除率为61.90%,对总氮去除率为80.3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HABR启动过程中污泥的变化和微生物相。[方法]采用低负荷方式对HABR进行启动,研究HABR启动过程中1#、2#、3#、4#隔室内的污泥特性和微生物相变化。通过测定污泥中辅酶F420的浓度、VSS/SS及挥发性脂肪酸(VFA)等指标,研究微生物种群的活性,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扫描观察各个隔室内污泥形状及微生物的种类。[结果]启动成功后,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粒径沿程变小;各隔室内微生物种群大致相同,但各隔室的优势菌群有所差异,隔室内的微生物菌群随隔室水质不同而发生演变,前2个隔室的优势菌是产酸菌,而后2个隔室则以产甲烷菌为主;颗粒污泥有机物含量很高,其VSS与SS的质量比在0.7左右,说明其生物活性很好。[结论]HABR启动过程中存在比较明显的生物分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整体及各级沿程在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总氮(TN)、总磷(TP)的变化规律,探明系统对TN、TP净化效果的最佳运行水力负荷。【方法】对5 hm2养殖池塘配套的约0.5 hm2养殖尾水处理系统,采用低(0.012 m/d)、中(0.023 m/d)、高(0.035 m/d) 3种水力负荷运行,在系统各级沿程(表面流湿地(SFW)、一级净化池塘(PP1)和二级净化池塘(PP2))采集水样,检测TN、TP质量浓度,运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分析各水力负荷条件下各级沿程TN、TP质量浓度的差异变化,以及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整体和各级净化功能区对TN、TP的净化处理效果,通过PP2、TN、TP去除率与水力负荷的拟合函数关系计算最佳运行水力负荷。【结果】养殖尾水处理系统中TN、TP质量浓度在各级沿程、不同水力负荷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沿程与水力负荷存在交互作用(P<0.05)。随水力负荷的增加,系统整体对TN和TP去除率均呈线性下降(TN去除率由低水力负荷时的57%下降为高水力负荷时的23%,TP去除率由低水力负荷时的70%下降为高水力负荷时的46%)。随水力负荷的增加,PP2在系统各净化功能区中对养殖尾水TN净化效果的贡献度由低水力负荷时的22%逐渐增大至高水力负荷时的93%。PP2可优化获得最佳水力负荷约0.075 m/d,对应TN、TP最佳去除率均为28%。【结论】多净化功能区组合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宜建立基于优化水力参数的运行策略,就试验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整体而言,若发挥各净化功能区最佳净化性能,宜采用中水力负荷(0.023 m/d)运行;若以污染物去除总量最优化为目的,需根据养殖池塘排放尾水的水质状况建立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17.
水平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人工处理池,将水平流与垂直流湿地系统组合成复合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研究了此系统在停留时间为5d时对城市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水平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相当稳定,其对化粪池出水中COD,BOD5,TP,TN,SS的平均占除率分别为72%,80%,83%,33%和60%以上。而种植系统去除效果明显高于无种植系统。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花叶芦竹、石菖蒲、水生鸢尾和美人蕉在不同配置模式下,其植物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对水体和土壤铅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配置模式下,根系活力变化的大小依次为4种植物混种> 3种植物混种> 2种植物混种>单种植物。4种水生植物的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混种模式>单种模式。在4种水生植物的混种模式中,包含花叶芦竹和美人蕉的组合模式中水体铅含量和土壤铅含量较低。其中,花叶芦竹+石菖蒲+美人蕉混种模式中,水体和土壤铅含量分别为0.10和8.15 μg·mg-1。花叶芦竹和美人蕉由于其根系的特点,使花叶芦竹的地上部分铅含量较高,而美人蕉的地下部分铅含量较高。且在与这2种水生植物混种的模式中,这种效应更加明显。综合考虑净化效果和经济因素,认为花叶芦竹+石菖蒲+美人蕉混种模式对铅污染的净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单户住宅污水生态处理设备是由生物净化槽和潜流人工湿地耦合而成,其构造简单、投资少、操作管理方便、景观效果好。以单户住宅三口之家为例,取人均日用水量为400 L,对系统各单元进行了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