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农村法治建设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而广大农村村民的法律信仰状况却令人担忧。法律信仰缺失在我国农村的产生是由于传统法律文化、主体法律意识、立法及执法司法等复杂因素导致的。要克服农村的法律信仰危机,最根本的是要重塑法律在农村的权威,要多渠道培育农民法律信仰,使法律成为农民的必需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2.
徐丽萍 《甘肃农业》2005,(11):168-168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但法律信仰没有相应的培养来。法律信仰的培养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来说是必要的,紧迫的,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的法观念基础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题中之义。我国现阶段应从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法律环境的建立和善着手来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但由于我国农村社会的典型特征,阻碍了法律这种很“现代”的社会治理方式,要使法律在农村实现,发挥其应有的制度功能与价值,就要跨越这些障碍,就必须加强农村的法治建设,真正实现法律在农村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乡村的法治建设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而法治建设要想成功开展,必然要先培养民众的法律信仰和法律意识,建设行动彰显法律信仰,法律信仰又反作用于法治建设,由此不断推动我国的法治社会进程。乡村发展与法律信仰联系密切,但乡村法律信仰确立却面临村民学法积极性不高、法制宣传效果不佳、法律服务体系不完备等诸种问题,因而需要从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体系、法律文化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毛仲荣  左玲 《甘肃农业》2004,(12):78-78
当代中国的法律价值系统集中表现为平等和效率两个价值目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合理解决。目前 ,效率是当代中国法律的首要价值目标 .但是 ,同时也必须兼顾平等价值。效率和平等价值目标要求中国必须实现法制现代化 ,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推进法治。笔者认为 ,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显示 :“中西合擘”的法制现代化道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三治融合”治理体系之下,涉农法律人才的引入和培养是支撑乡村法治建设的核心之措,也是拓宽乡村法治的新路径之一。我国农村地区正面临着人才需求与供给长期性失衡、乡村环境不佳以及乡村法律人才专业素养与实践脱节等诸多现实困境,因此若想吸引法律人才自愿、自主返乡支持法治建设,应着重改善和加强法律人才的思想建设、素质建设以及高校的教育建设。  相似文献   

7.
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灵魂。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精神基础,是实现法治的内在驱动力。我国要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然需要民众法律信仰的确立。  相似文献   

8.
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尊重、信赖并自愿遵守的精神,它是推动法治进程的内在驱动力,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刻不容缓。本文从分析制约法律信仰形成的原因入手,探寻培养法律信仰的有效途径,以期对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比较大,因此农村法治建设直接影响我国依法治国的进度。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利益至上的思想影响,我国大部分农村的法律信仰状况并不乐观。产生这种状况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历史影响原因,还有法律在我国农村的普及程度原因,因此要培养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使其深入人心,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工业三废"排放的不断增加以及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的随意排放使得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破坏的实质在于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冲突。保护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亟待完善的法律对策。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主要原因是缺乏法治保障,法律手段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因此,在分析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法律保护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法律措施与手段,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保护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公众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那么就是再多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无法促成一个国家法治精神的形成,建成合理、公正的法治秩序也只能是一种空想。中国人法律信仰的建立关键在于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让法律成为保护主体最高利益、成为社会正义的权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曹宇旗 《河南农业》2019,(15):51-54
依法行政评估是关于政府行政履职绩效的测量,是评价形式法治实施效果的主要途径,这有利于依法规范行政权力及运行。但是依法行政评估的缺陷是采用行政主导的目标评估模式,导致评估指标设计上重视法的形式方面,忽略法的实质方面。随着中国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推进,法治建设进一步升级,法治行政评估成为法治建设测量的主要途径。基于价值的法治行政评估体现公共权力对公民权利的回应,在基本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有利于避免依法行政价值空洞化,制约依法行政经常性地发生“合法”侵犯公民权现象。法治行政评估突出法律保障公民权益的价值性,提升了行政评估结果的合法性,也能够发挥对依法行政的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13.
立法质量虽是一个新颖的论断,但厚植于党中央的政策支持下,已成为评估我国法律产品优劣的一个强有力的理论。现阶段我国重视“三农”问题,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然而当前我国农村环境状况却不容乐观,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下,寻根究底我们追溯到了源头上的农村环境法律制度。立足于环境法律价值分析的逻辑起点,结合域外立法质量新理念,试构环境法的立法质量三维评价指标,用以评估我国农村环境法律制度的优劣,以期对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治提出一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区域科学的勃兴和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区域法治逐渐成为了依法治国论题中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区域法治本身蕴涵着强化理论认识和促进现实问题解决之双重价值,对其的理论架构则应该从区域的界定、区域法治的功能目标、价值取向及核心内容三个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15.
<正>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这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大力发展法律服务事业,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给法律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法律服务业出现了良好的势头。一是法律服务业务量急剧增加;二是法律服务队  相似文献   

16.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文章对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缺失及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从加强法制教育、强化法律实践、营造法治环境等方面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这就要求要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的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陶行知先生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以建设法治社会为基本发展目标的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即为依法治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实践系统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是我国共产堂与社会群众共同努力奋斗的修正与发展结果,也象征着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内容得到改变,用权利说话的时代已经过去,建立了严格按照法律要求讲话的权利。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促使法学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也是我国法学体系得到实施的重要保障,文章将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法学体系中的核心价值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法律思维是法律人最为重要的思维形式,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对法律的基本判断。文章在对法律思维本体构成要素解析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了我国在法治建设进程中所遇问题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对于传统法律思维模式和现行体制中泛政治化思维倾向,文章也从法律思维养成的路径上进行了有效的微观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农村教育深深地根植于我们所要建设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背景之中,农村教育的理念、资源、策略和方法等应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适应。1农村教育制度与和谐社会的法律价值关系1.1农村教育法律制度创新是构建和谐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