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强对流天气的相关预报工作主要涵盖监测、预报、分析等部分,同时各种各样的检测技术都在发展着,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的监测工作已经展开多元化的资料收集以及分析,对流系统的接触与发展、维持机制等新手段都已经获得了全新的进展。基于此,分析与总结强对流天气的相关监测技术,并且对于预报预警技术进行了研究,同时予以展望,希望可以为日后预报预警的技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雷雨大风、冰雹、短时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是漯河地区常见气象灾害之一,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其来势猛、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破坏力强,预报难度大。因此,要充分认识汛期天气气候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做好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做好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的应急响应工作,加强基层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服务,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切实做好汛期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气象工作逐渐完善,气象的相关技术也逐渐成熟,我国对强对流天气的研究在不断加深,对强对流的监测技术、预报、分析等方面正在不断发展,通过对强对流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因此不断促使着我国气象工作向更为广泛的空间发展。基于此,结合气象工作中的强对流天气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简单介绍了气象雷达概况,并从雷电、短时强降雨、冰雹、大风等天气的识别预警和雷达的预警方式等方面具体探讨了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在强对流天气观测预报中的应用,以期不断提升气象雷达产品在天气观测预报业务中的有效利用率,从而为气象预报预警提供十分有价值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气象信息技术的持续改革,气象服务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技术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只有当这项技术足够成熟,才能为国家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技术依据。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技术还有存在很大幅度的上升空间。基于此,将从着重分析国内外的临近预报技术现阶段的发展进展。  相似文献   

6.
雷暴与强对流临近预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能够为国家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必需的气象服务。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对气象服务水平的提升有利。基于此,从天气预报技术发展的实际出发,探讨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进展,分析数值预报模式在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2016年6月28日,鹰潭市出现了1次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鹰潭市出现了雷暴、大部分地方出现了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基于此,通过对常规资料、数值预报等分析检验,力求找出此次预报失误的原因,并寻找新的鹰潭暴雨预报着眼点,争取使今后鹰潭暴雨过程的预报更加准确和精细。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2005年5月31日湖南特大暴雨山洪的特点,对引发这次山洪的气象因素、地质地貌因素及人为因素作了逐一分析,特别对造成这次暴雨过程的天气系统的发展和演变作了详细分析总结,对提高山洪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水平提出建议,为预报及防御同类自然灾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雷暴是一种夏季常见的强对流性天气,雷暴的出现会带来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基于江苏地区一次典型的强雷暴天气过程,分析该天气背景下两类云系图的特征,探讨云系图在强雷暴预报中的应用,旨在为强雷暴预报提供有力的理论、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后期以来,沙尘暴频数急剧增加,呈现出时间早、影响广、危害大的特征.本文分析了沙尘暴天气的发生、发展及影响,叙述了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发生的沙尘暴典型事例,介绍了中国气象局2001年开始建设的沙尘暴监测预警工程.通过“中国沙尘暴预测预警服务系统”的运行与监测预报,将大大地减少和降低天气、气候极端事件的危害,达到沙尘暴天气的有效防御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17年5月呼伦贝尔市一次西南大风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前期高温少雨气候特征为大风天气提供了有力的气候背景;乌拉尔山附近压脊发展以及脊前低槽东移为本次大风天气提供了有力的高空环流背景;蒙古气旋的热力不稳定是大风天气对流发展的重要机制。对于本次过程EC和T639数值预报的10风场预报都表现出很好的预报能力,对今后类似大风天气过程的预报预警和决策服务有一定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12.
结合四川省生态气象服务工作的需求,探讨了四川省生态气象服务工作现状,并针对生态监测手段较单一,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生态观测资料不全、不连续等方面的问题,对四川省生态气象服务工作提出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重点领域研究,构建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统筹四川省生态监测体系,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共享平台,统一发布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健全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定期开展四川省生态状况调查、监测与评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北方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智能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该文针对设施农业种养殖企业用户的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直通式服务需求,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基于JavaEE技术框架、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云服务技术,通过多重因素关联规则学习方法,构建基于互联网气象数据、设施农业小气候环境数据及作物生育期等多重因素的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和生产管理专家知识规则,依托气象部门一体化智能网格气象预报预警平台和未来3~7 d的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开发基于互联网数据挖掘和专家知识决策技术的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智能决策推送服务系统,对寒潮、大风、低温寡照、暴雪等北方主要设施农业气象灾害进行早期预警提醒,系统于2017年秋冬季在天津津南区部分农业园区推广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通过智能手机APP对5次强冷空气过程提前3~5 d自动研判并实时推送设施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和防灾减灾提醒建议,便于生产管理者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和提前采取生产管理措施,避免重大灾害损失,探索应用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挖掘等信息手段开展气象灾害早期预警,为研究满足设施农业互动式、个性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气象信息服务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研究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具有重要意义。茂名市设计开发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业务提供一个能推广、可扩展的软件业务平台,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该系统整合了茂名基础地理信息、地质水文、气象预报等数据,采用基于面向资源服务框架(Resource Oriented Achitecture,ROA)建立地质灾害数据服务系统;基于气象强降水预报,采用灰色模型对地质灾害进行建模、预测及预警,实现智能分析,自动生成预报产品;采用GIS技术、WEB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提供可视化的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2016年4月26日怀集县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现此次过程是高空槽、西南急流、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等系统配置。降雹发生前两广交界地区不稳定能量充足且700 h Pa以下湿层好,0℃层适宜,有利于对流单体的发生发展和降雹。高层冷平流与低层暖平流的叠置是强风暴环境场的基本特征之一。临近预报应该关注卫星云图和雷达产品,如果雷暴单体反射率因子的强度和VIL值出现明显地跃增,并且速度图上出现明显的低层气旋式辐合,应及时发布较高级别的雷雨大风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16.
绍兴市农业生态和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基于3S技术的农业生态监测和基于自动气象站、雷达、卫星、数值预报、短信息技术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动态监测绍兴市耕地被侵占面积,分析水资源分布、土地利用覆盖等农业自然资源分布特征,并对农业气象灾害实现监测和预警,从而为根据当地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有效地减轻气象灾害损失,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了及时发现水库大坝运行中出现的异常状况并进行分析评估,对可能出现的事故前兆进行预报预警,提出处理建议与对策,消除安全隐患,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了大坝监测研究。介绍了物联网理论的技术架构,以耿庄水库工程为例,对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结构、组成和特点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文县被列为"长治"工程重点县后,针对全县频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在泥石流监测预警点和滑坡、泥石流群测群防点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对滑坡和泥石流的监测机制、预警网络建设、科学监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准确预警预报为出发点,以"防大汛、避大灾、减少灾害损失,服务于发展山区经济"为目的,成功地预报了多处滑坡、泥石流灾害,并进行了险情处理,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安全保障,取得了明显的防灾减灾效益。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面积广、强度大、监测设施落后、数据实时传输困难等问题,研发了集光电探测技术、无障碍数据信息(影像)交互传输系统、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评价预报模型为一体的自动监测系统,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模型评价和及时预警预报提供技术支撑。对该系统的目标、结构等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0.
永泰县以"清山绿水"的自然绮丽风光而家喻户晓,县内旅游资源丰富。永泰县气象灾害多发重发,台风、暴雨、短时强降水、大风、雷电和浓雾等灾害性天气及山洪、地质灾害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永泰县旅游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旅游气象监测设施不足,特色旅游气象产品(如花期预报、旅游指数等)紧缺、旅游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针对性不强、准确率不高、覆盖面不广。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永泰旅游的安全和旅客出行计划的安排,影响到永泰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