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保定国家基本气象站1981-2018年近38年降水观测资料,对保定市暴雨天气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8年保定市年平均暴雨日数为1.3 d,随时间变化呈略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13 d/10年,暴雨最早出现在5月,最晚出现在9月,集中出现在7-8月,以7月最多;年平均大暴雨日为0.2 d,近38年大暴雨日数也趋于略减少;日极端最大降雨量平均为68.6 mm,近38年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798 mm/10年。暴雨日数、极端降水量均趋于减少,说明保定市气候趋于暖干化发展,应加强生态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
对博克图地区近30年(1981———2010年)积雪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博克图年平均积雪日数为139.5 d,年平均降雪日数为83.5 d,最大积雪深度为35 cm,出现在1998年11月15日。降雪主要出现在春季、秋季和冬季,年平均月降雪日数最多为1月份,全年降雪日数在56~129 d,降雪日数以15.504 d/10 a的速度递减。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4—2015年吕梁市离石区大风气候资料,对吕梁市离石区大风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吕梁市离石区的平均风速为1.96 m/s,2月、3月的平均风速最大,10月的平均风速最小,冬、春季的平均风速较大,秋、夏季的平均风速最小,年平均风速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平均最大风速为3.89m/s,其中最大风速极值出现在12月,极小值出现在10月,春、夏季的最大风速数值较大,冬、秋季的最大风速数值较小,年平均最大风速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吕梁市离石区近12年主要方向都是北东北(NNE)为主,只有2011年比较特殊,主体方向是北风(N)。  相似文献   

4.
通过江口县近30年的对降水资料时间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县全年平均降水量为1351.3mm,年最多降水量1878.0mm,年最少降水量934.5mm,降水量月、季、年差异很大;江口县平均一年有167.2d在降雨,其中,平均有38.2d为中雨、有13.6d为大雨、有3.7d为暴雨;江口县年平均雪日为21.9d,只有2.6d降雪形成积雪;一年中,夏季降水量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小;夏季减少,春秋两季增加,冬季基本不变;从1989年到2018年,近30年江口县年降水量增加了40.2mm;江口县暴雨洪涝主要出现在夏季;春夏秋连阴雨、干旱性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1956—2019年辽阳市降雪初日、终日及雪期气温等资料,分析了近64年辽阳市降雪初日、终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雪期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近64年辽阳市降雪初始日期主要集中在11月,平均出现在11月3日;降雪终止日期主要集中在4月,平均出现在4月5日。降雪初始日期在近64年有所延迟,降雪终止日期明显提前,平均每10年提前3.8 d。降雪初、终日间日数明显缩短,平均每10年缩短5.2 d。气温与降雪的初始日期、终止日期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固原市6个气象站资料,从降雪日数、降雪量级、积雪日数等方面分析了固原市冰雪天气分布规律,为建立全市大到暴雪预警、气象服务提供了气候背景。结果表明,固原市各地的年平均降雪日数和大雪以上降雪基本上是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增多,六盘山全年仅7月未出现过降雪天气,冬季月最多降雪日数出现在2月;固原市年平均积雪天数最少有31 d,年最大积雪深度为35 cm。  相似文献   

7.
为做好雷暴预测预警,科学防灾减灾,利用1970年12月至2010年12月盖州市雷暴资料,采用常规统计与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盖州市雷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院近40年盖州市年雷暴日数平均为25.6 d,属于中雷区。年雷暴日数最多39 d(1991年),最少15 d(2000年)。近40年雷暴日数呈显著(0.05水平)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1.697 d/10年;近30年、近20年雷暴日数呈减少趋势,近10年雷暴日数呈弱增多趋势,增多速率为1.879 d/10年。一年中1月、12月无雷暴,7月雷暴次数最多,平均5.7 d/年。夏季雷暴最多(15.4 d),其次是秋季(6.0 d),再次是春季(4.2 d),冬季很少发生(0.1 d)。初雷最早出现2月13日(2009年),终雷最晚出现在11月21日(1971年),初雷和终雷均呈弱提前趋势;雷暴持续期平均为186 d,呈弱延长趋势。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陕西省宝鸡市11个国家气象站1981-2019年3-5月降水资料,统计春季第一场透雨出现时间和降水量,分析其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宝鸡春季第一场透雨平均出现时间为4月13日。由中东部向西北和西南逐渐推后,川塬区早于南北部山区(麟游除外)。近39 a透雨出现日期总体呈偏晚趋势,但趋势不显著。近39 a各站无透雨频率为6%,出现在3月的频率为27%,4月43%,5月23%。第一场透雨雨量出现在25 mm≤R50 mm的频率为42.1%~60%,是除眉县外各站出现最多的量级;出现在20 mm≤R25 mm的频率为22.9%~44.7%;出现在15 mm≤R20 mm的频率为8.6%~21.1%;R≥50 mm的频率为0%~11.4%,是各站出现最少的量级。  相似文献   

9.
友谊农场位于北纬中高纬度,在亚洲大陆东岸,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冬夏差异大。历年平均气温3.1℃,一年中高温出现在7月或8月,历年平均气温在20.0~22.0℃,最低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月平均气温为-19.3℃,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6℃,极端最低气温为-41.0℃,历年平均降水量为501.2mm,最多可达760.0mm,最少为303.5mm,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最少月是1、2月。由于冷暖空气的差异明显,按地方性气候划分,农场四季具体划分为:春季为3~5月份,夏季为6~8月份,秋季为9~10月份,冬季为11~2月份,最明显的是冬、夏俩季,春秋季节是过渡季节,时间短,如果按自然气候划分的话,农场只有春夏冬而没有夏季。  相似文献   

10.
采取1981—2018年南京市高淳区气象局的暴雨日数观测资料,通过采取气候倾向率的方法对南京市高淳区暴雨特征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8年来南京市高淳区暴雨日数整体上呈现波动性增加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是0.444 d/10年;38年间南京市高淳区共出现了162个暴雨日,平均暴雨日数约为4.3 d;年暴雨日数最多为15 d,年暴雨日数最少为1 d;高淳区近38年来暴雨天气大部分集中于5—9月,该时间段累计出现暴雨日数145 d,占年累计值的89.5%;高淳区夏季发生暴雨天气的频率最高,秋季与春季发生较少,冬季出现暴雨天气的概率最小。暴雨天气的发生会导致土壤过湿,农田过湿加重,部分农田还可能出现涝渍或者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常常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针对暴雨天气,应不断强化强暴雨天气的监测以及预报预警,并且为农户提供精细化的暴雨灾害防御指导,从而减少暴雨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4—2015年廊坊市年、季、月、日等降水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廊坊市自然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年代变化,廊坊市旱、涝、正常年交替出现,年降水量≥600 mm的峰值次数呈下降趋势;夏、秋2季降水量正常年份多,春、冬2季异常年份多,其中春季偏少年份多,冬季偏少和偏多年份均多。随年代变化,春季降水量仍是偏少年份多;夏季为偏多、偏少、正常年交替出现;而秋、冬季降水量在20世纪90年代前以偏少为主,之后转为偏多趋势。廊坊市年降水日数随年代变化呈下降趋势,特别在2004—2015年的12年间,有11年均低于平均值,平均少9 d,各等级降水日数与年日数变化趋势一致,在2000年之后的近16年,各等级降水日数均出现了明显减少,平均少4 d。廊坊市春季透雨过程降水量,在2000年之后有减少趋势,平均少2.5 mm;秋季连续3 d连阴雨次数在2000年之后有增加趋势,平均增加2.2次/10年。  相似文献   

12.
利用绍兴市柯桥国家一般站1961—2016年逐日平均气温,计算分析绍兴市四季开始时间、四季长度及其变化趋势,揭示绍兴四季变化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表明,绍兴近56 a四季开始的平均时间分别是3月27日、6月1日、9月29日、12月6日,四季长度分别为66.0、120.0、67.5和111.5 d。近56 a,春季开始时间共提前14.0 d,夏季开始时间共提前5.9 d,秋季开始时间共推后13.4 d,冬季开始时间共推后3.6 d。四季长度变化趋势在绍兴表现为春夏持续时间增长、秋冬持续时间缩短。春季开始时间较夏季开始时间的显著提前致使春季持续时间延长;夏季持续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则是夏季开始时间提前,秋季开始时间推迟;而秋季开始时间较冬季开始时间推迟显著致使秋季缩短;冬季开始时间推迟而春季开始时间提前是冬季缩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利用石羊河流域近10年水情资料、近40年自然降雪资料和近4年人工降雪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现状和人工降雪作业的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降雪的4年内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增加明显,增雪效果非常明显。同时指出冬春季在石羊河流域进行人工增雪具有一定的潜力,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刘路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5,(4):209-210,375
利用邹平县1959 ~ 201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5d滑动平均、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四季开始日期及其长度的变化特征,并利用Mann-Kendall、滑动t检验法对四季开始日进行突变分析,通过对比定性来确定较为可靠的突变年份.结果表明,近52年来邹平地区四季开始日期的总体变化趋势为春、秋开始日期呈提前趋势,提前幅度春季>秋季,冬、夏开始日呈推迟趋势,推迟幅度冬季>夏季;平均四季长短的总变化趋势为春、秋季天数呈延长趋势,且延长天数春季>秋季,冬、夏季天数呈缩短趋势,且缩短幅度冬季>夏季;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邹平当地最敏感的反应就是春季开始日的显著提前和冬季天数的显著缩短;Mann-Kendall、滑动t检验结果表明,春季在1968和2005年发生了突变,夏季在1971和2004年产生了突变,秋季在1973年发生了突变,冬季在1968年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服务"三农"发展农村经济,建立防灾减灾服务平台,利用19572012年大凌河流域朝阳区域气候监测站降水资料,分析了不同量级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尤其≥0.0 mm、≥5.0 mm降水日数减少显著。全年降水日数减少主要在夏季,而夏季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出现在72012年大凌河流域朝阳区域气候监测站降水资料,分析了不同量级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尤其≥0.0 mm、≥5.0 mm降水日数减少显著。全年降水日数减少主要在夏季,而夏季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出现在78月。78月。78月≥0.0 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1.382 d/10年,线性减少约8 d;≥5.0 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0.719 d/10年,线性减少约4 d;≥10.0 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0.389 d/10年,线性减少约2 d。近20年(19938月≥0.0 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1.382 d/10年,线性减少约8 d;≥5.0 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0.719 d/10年,线性减少约4 d;≥10.0 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0.389 d/10年,线性减少约2 d。近20年(19932012年)由于72012年)由于78月降水日数的减少,伏旱的发生几率达到35.0%。  相似文献   

16.
利用阳泉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历史气候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2003—2017年阳泉市降雪天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7年阳泉市降雪量和降雪日数均呈减少趋势,但降雪极端性增加;降雪初日和降雪终日年际差异明显,其出现早晚与日平均气温≤2℃出现和结束时间的对应关系较好。冬半年气温升高可能是降雪减少和极端性增加的原因之一。冬半年气温距平与降雪日数成反相关关系,入冬时间早,气温低,有利于降雪日数的增加,反之亦然;冷空气活动有利于降雪的产生,但水汽条件对降雪影响更加明显,东北风和东南风风向频率增加有利于水汽条件的改善,利于降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根据咸宁市6个气象站1960年12月至2013年2月霾天气人工观测资料,运用趋势系数统计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咸宁市近53年来霾日数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咸宁市霾日数中间多南北少,丘陵地区多于沿江地区,年平均霾日数赤壁最多,达16.7 d,嘉鱼最少,仅1.5 d。除赤壁外,其他县市年霾日数呈减弱趋势。霾日数冬季最多,占全年的47.7%,春季、秋季次之,分别占全年的25.7%和20.5%,夏季最少,仅占全年的6.1%。咸宁市区霾日12月和1月最多,平均分别达2.1 d和1.8 d,6、7月最少,7月仅0.1 d,有近94%的年份都在6月没有出现霾天气。咸宁市区霾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阶段性明显,20世纪70年代初期是霾日数急剧上升阶段,至80年代初期维持较高的霾日数,存在着2~4年的显著周期。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平凉市近50年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军  陈宝玉  仙昀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85-16887,16889
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法、5年滑动曲线分析法和Cv值对比法对平凉气象站1952~2004年的蒸发量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平凉蒸发量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其平均减少速率为-19.23 mm/10a,夏季减少速率最大为-3.7 mm/10a;近50年平凉市年均蒸发量为1 425.1 mm,80年代的年均蒸发量低于平均值;月平均蒸发量最大值出现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冬、春、夏季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与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秋季蒸发量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近50年平凉市的降雨量和蒸发量均在减小,但降雨量的减小速率大于蒸发量的减小速率,气候呈干燥趋势,同时,降雨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旱灾发生的频率。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79~2008年西藏雷暴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研究了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西藏地区雷暴日数较多,年平均雷暴日数在70.0 d左右,索县年平均雷暴日数达75.2 d;其次,沿雅鲁藏布江的江孜年平均雷暴日数为71.3 d;另一个雷暴中心在浪卡子,年平均雷暴日数为70.0 d。林芝地区、阿里地区、昌都地区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相对较少,为10.0~30.0 d,有2个低值中心,分别为波密和普兰,年平均雷暴日数〈10.0 d,是西藏雷暴最少的地方。雷暴年际变化较大,年雷暴日数有减少趋势;西藏雷暴日数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集中出现在4~9月,而夏季6、7、8月占7成以上;西藏平均雷暴初日在3月16日,最早平均初雷日在2月15日,比历年平均提早近1个月;年平均雷暴终日在10月19日,最晚平均终雷日为11月14日,比历年平均推迟近1个月。  相似文献   

20.
张巍  高桐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0):153-155
利用沈阳市1951-2014年降水资料,运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沈阳市近64a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市5~9月是年降水量减少的主要时间段,平均每10a减少约24.471mm,近64a降水线性减少达156.6mm,在1975、1976年出现气候突变,突变后的1976-2014年比突变前的1951-1975年降水量平均减少99.3mm;春季表现为增加趋势,平均每10a增加12.0mm.分析结果对沈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中长期降水评估、农业结构调整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