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苏州市相城区历来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河道清澈、环境优美。前些年,由于人口猛增,加之居民往河道中乱抛垃圾杂物,一些小工厂、小作坊任意排污、偷放毒水,导致河道恶臭难闻。针对上述问题,各乡镇党委、政府结合"263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河道整治措施,实现了河水清洁、常年流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3.
黄有进 《新农村(黑龙江)》2011,(2):80-81
近年来,义乌市水务局以建设“安全水务、民生水务、生态水务、法治水务”为目标,以防汛保安工程为重点,扎实推进以河道整治等水利工程为重点的民生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对河道整治规划的概念、程序、设计标准、基本原则等分别作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5.
笔者通过对当前河道整治与管理工作的难点问题的思考,提出了河道整治与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并阐述了做好河道整治与管理工作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7.
8.
为了彭阳县红河两岸防洪安全,消除或减小由于洪水冲刷造成的岸坡坍塌和耕地减少,遏制河道扩展、下切,控制河势,对红河河道进行治理非常必要。文章针对工程建设区的水土流失状况,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畜牧业的高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畜产公害”,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产品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特别是畜禽粪便、养殖污水的任意堆弃、排放现象普遍存在,致使养殖区域及周边环境恶化,从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同时对畜牧业本身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本文针对畜牧养殖业污染的现状和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抚宁县的河道采砂管理工作是从1987年7月开始,在中小河道采砂管理工作中,本着以河养河的原则,走卖砂治河之路,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全面贯彻"建设、管理、经营、服务、效益"的方针,本着先易后难,轻重缓急,远期近期,卖砂清障,筑堤绿化,注重效益具体实施,使抚宁县河道采砂管理工作步入了法制化、标准化、正规化的轨道,使河道工程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2.
13.
以扬州市典型城市内河河道为例研究了人工曝气、生态砖覆盖、生物填料覆盖、低位植物浮床(简称低位浮床)等原位生态处理技术对河道底泥污染释放及其对上覆水污染负荷贡献的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原位生态处理后,1)底泥中氨氮的释放速率下降50.3%-89.64%,平均为59.27%;底泥污染释放对上覆水氨氮负荷贡献量的去除率为36.59%-82.67%,平均为53.33%;2)底泥中总氮的释放速率下降20.96%-88.94%,平均为42.32%;底泥总氮释放对上覆水污染负荷贡献量的污染去除率为38.00%-67.06%,平均为54.96%;3)底泥中总磷的释放速率下降27.49%-91.00%,平均为55.31%;底泥总磷释放对上覆水总磷污染负荷贡献量的去除率为67.14%-98.46%,平均为84.33%;4)底泥中CODMn的释放速率下降11.84%-79.32%,平均为41.16%;底泥上覆水中CODMn的释放速率下降-1.25%--70.74%,平均为29.83%.研究还发现,原位生态处理技术在运行中对底泥污染治理的效果受该技术对底泥的扰动程度的影响,在进行集成应用的时候,对底泥扰动较大的技术应与对底泥扰动较小的技术相间应用,以减少工程技术运行中对底泥扰动造成的污染爆发式释放,达到更好的整体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17.
王泽荣 《新农村(黑龙江)》2010,(6):202-202
香格里拉州内水能、森林、矿产、畜牧、生物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因大部分地区为高寒山区,山高谷深,气候严寒,自然环境恶劣,属亚高山性生态脆弱带,故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植被一旦破坏,难以恢复。而如今很多面源环境受到了污染。必须要采取有效对策加以控制和治理,才能改善香格里拉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19.
垃圾填埋场是重要的环境污染源,威胁着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垃圾填埋场整治已是必然。主要对整治后的龙头寺垃圾填埋场场地进行了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满足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要求;水体pH、DO、COD、BOD5、NH3-N、TP、石油类均满足III类水质标准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环境噪声昼间、夜间满足二类声环境要求;土壤有机质偏低,B、D、E区土壤pH略显碱性(垃圾场封场整治期间喷洒石灰所至),C区及混合区土壤pH在6~9,未超标。土壤中重金属镍、汞、铬、镉、铅、砷含量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场区土壤未受到重金属的污染。环境风险分析表明,该土地整治后满足城市居住建设的用地要求。 相似文献
20.
结合萧山区的实际情况,浅论河道综合整治关键在于加大河道综合整治力度,高品位、高质量编制好河道整治规划,重点突出城市、乡村二大体系工程建设,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深化长效管理机制,使水环境整治成为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