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云南省不同烤烟中无机元素的差异,采用烟草行业标准方法对云南省烤烟中主要的14种无机元素指标进行了全面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云南省不同产区之间,不同部位的烤烟样品各无机元素分布存在差异,利用中部烤烟样品能够明显区分5个区域的样品;对云南省样品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云南省内不同产区烤烟的无机元素差异。  相似文献   

2.
比较分析了贵州各行政区域之间、农村区域之间和城乡区域之间经济的绝对和相对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并据此提出贵州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一体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国内外不同烤烟中无机元素的差异,采用烟草行业标准方法对国内外烤烟中主要的14种无机元素进行了全面数据采集以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以云南省为代表的国内卷烟不同产区之间,不同部位的烤烟样品各无机元素分布存在差异,利用中部烤烟样品就能明显区分云南省5个区域的样品。在国外主要烤烟产区之间,可以明显区分美国、津巴布韦和巴西3个国家的无机元素分布区域。通过对国内外样品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在以云南省为代表的国内烤烟的钙和硝酸根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国外烤烟的,而钾、氮、锌、镁含量水平显著低于国外烤烟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国内外不同烤烟中无机元素的差异,采用烟草行业标准方法对国内外烤烟中主要的14种无机元素进行了全面数据采集以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以云南省为代表的国内卷烟不同产区之间,不同部位的烤烟样品各无机元素分布存在差异,利用中部烤烟样品就能明显区分云南省5个区域的样品。在国外主要烤烟产区之间,可以明显区分美国、津巴布韦和巴西3个国家的无机元素分布区域。通过对国内外样品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在以云南省为代表的国内烤烟的钙和硝酸根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国外烤烟的,而钾、氮、锌、镁含量水平显著低于国外烤烟的。  相似文献   

5.
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绝对差异、相对差异、级差率及变异系数等指标对省内各区域的经济差异进行分析,并运用swot分析探求各区域战略定位,以促进河南省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安徽省经济逐年增长,但与此同时,省域内部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日益显现出来。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该文通过建立经济社会综合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地分析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得出安徽省各市的经济发展综合排名,分析了各区域经济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云南省农村区域生态经济类型,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划分,并应用综合评分法和灰色分析法对各区域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对区域经济状况、金融状况、创业园规划、交通状况、创业技能培训等因素进行分析,利用模糊物元理论与熵值法对区域差异对农民创业吸引进行评价,运用欧式贴近度反映待评物元与经典域各等级的贴近程度,建立了一种评价区域环境对农民创业吸引的熵权模糊物元分析策略。并且对5个不同区域进行了实证分析,为农民创业制度环境构建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显得日趋重要。根据河北省的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状况,将其划分为4大经济区,利用变异系数法和基尼系数衡量了在新常态背景下人均GDP的发展状况,并结合Theil指数对河北省区域总体差异、区际差异及区内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比较三种方法衡量出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定量分析结果均表明,区域差异呈现倒U型特征,区际差异是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因素。依托京津及各经济区核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将有利于缩小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合理的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为准确地评价特定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制定和实施该地区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方法】将集对分析理论引入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领域,利用四元联系数分析各评价指标之间的优劣关系,并通过各指标权重关系确定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所属等级,建立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模糊四元联系数模型。【结果】应用所建立的基于模糊四元联系数的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对安徽省淮北市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淮北市当前水资源承载能力发展形势严峻,已趋近饱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总体状况会有所好转;所建立的评价方法计算过程合理可靠、简便快捷,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结论】基于模糊四元联系数的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能较好地描述复杂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优劣差异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云南省红河县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方法】以云南省红河县景观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借助GIS技术,应用多样性指数、分离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分维数倒数等一些基于异质性的指标对各研究单元的景观干扰度和景观脆弱度进行特征化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风险受体、生态终点,进而计算各研究单元的生态风险值并对其评价.【结果】研究区域各单元破碎度介于0.1~0.4之间,多样性介于0.75~1.36之间,均匀度指数介于0.38~0.65之间.整个研究区域生态风险值介于4.22~13.6之间,迤萨镇最大为13.6,石头寨乡最小为4.22;红河县高、较高等级的风险区占到全县面积的36.9%.【结论】云南省红河县生态风险防范的任务相对繁重.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结合乌大张地区实际情况,构建了乌大张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城市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理论,定量测算了2003—2016年乌大张地区的协调发展度,依据测算结果对乌大张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整体区域的综合分析与乌大张3市之间的对比分析,并针对协调发展中所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升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乌大张区域及3市处于基本协调发展阶段,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乌大张3市之间协调发展水平具有差异,人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等城市系统之间的矛盾,长期内仍是制约乌大张城市复合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渔业经济总产值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渔业作为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云南省农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取2006—2012年云南省渔业经济总产值及其影响因素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计算各影响因素与云南省渔业经济总产值的灰色关联度。通过对模型结果的分析,找出云南省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南区域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对指数和绝对指数测算了河南的区域经济差异,并运用具有可分解性质的泰尔指数对其进行分解分析.认为,河南区域经济差异处在增速不断扩大的增长过程中,且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各个区域之间的差异构成的.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如果不能均等地在各地区之间分配,则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建议采取措施降低经济差异的增长速度,并以降低组间经济差异为主.  相似文献   

15.
浅析西部农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谋求区域内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各要素之间协调关系的发展,但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所存在的贫困,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恶性循环却导致了其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并制约着它们的可持续发展进程。通过对这一状况的剖析,以期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活动关系密切。耕地作为土地的精华,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规律性。通过分析我国经济成熟区、经济成长区和经济欠发达区经济差异特征的基础上,以1999年~2002年耕地面积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相对指标(耕地减少率、耕地非农化率)和绝对指标(耕地建设占用总量和人均占用量)考察耕地减少状况,然后将各经济区域与耕地减少状况进行空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减少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性不显著,而耕地非农化率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关系,经济成熟区的耕地非农化率最高;耕地建设占用总量和人均占用量也表现出经济成熟区>经济成长区>经济欠发达区的特点。耕地建设占用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向变化趋势。建立土地优化配置机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代换是实现耕地非农化库兹涅茨曲线转化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现代农业更是我国目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趋势,现代农业与区域经济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耦合关系。本文通过选取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地区现代农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分,在耦合机理的基础上,利用耦合模型对"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京津冀地区现代农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状况进行研究,根据实证的耦合类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出各指标对现代农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程度,为提高现代农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优化其协调水平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云南省江川县为典型案例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川县7个乡镇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清水沟村实证调研的结果,以区域地理的视角分析各区域单元的优劣势,进而提出江川县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的圈层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9.
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与其他产业的高度关联性,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利用耦合模型对北京2000年以来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状况进行研究,并根据定量分析的耦合等级,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出各指标对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为提高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优化其协调状况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我国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这为中部地区崛起提供了良好机遇。现阶段是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快速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情况的全面了解是发挥政策优势促进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能反映中部六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确定和解释影响中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成分因素,以对中部六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指出政策推进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差异并采取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