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鲫鱼(Carassius auratus L.)属鲤形目,鲤科,鲫属。鲫鱼是一种优良的养殖鱼类,食饵以螺蚬类为主,也食底栖水生昆虫,人工饲养下可用配合饲料喂养。鲫鱼可以忍受较长时间的饥饿,但随着水温和饥饿时间的变化耗氧率也随之变化。水温相同,随饥饿时间增加,耗氧率下降,并且,在高温时的耗氧率高于低温时的耗氧率。22℃时,耗  相似文献   

2.
黑鲷耗氧率昼夜变化及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及其与体重、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鲷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随个体的增大而降低;23:00耗氧率最高,为3.16±0.26μg·(g·min)-1,07:00左右耗氧率最低,为0.74±0.59μg·(g·min)-1。黑鲷白天的平均耗氧率为1.98±0.84μg·(g·min)-1,夜间的平均耗氧率为1.96±0.63μg·(g·min)-1,其代谢水平的昼夜变化不明显(n=10,t=0.034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16、20、24、28和32℃下测定了当年(体质量0.57~3.82g)和1冬龄(17.39~54.40g)拉氏Phoxinus lagowskii的耗氧率及其昼夜变化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拉氏昼间耗氧率高于夜间,当年苗种耗氧率峰值在中午和傍晚,而成鱼的仅在傍晚;在16~32℃范围内,体质量为(1.72±0.60)g的拉氏耗氧率(OR)随温度(T)升高而增加,其关系式为OR=0.1734e0.2277T(R2=0.9911),窒息点在1.53~1.65mg·L-1之间,平均(1.59±0.04)mg·L-1;在20~24℃下,拉氏(0.77~52.4g)耗氧率(OR)随体质量(W)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其关系式为OR=0.3248W-0.2206(R2=0.8076),窒息点在1.10~1.55mg·L-1之间,均值为(1.29±0.19)mg·L-1。  相似文献   

4.
体质量和温度对星洲红鱼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体质量对星洲红鱼(Red Tilapia)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的影响。结果显示:水温15~35℃时,星洲红鱼的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都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差异显著(P0.05);耗氧率(Ro)、排氨率(RA)与温度(T)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Ro=0.066 4T+0.008 6(R2=0.969 3)和RA=3.849 4t+3.927 5(R2=0.916 8)。在体重27.50~201.87 g范围内,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体重的上升而减小,窒息点随着体重的上升而上升,差异显著(P0.05);耗氧率(Ro)、排氨率(RA)与体质量(W)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Ro=-0.042 2W+0.312(R2=0.989 6)和RA=-4.281 8 W+26.4(R2=0.988 4)。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体质量对星洲红鱼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江黄颡鱼瞬时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三种水温条件下(12℃、20℃、28℃)测定江黄颡鱼(Pseudobagrus vachelli)幼鱼(6.5~8.6cm/p,3.953~8.407 g/p)的耗氧状况,据此计算出幼鱼的瞬时耗氧速率(V,mg/g.h)与溶氧量(DO,mg/L)及水温的相关关系。试验表明:江黄颡鱼耐低氧能力较强;其昏迷点、窒息点随水温的升高而有所增大,28℃时两者分别为0.3183、0.2750 mg/L;江黄颡鱼的瞬时耗氧速率随时间的延长、溶氧量的降低而降低,呼吸类型属于顺应型。  相似文献   

6.
江黄颡鱼瞬时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种水温条件下 ( 12℃、2 0℃、2 8℃ )测定江黄颡鱼 (Pseudobagrusvachelli)幼鱼 ( 6 .5~ 8.6cm/p ,3.953~ 8.4 0 7g/ p)的耗氧状况 ,据此计算出幼鱼的瞬时耗氧速率 (V ,mg/ g.h)与溶氧量 (DO ,mg/L)及水温的相关关系。试验表明 :江黄颡鱼耐低氧能力较强 ;其昏迷点、窒息点随水温的升高而有所增大 ,2 8℃时两者分别为 0 .3183、0 .2 750mg/L ;江黄颡鱼的瞬时耗氧速率随时间的延长、溶氧量的降低而降低 ,呼吸类型属于顺应型  相似文献   

7.
向伟 《水产养殖》2014,(7):30-32
试验采用流水呼吸室法和静水呼吸室法,测定了北极茴鱼亲鱼在水温8.5~10.5℃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北极茴鱼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在12:00左右,低谷在6:00左右,最佳生长温度8~15℃。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流水呼吸室法和静水呼吸室法,测定了北极茴鱼鱼苗在水温6.5~7.5℃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北极茴鱼鱼苗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在18:00左右,低谷在6:00左右,最佳生长温度7~15℃.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12±1) ℃和盐度24.3±0.61条件下,研究了饥饿及恢复投喂对鱼免幼鱼生长、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设置饥饿5、10、15 d及连续饥饿4个水平,并设正常投饵对照组,各组饥饿结束后马上恢复正常投饵,整个实验历时30 d,在实验前、饥饿结束时和实验结束时分别测定鱼免幼鱼全长、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表明:鱼免幼鱼在饥饿状况下存活时间23 d.实验结束时,饥饿5 d和10 d处理组鱼免幼鱼全长和体重明显高于投喂对照组(P<0.05).在饥饿期间,连续饥饿组鱼免幼鱼的耗氧率先下降又上升;排氨率前期显著升高,5 d后达峰值,然后逐步下降;鱼免幼鱼的O ∶ N比值先下降,10 d后达谷值,然后不断升高,20 d后迅速升高到30.347.饥饿结束时,各饥饿组与投喂对照组耗氧率和排氨率差异显著(P<0.05).实验结束时,鱼免幼鱼耗氧率除饥饿5 d和10 d组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排氨率除投喂对照组和饥饿15 d组差异不显著外,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饥饿结束时和实验结束时O ∶ N比值差异显著.可见,饥饿后恢复投喂的鱼免幼鱼具有补偿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10.
军曹鱼幼鱼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平均体质量为16.0g~18.4g的军曹鱼在不同水温和盐度条件下的耗氧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温对军曹鱼的耗氧率有显著影响。盐度29‰时,水温从17℃上升到32℃,军曹鱼的耗氧率从0.357mg/g·h增加到0.880mg/g·h,水温(X)与耗氧率(Y)的关系可用幂函数表示:Y=0.0045X1.5197。在水温29℃时,军曹鱼的耗氧率随着盐度的变化而变化。此外,军曹鱼的耗氧率表现出较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在中午前和傍晚后较高。水温对军曹鱼幼鱼的窒息点有显著影响。水温从21℃升高到33℃,窒息点从0.74mg/L增加到1.44mg/L。盐度对窒息点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水温(16±1)℃、盐度27.6±0.5、pH值7.5~8.3条件下,将体重为(28.47±2.02)g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分别饥饿0(空白对照)、5、10、15和20d(分别记为T0、T5、T10、T15和T20)后再饱食投喂至40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刺参的耗氧率呈急速下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规律;排氨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氧氮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规律。饥饿结束时刺参的体重,除T5组外,其余各组均显著小于T0组(P0.05),且各自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耗氧率和排氨率与T0组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饥饿对刺参O/N比值的影响显著(P0.05),饥饿初期刺参O/N比值平均为10左右,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刺参O/N比值降为小于7。实验结束时,各饥饿组刺参的体重和特定生长率均小于T0组(P0.05),除T5组外,各组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未能恢复至T0组水平(P0.05)。可见,饥饿后恢复投喂的刺参不具有补偿生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对虾在不同温度下的耗氧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关于对虾 Penaens orientalis 耗氧率的测定,目前国内外的资料还很少。然而准确地测定对虾耗氧率,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生产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目前对虾人工养殖业正在稳步发展,通过测定耗氧率来了解对虾的代谢水平以及如何控制养虾池的氧气条件,都很重要。为此,本试验测定了对虾在四种不同温度(15℃、20℃、25℃、30℃)下的耗氧率,并绘制了与水环境氧含量关系的耗氧率曲线。  相似文献   

13.
为鱼类养殖生产和苗种运输过程中溶解氧的科学调控提供理论依据,该试验采用密闭呼吸室法测定了20、22、24、26、28、30℃水温下额尔齐斯河银鲫幼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水温在20~30℃时,额尔齐斯河银鲫幼鱼的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显著上升(P<0.05)。水温为20℃时耗氧率最低,为0.263 mg/(g·h);水温为30℃时耗氧率最高,为0.571 mg/(g·h)。耗氧率与水温的拟合方程为:y=0.0093x^2-0.0027x+0.2604(R^2=0.9896)。额尔齐斯河银鲫幼鱼的窒息点在20~30℃水温下,随水温的升高而上升,其中水温为20℃时窒息点最低,为0.947 mg/L;水温为30℃时窒息点最高,为1.713 mg/L。水温和窒息点的回归关系方程式为:y=0.0271x^2-0.0629x+1.0452(R^2=0.9116)。  相似文献   

14.
为对方斑东风螺养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试验测定了饥饿和饱食状态下方斑东风螺幼螺在不同水温(25℃、28℃、30℃)时的耗氧率,测定了幼螺摄食后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饱食后幼螺的生理代谢活动加强,耗氧率增加;随着水温的升高,耗氧率也增加。幼螺摄食后水中的溶解氧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试验观察发现,在方斑东风螺养殖的正常水温范围内(25℃~30℃),DO高于3mg/L时,幼螺生活正常;DO在2.40mg/L~2.35mg/L时,幼螺表现为缺氧状态;DO在1.5~1.0mg/L时,幼螺表现为严重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耗氧率与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水产科技》2001,(1):14-17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瞬时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8.0±0.5)℃下,用封闭静水式装置测定了体长1.90~11.03 cm、体重0.17~22.99 g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瞬时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黄颡鱼窒息点(Sp)为0.33~0.60 mg/L,瞬时耗氧率(IRO2)为0.0119~0.2081 mg/g.h。Sp和IRO2随规格的增加而降低,黄颡鱼窒息点(Sp)与体长(L)、体重(W)的关系式分别为:Sp=0.7795L-0.3695(R2=0.9619)、Sp=0.4897W-0.1323(R2=0.9656);瞬时耗氧率(IRO2)与体长(L)、体重(W)的回归方程为:IRO2=0.7290L-0.5709(R2=0.9580)、IRO2=0.3549W-0.2036(R2=0.9539);IRO2随水中溶解氧(DO)的下降而下降,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黄颡鱼属低窒息点鱼类,其呼吸类型可归属于顺应型。  相似文献   

17.
在水温(12±1)℃和盐度24.3±0.61条件下,研究了饥饿及恢复投喂对鱿幼鱼生长、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设置饥饿5、10、15d及连续饥饿4个水平,并设正常投饵对照组,各组饥饿结束后马上恢复正常投饵,整个实验历时30d,在实验前、饥饿结束时和实验结束时分别测定鮸幼鱼全长、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表明:鮸幼鱼在饥饿状况下存活时间23d。实验结束时,饥饿5d和10d处理组鮸幼鱼全长和体重明显高于投喂对照组(P〈0.05)。在饥饿期间,连续饥饿组鮸幼鱼的耗氧率先下降又上升;排氨率前期显著升高,5d后达峰值,然后逐步下降;鮸幼鱼的O:N比值先下降,10d后达谷值,然后不断升高,20d后迅速升高到30.347。饥饿结束时,各饥饿组与投喂对照组耗氧率和排氨率差异显著(P〈0.05)。实验结束时,鮸幼鱼耗氧率除饥饿5d和10d组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排氨率除投喂对照组和饥饿15d组差异不显著外,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饥饿结束时和实验结束时O:N比值差异显著。可见,饥饿后恢复投喂的鮸幼鱼具有补偿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异育银鲫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昼夜变化、体重及水温对异育银鲫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应用流水呼吸室法和静水呼吸室法分别测定异育银鲫在不同条件下的耗氧量,结果表明:异育银鲫日间平均耗氧高于夜间平均耗氧,耗氧量随体重增加而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耗氧率和窒息点随体重增加而减少,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耗氧量、耗氧率、窒息点随水温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体质量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幼鱼耗氧率的影响,采用封闭流水式法测定了2种不同规格(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80±0.05)g、(3.49±0.10)g)斑点叉尾鮰幼鱼耗氧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斑点叉尾鮰幼鱼的耗氧率随着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P<0.05);两个处理组试验鱼晚上的平...  相似文献   

20.
温度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探索虾夷扇贝(Datinopecten yessoensis)夏季大量死亡的生理原因,模拟虾夷扇贝筏式养殖区夏季水温变化情况,采用室内控温实验,研究了温度剧烈和缓慢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及其影响的差异性。实验设置10℃、15℃、20℃、25℃4个温度梯度,设计温度骤变(每小时升温5℃)和温度缓变(每天升温1℃)2种温度处理方式,测定升温前后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温度变化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显著(P0.05)。温度缓变组耗氧率变化范围为1.910~2.722mg(/g·h),排氨率变化范围为1.499~5.003μm/(g·h),耗氧率(OR)和排氨率(NR)与温度(T)之间的相关方程为OR=2.303+0.425T-0.133T(2R2=0.941)和NR=-1.536+4.384T-0.893T(2R2=0.435)。温度骤变组耗氧率和排氨率大于温度缓变组,且温度骤变组耗氧率在15℃、20℃和25℃,排氨率在20℃和25℃与温度缓变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