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随着十六大的"壮大县域经济"号召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由于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很大差异,只有认识好差异才能更好地发展民族地区县域农村经济。全国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其中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县域是关键。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县域经济上表现十分突出,随着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不断受到重视并加快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因素阻碍其发展。本文对我国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及建议,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振兴县域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2.
运用组合赋权法,结合Arc GIS软件对宝鸡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宝鸡市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表现为稳定增长;区域内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区域内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表现出中间高、南北两侧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集聚效应带动了中心区域周边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美国、日本、法国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县域经济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县域经济在城乡一体化不同阶段中扮演的不同角色,说明了其作用和地位虽然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本质上始终是以欠发达区域的发展为重点,通过县域经济来调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一启示可为中国目前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县域经济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用组合赋权法,结合Arc GIS软件对宝鸡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宝鸡市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表现为稳定增长;区域内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区域内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表现出中间高、南北两侧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集聚效应带动了中心区域周边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林国铨 《农学学报》2012,2(2):64-69
回顾分析了“十五”以来福建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认为自2004年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以来,特别是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后,福建县域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与东部地区比较,福建在县域经济发展规模、整体实力仍有较大的差距。文章针对发展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规模小、区域发展不平衡、县域聚集市场资源要素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福建做大做强县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体制创新、增强县域内在发展动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如何反映了一个省的综合经济实力。本文以修武县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实地调查、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修武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找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瓶颈,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内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为实现修武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路径参考,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其它县市尤其是河南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柱和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一直较为落后,也成为了制约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困境,并提出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发展建议,以期能够推进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冉  陈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25-6626
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应该是县域的建设与发展。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较快,特别是发达地区,县域作为广大农村的载体,发展情况与城市地区有较大差距,因而只有县域经济得到发展,才能改变农村发展滞后的现状,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社会差别。以江苏为例,探讨发达地区相对落后的县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区域贫困一直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综合分析县域相对贫困度对更好地实施扶贫攻坚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经济发展水平测量河北省县域相对贫困度,并采用空间自相关法分析空间特征,基于此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测区域贫困影响因素,为加快县域脱贫步伐、精准脱贫建议的提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河北省县域相对贫困度空间分布差异显著,相对贫困度较高的县主要分布在冀西北、冀中和冀中南地区,且区域内有少数潜在贫困县分布,相对贫困度较低的县主要分布在冀东和冀中部分地区;②地理探测器分析发现,地区生产总值、固定社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7个因子对县域相对贫困度影响显著,且因子之间交互作用明显;③区域发展过程中,在结合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实际状况下,应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扶贫策略,逐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科技的创新带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本文以那坡县的县域经济发展为例,简单探析科技创新对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依据区域资源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产业扶贫,是目前产业扶贫政策的核心理念。2012年我国启动扶贫攻坚战,怎样扶持连片特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陕西省山阳县中蜂产业为例,立足于县域农业资源禀赋情况,从产业发展的微观层面积极探索农业产业扶贫对策,以便促进县域农业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在矿产资源日益减少和买方经济逐步形成的双重压力下,安西县以矿产品开采加工和皮棉加工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从资源优势、区域分工与合作、民营经济发展三个方面探析了安西县工业发展的战略,认为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工业化,应以其农业资源优势,尤其是区域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为依托,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强区域分工与合作,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与大中城市形成互补、共生的经济发展关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县域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使县域经济的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形成持久、稳定的经济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3.
以7个时间断面的县域GDP数据为基础,通过相关指标测度和区域重心计算,并借助GIS软件可视化表达,系统分析近30年浙江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的过程,目前县域经济差异较大,主要来自南北差异;以杭金—金丽高速沿线、环杭州湾和温台沿海三大板块高速增长为特征的全省不平衡发展,打破了县域经济原有相对均衡的空间格局,当前,以杭州、宁波为核心的浙北地区、以义乌为首的金华地区和温台沿海地区已成为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优势区域。基于县域经济格局影响因素的变化,提出推动欠发达县市跨越式发展、促进浙江县域经济统筹协调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赵东娟  齐伟  杨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775-1777
生态经济分区是宏观管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模式.在介绍县域生态经济分区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以东营市河口区为例,首先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3方面共选取27个指标构建了分区指标体系,然后以乡镇为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再利用提取的主因子作为新的综合变量,并以各主因子得分矩阵为新的综合变量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在考虑地形地貌和区域特征的基础上将该县域划分为4个生态经济区.在分析各生态经济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为各区经济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保定市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区域基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2006年保定地区统计资料,构建了1个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保定市25个县(市、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得出保定市各县县域经济竞争力情况,从而为保定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的产业发展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是统筹中国城乡发展的基本行政单元和经济单元。在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制定过程中,各相关主体应在正确认识县域资源及其市场的有限性、不完整性和产业阶段特征、演化规律的基础上,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遵循发挥特色、比较优势和积极参与区域分工协作的原则,科学选择战略对策,解决各发展阶段关键问题,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增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支撑能力。一、县域经济的产业特点和发展思路县域经济是一种县级行政区划型的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有一定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区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县域农村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提出发展县域农村经济的“六大”措施,为县域内各涉农部门和相关领导制定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草地生态经济研究的重点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战略、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县域可持续发展、草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机理以及生态经济建设工程和措施效应评价等5个方面进行研究,分别对草地生态经济研究的重点内容进行探讨,系统地阐述了目前草地生态经济研究的重点任务:①在我国的草原区域布局上,应实行分类建设和分类管理,划分生态保护区、基本草地等各种类型区域,明确不同区域生态保护的级别;②如何确定草原地区县尤其是牧区县的发展定位是草原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基;③在3个界面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系统耦合是目前草地生态经济建设和发展研究的重点;④以工程推进草原建设是取得良好效益的科学之策,如何科学地结合生态经济学思想和工程项目的高效管理模式将会极大地促进草原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依据《2008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县市经济发展差异很大,发展很不平衡,将湖北省76个县市分为F〉1、0〈F〉1、F〉0三大类,即县域经济较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中等发达地区与县域经济发展较低地区。基于湖北省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牢固树立工业兴县、工业兴市的思想,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把工业化、产业化落实到项目和企业的发展上来;继续坚持用硬措施改善软环境,以环境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等。  相似文献   

20.
杨伟  姜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1):196-200
以汾河流域各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4~2013年研究区人均GDP数据,以GIS空间分析方法为基础,分别从绝对差异、相对差异、空间分异特征等角度对其20年来的经济空间分异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县域经济发展两极分化态势明显;太原市作为区域核心,对周边县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渐减弱;流域中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以孝义市为核心,依靠资源禀赋以及交通区位条件等,经济增速明显,成为新的高值聚集区;流域南部缺乏明显的中心城市,临汾市作为汾河流域南部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但其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对周边县域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作为局部核心城市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