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玉米育种发展现状与方向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食用的一种禾谷类作物之一,是国民重要的粮食之一。因此,玉米的育种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关注。近年来,我国的玉米育种技术已经在遗传改良方面改变了传统模式,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依然满足不了人们对优质玉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进行玉米育种方面的探讨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研究我国玉米育种方面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来进一步改善我国玉米育种的现状,才能最终满足市场的需求。从我国的玉米育种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现阶段玉米育种的问题,并分析出我国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技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研究农业技术对于提升农业经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玉米育种将会直接决定玉米的年产量。通过分析目前关于玉米遗传育种的研究现状,指出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关键技术,并探索提升玉米遗传育种质量的技术措施,从而指导农业玉米遗传育种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玉米产业体系的健全完善推动着我国玉米育种理论和技术路线的革新,并在减少农民投入和提高玉米生产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果。针对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技术路径及对策进行简要探讨,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分享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锦辉  李潮海 《核农学报》2006,20(6):503-507,496
本文综述了opaque突变基因及其修饰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了优质蛋白玉米育种过程中突变基因及修饰基因改善蛋白质品质和控制籽粒性状的遗传机理,提出了利用突变基因及修饰基因减少玉米醇溶蛋白,增进玉米品质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玉米育种面临的挑战及机遇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作为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保障,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农业发展上国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与政策帮助。玉米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玉米育种科技创新对于粮食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玉米在我国的种植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提高玉米种植水平与产量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受销量增长、自然环境、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的影响,玉米育种工作面临诸多的机遇与挑战。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才能促进玉米育种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玉米的育种效率。基于此,探讨我国玉米育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玉米是最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人们对其需求量日益增多,但在种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下,玉米常规育种及栽培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的一种有效方式。基于此,从单倍体育种着手,重点探究其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玉米育种新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其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重对玉米育种的新技术进行研究论述,从玉米育种地的选择、选择标准、母本父本比例、去杂去雄等育种新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在玉米育种的过程中,主要是提高玉米的综合育种效率,以及明晰育种目的。在我国玉米不单是经济作物,同样是粮食作物,推动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繁育玉米新品种只有提高其综合抗病虫害能力,才能促进其综合产量提高,促进国家农业稳定发展。故通过探讨玉米育种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有效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农作物,为有效提高玉米种植质量以及经济效益,要使用生物技术来改进育种方式,提高育种质量。基于此,以玉米育种中的生物技术应用为研究主题,在阐述生物技术应用意义的基础上,介绍说明玉米育种中经常使用的生物技术,以发挥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机器视觉的玉米果穗参数的图像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12,他引:1  
在玉米育种和品质研究中,经常需要对玉米的果穗长度、果穗宽度、穗行数、穗粒数等参数进行测量。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玉米果穗参数图像测量方法。使用PC摄像头连续采集旋转台上的玉米果穗图像,经过图像处理,获得玉米穗的图像区域,进而得到玉米果穗的穗长和穗宽参数;通过对玉米果穗局部区域的x方向和y方向累计像素值曲线进行分析,提取出玉米穗行,获得每一穗行的穗粒数和穗行宽度;通过图像匹配,获得玉米果穗的穗行数。试验表明,使用该研究方法对玉米果穗的长度、宽度和穗行数的参数测量准确率可达98%以上,对穗行宽及总穗粒数测量准确率达95%以上,整穗的平均检测时间约102 s/穗。该研究实现了玉米果穗参数快速有效的自动检测,相对于目前采用的人工检测,大大提供检测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可应用于玉米千粒质量检测、产量预测、育种和品质分析等场合。  相似文献   

11.
棉花优良品种的推广对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棉花遗传育种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表明,棉花育种新技术应用是我国棉花品种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根本和出发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6次品种更换,每次更换使棉花单产提高10%左右,纤维品质、抗病性和早熟性持续提高,中棉所12、16、19、29等代表性品种为我国棉花生产做出巨大贡献。目前我国棉花品种仍存在纤维品质、抗黄萎病等缺陷,该文就我国棉花遗传育种的目标、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玉米的产量较高、营养价值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对玉米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玉米产量与玉米的栽培管理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玉米的品质与其病虫害防治措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对玉米的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相关的研究。科学的玉米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使用绿色科学的手段进行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以保障玉米的产量。基于此,主要研究了玉米的栽培技术,与玉米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3.
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满足国家养殖业、能源工业和人们生活需求,玉米产业只有不断提升产量和质量,才能增加社会有效供给量。目前,如何提升玉米产量与品质已成为主攻方向。经过大量实际数据研究与推算,综合考量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各个因素,在确定对无关变量实施控制的同时,探讨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合理密植,提高玉米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4.
棉花优良品种的推广对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棉花遗传育种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表明,棉花育种新技术应用是我国棉花品种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根本和出发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6次品种更换,每次更换都使棉花单产提高10%左右,纤维品质、抗病性和早熟性持续提高,中棉所12、16、19、29等代表性品种为我国棉花生产做出巨大贡献。目前我国棉花品种仍存在纤维品质、抗黄萎病等缺陷,该文就我国棉花遗传育种的目标、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念的转变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们对特色甜、糯玉米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高效种植、改善玉米品质、提高玉米产品的商品性值得研究。基于此,从隔离种植、选地整地、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田间管理、采收和秸秆利用等方面总结了南方鲜食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甜、糯玉米种植农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前,玉米已成为我国面积与总产量最大的作物。合理的雄穗大小是玉米育种的重要考察目标。主要概括了玉米雄穗发育相关基因研究进展,以及玉米雄穗分枝数的遗传分析和 QTL 定位相关研究进展,为玉米选育种及进一步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每年通过贵州省审定的玉米品种有几十个,但都存在推广年限短、区域狭窄、单个品种推广面积小问题。基于此,通过对安单三号杂交玉米品种广适性的研究,分析其产量、品质、抗性、适应性方面,希望对今后杂交玉米品种育种方向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产品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其中玉米、水稻、小麦并称为我国农业的三大支柱产业。随着农林牧渔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重视玉米高产培植技术,不断深入研究玉米高产培植技术,通过病虫害的防治提升玉米产量,该种技术给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原动力。要实现玉米高产,就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种植的玉米品种,再配备适合的高产培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基于此,探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通过高效的技术,提升产量和品质,深入研究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客观深入探讨栽培技术要点,推动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图像技术的玉米株型育种辅助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将计算机多媒体图像处理技术引入玉米植株型研究,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建立了集株型信息获取与表述,判别归类,亲子预测与选配等功能和玉米植株标准图像数据信息库及其管理于一体的玉米株型育种辅助系统。为玉米育种辅助选型和品种资源管理,鉴定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南方和北方均有种植,要想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必须优化玉米栽培技术,加强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基于此,从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以期提高玉米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