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存在着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我们要在追求社会和谐中建立和运用各种机制,正确处理社会矛盾,把构建社会和谐的目标作为执政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刘鹏 《现代农业》2009,(2):58-59
目前伴随着高速的现代化进程,我国同时也处于一个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当中。这一过程充满着各式各样复杂的矛盾和变数.无疑将会对整个社会带来全方位的巨大冲击。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社会的领导党和执政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意识形态的高度统一一直是其执政的牢固的合法性基础。如今,在我国改革逐步深化,各种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政治生态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拓展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汲取更多的合法性资源已变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近郊农村作为城市建设和拓展的重点区域,直接面临征地、拆迁等热点难点问题,加上人流量大、外来人口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给基层组织管理与服务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正确化解近郊农村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既是对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考问,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新世纪新时期我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作为消费群体与资源环境纽带的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正确处理日益扩大的消费需求与质量不断下降的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实施绿色营销。  相似文献   

5.
经济从本质特征上讲,是国民经济基础。从执政的原理上讲,是执政的重要因素和方法,关乎国计民生。我们各级部门,要结合时代在每一个基本阶段的经济特征,始终处理和理顺好经济关系,从又好又快的角度,抓住历史机遇,以减少社会矛盾为宗旨,从市场经济的高度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科学转型,使最困难的地方萌发改革活动,让最富裕的地方产生前进动力,从根本上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入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6.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新世纪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使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新课题新矛盾。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完善党领导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执政理念是执政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党在六十年的执政过程中,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理念,坚持依靠人民,让人民当家作主的管理理念。党的几代领导人坚持、传承着这一根本宗旨和根本理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阶段的主要矛盾,开创性的拓展了执政理念。是党的执政理念始终保持正确方向的关键所在。在新形势下。要坚持正确的执政理念,就必须牢记宗旨,正确面对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大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期,党的执政环境、执政基础和执政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增强执政效益意识:注重体制创新,实现发展效益;强化规则意识,实现法治效益;扩大群众参与,实现民主效益;激活人才机制,实现用人效益。  相似文献   

9.
信访工作是我党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行动的直接体现,是化解群众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我党多年的信访工作积累,奠定了全民信访的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建设基础;对解决群众困难.平息民众积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加强信访工作科学化研究时党的执政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一个政党执政必须有坚实的执政基础,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和组织基础等是执政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针对新世纪所面对的新情况,努力寻求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着力点,是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就县级党委而言,就是要按照《决定》提出的"五种能力",紧密结合县情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矛盾和问题,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有的放失,整体推进,努力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3.
团结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利益和生命所在。"七大"对团结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及时地解决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维护和加强了党的团结统一,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抗日战争乃至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前提,不仅为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当代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巩固执政地位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矛盾的多发期。新时期我国社会矛盾主要发生在民生领域、绝大部分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特点,以及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应该秉持和谐理念来妥善处理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确立以实现和谐为处理社会矛盾的目标导向,坚持以和谐的方式和手段来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化解和防范社会矛盾冲突的和谐调节机制,营造减少社会矛盾冲突发生的和谐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把马克思的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与中国的具体现实结合起来,进一步诠释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准确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矛盾,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贡献。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观点实际上是对苏联理论界对当时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错误理论观点的反驳,对我们研究和全面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转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时代急迫性,基层组织建设有利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是解决基层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需求,提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助力乡村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冲突源于社会矛盾的积累,避免冲突的关键在于及时化解现实性社会矛盾。此过程至少包含两种机制,即利益综合和矛盾协调。法理型权威的职能定位、以及当前社会矛盾的特性给予乡村社会精英在群体性冲突的预防方面发挥利益综合和矛盾协调功能的可能空间。不过,乡村社会精英发挥利益综合功能的范围主要限定于村内的个体、群体的利益;发挥矛盾协调功能的范围主要是民众—政治权威类型的现实性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纠纷凸显。湖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省份,社会利益格局和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和调整,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全方位的转型,使我省社会矛盾纠纷不断增多,影响了我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然而我省现阶段的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方式中却存在诸多的现实问题,如对诉讼的依赖性强,调解制度不够完善,调解和仲裁等非诉讼机制作用减弱,诉讼与非诉讼解决机制不能有效衔接等,致使我省社会矛盾纠纷仍处于高发态势。因此,确立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理性思维,改革和完善我省诉讼制度、信访制度和调解制度,构建我省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对于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我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是把握住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时期、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和巩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并且指出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研究,在党执政能力建设理论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更是成为理论界的焦点。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对执政理念要义作了简要阐述,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四个方面论证以人为本是中国党执政理念的核心。此外,还简略探讨了架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