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使得进城打工成了目前农村青壮年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使得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突出。高职院校农村生源较多,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有留守经历。目前对留守现象的研究大都拘泥于留守儿童当前的心理状况,负面因素偏多,而留守经历对其心理发展方面的长期影响和留守人群的积极心理因素的研究却极少涉足。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留守经历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素进行探讨,以期为高职院校相关教育教学机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使得进城打工成了目前农村青壮年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使得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突出。高职院校农村生源较多,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有留守经历。目前对留守现象的研究大都拘泥于留守儿童当前的心理状况,负面因素偏多,而留守经历对其心理发展方面的长期影响和留守人群的积极心理因素的研究却极少涉足。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留守经历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素进行探讨,以期为高职院校相关教育教学机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郑路鸿 《甘肃农业》2006,(10):83-84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重要HIK课题,本文主要分析目前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包括监护状况令人堪忧、家庭教育的缺失、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安全隐患无处不在、道德发展出现危机、心理健康揪人心痛等。因此,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全社会无法回避的紧迫任务。从社会政策的视角来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应该是一个由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政府等各个方面的关注与协调合作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斌  雷红生  曹鹏飞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0):126-128,131
对安徽省农村儿童进行访谈,获取有效问卷245份,重点分析了安徽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状况、生活满意度、品德行为、心理健康的差异性。研究显示,安徽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状况、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3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非留守儿童好于留守儿童;在品德行为方面,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刘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343-18345
对苏北阜宁县陈集镇3-6岁留守幼儿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幼儿教育严重缺失,身心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加强农村留守幼儿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农村老年人和孙辈同时被“留守”在农村、留守幼儿数量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了解“祖-孙”相依的农村留守家庭幼儿的身心健康状况。查阅国内外有关农村留守幼儿身心健康的研究文献,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农村留守幼儿身心健康现状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家庭被迫“祖-孙”相依,导致留守幼儿身心健康问题。①身体健康问题,农村留守幼儿身高、体重异常率较高,营养摄入不全面;②心理健康问题,农村留守幼儿对自我及他人的认识水平较低、情绪易消极、人际关系紧张和行为问题增加;③活动能力问题,农村留守幼儿的平衡、力量与耐力、灵敏与协调等活动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④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问题,农村留守幼儿有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与卫生习惯,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农村留守幼儿的身心健康问题不可小觑,活动能力和生活习惯令人担忧,亟须得到家庭支持和社会关爱,以促进农村留守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特有的发展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和公众关注。但是,已有关于留守与农村儿童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者的短期关系,考察“留守经历”对农村儿童长期发展的影响研究相对鲜见。事实上,留守不仅对儿童期的短期影响产生作用,同时也将对其成年后的长期发展发挥长远影响,而后者与个体的生活与就业质量、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基于此,本研究首先回顾了留守经历与农村儿童发展的基本逻辑,然后系统梳理了留守经历对学业成就、精神健康、就业质量、主观幸福感等长期影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之上,本研究指出了现有研究在结果变量、时间维度、群体差异上可能存在的不足。本研究认为,未来相关研究还需纳入城市留守儿童、扩展童年期经历,以及聚焦子女随迁政策转向。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本研究将为留守儿童长期发展问题的化解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人力资本积累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新问题,涉及农村未成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其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更是社会所不容忽视的。针对当前"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发展不健康、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等问题,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主要从引起"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入手,对进一步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农村走向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走向经济发达地区,这一类人称为流动人口。作为流动人口的孩子,一般有一下两种情况:一种是跟着父母到城市生活;另一种是被父母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父母一方或亲戚抚养,这种儿童叫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由于父母经常不在家,他们缺乏来自父母的爱,这一情况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非留守儿童有较大的差距。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文梳理了留守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留守儿童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侯凯  李金多 《现代农业》2008,(11):54-55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增加。其受教育的问题得到普遍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本文从留守儿童存在的基本状况和带来的社会问题入手,分析了该问题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关爱留守儿童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232-233
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庞大,是一个颇受关注的社会群体,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不仅对其个人发展有较大影响,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目前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方法创新不足,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置于循证社会工作的实践框架之下,既能够体现社工介入留守儿童问题的科学性特征,又能体现出方法论的创新性。研究认为,循证社会工作方法对于改变传统介入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充分尊重留守儿童的发展意愿将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弱势群体,在长期缺乏父母的监护与关爱的环境下,对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现阶段,国家需要提高对农村留守儿童监护问题的重视程度,提出科学可行的措施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健全与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机制,运用法律和教育手段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先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出发,讲述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社会背景,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环境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长远来看彻底改革现有户籍制度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办法,但现在只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如家庭情况和教育情况;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问题进行剖析,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三方面探索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研究提出了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方法,以期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贵阳市云岩区大凹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是农村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事。通过对贵阳市云岩区大凹村的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调查,了解其存在的问题,探索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办法措施。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与父母分离而形成的特殊群体,由于其身份的特殊与越来越庞大的数量而受到社会关注。为了深入了解现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对淮安市部分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建议,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从样本分布来看,83%的农村留守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17%感到不满意。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农村留守老人已经接受和认同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农村留守老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大;家庭生活水平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社区支持网络对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群体长期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已经产生了厌学、人际关系敏感、性格孤僻、内心孤独、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为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和对绥化市已有留守儿童关爱活动进行概述的基础上,结合绥化市实际情况,初步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的四位一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多元关爱体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着重从家庭微观角度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与在外父母感情状况的感性研究却十分缺乏。利用四川省成都市T县农村中学3个年级全体260位农村留守儿童对自身和父母认知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农村留守儿童与在外父母亲近程度的8个家庭因素进行排序,将所得信息用于研究微观家庭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情感及成长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使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得更好。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203-204
近年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报道触目惊心,无论他们的人身安全还是心理健康所面临的问题,都让人深思。父母进城务工,是为了给家庭更好的生活,但是留守儿童却在生活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比如性格、人生观、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存在不健康的行为,为此家庭和学校都应该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结合当今形势,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心理健康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