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由是人类孜孜不倦追求的重要社会理想和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当前我国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哈耶克自由思想的代表作《自由秩序原理》,领略其中所蕴藏的自由思想光辉,有助于拓展人们对自由的认识,珍视自由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理论大发展、社会大进步、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全面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价值哲学基础。建立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的魅力所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指向,既是对当前市场化"物的依赖关系"作出的价值调整,也是对"人的依赖关系"的反思与重构,它的提出和构建对于当前市场化变革中我国价值体系的重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思想深邃,从逻辑建构上看,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思想是理论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历史逻辑,青年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是现实逻辑;从内容上看,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逻辑体系严谨,主要包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道德教育、以中国梦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价值观教育和共筑精神家园的爱国主义教育,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中蕴涵着丰富的方法论资源,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社会中出现了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建构一种能被大多数人信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已成为时代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共享性才能在多元价值中发挥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需要在本体上进行整合,又要在实施上采取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使其能够成为一种大众信仰,从而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价值建设进行了历史回顾,认为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迫切需要我国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应对社会利益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和经济全球化背景西方价值观冲击的现实提出的要求而构建,并对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指向进行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7.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宣传教育是关键,而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更加有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途径不断优化是我们需要面临的又一问题。在当代世界进入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方式、就业形式、交往途径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障碍,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当今的各种条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途径更加优化,增强大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决定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命运。在高校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落"的逻辑起点、"四化"的现实路径,也是在高校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五策略"的具体演绎。  相似文献   

9.
人际关系和谐发展是考察人的发展问题的一个新视角,也是人的发展的又一维度,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补充;它主要侧重于关系和状态,是"关系—状态"范畴。人际交往是人际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逻辑前提,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则是人的和谐发展的现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以党的先进性建设来引领社会主义和谐人际的构建,必须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本质的一个重要规定。同时,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对这一阶段人的全面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对人的全面发展现实进行考察,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的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1.
蔡煜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5):185-187+260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自十九大以来,乡村文化振兴的历史道路不断发展,乡村文化振兴在民族复兴和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乡村文化振兴是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发展上的创新实践,内在地包含了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是置于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和现实境遇之上自洽的实践逻辑,表征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新时代的意蕴下的全新发展。乡村文化振兴为“新阶段乡村文化建设向何处去”提供了新答案、为国家安全构建了新向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做了新阐释、为中华民族复兴迈出了新步伐、为人的全面发展赋予了新动能。理解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意蕴有助于正确处理好文化与发展,实现全面现代化,为民族复兴灌注生命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指向于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统一、现代性与乡土性的融合、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以文化人与以人兴文相统一。全面把握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意义,探究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深刻的历史、理论、现实的内涵逻辑。中华民族对"大同社会"孜孜不倦的追求、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和党的对人民的庄重承诺构成了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共同富裕本质要求和城乡融合发展思想形成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乡村民风开化则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的历史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本质要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逻辑的辩证统一,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与党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高度融合,更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它不仅为中国和世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现实贡献,更带来了宝贵的理论经验,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应继续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坚持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促进城乡区域协同发展、牢牢把握国内外两个大局,以及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发挥时代楷模的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党中央积极倡导全国人民崇尚英雄、争做英雄,推动实现英雄辈出的时代背景下,开展新时代大学生英雄价值观培育具有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培养时代新人和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新时代大学生英雄价值观培育应当遵循政治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与示范性原则,构建包括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的培育目标体系。其中,基础目标包括价值认知、价值认同与价值实践的目标,发展目标包括坚持党的领导、树立大历史观和坚定文化自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农业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深刻理解强国时代背景下的“大国小农”,从基于农业大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强国逻辑、基于小农主体推进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现代化逻辑、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促进农民现代化与自由全面发展的“小农”逻辑、基于传统农耕文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逻辑阐释“大国小农”的学术内涵,进而在实践上推动“大国小农”不断向前发展,即以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民现代化,最终实现创造人类农业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思想理论基础,具有着深刻的价值属性。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之下,大学生对国家政治理解与认同呈现出多元主义色彩,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的进程中,将全面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理想与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机统一,既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也符合人民的期待,是在现实大环境下理想与传统的结合。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文化的繁荣,农村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农民文化的提升,归根结底就是培育农民文化自觉自信。农民文化自觉意识培育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农民群众文化自觉自信建构直接影响着我国文化建设成效和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必须着力培育广大农民的文化自觉自信。农民群众文化自觉自信是农民对我国文化的肯定与坚守,它对于农村现代化发展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作用下,农民群众文化自觉自信建构现状不容乐观。通过加强文化教育与文化建设培育农民文化自觉自信已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是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美育工作有助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思想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通过立足新时代,把握美育正确方向;落实责任制,切实加强组织保障;构建大格局,营造校园美育文化;创新思路方...  相似文献   

20.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校园—大学生和谐关系,强调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认同必须以大学生的心理和现实需求为前提,反映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向"生活领域的转向"。通过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应坚持的原则,提出构建核心价值观念培育生活化的"言说沟通—诉求表达和有序决策参与—榜样生成与示范—日常习惯养成"新机制,从而实现在高等教育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