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状况以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改善学习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湖南省某大学一年级本科46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不同民族、是否通过英语四级的大学生之间在学习行为自我效能上存在显著差异(F=3.513、6.982、5.978,均P0.05);不同家庭关系的大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自我效能上存在显著差异(F=3.95,P0.05)。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中,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性心理障碍、偏执、强迫、依赖、精神病性、冲动与学习能力自我效能均显著负相关(r=-0.194、-0.252、-0.344、-0.315、-0.273、-0.241、-0.195、-0.221、-0.164、-0.306、-0.236、-0.223,均P0.01);大学生心理健康因子中仅强迫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显著负相关(r=-0.130,P0.01)。结论:性别、民族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有一定的影响,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又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此外,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的是学习能力自我效能。由此可见,提高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既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父母教养行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影响机制,采用父母教养行为问卷、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与职业生涯探索量表对河南省2 103名高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研究发现:大学生消极父母教养行为,如拒绝和过度保护,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以及职业生涯探索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积极父母教养行为,如父母情感温暖,与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以及职业生涯探索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探索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消极教养行为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β=-0.28,p0.001)和职业生涯探索(β=-0.26,p0.001)均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积极教养行为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β=0.31,p0.001)和职业生涯探索(β=0.27,p0.001)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父母积极与消极教养行为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大学生的父母教养行为可直接影响其职业生涯探索,也可通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27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索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来源的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积极应对与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大学生心理资本问卷,对65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调查的被试在职业决策效能感和心理资本得分在中等偏上水平;不同性别、年级和学生干部是否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和学生干部与否的大学生心理资本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心理资本的希望、乐观和成就动机显著正向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各维度,自信显著正向预测收集信息和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5.
以深山草莓驯化苗和花瓣诱导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在生长条件保持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对比栽培试验,探索组培苗与驯化苗生长性状差异的一般性结论。结果表明,两种类型草莓的叶长(F89,89=1.91、P=0.00,t163=6.64、P=0.00)、叶宽(F89,89=2.67、P=0.00,t148=10.80、P=0.00)、株高(F29,29=4.81、P=0.00,t41=11.40、P=0.00)、单株生物量(F29,29=3.14、P=0.00,t46=4.03、P=0.00)都存在显著差异。叶长与叶宽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类草莓的叶片形状也有明显差异,回归方程差异显著(F=1.10,t=4.31,P=0.00)。野生深山草莓驯化苗和花瓣诱导的组培苗在生长性状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性别、年龄和季节对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行为的影响,2006年9月-2007年10月,作者采用焦点取样法和瞬时记录法,将麋鹿昼间活动归为采食、饮水、运动、休息、警觉、其他行为等六大类型,每月6-8 d对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种群的昼间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跟踪观察.结果表明:麋鹿有晨、昏两个采食高峰和一个午间休息期,各种行为类型所占比例依次是:休息53.40%(±5.59%)、采食22.36(±8.34%)、运动11.23%(±0.63%)、警觉5.03%(±1.76%)、其他行为4.42%(±2.06%),饮水2.65%(±0.74%).不同季节,时间分配变化明显.非参数Kruskal Wallis H检验结果显示(n=120),季节、年龄和性别显著影响麋鹿的活动时间分配.除运动行为(x2=16.856,df=3,P>0.05)和饮水行为(x2=7.667,df=3,P>0.05)无显著差异外,采食(x2=15.657,df=3,P<0.01)、休息(x2=13.173,df=3,P<0.01)、警觉(x2 =13.887,df=3,P<0.01)和其他行为(x2=16.317,df=3,P<0.01)在不同季节所占时间百分比均有极显著差异.对不同性别年龄组的活动时间分配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各性别-年龄组间的运动行为所占时间比例有极显著差异(P<0.01),雄鹿与雌鹿之间的警觉行为有极显著差异(P<0.01),雄鹿花较多时间用于警觉.幼鹿与成年鹿及亚成年鹿之间的采食行为时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性别、年龄组在不同季节的昼间活动时间分配的差异采用方差(ANOVA)分析后发现:所有年龄组,夏季与冬季饮水、春季与夏季警觉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成体和亚成体麋鹿,春季与冬季警觉、夏季与冬季运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一目标概念内隐联想测验(WIAT),研究不同原因吸烟者的内隐态度,结果发现:社会心理因素吸烟的大学生对吸烟行为的内隐态度是消极的;而药理维度吸烟的大学生对吸烟行为的内隐态度较消极,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两种不同原因吸烟者的内隐态度差异不显著.戒烟干预可以从吸烟者的内隐态度入手,提高吸烟者的自我认知,降低大学生的吸烟率.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2):256-257
采用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贵州省37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在学校归属感的责任感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学校归属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大学生学校归属感能较好地的预测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王登峰编制的中国人人格量表对农业院校2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索了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人格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有些人格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依据连榕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兰州某大学的三百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用以分析影响大学学习倦怠的原因。调查分析显示:在校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存在是相当普遍;不同性别之间的大学生学习倦怠程度在行为不当、成就感偏低以及总倦怠等维度上差异显著;不同年级间的倦怠水平在成就感低维度上差异显著;在文科理科专业上的学习倦怠水平差异不明显。从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提高身心承受力、培养学习兴趣、调整期望值、建立合理的教学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学生生活事件、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并探讨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网络成瘾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对湖南省某大学600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网络成瘾与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P 0.01),而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生活事件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 0.01),但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 0.01)。(2)加入积极应对方式后,生活事件对网络成瘾的直接效应显著(Beta=0.29,P 0.001),生活事件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对网络成瘾的间接效应为0.0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60%;加入消极应对方式后,生活事件对网络成瘾的直接效应显著(Beta=0.26,P 0.001),生活事件通过消极应对方式对抑郁的间接效应为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为16%。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现状,采用量表法对377名大学生进行了坚韧性人格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坚韧性人格总体情况较好;在性别、年级等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是否曾获奖学金上,坚韧性人格总分及各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在是否有过工作经历上,韧性维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在江西婺源采用瞬时扫描法探讨性别和温度对中华秋沙鸭行为的影响.中华秋沙鸭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是取食、休息、游泳和修整.时间分配方面,雌雄中华秋沙鸭仅社会行为[雌:(2.13±1.40)%和雄:(3.24±1.55)%]存在显著性差异(t=-2.258,df=34,P<0.05),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原因有:(1)非繁殖期雌雄中华秋沙鸭主要任务均为生存;(2)雌雄个体大小差异不大,对能量的需求量相似.日活动节律方面,雌雄的取食和休息行为均存在显著的节律性变化,分别为雌:取食(F(10,165)=5.19,P<0.05)、休息(F(10,165)= 2.56,P<0.05)和雄:取食(F(10,165)= 7.55,P<0.05)、休息(F(10,165)= 3.48,P<0.05),其他行为节律均不显著(P>0.05).温度对中华秋沙鸭越冬行为的影响较大,时间分配方面,在<10℃月份环境下,取食(t=-2.166,df= 16,P<0.05)行为显著高于>10℃月份,而游泳(t=5.096,df= 16,P<0.05)行为则相反,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这一结果表明,平均温度降低时,中华秋沙鸭需要摄取更多的食物以补充寒冷天气能量的消耗,并减少游泳行为降低耗能.日活动节律方面,>10℃月份中华秋沙鸭日活动节律,仅警戒(F(10,77)=1.96,P<0.05)行为存在显著的节律性变化,其他行为的节律性变化不显著(P>0.05).<10℃月份中华秋沙鸭取食(F(10,86)= 5.93,P<0.05)和休息( F(10,86)= 3.42,P<0.05)行为存在显著的节律性变化,其他行为的节律性变化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可以改变中华秋沙鸭的日活动节律,低温使中华秋沙鸭在夜间消耗较多能量,因此中华秋沙鸭在上午花更多的时间取食来补充能量.休息行为在>10℃月份,中午和傍晚均有一个小的高峰,而在<10℃月份从11:00开始(除13:00-13:59)均保持较高的水平.中华秋沙鸭采取这种对策,可能是<10℃月份,晚上和下午温度较低,为了减少消耗,从下午就开始增加休息行为.低温条件下,中华秋沙鸭增加修整和休息行为,这一结果支持“鸟类在低温环境下通过减少行为活动以降低能量消耗和热量损失”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海南居民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知晓情况,为当地卫生部门更好地开展精神卫生宣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海南省3295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总分为11.97±3.17分,男11.87±3.10分,女12.07±3.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P=0.69)。在不同年龄(F=138.311,P=0.000)、文化程度(F=128.51,P=0.000)、家庭类型(F=14.46,P=0.000)、近期有无健康体检(t=8.56,P=0.000)、家族三代是否有心理疾患(t=3.78,P=0.000)、是否进行自我体检(t=13.80,P=0.000)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海南省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60.32%,相对较好,但仍需加大支持力度,落实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对基层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制的大学生生活方式问卷(问卷采用开放式访谈法,在参考国内外关于生活方式研究问卷的基础上制定,由运动锻炼行为、饮食营养行为、健康责任行为、人际支持行为、压力管理行为、生命欣赏行为、性健康行为7个维度共41个条目构成),调查了广东省12所高校2136名大学生(其中男生932人,女生为1204人),在调查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广东省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与生活方式之间的联系,并具体分析其中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在7个维度中,体育锻炼行为得分最低;体育锻炼行为高分组分别与中分、低分组有显著性差异;男女生体育锻炼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从大一到大四,体育锻炼得分除大一和大二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农村、城镇和城市之间体育锻炼得分均无显著差异。调查结果表明,体育锻炼行为是广东省大学生生活方式构成中的最大短板;体育锻炼行为正向影响大学生生活方式;体育锻炼行为有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但是否独生子女及生源地对体育锻炼行为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震后一个月对四川德阳及其各县灾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考察创伤后应激反应(PTSR)、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状况及相互关系.结果发现:不同性别、年龄灾民得到的情感支持存在显著差异,获得的各类支持由多到少分别为物质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在安全感的归属需要维度及确定感和控制感维度上,各年龄段存在显著差异.对安全感各维度满足程度高低依次为归属需要、确定感和控制感、安全需要;男性比女性PTSR严重,不同年龄段间有轻度以上PTSR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TSR、社会支持、安全感两两相关,社会支持对PTSR和安全感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荟萃分析(Meta分析)研究日粮中添加乳酸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期为肉鸡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数据参考。【方法】从国内外数据库中共检索出符合分析要求的24篇文献,包括25项试验,8 702个研究对象。采用Review Manager(version 5.3),计算各生长性能指标的标准化均数差SMD(乳酸杆菌组和对照组均数的差值除以两组标准差平均值的商),根据不同研究使用的样本数量、指标测定的标准差,确定不同研究结果的权重值,汇总多个相互独立的研究结果。根据I2统计量对纳入文献的生长性能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通过漏斗图及egger检验分析纳入文章的发表偏倚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由于本次分析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连续型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乳酸杆菌菌种进行亚组分析,探讨不同乳酸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效果。【结果】从试验全期来看,饲粮中添加乳酸杆菌显著提高肉鸡的平均日增重(SMD=1.53,P0.001),显著降低料重比(SMD=-1.50,P0.001),对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470)。分别分析肉鸡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的生长数据发现,乳酸杆菌显著提高肉鸡前期平均日增重(SMD=1.05,P0.001),有提高后期日增重的趋势(SMD=0.52,P=0.090),显著降低前期料重比(SMD=-1.31,P0.001)和后期料重比(SMD=-0.94,P0.001)。从SMD的数值上可以看出,乳酸杆菌对肉鸡前期的促生长效果优于后期。漏斗图及egger分析表明,前期F/G(P=0.012)和后期ADFI(P=0.006)偏倚性达到显著水平,其他指标的偏倚性不显著(P0.05);敏感性分析发现,日增重和料重比的分析结果稳定。异质性检验发现,各生长指标存在显著异质性(P0.001),根据乳酸杆菌菌种进行亚组分析,可降低Meta分析结果的异质性。亚组分析显示,植物乳酸杆菌对肉鸡全期日增重(1.98,P0.001)和饲料转化效率(-1.66,P0.001)的促进作用优于干酪乳杆菌(0.51,-0.68,P≤0.02)和约氏乳杆菌(1.15,-0.16,P≤0.02)。【结论】Meta分析表明,乳酸杆菌可改善不同阶段肉鸡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对采食量无显著影响。不同乳酸杆菌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其中植物乳杆菌的促进作用最优。  相似文献   

18.
农业利用对东北黑土黏粒矿物组成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农业利用对土壤的黏粒矿物组成差异及养分的影响;通过在东北黑土定点和历时8年的现代农业开垦利用,以研究东北黑土的黏粒矿物组成差异及养分的影响;经过8年的农业开垦利用后,东北黑土的风化进程加强,0.002~0.02 mm粉粒含量显著降低(F=5.84>P0.01=0.026),而黏粒含量因水土流失,增加未达到显著;土壤交换性离子活性较强,酸化程度加重,有机质含量降低,对养分保蓄能力明显下降。土壤中的伊利石含量极显著降低(F=11.25>P0.01=0.003),而高岭石和蒙脱石含量极显著增加(F=11.67>P0.01=0.003;F=13.89>P0.01=0.001),S/I混层矿物含量也较8年前的高;土壤黏粒矿物是极为敏感的胶体类型,它的改变会影响土壤肥力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16、20、24℃3个温度条件下,以三氧化二铬(Cr2O3)作为标记物,测定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ensis对牙鲆配合饲料的表观消化率(AD).沙蚕按湿重分为3组:S组(0.50 g±0.19 g)、M组(1.00 g±0.22 g)和L组(2.00 g±0.50 g).结果表明:1)摄食混合Cr2O3饲料的沙蚕与摄食正常饲料的沙蚕体内Cr的残留量差异不显著(P=0.686,F=0.189).2)在试验条件下,双齿围沙蚕对饲料中干物质、蛋白质、有机碳和能量的AD分别为76.7%~90.6%、86.4%~96.6%、88.0%~95.7%和84.0%~92.1%;温度对4种AD的影响均极显著(F=8.829、P=0.002,F=25.330、P<0.001,F=9.360、P=0.001,F=18.131、P<0.001);而体重对4种AD的影响均不显著.3)试验温度下,各组双齿围沙蚕的肠道排空时间(GPT)为(61±14.15)~(131±13.00)min,体重对GPT的影响极显著(F=10.195,P=0.001),而温度对GPT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月至6月,用瞬时扫描法对浙江萧山珍禽养殖场的疣鼻天鹅(Cygnus olor)进行了观察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疣鼻天鹅在孵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雌(雄)性在孵化期重要行为的时间分配为:筑巢9.84%(雄4.67%),繁殖75.41%(雄4.14%),采食2.58%(雄7.85%),理羽4.00%(雄10.39%),站立1.52%(雄15.48%),游走0.52%(雄4.26%),警戒0.90%(雄3.93%),休息2.77%(雄30.74%),游泳2.23%(雄16.55%),洗澡0.24%(雄2.00%)。对不同性别疣鼻天鹅的时间分配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孵化期雌雄疣鼻天鹅除在理羽行为上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行为都存在差异显著(P<0.05),在繁殖、站立、游走、休息、游泳及洗澡行为上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不同天气条件的比较,表明疣鼻天鹅不仅在行为时间分配上不同,而且不同性别在行为时间分配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