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明混养密度对中华绒螯蟹与红螯螯虾生长特性及养殖效益的影响,为提高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空间利用率及增加单位面积产出提供参考。【方法】在密度为1 000只/667m2的中华绒螯蟹养殖塘中混养不同密度(低密度600只/667m2、中密度900只/667m2、高密度1 200只/667m2)红螯螯虾,分析混养状态下红螯螯虾和中华绒螯蟹的生长特性及经济效益。【结果】红螯螯虾混养密度600只/667m2、900只/667m2、1 200只/667m2的回捕率分别为83.58%、81.17%和73.04%,高密度组显著低于其他2组;红螯螯虾平均体质量随混养密度增大呈减小趋势,低中高3个混养密度组红螯螯虾体质量分别为55.27 g/只、45.47 g/只和31.82 g/只,各密度组间差异显著;红螯螯虾平均产量分别为27.72 kg/667m2、33.22 kg/667m2和27.89 kg/667...  相似文献   

2.
辽河蟹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5-10月,从北京引进辽河蟹在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进行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平均规格在100g/只的河蟹产量45kg/667m2,产值2700元/667m2,利润迭1645元/667m2.此外蟹池套养的鲢鱼,规格平均1.52kg/尾,产量152kg/667m2,产值912元/667m2.河蟹养殖相对成本少,劳动强度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养殖潜力.  相似文献   

3.
张树森 《农业与技术》2007,27(4):133-133
网围养殖中华绒螯蟹在北方连续两年养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共捕获河蟹500kg,个体均重75g/只,回捕率为28%,总收入2万元。其中,扣蟹成本8400元,网围成本2000元,饲料2000元(杂鱼为自己捕捞),其他2000元,纯收入5600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DGGE技术对中华绒螯蟹和合浦绒螯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的可能性。[方法]对中华绒螯蟹5个群体和合浦绒螯蟹1个群体共180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所有PCR产物在DGGE电泳时共有2种迁移速率,合浦绒螯蟹所有个体的PCR产物的迁移速率相同,且中华绒螯蟹江都群体46.7%、仪征群体23.3%以及温州群体20.0%的个体与合浦绒螯蟹的迁移速率一致;而以上3个中华绒螯蟹群体的其他个体以及南京、盘锦群体所有个体的PCR产物在DGGE电泳时的迁移速率均相同,均快于合浦绒螯蟹,表明在中华绒螯蟹中混杂有合浦绒螯蟹的遗传标记类型。[结论]DGGE方法可用于绒螯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王晓梅  李晓东  王茜  靳婷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47-17349
[目的]探讨利用DGGE技术对中华绒螯蟹和合浦绒螯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的可能性。[方法]对中华绒螯蟹5个群体和合浦绒螯蟹1个群体共180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所有PCR产物在DGGE电泳时共有2种迁移速率,合浦绒螯蟹所有个体的PCR产物的迁移速率相同,且中华绒螯蟹江都群体46.7%、仪征群体23.3%以及温州群体20.0%的个体与合浦绒螯蟹的迁移速率一致;而以上3个中华绒螯蟹群体的其他个体以及南京、盘锦群体所有个体的PCR产物在DGGE电泳时的迁移速率均相同,均快于合浦绒螯蟹,表明在中华绒螯蟹中混杂有合浦绒螯蟹的遗传标记类型。[结论]DGGE方法可用于绒螯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中华绒螯蟹、中粳中熟水稻圣稻2620为试验材料,在4‰~6‰含盐量土壤条件下,以0.67 hm~2为1方挖稻田环沟(环沟占比20%),探索黄河三角洲重度盐碱地的稻蟹高效种养模式。结果表明:稻蟹种养模式的水稻单产为6 607.80 kg/hm~2,普通种植模式为8 340.30 kg/hm~2,但前者显著提高稻米品质,食味值增加5.9%。3个蟹苗投放密度下,每公顷蟹苗投放密度2 250只,成蟹规格最大,雄蟹平均规格为166.6 g、雌蟹为136.04 g,成蟹平均产量为201.2 kg/hm~2,每公顷纯收益为12 609.9元;每公顷蟹苗投放密度3 750只,螯蟹规格中等,雄蟹平均规格为160.92 g、雌蟹为131.51 g,成蟹平均产量为316.2 kg/hm~2,每公顷纯收益为17 623.1元;每公顷蟹苗投放密度5 250只,螯蟹规格最小,雄蟹平均规格为149.53 g、雌蟹为125.52 g,成蟹平均产量为391.7 kg/hm~2,每公顷纯收益为19 552.8元;普通水稻种植模式下每公顷纯收益仅为5 703.5元。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植物甾醇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体成分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用规格相近的中华绒螯蟹360只,随机分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蟹,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5、50、100 mg/kg植物甾醇的试验日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50 mg/kg植物甾醇添加组可提高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且有降低中华绒螯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含量的趋势(P=0.081);50、100 mg/kg植物甾醇添加组可食内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雄蟹可食内脏中的总胆固醇含量低于雌蟹,而粗蛋白含量高于雌蟹。由此可知,植物甾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华绒螯蟹的生产性能且降低中华绒螯蟹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改善可食内脏的抗氧化能力,50 mg/kg为适宜添加水平;与雌蟹相比,雄蟹可食内脏总胆固醇含量较低,而粗蛋白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开展了南粳9108水稻与中华绒螯蟹共作试验,通过定期测量水体的温度、pH值、溶氧量(DO)、铵态氮(NH_4~+-N)含量、亚硝酸态氮(NO_2~--N)含量、硫化氢(H2S)含量以及中华绒螯蟹体质量指标,探索南粳9108水稻与中华绒螯蟹共作模式,同时研究稻田水体理化指标与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动态变化情况。共作模式下,水体WT变化范围为7.70~31.19℃,pH值7.40~8.23,DO 2.66~5.72 mg/L,NH_4~+-N含量0.17~1.19 mg/L,NO_2~--N含量0.054~0.154 mg/L,H2S含量0.040~0.176 mg/L;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呈"S"形曲线,雄性个体平均体质量比雌性个体大。收获期,雄蟹的平均体质量达146.32 g,雌蟹平均体质量达123.82 g。本研究为养殖户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稻田养蟹提供了依据,同时为摸索更适合当地推广的高效稻蟹共作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不同密度伊乐藻对中华绒螯蟹养殖水质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中,伊乐藻栽种密度分别为0、3、6、9、12、15、20 kg/m2时,经过30 d试验研究,分析中华绒螯蟹养殖水质变化及对河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伊乐藻能显著降低养蟹塘水体中营养盐浓度,提高水体透明度,有效抑制藻类,使水质从劣V类提高到Ⅲ类.随着蟹塘伊乐藻种植密度增加,蟹塘水体营养盐削减程度也逐渐提高,且当伊乐藻密度为15 kg/m2时,蟹塘内各营养物质去除率最高,试验后硝态氮、氨态氮、总氮、总磷、CODMn及叶绿素a浓度显著低于试验前(P<0.05),分别降低了59.8%、70%、79.5%、92.2%、70.9%、63.6%;但当伊乐藻栽种密度高于15 kg/m2,去除率又显著降低.中华绒螯蟹的蛋白质、脂肪、钙、锌等品质及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伊乐藻密度为15 kg/m2时,中华绒螯蟹产量最高,为1 575 kg/hm2.  相似文献   

10.
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育苗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1月,从安徽省无为县选择野生长江中华绒螯蟹亲本1 388只,到江苏省如东县进行天然海水生态育苗,其中雄蟹350只,总重80.05 kg;雌蟹1 038只,总重194.05 kg。在面积为2.5亩的池塘中,进行对比育苗试验,繁育盐度保持在19‰~26‰,pH变化范围在8.28~8.90,比较野生长江中华绒螯蟹与普通蟹之间繁育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野生亲本的体重和卵重均高于普通亲本,差异极显著;野生亲本与普通亲本的成熟系数和相对繁殖力差异不显著;野生蟹产卵率(52.85%)高于普通蟹产卵率(30.91%);野生蟹亲本组幼体发育较普通幼体发育为快,幼体个体较大,共产大眼幼体苗6.5 kg,大眼幼体规格137 848个.kg-1,平均125.3只.g-1;普通亲本组大眼幼体共产23 kg,规格为156 468个.kg-1,平均156.5只.g-1。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1月,从安徽省无为县选择野生长江中华绒螯蟹亲本1 388只,到江苏省如东县进行天然海水生态育苗,其中雄蟹350只,总重80.05 kg;雌蟹1 038只,总重194.05 kg。在面积为2.5亩的池塘中,进行对比育苗试验,繁育盐度保持在19‰~26‰,pH变化范围在8.28~8.90,比较野生长江中华绒螯蟹与普通蟹之间繁育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野生亲本的体重和卵重均高于普通亲本,差异极显著;野生亲本与普通亲本的成熟系数和相对繁殖力差异不显著;野生蟹产卵率(52.85%)高于普通蟹产卵率(30.91%);野生蟹亲本组幼体发育较普通幼体发育为快,幼体个体较大,共产大眼幼体苗6.5 kg,大眼幼体规格137 848个.kg-1,平均125.3只.g-1;普通亲本组大眼幼体共产23 kg,规格为156 468个.kg-1,平均156.5只.g-1。  相似文献   

12.
饲料中添加酵母复合物对中华绒螯蟹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鱼粉、豆粕、玉米粉和麦麸为主要原料配制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饲料中,分别添加酵母复合物0·0(对照)、1.0、10.0、15.0、20.0、25.0g/kg,投喂体重(31.54±3.12)g的中华绒螯蟹28d后,测定试验蟹的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UL)和抗菌力(Ua)等指标,判断饲料中不同添加量的酵母复合物对中华绒螯蟹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酵母复合物对中华绒螯蟹各组织器官中的PO、SOD、AKP、ACP、UL和Ua等活性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t测验,P<0.05或P<0.01),在受试范围内,随着酵母复合物添加量的增加,PO、AKP、ACP、UL和Ua等活性显著上升,表明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免疫力增强,而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证明酵母复合物还具有抗氧化的能力。将酵母复合物在饲料中适量添加能有效地增强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其添加量以10.0~25·0g/kg为宜。  相似文献   

13.
秦优12不同播期、密度和施氮水平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德金  彭守华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100-102,114
2009年秋在安徽省全椒县六镇镇白酒村进行秦优12油菜稻茬免耕直播不同播期、密度和施氮水平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播期10月1日、密度3万株/667m2、施纯氮18kg/667m2的处理产量最高,理论产量230.5kg/667m2,实收产量193kg/667m2,其产量构成为角果数390万/667m2、每角粒数18.6粒、千粒重3.5g;播期10月30日、纯氮6kg/667m2,密度1万株/667m2产量最低,理论产量47kg/667m2,实收产量40kg/667m2其产量构成为角果数为92.9万/667m2、每角粒数17粒、千粒重3.5g,主要是开花前生长量小、后期单株角果数少所致。  相似文献   

14.
10个日本绒螯蟹群体与中华绒螯蟹形态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10个日本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a群体和1个中华绒螯蟹E.sinensis群体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了18个形态性状参数,数据经标准化后,对绒螯蟹群体形态差异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冲绳以外的日本绒螯蟹群体的形态学特征存在较大的相似性,个体间有明显交叉;2)冲绳日本绒螯蟹群体与其它群体间形态差异较大,其多数个体与其它群体的个体分为两大支;3)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存在明显差异,可分为明显的两大支。  相似文献   

15.
将在12口6 000 m^2土池适应性淡化2 d的314 kg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按1 000 g/m^3、750 g/m^3、500 g/m^3的密度,转入3口1 500m^2土池(内置46只3 m×3 m×1.5 m的专用网箱)集中淡化至蟹苗出售。各池蟹苗的淡化存活率分别为88.89%、91.96%和90.43%,平均90.43%,淡化结果表明,蟹苗优质高产。据此,笔者结合往年的蟹苗生产,就淡化的密度、模式、时机、进程及管理等影响蟹苗淡化存活率的关键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土池淡化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利用小型水库的 10 6 .6 7hm2 进行了中华绒螯蟹的增养殖试验 ,放养 70万只 ,密度约为6 5 0 0只 /hm2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 ,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完全依靠天然饵料。当年收获的蟹规格为 15 0g/只 ,回捕率在 12 %左右 ,实现产值近 10 0万元。  相似文献   

17.
合浦绒螯蟹(Eriocheir hepuensis)主要分布在广西沿海,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养殖潜力,尚未见合浦绒螯蟹可食率和营养组成的报道。本研究以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对照,测定和比较了野生合浦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成蟹的可食率、色度值、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合浦绒螯蟹雄体总可食率显著低于中华绒螯蟹雄体,但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和出肉率无显著性差异;无论雌雄,合浦绒螯蟹蟹壳湿样的a*值和b*值均显著高于中华绒螯蟹,合浦绒螯蟹雄体肝胰腺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中华绒螯蟹雄体;合浦绒螯蟹雌体性腺中水分含量显著高于中华绒螯蟹雌体,而合浦绒螯蟹雌体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中华绒螯蟹雌体,合浦绒螯蟹雄体肌肉中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中华绒螯蟹雄体;合浦绒螯蟹雌体肝胰腺中ΣSFA、肌肉中C18∶1n、ΣMUFA、DHA/EPA和卵巢中C18∶0、C20∶1n9含量均显著高于中华绒螯蟹雌体;合浦绒螯蟹雄体肝胰腺中C22∶16n3、ΣPUFA显著高于中华绒螯蟹雄体。综上,合浦绒螯蟹和...  相似文献   

18.
我县稻田养鱼始于清朝末期.近年发展很快,每年约2 000hm2(3万亩)常规稻田养鱼,自1998年来由于鲜鱼价大幅下滑,经济效益不太好.为了调整养殖品种,我县河蟹养殖示范基地从温州引进中华绒螯蟹苗,2000年6月10日在3hm2(45亩)的稻田投放试养,规格8~10g/只,12月底回捕,成蟹最大个体374g,平均个体达200g.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左氧氟沙星的抗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活性,为防治水产动物细菌性败血症提供参考.[方法]按15.00 mg/kg的剂量对中华绒螯蟹进行肌肉注射左氧氟沙星,分别于药前和给药后(0.083~160h)的13个时间点采集血淋巴,每个时间点取4只蟹,然后进行体外与体内抗菌药效试验,运用3P97和Kinetica 4.4件对半体内数据进行处理后,通过药动学—药效学(PK-PD)同步模型确定给药方案.[结果]左氧氟沙星在普通营养肉汤和未给药血淋巴中对嗜水气单胞菌HN08的MIC均为1.oo μg/mL.对中华绒螯蟹进行肌肉注射给药后,C为86.86 μg/mL,吸收半衰期t1/2(α)为2.39h,消除半衰期t1(β)为48.94h,滞后时间TL为0h,即左氧氟沙星在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符合开放型二室模型.在半效应室内,EC5o为10.61 h,AUC0~24/MIC血淋巴为25.37h,Cmax/MIC血淋巴为35.92h.通过PK-PD同步模型分析,得出临床使用左氧氟沙星防治中华绒螯蟹细菌性败血症的给药剂量为5.41~21.08mg/kg.[结论]左氧氟沙星在较长时间内对嗜水气单胞菌HN08产生较强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杀菌特点,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模型.针对中华绒螯蟹细菌性败血症的最佳给药方案:以5.41 mg/kg的剂量,每天肌肉注射给药1次可达到预防目的;以21.08 mg/kg的剂量,每天肌肉注射给药1次可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建立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体内溴氰菊酯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并选择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的安全质量浓度0.66μg/L,在(20±1)℃下,对中华绒螯蟹进行浸浴,研究溴氰菊酯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富集消除规律。样品经乙腈提取,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ESI~+)和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定量。结果表明,溴氰菊酯标准曲线在0.1~50.0μg/L质量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为0.999 8,检测限为0.035μg/L。0.10μg/kg(μg/L)、10.00μg/kg(μg/L)、20.00μg/kg(μg/L)和50.00μg/kg(μg/L)添加水平下,溴氰菊酯回收率为82.63%~101.00%。各组织对溴氰菊酯的富集能力不同,其中血淋巴和鳃富集能力较强。血淋巴、肝胰腺和鳃等组织中药物质量浓度同时达到峰值,达到峰值时间(T_(max))为0.5 h,峰值质量浓度或质量分数(C_(max))分别为2.780μg/L,0.567μg/kg和1.165μg/kg。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溴氰菊酯残留对人体造成的危害,除了选择中华绒螯蟹重要的可食组织肝胰腺作为检测对象外,还应选择血淋巴等组织进行进一步的药残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