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详细了解中华白海豚骨骼的特征,将收藏于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1副中华白海豚标本,经过解剖→取骨→煮制→酒精脱脂→汽油脱脂→漂白→串制骨骼等步骤制取骨骼标本,对其骨骼系统作较为全面的测量,并对测量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白海豚V型骨最大高、最大宽和最大厚等尺度均呈现先逐渐变大,后逐渐变小的特点;胸椎质量与椎体长之间存在明显的二次函数关系(R2=0.864 1);尾椎质量与椎体高之间、质量与椎体长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幂函数关系(R2=0.964 6,R2=0.912 8);尾椎质量与椎体宽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指数关系(R2=0.970 9)。二次函数能很好地拟合V型骨质量与最大高之间的数学关系(R2=0.754 6);左、右肋骨完全对称;左、右胸肋完全对称。  相似文献   

2.
文章将收藏于广州海洋馆的瓶鼻海豚(Tursiops trurncntus)标本解剖并制取骨骼标本1副,对其骨骼系统作了较为全面的测量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瓶鼻海豚V型骨最大高、最大宽和最大厚等尺度均呈现先逐渐变大、后逐渐变小的特点;腰椎质量与体长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R^2=0.9306);尾椎质量与椎体高之间、质量与椎体长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幂函数关系(R^2=0.9767,R^2=0.9407);幂函数能很好地拟合V型骨质量与最大高之间的数学关系(R^2=0.9320);左、右肋骨完全对称;左、右胸肋完全对称。瓶鼻海豚骨骼各椎体质量与体长之间的函数关系可能反映了各椎体的某种生长规律,如线性生长或等速生长。  相似文献   

3.
细鳞鱼稚、幼鱼在流水池塘中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9月~2014年5月,在地下涌泉(7.0~18.0℃)流水池塘中养殖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研究1龄幼鱼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6日龄细鳞鱼经352d培育后,体长从(2.25±0.13)cm增至(18.59±1.62)cm,体质量从(0.093±0.027)g增至(116.803±33.263)g;体质量(W)与体长(L)呈幂函数关系:W=0.0084L~(3.2467)(R~2=0.9919),b值近似于3,属于生长匀速型;体长(L)与日龄(d)表现为线性相关:L=0.0491d+1.1458(R~2=0.9931);体质量(W)与日龄(d)表现为指数相关:W=0.1731e~(0.0199d)(R~2=0.9401)。  相似文献   

4.
对室内养殖的1龄和2龄褐菖鲉的生长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比较。1龄褐菖鲉的初始体长、体质量分别为(5.91±0.74)cm、(7.15±2.44)g,2龄褐菖鲉的初始体长、体质量分别为(11.18±0.54)cm、(41.56±6.23)g。经63 d培育,1龄褐菖鲉体长增至(8.64±0.54)cm,日均增长量0.043 cm/d,体长相对增长率为46.19%;体质量增至(19.95±3.39)g,日均增长量0.203 g/d,体质量相对增长率为179.02%。体质量(W)与体长(L)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52 5L~(2.737 4)(R~2=0.922 1),b值接近于3,属于等速生长型。体长(L)与日龄(t)的相关关系式为:L=0.0389t+0.4734(R~2=0.937 3,P0.01)。体质量(W)与日龄(t)的相关关系式为:W=0.199 9t-22.487(R~2=0.986 3,P0.01)。2龄褐菖鲉经63 d培育,体长增至(12.32±0.61)cm,日均增长量0.018 cm/d,体长相对增长率为10.19%;体质量增至(56.56±7.68)g,日均增长量0.238 g/d,体质量相对增长率为36.09%。体质量(W)与体长(L)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75 5L~(2.624 5)(R~2=0.801 7),b值接近于3,属于等速生长型。体长(L)与日龄(t)的相关关系式为:L=0.014 7t+3.607 5(R~2=0.897 4,P0.01),体质量(W)与日龄(t)的相关关系式为:W=0.226 1t-76.214(R~2=0.977 9,P0.01)。  相似文献   

5.
池塘养殖全人工繁育长江刀鲚当年1龄鱼种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池塘养殖长江刀鲚苗种的生长特性,对540尾全人工繁育的子二代长江刀鲚1龄鱼种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生物学测量与统计,获得长江刀鲚1龄鱼种的基本生长规律。结果表明,37日龄的长江刀鲚苗种,经过130 d的池塘培育,5号塘鱼种的体长增至(9. 991±0. 482)cm,体质量增至(2. 62±0. 33) g; 57号塘鱼种的体长增至(9. 573±0. 464) cm,体质量增至(2. 48±0. 36)g。长江刀鲚的体质量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5号塘,W=0. 009 2 L~(2. 501 1)(R~2=0. 933 3); 57号塘,W=0. 007 8 L~(2. 567 2)(R~2=0. 955 1)。两式中b值都小于3,表明长江刀鲚呈异速生长。体长(L)与日龄(t)、体质量(W)与日龄(t)均呈对数相关。体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5号塘,L=2. 639 7 ln t-3. 166 4,R~2=0. 922 8; 57号塘,L=2. 892 4 ln t-5. 006 9,R~2=0. 968 1。体质量与日龄的关系式为:5号塘,W=1. 192 3 ln t-3. 155 1,R~2=0. 742 4; 57号塘,W=1. 374 0 ln t-4. 454 4,R~2=0. 963 5。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仔稚鱼摄食前后的生长规律及其能量代谢情况,研究了孵化后第3、5、7、13、19、25天匙吻鲟仔稚鱼生长特征与体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表明,摄食前匙吻鲟仔鱼全长(L_1)生长方程为:L_1=0.1288t_1+0.7134(3≤t_1≤7),R~2=0.9993;摄食后匙吻鲟仔稚鱼全长(L_2)生长方程为:L_2=0.9133e~(0.0785t_2)(7t_2≤25),R~2=0.9913;2个阶段全长(L)生长方程为:L=0.8948e~(0.0796t)(3≤t≤25),R~2=0.9950。摄食前匙吻鲟仔鱼体重(W_1)生长方程为:W_1=0.0035t_1-0.0032(3≤t_1≤7),R~2=0.9932;摄食后仔稚鱼体重(W_2)生长方程为:W_2=0.0061e~(0.1893t_2)(7t_2≤25),R~2=0.9948;2个阶段体重(W)生长方程为:W=0.0049 e~(0.2004t)(3≤t≤25),R~2=0.9911。2个阶段匙吻鲟仔稚鱼体重(W)与全长(L)的幂函数关系为:W=0.007L~(2.513)。前仔鱼期,随着孵化天数的增加,匙吻鲟饱和脂肪酸(SFA)比例显著升高(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比例显著下降(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例无显著变化;其中,亚油酸(C_(18)∶2 n-6)、α-亚麻酸(C_(18)∶3 n-3)、n-6 PUFA比例显著下降(P0.05),EPA(C_(20)∶5 n-3)、DHA(C_(22)∶6 n-3)、n-3 PUFA比例显著升高(P0.05);摄食生物饵料后,随着孵化天数的增加,匙吻鲟SFA比例先升高后下降(P0.05);MUFA比例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P0.05);PUFA比例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P0.05);其中C_(18)∶2 n-6先升高后下降,EPA、DHA呈相反趋势(P0.05),C_(18)∶3 n-3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P0.05)。研究表明,随着孵化时间的延长,摄食前匙吻鲟仔鱼全长和体重均呈线性增长,摄食后均呈指数增长,2个阶段匙吻鲟仔稚鱼全长和体重均呈指数增长,体重与全长呈幂函数关系;前仔鱼期,匙吻鲟仔鱼对体内不同脂肪酸利用顺序为MUFAn-6 PUFAn-3 PUFA和SFA;摄食后,生物饵料脂肪酸组成对匙吻鲟仔稚鱼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设置15 000和25 000尾/槽2个养殖密度,经过12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皮质醇和溶菌酶含量无显著影响;高养殖密度组血清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低养殖密度组。在低、高密度养殖条件下,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分别为y=0.031 6x~(2.903 8)(R~2=0.980 1)和y=0.032 1x~(2.898 5)(R~2=0.982 4)。结果表明,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高密度养殖而不影响大口黑鲈生长。  相似文献   

8.
随机选取底播养殖虾夷扇贝213只,分别测量其壳长(L_1)、壳宽(L_2)、壳高(L_3)、绞合线长(L_4)等壳形态性状,并称量其质量(体质量m、闭壳肌质量m_1、软体部质量m_2),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系数以及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各性状间均呈正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与决定系数分析的结果表明,壳高和壳长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壳长是影响闭壳肌质量、软体部质量的主要因素。形态性状对各活体质量性状的线性回归方程如下:m=-118.60_3+0.869L_1+0.180L_2+0.992L_3+0._381L_4(R~2=0.70_3 9);m_1=-15.86_3+0.207L_1+0.050L_2+0.070L_4(R~2=0.474 8);m_2=-44.840+0.755L_1+0.127L_2(R~2=0.504 3)。本研究为虾夷扇贝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网箱和流水池塘养殖俄罗斯鲟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7年随机从网箱(6m×6m×7.5m)采集1~7龄、流水池塘采8~10龄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样本500尾,测量体长和体质量,研究人工养殖俄罗斯鲟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养殖俄罗斯鲟的体长(L)与体质量(W)呈幂函数增长相关,其方程为:W=6×10~(-6)L~(3.1292)(R~2=0.9846,n=500),b3,呈异速生长;1~10龄期间,俄罗斯鲟生长分为快速生长期(1~4龄)、稳定生长期(5~8龄)和生长衰老期(9~10龄);拟合出Von Bertallanff的生长方程为:L_t=130.776(1-e~(-0.269(t-0.122)))(R~2=0.948,n=500),W_t=35.709(1-e~(-0.112(t-1.905)))(R~2=0.878,n=500)。生长拐点年龄为4.36龄,拐点处W=8.59kg,L=90.52cm,拐点前生长较快;拐点后,体长生长减慢,体质量生长减慢滞后,10龄后出现负生长。建议人工养殖俄罗斯鲟商品鱼以5龄前上市为宜。  相似文献   

10.
安康地区松浦镜鲤四种养殖模式下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松浦镜鲤(Matsuura mirror carp)的生长特性,2013年6月5日至11月5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进行了夏花培育、高密度主养、低密度主养以及套养四种模式的池塘养殖实验。养殖期间对试验鱼的体重、体长、全长、头长、体高五个生长参数进行了定期测定。结果表明,在夏花阶段松浦镜鲤体重、体长与日龄均呈指数函数关系,其生长方程分别为W=0.064e0.121t(R2=0.968)、L=1.356e0.037t(R2=0.967),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为W=0.024L3.263(R2=0.999 6);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鱼种体重和体长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生长方程分别为W=16.465e0.016t(R2=0.958)、L=7.66e0.006t(R2=0.983),体重与体长之间呈指数关系,生长方程为W=1.379e0.325L(R2=0.973);在低密度养殖条件下鱼种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分别为W=21.792t0.35(R2=0.991)、L=8.003t0.130(R2=0.980),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为W=0.085L2.669(R2=0.997);而在套养条件下体重与体长之间总体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为W=0.045L2.970(R2=0.974)。松浦镜鲤体长/头长、体长/体高分别为3.23±0.04和2.54±0.13,体型未发生改变,性状稳定。研究结果将为北方地区松浦镜鲤养殖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池塘养殖条件下罗氏沼虾雌、雄虾的生长差异,于2016年5月至10月定期测量池塘精养条件下罗氏沼虾的体长、体质量,期间采集样品1 040尾,对雌、雄罗氏沼虾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的体长和体质量呈幂函数相关,其回归方程为:雌虾W=8×10~(-6)L~(3.262 4),(R~2=0.995 6,N=544);雄虾W=6×10~(-6)L~(3.320 8),(R~2=0.996 3,N=496)。应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罗氏沼虾雌、雄虾体长和体质量的生长过程,结果显示,雌、雄虾的渐近体长分别为103.05 mm和136.93 mm,渐近体质量分别为29.54 g和74.65 g。雌虾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11.16 d,拐点体质量8.95 g;雄虾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63.70 d,拐点体质量22.71 g。罗氏沼虾性成熟后,其雄性的个体显著大于雌性个体,可利用这一特性开展罗氏沼虾全雄性养殖,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3月龄卵形鲳鲹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分别测定其全长(TL)、体长(SL)、头长(HL)等11个形态学指标和体质量(BW)。分别计算形态性状测量值和体质量数值之间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分析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关联程度。分析结果显示,卵形鲳鲹被测量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系数皆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通径分析中,3月龄卵形鲳鲹仅全长、体宽、体高和尾柄高的形态性状测量值对幼鱼体质量数据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可将其确定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其中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P_2=0.493 6);决定系数分析显示,全长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达到24.39%。卵形鲳鲹的4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性状的相关指数大小为R~2=0.888 1,说明该被选性状是与体质量关联的主要性状。设全长(X_2)、体高(X_3)、体宽(X_4)和尾柄高(X_(10))为自变量,设体质量(Y)为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32.217 8+0.252 4X_2+0.378 2X_3+0.440 8X_4+0.634 1X_(10),回归预测的估计值与实际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故该方程可被用于卵形鲳鲹的实际生产。本研究可为卵形鲳鲹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13.
紫彩血蛤的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虎山 《海洋渔业》1998,20(4):163-166
本文以1994~1996年烟台牟平港西沙滩自然生长的紫彩血蛤为材料,研究了其生长特点。鲜贝重与壳长呈幂函数关系,W=3.955×10~(-5)L~(3.275);壳长与壳高呈直线关系,L=1.980+1.274H;3~6月贝壳生长最快,7~9月生长最慢;3、4两月肉质部增重最大;其生长随年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4.
螺蛳投放量对中华绒螯蟹规格、产量和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螺蛳投放量对池塘生态养殖的中华绒螯蟹平均育成规格、产量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产量(Z)与螺蛳投放量(x)的关系为:Z=528.138+0.228x-0.000029x~2(R~2=0.959)(P<0.05);中华绒螯蟹规格(Y)与螺蛳投放量(x)的关系为:Y=155.368+0.014x-0.0000017x~2(R~2=0.934)(P<0.05);中华绒螯蟹成活率与螺蛳投放量的关系为:L=52.208+0.018x-0.0000023x~2(R~2=0.957)(P<0.05).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养殖中螺蛳最佳投放量为4500 kg/hm~2.  相似文献   

15.
水温、盐度和溶氧对红鳍东方鲀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查水温、盐度和溶氧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测定了其在不同水温[15.2、20.2、25.6(对照)和30.4℃]、盐度[0、10、20、32(对照)和40]和溶氧[2.14、4.10、5.81和7.36 mg/L(对照)]条件下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结果表明,水温和溶氧含量均显著影响实验鱼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P0.01)。随水温和溶氧含量升高,实验鱼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均逐渐增加。水温(T,℃)与临界游速(U_(crit),cm/s)和最大游速(U_(max),cm/s)均呈二次函数关系,关系式分别为U_(crit)=-0.095T 2+5.450T-47.79,R~2=0.995(P0.01)和U_(max)=-0.018T 2+2.204 T-12.27,R~2=0.981(P0.01)。溶氧含量(DO,mg/L)与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也均呈二次函数关系,关系式分别为U_(crit)=0.230DO2+1.561DO+5.84,R~2=0.995(P0.01)和U_(max)=-0.806 DO2+11.10DO-3.919,R~2=0.985(P0.01)。不同盐度下实验鱼的临界游速和最大游速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认为,低温和缺氧会降低红鳍东方鲀放流苗种的游泳能力,进而降低其放流后的捕食成功率,提高被捕食概率。  相似文献   

16.
赤眼鳟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封闭流水式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对不同温度(16℃、20℃、24℃、28℃)对体质量小规格(6.98±1.19)g和大规格(22.45±1.79)g的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幼鱼耗氧率、排氨率以及窒息点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X)对小规格和大规格赤眼鳟的耗氧率(Yo)和排氨率(YN)有显著性影响,其两两间的相关关系可分别用方程式:小规格赤眼鳟Y_o=0.012x-0.135(R~2=0.969),大规格赤眼鳟Y_o=0.007x-0.058(R~2=0.991);小规格赤眼鳟Y_N=0.001x-0.010(R~2=0.981),大规格赤眼鳟Y_N=0.001e~(0.085 x)(R~2=0.943)来表示。在16~28℃范围内赤眼鳟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显著上升。在16℃时赤眼鳟的排氨率要显著性的低于20~28℃,而在20~28℃之间赤眼鳟幼鱼的排氨率差异性不显著。耗氧率昼夜变化表明大、小规格赤眼鳟白天平均耗氧率高于夜间。16℃条件下,小规格和大规格赤眼鳟的窒息点最低分别为0.860和0.960mg/L,显著性低于20~28℃。  相似文献   

17.
为合理利用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资源并深入了解其资源补充规律, 利用 2021 年 3—4 月在东海中部采集的日本鲭繁殖群体样本, 研究了其年龄与卵径和繁殖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雌性日本鲭繁殖群体由 1+ ~5+ 龄构成, 1+ 和 2+ 龄占优势(68.54%)。根据 Logistic 方程拟合得到其 50% 性成熟叉长为 256.98 mm。独立 T 检验结果表明, 不同的性腺发育程度与卵径存在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01); 高龄组(3+ ~5+ 龄)与低龄组(1+ ~2+ 龄)的卵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日本鲭平均绝对繁殖力为(358202.06±185914.39)粒/ind; 平均叉长相对繁殖力为(1101.70±492.21) 粒/mm; 平均体重相对繁殖力为(881.13±311.46)粒/g。绝对繁殖力和叉长相对繁殖力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且均与年龄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 体重相对繁殖力与年龄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7<0.05)。回归分析表明, 3 种繁殖力指标与年龄之间均符合幂函数关系。绝对繁殖力贡献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绝对繁殖力年增长量及增长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先持续降低其后至 5+ 龄又略有回升。虽然高龄日本鲭所产出的卵子质量更高, 繁殖力更强, 但高龄个体数量较少, 因此绝对繁殖力群体贡献率小于低龄鱼。在制定日本鲭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时, 对于高龄日本鲭的保护问题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大黄鱼不同群体以及不同性别亲本性状间的相关关系,采用相关关系、通径系数和多元回归等分析方法对海捕野生、养殖2个大黄鱼群体雌、雄性亲本的全长、体长、体高和体质量等生长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群体亲本的性状相关系数在0. 275~0. 979,性状相关关系均呈现显著性(P 0. 05)。不同群体的雌、雄亲本,其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均为最小。海捕野生群体(YS)中,雌性亲本体长和雄性亲本体高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分别为0. 525、0. 684;养殖群体(YZ)中,雌、雄性亲本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均为最大。通过分析建立了以体质量(y)为因变量,全长(x_1)、体长(x_2)和体高(x_3)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YS群体亲本:雌性的回归方程为y=-1 480. 485+38. 43x_2+82. 108x_3,R~2=0. 943;雄性的回归方程为y=-1 068. 517+22. 071x_2+102. 65x_3,R~2=0. 950。YZ群体亲本:雌性的回归方程为y=-1 188. 337+35. 494x_2+64. 572x_3,R~2=0. 867;雄性的回归方程为y=-422. 411+28. 557x_1,R~2=0. 401。方程偏回归系数及回归常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 0. 01),回归模型满足正态性假设。该生长阶段不同群体的亲本影响体质量的重点性状已经找到,主要为体长和体高,但养殖群体雄性亲本主要影响体质量的性状尚未找到。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 Günther)大规格苗种网箱养殖效果,以海上近岸小型网箱为养殖平台,在水温20.0℃~26.0℃的条件下,以1.5月龄绿鳍马面鲀幼鱼为样本进行50 d的培育试验。结果显示:(1)初始平均体质量2.6 g、平均全长5.4 cm的小规格苗种增长达到平均体质量41.10 g、平均全长15.10 cm的大规格苗种,平均日增重量0.75 g/d。(2)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L=0.201 5 x+5.244 5(R~2=0.996 4)。体质量与日龄呈幂指数关系:W=3.151 8 e~(0.053 8 x)(R~2=0.982 4),平均体质量瞬时增长率为0.05%。(3)其全长与体质量呈指数关系,回归方程式为:W=0.770 5 e~(0.267 8 L)(R~2=0.991 8),表明体质量与全长呈正相关关系,为等比生长类型。(4)试验样本的体质量增长量与体质量瞬时增长率受温度影响较大,在水温20.0℃~23.0℃增重较快。研究表明:小规格绿鳍马面鲀苗种在海上近岸网箱生长速度快、饲料效率高、鱼病少、易于管理,培育的苗种可解决大网箱养殖大规格苗种短缺的燃眉之急,绿鳍马面鲀近岸网箱大规格苗种网箱培育是实现其走向大网箱或深远海养殖的一个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20.
将4日龄泥鳅仔鱼养殖在32m~2的水泥池中,A组采用传统的肥水下塘,即在放苗之前先施肥,培养饵料生物;B组清水下塘,即放养泥鳅仔鱼前不施肥,保持水质清澈,配套水泥池培养饵料生物(施肥方式同A组),研究了两种不同培育模式对泥鳅仔稚鱼生长、生长离散及成活率的影响。32d饲养结果显示,两种放养模式下泥鳅仔稚鱼生长速度均较快;泥鳅仔鱼体质量(m)与全长(L)之间的幂函数关系式为m=0.0674 L~(2.2644)(r~2=0.9888);全长、体质量与日龄(t)之间的指数函数关系式分别为L=1.8208e~(0.0878t)(r~2=0.9471)和m=0.1257e~(0.2219t)(r~2=0.8962);两组全长变异系数均为10,生长的离散程度均较高;B组成活率为(54.85±6.09)%,显著高于A组的(15.68±3.36)%,试验结果表明,清水下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