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是先进技术与各个领域的融合,从而达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效果。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介绍当前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提出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一些关于河南省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建议,为河南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有着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改革开放后我国科学技术和互联网快速发展,"互联网+农业"新模式成为突破传统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现阶段,陕西省农业智慧化程度低,"互联网+农业"基础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陕西省现代农业的发展。针对陕西省"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提出"互联网+农业"助力陕西省农业发展的策略,使陕西省农业在"互联网+"带动下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现代农业"为农业发展提供全新的发展模式,对于当前我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结合对"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认识,分析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有关模式,并提出关于保障"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大力推行"互联网+农业"战略,帮助农户创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对此,从实现多网融合互联互通、群策群力推进"互联网+农业"深度融合和做好监测工作确保农业标准执行等方面出发,探讨洞口县"互联网+农业"健康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开始引领社会各行各业实现创新发展。对于农业来说,通过对互联网思维及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引入,切实实现了互联网与农业之间的跨界融合,进而诞生了"互联网+农业"模式,这对现代农业来说属于一种变革和突破,预示着农业开始向智能化及信息化的方向不断转变和发展。针对"互联网+农业"模式下的桑蚕产业发展做出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等高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在农业这一传统行业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深刻改变了整个行业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给农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基于此,分析了当前"互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探究了"互联网+"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并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对"互联网+"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互联网+农业"发展以农业电商为主要突破口,物联网试点也在全国纷纷展开。但同时"互联网+农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产销不平衡导致的农产品滞销问题、物联网技术成本过高等问题。在这些问题基础上,分析我国"互联网+农业"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经过了多年的品牌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众多区域公共品牌,但农产品商业性的品牌发展一直很缓慢。由于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差异大,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不一致,严重阻碍了生鲜农产品的品牌发展。伴随着"互联网+农业"的不断深入,为生鲜农产品品牌发展增加了动力。基于此,结合河南省生鲜品牌发展和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因子分析对生鲜消费者行为进行细分,并从物流体系、产品标准化和电商模式这三个方面探讨了保证河南省生鲜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电商背景下河南省生鲜农产品牌发展的可能模式。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产业模式与经营手段的创新,通过便利化、实时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对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农业产业链环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有助于发展智慧农业、精细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通过互联网+农业的产业模式,从"五良"法来提炼黄陂区薯尖的卖点,再通过聚、合、创来为黄陂区薯尖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在农业方面处于全球中相对落后的状况,农业发展急需转变、改革,急需进一步加快农业经济转型。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互联网+农业"已经成为当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利用互联网的思维与技术,加快改革农业生产模式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基于此,就"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已成为必然,在这种趋势下,将改变农业生产以及经营管理方式,提升农业服务水平。互联网的应用为当下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这种契机下,农业创客发展模式也应运而生。基于此,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的农业创客发展模式与趋势。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于"互联网+农业"的模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改革。现阶段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已得到普遍应用,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极大助力。鉴于此,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业领域,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农业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之一,对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渝北区智慧农业就是基于"互联网+"建立起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按照"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高标准建设"的工作思路,建成"1+10+n"的智慧农业标准体系,包括1个集现代农业物联网病情、灾情、墒情、决策、成果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总平台;10个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立智慧农业决策系统;打造多家农业物联网企业。渝北区智慧农业建设实践:创新突破,农业发展迈入智慧模式;功能拓展,智慧农业实现多元化发展;成效显著,农业企业共享智慧成果;智慧管控,架起农业绿色健康发展;加强培训,积蓄智慧农业发展人才。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农业"的新环境下,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对企业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企业通过自身改革适应当前审计信息化的需求,使内部审计工作更加高效、准确,不断创新内部审计思路和方法,更加合理规范地保证企业运行,让企业内部审计成为"互联网+"环境背景下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基于此,在对现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和框架进行总结分析和研究,并找出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对"互联网+农业"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改革和新框架的建立提出了建议和思考,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对其进行有效运用,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增加农户收入,进而缩小城乡差距。基于此,从人才、设施以及观念等方面分析了农业经济发展中应用"互联网+"的影响因素,进而从农资供应、农业生产、农业企业、农业服务、农产品价格、农产品消费、农产品流通以及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对基于"互联网+"的农业经济发展思路进行了详细探讨,最后从设施建设、人才培养、观念转变以及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基于"互联网+"的农业经济发展对策,旨在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农业信息化具有信息需求多样性,信息发布渠道多样化,信息用户层次不尽相同等特点。"传统手段+信息用户"、"专家服务+信息用户"、"网络服务+信息用户"和"传统媒介+网络服务+信息用户"等服务模式构成了山西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缺乏对农业信息化的技术支持,信息的共享渠道不畅,应用研究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等因素制约了山西省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促进其发展,建议确定合理的评价原则,加强支持研究,创新推广机制。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将互联网思维与传统行业整合在了一起,给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基于此,分析农业新技术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总结了"互联网+"的一些新思维方法及其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希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能借助"互联网+"的东风,突破瓶颈,为农业技术的革新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重点部署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各部门也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业,让农村的青山绿水、乡村文化等资源成为乡村旅游业依托,持续发展观光度假、创意农业等项目,使乡村旅游成为乡村繁荣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兴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促使"互联网+"这一新的经济形态诞生。基于此,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为例,结合相关资料探讨"互联网+旅游"的旅游模式,通过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办法,以寻找苏北乡村旅游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崛起和快速普及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将农业经济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能够进一步优化生产模式和营销模式,满足市场供需要求,拓宽营销渠道,促使社会资源的进一步优化与整合,实现农业经济的更好发展。因此,分析"互联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性作用,以期为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农产品电商开始兴起,在促进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的同时,其带来的质量安全问题也不断涌现,而农产品的安全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不容忽视.为促进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保障质量安全,应用热门的微信小程序技术和农产品溯源技术,根据农产品的特点,开发了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农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