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将棉铃虫卵和蛹在(9±0.5)℃低温下处理不同时间 ,结果表明 ,卵处理1~6d的幼虫孵化率为88.4%~66.2% ,处理7~9d的为55.9%~22.0% ;蛹处理1~5d的成虫羽化率显著高于处理6~7d的 ;蛹的历期以处理 5d以内的成虫羽化高峰期较为接近。试验结果对棉铃虫的抗药性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金银花尺蠖对金银花不同品种的取食偏好,采用直接观察法和对比称重法测定了金银花尺蠖对4个金银花品种的取食选择性,及其与金银花叶片物理性状及主要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金银花尺蠖对4个金银花品种的取食选择性和取食量大小均依次为野生品种九丰一号响水二号响水一号,选择率分别为36.78%、25.32%、20.56%和17.34%,取食量分别为27.54、21.37、17.82和14.21 mg/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趋性行为测定也取得了一致结果,与空气相比,金银花尺蠖对各品种的反应百分率依次为95.45%、89.32%、85.71%和83.68%。相关分析表明,金银花尺蠖取食选择性和取食量大小与叶片表皮毛密度、表皮毛长度、叶片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和-0.999、-0.981和-0.996、-0.930和-0.975,而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3和0.986、0.989和0.997。通径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是影响金银花尺蠖取食选择性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低温对棉铃虫滞育蛹活化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bner)以蛹兼性滞育越冬。关于该虫及其近缘种滞育个体活化、存活与温度的关系,国外已有许多报道。国内这方面工作开展较少,迄今仍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作者做了有关试验,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虫源供试棉铃虫于1994年6月采自江苏丰县棉田第2代卵。室内第3代幼虫于22±1℃、光照10h的条件下用人工饲料(谭福杰,1987)饲养,所得滞育蛹用于试验。  相似文献   

4.
金银花尺蠖幼虫头部化学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解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 Chu幼虫头部化学感受器的种类、形态、数量和分布,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其老熟幼虫头部形态及触角和口器上的化学感受器。结果表明,金银花尺蠖老熟幼虫头部呈椭圆形;触角上着生1个毛形感受器、3个刺形感受器、1个栓锥形感受器和2个锥形感受器;上颚分布有1对毛形感受器;下颚分布有3个毛形感受器、2个刺形感受器、2个栓锥形感受器和8个锥形感受器;下唇须上有1个栓锥形感受器和1个刺形感受器;在吐丝器前方两侧有1对刺形感受器。金银花尺蠖幼虫触角上的化学感受器较少,口器附肢上化学感受器较多。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和15%茚虫威悬浮剂用于防治金银花尺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喷雾法分别测定了2种药剂对金银花尺蠖的室内活性、田间防效以及对金银花的安全性。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茚虫威对金银花尺蠖均具有较高活性,LC50值(48h)分别为0.276 5、9.288 3 mg/L,且较高于对照药剂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值11.370 3mg/L)的活性。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和15%茚虫威悬浮剂对金银花植株安全,安全系数分别为4.0。田间药效验结果表明,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和15%茚虫威悬浮剂试验剂量下药后3~14d防效>80%。研究表明,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和15%茚虫威悬浮剂对金银花尺蠖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推荐作为田间防治金银花尺蠖的药剂。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金纹细蛾Phyllonorycter ringoniella (Matsumura)最佳保种方法,在室外变温和恒温冷藏两种条件下研究低温对其越冬蛹及蛹后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室外变温贮藏60 d,祼蛹和虫疤叶内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5.3 d和20.5 d,与非冷藏正常发育的对照比较差异显著;恒温冷藏120 d,祼蛹和虫疤叶内蛹发育历期分别为23.5 d和29.6 d,与对照差异显著。室外变温贮藏60 d时,祼蛹及虫疤叶内蛹的羽化率接近60%;恒温冷藏105 d时,祼蛹和虫疤叶内蛹的羽化率大于60%。75~120 d内,羽化畸形率依次为室外虫疤叶内蛹>室外祼蛹>冷藏祼蛹>冷藏虫疤叶内蛹。恒温冷藏对雌、雄蛾寿命无明显影响,但雌雄性比随冷藏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室外变温贮藏75 d以上,羽化的雄蛾平均寿命显著缩短。恒温冷藏对产卵行为无显著影响,随冷藏时间的延长,雌蛾平均产卵量下降,但孵化率增加。研究表明,恒温冷藏虫疤叶是较好的保种方式,以4℃冷藏105 d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防治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 Chu幼虫的高效、低残留杀虫剂,采用浸虫法和浸叶法分别测定了13种杀虫剂对金银花尺蠖幼虫的触杀毒力和胃毒毒力,筛选出高活性药剂,并对筛选的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及检测其在金银花中的农药残留量。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甲维盐对金银花尺蠖2龄和4龄幼虫的毒力最高,触杀毒力LCct50分别为0.291、0.391 mg/L,胃毒毒力LCst50分别为0.081、0.275 mg/L;多杀菌素、氟铃脲、氯虫苯甲酰胺药剂对金银花尺蠖幼虫也表现出较高的致毒作用。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有效成分用量2.25 g (a.i.)/hm2的甲维盐、有效成分用量11.25 g (a.i.)/hm2的多杀菌素对金银花尺蠖幼虫均有极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 d防治效果分别为96.39%和93.13%,表明甲维盐和多杀菌素是防治金银花尺蠖幼虫的特效药剂。残留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成分用量6、12 g (a.i.)/hm2的甲维盐喷雾处理3 d后,金银花中农药残留量分别为0.0219、0.0725 mg/kg,7 d后分别为0.0070、0.0168 mg/kg。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研究低温状态下半闭弯尾姬蜂蛹重波动规律。结果表明,半闭弯尾姬蜂雌、雄蜂在低温下存在2种不同发育生理型态,分别是发育蛹和不发育蛹,其蛹的减重幅度均高于对照的正常发育蛹。在10℃低温下,不发育蛹的重量降低过程较缓慢,而常温对照或低温下发育蜂蛹重量降速较快。低温不发育蛹在低温贮存期间,其重量减轻曲线平缓。在10℃低温下,寄生蜂羽化率低于常温,雌蜂羽化率仅为33%,雄蜂羽化率达70%。研究表明,半闭弯尾姬蜂不发育蛹通过维持较低的代谢水平来渡过低温环境,蛹具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人工卵赤眼蜂蛹规模化饲养七星瓢虫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人工卵赤眼蜂蛹规模化饲养七星瓢虫的结果表明:(1)人工卵赤眼蜂蛹基本上能满足七星瓢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并能正常羽化,但发育历期延长2.7d,蛹重降低;(2)成虫取食人工卵赤眼蜂蛹后,产卵前期、产卵期、总产卵量分别为12.3d、45.6d和1589.7粒,与蚜虫对照组差异显著。(3)用人工卵赤眼蜂蛹连续饲养七星瓢虫至6代时,生殖力有明显退化。(4)幼虫期饲喂人工卵赤眼蜂蛹、成虫期饲喂蚜虫与幼虫期及成虫期均用蚜虫饲喂的七星瓢虫具有相似的生殖力。(5)用人工卵赤眼蜂蛹饲养成虫,添加取食刺激剂(5%的蔗糖 0.1%橄榄油)后,其生殖力接近用蚜虫饲养的水平。综上所述,人工卵赤眼蜂蛹可满足幼虫的生长育,但对成虫的生殖力有一定影响;连代饲养后出现退化现象,这些影响主要是成虫产卵前期的营养得不到满足,可通过在成虫期添加取食刺激剂或成虫产卵前期改喂蚜虫解决。  相似文献   

10.
柞蚕蛹组织匀浆是当前赤眼蜂人工寄主卵的必需组成成分之一。蛹组织中含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2.9%,对繁殖赤眼蜂有不良影响。过去都用手工全部加以去除。试验表明,去除61%的残渣,使残渣含量为蛹组织的1.14%时,用它配制成人工卵繁殖赤眼蜂,其化蛹率、每卵出蜂数、展翅率和雌性比均与对照(去除全部残渣)无显著差异。化蛹率可达70.9%,每一人工卵出蜂15.6头。试验用组织捣碎机,每分钟8000转,将柞蚕蛹捣碎5秒钟,经两层纱布过滤,不但可去除食物残渣68%,还可去除蛹壳。用此法获得的蛹组织匀浆作为成分之一,制成人工卵繁殖赤眼蜂,化蛹率达90.1%,显著高于用手工去残渣和蛹壳的方法。每卵出蜂数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人工卵赤眼蜂蛹饲养中华草蛉幼虫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比较了不同食物(人工卵赤眼蜂蛹、来蛾卵和萝卜蚜)饲养对中华草蛉幼虫、蛹发育和成虫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饲养时,幼虫食物对草蛉幼虫和蛹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人工卵赤眼蜂蛹使草蛉幼虫和蛹发育历期延长,人工卵赤眼蜂蛹与来蛾卵的馈养效果相似。因此,从发育、繁殖力和群养效果来看,人工卵赤眼蜂蛹可作为中华草蛉大量饲养的替代食物。  相似文献   

12.
通过低温冷藏主动调节人工饲养昆虫的发育进度,从而获得发育进度一致的大量试虫。研究了二化螟在4℃低温冷藏对其蛹期和卵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化螟蛹经过10 d的4℃低温冷藏后,羽化率、成虫寿命、交配率和产卵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冷藏15 d后,其羽化率显著降低,仅为82.0%(比对照低18.0%),且雌雄成虫交配率显著降低,分别为33.4%和19.7%(比对照低20.8%和34.5%)。二化螟卵块经过5 d 4℃低温冷藏后,其孵化率、孵化幼虫的化蛹率、羽化率、性比和幼虫+蛹发育历期没有显著影响。但其卵块经过10 d冷藏后,其卵块的孵化率显著降低,仅33.3%(比对照低54.6%;化蛹率显著降低,仅23.3%(比对照低62.2%);且雌、雄幼虫+蛹历期显著延长,分别为82.1 d和84.5d,比对照长27.4 d和30.1 d;雌雄蛹重显著下降,分别为28.6 mg和23.0 mg(比对照轻33.5 mg和24.5 mg)。研究表明,在4℃的条件下,二化螟蛹期比卵期更适合冷藏。蛹在4℃下冷藏不宜超过10 d,而卵在4℃下冷藏不宜超过5 d。  相似文献   

13.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及成虫的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是茶园主要害虫,两者为近缘种,外形十分相似,难以区分。为了便于茶叶技术人员识别这两种尺蠖,本研究通过饲养观察,比较了这两种尺蠖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异,提出了一种鉴别方法,即通过幼虫第2腹节背面八字形黑色斑纹的形态及该节上2对小黑点的位置进行幼虫鉴别,通过前后翅上外横线的形态进行成虫鉴别。采用分子鉴定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判别准确,且易于掌握,能准确区分茶尺蠖和灰茶尺蠖。本研究结果对这两种尺蠖的正确识别和田间防治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和蛹经短时高温处理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将草地贪夜蛾卵和蛹在34、38、42、46℃高温下分别处理2、4、6 h后,测定短时高温下草地贪夜蛾卵的孵化率、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蛹的羽化率和雌成虫及其子代的繁殖力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和高温持续时间延长卵的孵化率逐渐降低,卵在38℃及以上处理6 h或高温46℃处理2 h以上孵化率显著降低;46℃处理6 h的孵化率最低为12.21%,幼虫不能成活;在42℃处理4 h以上和46℃处理2 h以上卵的发育历期延长,与对照差异显著,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对照,蛹的发育历期与对照比无显著差异;38℃处理6 h、42℃处理6 h成虫的产卵量显著低于对照。短时高温处理蛹后,雌蛹和雄蛹在46℃处理2~6 h后羽化率分别为0~15.00%和0~6.75%,均显著低于对照,雌蛹在42、46℃下的羽化率高于雄蛹,蛹在38℃处理6 h和42℃处理2 h以上后羽化的成虫产卵量较低,为121.25~186.75粒。表明高温38℃以上持续6 h或42℃以上持续2 h以上草地贪夜蛾种群生长会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用桃蚜和人工卵赤眼蜂蛹连续饲养东亚小花蝽的效果。用来眼蜂蛹连续饲养的6代东亚小花蝽,其若虫发育和成虫产卵能力均与用自然寄主桃蚜饲养的相同世代的小花蝽没有显著差异,各代间若虫发育和成虫产卵能力也基本相同。表明用赤眼峰蛹做饲料可以满足东亚小花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用赤眼蜂蛹做饲料,雌、雄成虫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1.5d和10.9d。单雌产卵量为56.5粒,雌成虫产卵期和寿命分别为9.8d和12.7d,用桃蚜做饲料,雌、雄成虫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1.2d和11.0d,单雌产卵量为50.0粒,雌成虫产卵期和寿命分别为9.2d和12.9d,用赤眼蜂蛹饲养小花蝽的饲料成本不超过0.24元/头。  相似文献   

16.
柞蚕蛹内食物残渣对赤眼蜂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及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用桃蚜和人工卵赤眼蜂蛹连续饲养东亚小花蝽的效果。用赤眼蜂蛹连续饲养的6代东亚小花蝽 ,其若虫发育和成虫产卵能力均与用自然寄主桃蚜饲养的相同世代的小花蝽没有显著差异 ,各代间若虫发育和成虫产卵能力也基本相同。表明用赤眼蜂蛹做饲料可以满足东亚小花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用赤眼蜂蛹做饲料 ,雌、雄成虫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 1 5d和 1 0 9d ,单雌产卵量为 56 5粒 ,雌成虫产卵期和寿命分别为 9 8d和 1 2 7d。用桃蚜做饲料 ,雌、雄成虫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 1 1 2d和 1 1 0d ,单雌产卵量为 50 0粒 ,雌成虫产卵期和寿命分别为 9 2d和 1 2 9d。用赤眼蜂蛹饲养小花蝽的饲料成本不超过 0 2 4元 /头  相似文献   

18.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 Nucleopolyhedrovirus,Eg NPV)是灰茶尺蠖幼虫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为明确其对茶树重要害虫尺蠖类的两个近缘种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和茶尺蠖E.obliqua Prout的致病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EgNPV对2龄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幼虫的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和LC50分别为y=0.943x+0.3582,LC50=8.3×104PIB/mL;y=0.663x+1.614,LC50=1.3×105PIB/mL。当使用不同浓度EgNPV处理不同龄期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幼虫时发现,两种幼虫致死率趋势大致相同;在虫龄一致时,达到相同的致病率,灰茶尺蠖所需的时间比茶尺蠖平均短一天。使用2×106PIB/mL浓度处理不同代别灰茶尺蠖和茶尺蠖2龄幼虫,在第1、2和第6代,EgNPV对两种幼虫的致死率均大于80%。上述结果表明灰茶尺蠖核...  相似文献   

19.
利用低温和气调对鲜荔枝作检疫杀虫处理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在O2含量约为1% ̄5%,CO2约5% ̄6%和在2℃低温下处理13d的气调和低温综合处理技术,可完全杀死人工接种在荔枝鲜果中的桔小实蝇的卵和幼虫,不影响荔枝鲜果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寄主饲养的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uillett)幼虫与蛹的低温耐受性差异, 选择西葫芦Cucurbita pepo、节瓜Benincasa hispida和黄瓜Cucumis sativus饲养多代的瓜实蝇老熟幼虫和不同日龄的蛹, 分别测定其过冷却点、结冰点和在不同低温下的存活率,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瓜实蝇老熟幼虫过冷却点无显著差异, 取食节瓜的老熟幼虫的结冰点[(-5.33±0.23)℃]最低, 且与取食黄瓜的种群没有显著差异;取食节瓜的蛹的过冷却点与结冰点均最低, 其中1日龄、3日龄和5日龄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9.28±0.30)℃ 和 (-15.06±0.34)℃, (-20.97±0.40)℃ 和(-17.33±0.39)℃, (-20.08±0.46)℃ 和 (-16.39±0.46)℃。取食节瓜和黄瓜的老熟幼虫在3、6℃和9℃下暴露1 d, 其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取食西葫芦的老熟幼虫;节瓜种群的1日龄蛹在3℃和9℃下暴露1 d时, 其存活率都显著高于黄瓜和西葫芦种群的1日龄蛹的存活率。寄主植物可影响瓜实蝇的过冷却点、结冰点及低温存活能力, 与其他寄主种群相比,瓜实蝇节瓜种群老熟幼虫和蛹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